画杨桃教案教案精选5篇
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了教案帮助教师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杨桃教案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案教案篇1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画杨桃教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画杨桃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图画课会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从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拓展延伸】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教学随笔】
画杨桃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n”,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画杨桃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