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

时间:2024-07-04 17:41:40 分类:工作报告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教案设计,其实,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2、乐意参加制作和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电筒每人一只。

2、白纸每人一张,四肢伸开的小熊图案,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1、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象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会跳舞的小熊”是怎样制作的.。

1、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你是怎样制作的?你是怎样让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如何让小熊跳起舞的。

3、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其画出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关键是要让幼儿认识到,动物需要活动的身体部分不能粘贴在纸上。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七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7以内的序数。

1、给房子做门牌

a、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b、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把数字贴在房顶上)

c、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2、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七。

请小动物住到新家里了,小猪住什么颜色的房子,为什么?(拿钥匙“1”的住一号房子)用同样的方法,请他动物住到新家里。

教师小结: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三)给小动物送礼物

教师: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我们给小动物做个窗帘当礼物送给它们吧。

要求: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四组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七种材料来装饰窗帘,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窗帘,并且把它贴到这个大房子上。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窗帘做好后,教师检验(注意幼儿数的排序)

教师小结: 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2、出示森林宾馆图以及门牌,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来帮忙找房间。

3、了解门卡号码的作用:

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四个房间。

4、请幼儿找出203,504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

5、幼儿操作:分组帮忙做门牌

6、教师黑板检验、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园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学游戏化,教具形象化、生动化。对于认识7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动物搬家,按动物的出场顺序排队,按自己的想法给动物找房子等环节。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体会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3

目标:

1、区分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2、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准备:

1、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每组一块;幼儿画的脚印卡每组5-6个,富有动感的音乐。

2、 幼儿活动材料第17面,8种颜色的水彩笔。

过程:

一、我会分左右

1、我说你做,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如,举起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肩膀,碰碰你的左耳朵。

2、我说你猜。教师描述一物体的`方位,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判断,寻找。如一物长得长长方方的,它在电脑显示器的右边,请你说说它是什么?

二、自制跳舞毯:

1、教师出示一块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和若干脚印卡。这是一块跳舞毯,脚印贴在哪,就表示脚要跳到哪里。

2、以中心格为准,将脚印卡依次放在中心格的上,下,左,右。请幼儿快速反应并说出“脚印”都贴在哪个位置。

3、将脚印卡依次贴在中心格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请幼儿说出以上复合主位。

4、幼儿分组在跳舞毯贴脚印卡,边贴边说出脚印卡放置的方位。

5、幼儿分组尝试自制的跳舞毯,一幼儿喊口令,另一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上,其他幼儿做裁判,看看有没有按指令跳到相应的位置上。

6、播放动感音乐,教师喊指令,让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

三、幼儿作业

1、找找画画请幼儿翻到活动材料《数学》第17面《找找画画》,根椐画面上的提示,给小花涂颜色。

2、以红色小花为中心,说说其他颜色的小花在红色小花的什么方位。

3、请幼儿仔细听提示语

教师说:请找到第一排第一幅图,找到红花上面的花,并用黄色水彩笔做好标记(在画上点上黄色,先不涂色)。

4、幼儿听指令依次完成后,再完整涂色。

四、结束部分

完成的幼儿互相说说在什么方位涂了什么颜色。

课后反思:

选定科学活动《上下左右跳起来》课后,就开始写教案。我自己认为对大班孩子来说:区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把课的目标定为:

1、以自我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

2、通过游戏,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活动过程分三步走:

一、我会分左右。主要是和幼儿一起复习上下,左右,我觉得只有孩子们分得清上下,左右,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了让幼儿感兴趣,我把它分为:我说你做和我问你答两个小点,让幼儿在小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通过复习,孩子们都能清楚地分辨上下,左右。

二、学习区分左上等复合方位。通过给森林里的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孩子们都很愿意帮助小动物,通过这个游戏既让幼儿学习了复合方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又培养了幼儿的助人之心。

三、游戏:跳舞毯。请幼儿站在跳舞毯的中间,听指令跳到相应的格子中。

游戏分三步:

第一次游戏是老师当指挥官,幼儿听指挥跳格子;

第二次游戏是请能干的幼儿当指挥官,让指挥官请自己的好朋友来跳格子;

第三次是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角色游戏。通过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跳起来,进一步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流程还算顺利,孩子们也都很投入,在前两个环节,孩子们都说的很好,就是到了跳舞毯游戏时,有几个孩子有点分不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复合方位,但经过我和其他孩子的提醒,他们能马上改过来。

不足:

1、在第二环节中,搬家游戏后,还应加一个幼儿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话,可能在第三环节游戏时,效果会更好些。

2、跳舞毯游戏中,当指挥官的孩子会直接从右边报到左上,这样,有的孩子就有点混淆,这说明游戏之前我的讲解不太清楚,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总之,课是上好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力的有趣现象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过实验了解小胶囊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现象。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能理解钢珠在小胶囊里翻跟头的原因。

注意事项

胶囊和钢珠的安全性。

活动准备

胶囊、绿豆、钢珠、螺丝钉、纸滑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杂技团里有一个会表演的小胶囊。有一天,杂技团团长要求小胶囊出一个新节目,要表演从滑梯上翻着跟头下来。这可难住了小胶囊,它不停地练习,小朋友们帮它看一看。(示范小胶囊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是翻跟头吗?在它着急的时候,杂技团团长跟它说:“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头呢,”你要放进东西去试一试。小胶囊想:我要在里面装什么才能翻跟头呢?小朋友,你们帮它想一想吧。

师:你觉得小胶囊里放什么可以让它翻跟头呢?为什么?

二、活动实施:

1、幼儿认识材料。

师:我们取出的都有什么?这三个材料哪儿不一样?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盘子里滚动一下看看。

:这三个材料形状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滚起来也不一样。

2、幼儿进行猜想。

师:你觉得这三样东西哪个放进胶囊里哪个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

3、幼儿进行实验。

师: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让它翻跟头?另外两个材料可以让小胶囊放跟头吗?

4、幼儿记录实验发现。

5、幼儿进行实验分享。

师:为什么钢珠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它和另外两个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三、活动:

教师进行经验:通过让小胶囊翻跟头我们知道了:圆的、重的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长的、轻的不可以。我们下来可以再试试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

活动

幼儿能说出小胶囊在斜面上翻跟头是因为钢珠在里面滚动的原因,并说出钢珠与两外两个材料的不同。

活动延伸

寻找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的材料,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5

一、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爱提问,可发现问题后又缺乏探索精神,遇到问题不肯深究,常常这个来问:“为什么”,那个来问“为什么”。我觉得:大班幼儿不但应该发现问题,更应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自己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操作台上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1份,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各1

(2)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2个,筛孔不一的筛子3个

2、为幼儿准备:

(1)各种工具2人1份,芝麻和黄豆混合物及空碗每人1个

(2)中孔筛子10个

(3)每2人1个托盆,内装: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3个,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3、录像2段,内容为:

(1)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用筛子挑选细沙

(2)农村里,农民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大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一一出示工具)有勺子、镊子、筷子、筛子。随便你用哪一种方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评析: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

幼a:我用勺子把黄豆舀出来,还没分完。

幼b:我是用筷子把黄豆夹出来的,还没分完呢。

(2)师:谁已经分完了?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巩固词:筛子)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3、二次尝试:发现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

(1)师: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师: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幼a:很快。

幼b:很方便。

评析:此环节幼儿在操作、讨论中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4、三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增置物品操作:每2人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1)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来分的?

(2)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3)师:为什么会这样?

幼: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4)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5)师:为什么会这样?

幼:蚕豆和赤豆都比筛孔大,所以都漏不下去。

评析:此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5、四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师: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评析: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6、观看录像,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录像)

(四)活动延伸:

把三样、四样东西混在一起,请幼儿想办法分开。三、活动评析:科学活动《有用的筛子》改变了以往单纯教与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