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7篇

时间:2024-01-31 16:41:51 分类:演讲稿

通过制定演讲稿,可以更好地控制演讲的时间和内容,我们需要依据听众的接受程度来调整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7篇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

不会忘记作为新教师报到的那一天,哥哥帮我挑着行李,翻山越岭,来到一所建在山坡上,只有3个初中班级的以小学为主的“戴帽初中”。学校专门派拖拉机到车站接我,却硬是与我们兄弟俩擦肩而过。不是没有看见,而是乳臭未干的我长得实在太不像教师。到校后,老校长把他热情的手伸向我的哥哥,连声说,欢迎你,欢迎你到我们学校工作!

第二天早上山坡上的升旗仪式同样让我感动和难以忘怀。校长说,我们学校终于盼来了一个大学生,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学教师。那一刻,我第一次享受到来自全校数百名师生真诚热情的注目礼。

工作上,我担任初三化学、初三英语、初二英语3门学科的教学,没有平行班,没有同学科教师,一个人的战斗很艰难,也充满挑战。那一年,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充满诗意:一大早,我就从村祠堂二楼的宿舍出发,迎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晨跑,在水库边学英语、德语、日语,学普通话;傍晚,年龄与我相仿的初三学生们与我一起在学校分给我的自留地上种菜、施肥,帮我一起做饭,然后再一起到办公室和着我笨拙的风琴唱歌,有时我也会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吹着竹笛,一个人在房间里写诗,边收听收音机里的足球赛边练习书法。我想,我工作的第一年还没有教师梦,但却充分享受了梦一般青春浪漫的工作和生活。那一年,我十九岁。

工作第5年,我成为了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同时还兼任班主任、化学教研组长和学校团委书记。我的学生们印象最深的是,我上的化学课实验特别多,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三毕业时考上大学的我的学生中一半以上选择了化学相关专业;我带的班级活动特别多,除了教唱每周一歌、评选每周一星等活动外,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山里野炊,因而常常引来旁边班级学生们羡慕的眼神。多年以后,我岳父把我那个时期的照片汇成好多本影集,封面上写着“火红发热的工作”。那时候,我的教师梦就是,做一个课上得好,班级带得好,学生尊敬的好老师。

工作第20xx年,我进城了。面对一流的校舍、一流的生源、高水平的同伴以及高起点的工作要求,我没有懈怠,潜心工作和钻研,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xx年,我担任团委书记的鲁迅中学团委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团委,这也是鲁迅中学获得的第一个省级集体荣誉;xx年,我担任年级组长的鲁迅中学第一届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举囊括浙江省数理化3项第一名,这样的成绩前无古人,很可能也后无来者,其中化学学科施建兴同学还获得全国金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20xx年,我辅导的`学生参加浙江省化学竞赛一举夺得11个一等奖,获一等奖人数全省第一。那个时期,我的教师梦就是,培养更多的省、全国一等奖、培养更多的清华北大学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20xx年,我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

xxxx年,我受教育局的指派,到生源一般的绍兴县xx中学担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作为有着50多个班级大学校的一把手,我坚持上课、坚持做实验,坚持带化学竞赛;每星期至少两天住在学校,即使不住在学校也必定在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10点后回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三年半时间,xx中学从一所极其普通的三级重点中学升格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考上一本人数从个位数上升到3位数,学校的面积也扩大了五分之一。在鲁迅中学的时候,我常常为学校的奥赛成绩和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而骄傲,而在xx中学,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普通中学教师的辛苦。普通中学教师付出的劳动更多、更辛苦,而取得的成绩却并不光鲜;而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往往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和学校的正面评价。那时候,我的教师梦就是,让普通中学得到更公正的评价,让普通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xxxx年,我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xxxx年,我来到了省教研室这个充满温暖和智慧的集体。在这里,我重新学习、重新适应,充分享受着这里大家庭般的温暖和作为教研新兵的率真和快乐。同时,我也更多地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课程改革的强烈愿景以及全省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生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在我的教师梦就是,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会远离短视和功利,我们的学校会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特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会得到更快乐自信的发展。

谢谢大家!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带着对这一理念和自己梦想的憧憬,我踏进了幼儿园。

可是,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真正面对着一群灿烂的"小太阳"时,我的心里直犯嘀咕。做一个孩子王,和孩子交流,这就是我终身与之奋斗的事业吗?他们那么稚嫩,他们乳臭未干,他们呀呀学语,他们好动爱闹,他们喜怒无常,但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面对现实,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工作以来,我不只一次问过自己。曾经,我一味地追求怎样培养孩子,怎样掌握高科技知识技能,而有关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基本的常识我却忽略了。自从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故事发生在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有人问一位金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并表示歉意;午饭休息时不能吵闹;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互助……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真的很感谢这位学者,他给了我教学教程中一个深刻的教诲,我在强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竞争性时,并不能忽略培养幼儿从小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格要素--忍耐、宽容、团结。

说实在的,其实,我也只不过才21岁,还在做着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可是,现实告诉我,我已选择了幼教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职业,我已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已承担起这没有理由推卸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好那位学者给我的教诲。

虽然,在大人眼里我还只是个孩子,但我要有父母的责任感;虽然我还只是个学生,但我要有老师的激情。我要在人生的沙漠里播种绿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种花草;在社会的沃土中播种希望。

我知道前进的道路一定不会平坦,但我会沿着那陡峭的山路勇敢的攀登,在今后的旅途中刻苦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对幼儿的关怀爱护、对事业的不断追求,挥洒地淋漓尽致。

谢谢大家!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上讲台,面对评委老师,面对亲爱的同学们,喊出我心中压抑许久的期盼,我成功了,我梦圆了。那有缘无份的渴望让我等的太久太久,那擦肩而过的机遇让我寻觅的太苦太苦,那超越自我的挑战,让我一次次坚持,今天我再没有生不逢时的遗憾,终于站在这个舞台讲述自己的演讲梦。

小时候我有梦,疼我的姥姥得了脑血栓,我想长大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少年时代我有梦,当一名教师,面对三尺黑板,以亲切的话语朗诵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现在我有梦,啥时候能去掉家门口臭气熏天和我一起长大的的垃圾场?县委县政府下决心给老百姓办好事,党的群众路线在三线三边的治理中改天换地了,现如今变成了游乐场。今天我有梦,就是能够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站在台上,讲述追梦人的酸甜苦辣。

怎能忘记?我上幼儿园,放学回到家里,爬上茶几,学着老师在台上讲话手舞足蹈把小鱼缸打烂了,爸爸一巴掌把我从台上打到地上,怎能忘记,上小学的时候每当星期一升国旗,我们举起小手宣誓,学生代表上台讲话,我多么的渴望有一天我也能走上去,讲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幸福的故事,小学三年级我舅舅参加演讲比赛在省里得了特等奖对我生命的震撼,我骄傲着自豪着。他演讲的内容是《黄河故道话沧桑》我梦里都笑醒了,我等待和渴望和他一样,这一天的到来。

我知道参加演讲比赛,不是一般的想象中的简单,感召力、震撼力、说服力,表情、感情、眼神、手势融为一体,实例要真实感人,要想出类拔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开始在假期里读些好的文章,想放声朗诵但是又怕别人笑话,我躲在被窝里大声的念,晨读的时候我学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我找不到技巧每次读了以后嗓子就哑几天,有一次,县里有讲故事比赛,我偷偷的准备了一个学期,当我走到老师跟前,胆怯的问老师“我可以参加比赛吗”老师说“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你怎么能行,不是在做梦吧”我回去哭了,连饭也没有吃,我拍拍自己的胸脯,我真的不行吗?听说有读书教育活动的演讲比赛,我又一次激动不已,问语文老师,老师的回答是“没有听说有比赛啊”一次次的失望啊,一次次的坚持,我在我的房间里像疯子一样到处贴上,我的演讲梦,我要演讲,燃烧激情让梦想腾飞,我知道每年宣传部都有中学生的演讲比赛,我心里一直充满着希望,我坚信梦想成真,期盼的这一天总算等到了。

我的梦今天终于梦圆了,我站在这里讲自己追梦的奋斗历程,讲党的群众路线深得人心的情怀,讲三线三边感人至深的故事。讲爱心志愿者捐资助学的奉献精神,,我们这些跨世纪的中学生,面临的就是机遇。我们再没有生不逢时的遗憾。我们有雄伟的理想,我们有坚实的臂膀,我们有灿烂的希望,我们将勇于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发挥正能量,只要点燃激情,报效祖国,一定会让梦想腾飞!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4

同学们:

大家好!

教师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如同灯塔,向我们引出正确的人生方向。教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日复一日地队“花朵”灌溉;

教师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筑起一栋又一栋的“高楼”。我,是一个要成为教师的人!

记得小时候我的亲人经常问我:“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而我的回答是我要当歌手,服装设计师,漫画家,小说家,钢琴师甚至是一个联合国主席。然而这些我都没有付出过任何努力,然而在上初中后我才发现无论在什么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最经的老师。

每一位伟人身后都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就像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恩师安妮·莎莉文。这位教师一直陪伴着海伦的身边不离不弃。让我们来设想一下,要是海伦没有遇到莎莉文老师而是一些比较不负责任,很容易放弃学生的老师,那她还会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伟人呢?答案是不会。

作为一名教师,可以看着自己的学生从懵懵懂懂的`小孩长成一个对社会贡献的青年,可以看着自己的学生干着自己想干的职业,何乐而不为?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梦想同行

人生总有许多梦想,有人梦想腰缠万贯,有人梦想地位显赫,有人梦想一举成名,有人梦想名利双收,而我的梦想是做一名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教师!做一名心怀大爱,润物无声的教师!做一名锲而不舍,终生奋斗的教师,为了这个简单却不平凡梦想,我开始了人生的跋涉――

一、舍小顾大,甘为人梯

20xx年5月,已到预产期的我,因初三中考近在咫尺,不忍心请假休息。每次有课,我都提前十分钟艰难爬上三楼等候上课。懂事的学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们专门为我准备了一把椅子,可我认为,坐着上课上不出劲头,讲不出激情,没有个上课的样子,所以,我从未坐过一次学生特意为我准备的椅子。直到阵痛临产,我才不得不放下我热爱的教学,我心爱的学生。几年后,当年毕业的学生给我发短信说:“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可我清楚记得大腹便便的你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课的样子是那么可爱,老师,我好想你!”这话常常使我想:人生匆匆而过,有学生如此念想,我心已足!20xx年8月,仍在产假中的我毫不犹豫的把年仅几十天的孩子交给老人照看,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毕业班的重任。有的同事劝我说:“现在只要一个孩子,为什么那么对不住自己呢?”我笑笑不语,说什么呢,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

去年的春天,父亲不慎跌断了左臂,母亲陪他到市中医院住院治疗。母亲打电话让我去看看父亲,我却因初三课程紧又当着班主任而一托再托。过了两天,我打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吼声:“他好了!不用你管!”我泪如雨下,不是当父母的不肯原谅女儿,是女儿太不孝了。

二、大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深深地懂得,对学生要有火一样的热情和父母般的亲情。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拥有对学生博大的爱、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认可。在教学中,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探索简单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用心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努力让他们都能当堂学会。为了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课下,我不厌其烦的个别辅导,弥补他们知识上的欠缺;课上,我专门设计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强他们学习上的信心,维护他们学习上的自尊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学习上渐渐有了起色。每位同学都学习了,整个课堂效率也就高上来了。为此,我被学校称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楷模。

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会主动与他们沟通,尽力解决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我不辞劳苦的去家访。每次家访,学生都高兴的说:“老师,我去接你。”家访完后,学生总会送出很远,并不忘叮嘱一声:“老师,你路上慢点。”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使我忘记了家访路上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酷暑。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有很多学生时常偷偷向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塞信,有的说我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感谢有我;有的说我像他们的朋友一样,感谢有我;还有的说从我的身上,他们闻道了妈妈的味道,很是温暖。学生的每一封信,每一次表达,每一次倾诉,都让我很感动。我知道,学生的一切感受都是源于我对他们无私的爱,因为有了爱,天更蓝,地更阔;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

三、锲而不舍,拼搏奉献

工作中的努力换来了我工作以来一直名列前茅的教学成绩,而把自己努力的成果影响到他人,给更多人带来益处的则是最近几年的外出讲课和承担的教研任务。

县优质课一等奖之后,我将代表县里参加市级优质课,这不仅是我自己的事,这关系到为县里争光添彩。拿到课题,我就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吃饭时想,睡觉时想,走路时想,只要是大脑细胞还活动着,我就一直为这堂课想新的设计思路,想灵活多样的方式,想铿锵有力的语言,想鼓舞学生的一句一言。课上的很成功,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制作的课件成为很多老师所效仿学习的模板。去年国庆前,县里又推荐我去市里参评市级十佳教师,这又是一个重任,这次都是各个县包括市级各学校推出的讲课精英,我能行吗?“既然来之,则奋斗之”。我牺牲了十一长假所有的休息时间,当别人都乐滋滋的游玩的时候,我则在家中苦思冥想,反复推敲,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细节,一个过渡,就这样,我踏上了去茌平讲课的路途。课堂再次得到了好评和他人的积极学习。我也“幸运”被评上了市里的十佳教师。一次次的经历,让我理解为什么站在领奖台上的人总爱流泪,那绝不是不坚强的表现和做作,那时流出的泪水,只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和认可。

去年暑假里,我被定为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指导教师。为了能够胜任这份颇具压力的“差事”,我早在研修之前就开始努力学习各种技术和必备的知识。炎炎夏日里,别人都在悠闲乘凉时,我则夜以继日的在电脑前学习,再学习。尽管眼睛发胀、脖子酸痛,尽管儿子笑我傻、老公疼我累,但我总觉得只要能为大家服好务,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当朋友问我有无报酬时,我笑笑说从没想过,这就是奉献嘛。我的真诚、刻苦、努力换来了其他教师对我的肯定、佩服和赞扬,这就是为他人为教育服务的成功,研修结束后,我被评为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年前,我又一次被市里选拔到省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是一份多苦的差事,好几次,都是太阳没出来,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劳,查资料,做脚本,发评论,写观察报告――,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当我们结束一天的任务时,月亮已经挂在天边。拍视频的那一天,我们连续奋战了八个小时,中午饭也没吃上一口。整整七天,我尝到了何为苦,何是累,眼、脖子、腰和胃都像大病一场。但心里什么滋味,想想能为全省老师的再学习贡献力量,为教育事业挥洒汗水,累且快乐着!这不是奉献又是什么呢?

四、无悔的心,欣慰的果

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县优秀教师,县教育教学综合奖,县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县教学能手,阳谷县名师,市优质课一等奖,市十佳教师,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学生竞赛辅导奖,论文奖等等,更令人羡慕的是我被推选为第十七届、十八届县人大代表--

但在我的心里,最重要的不是上述荣誉的获得,而是来自下面的四种评价。

学生评价: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我们很幸福!

领导评价: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家长评价:孩子和您上学,是他们的福分!

社会评价: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有优秀的教育!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日子就这样过着,平凡却不平淡,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颜。杨柳枯了又青了,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去了,我,依旧坚守在这儿,坚守着我的精神家园,坚守着我不变的梦想――我的梦,教师梦,教育梦!与梦同行,梦想成真!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6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畅想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它很抽象也很具体,它很远大也很渺小,它是一个国家的复兴之梦,它是一个民族的幸福之梦,它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梦,也就是这千千万万人的梦,共同铸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然而就在近代,我们的国家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山河破碎,日月无光,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真的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定律。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尊严任人践踏,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国土任人分割,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同胞任人宰割。腐朽的统治不可能让我们的民族昂起头颅,人民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新中国,她的名字是如此的响亮,她的步伐是如此的铿锵。 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的艰辛和

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我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我们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我们在座的都是人民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崇高而又神圣的。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那就是为千万个家庭培植希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未来。我们也有着共同的承诺:为人师表,行为示范。我们要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努力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的舞台虽然只有三尺之宽,但是我们却在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真诚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灵魂去净化学生。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明白,不管他们曾今如何,只要抓住今天,将来定有发展,他们拥有无穷的潜力有待于挖掘,幸福的明天正等待着他们去创造。

同僚们,朋友们,为了我们祖国的梦想,为了我们教育的梦想,更为了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要不断奋进,我们的学校也要不断奋进,我们的教育更要不断奋进。

谢谢大家!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篇7

当我望着那被围墙紧裹的幼儿园,当我走近那紧锁着门的活动室,当我敲开活动室的门终于看到那些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时,我的心情一步步地变得沉重起来。狭小的户外活动场地,除了几件大型玩具及几盆花草外便无他物;活动室严格说来像教室,几十张桌椅已占去绝大部分空间,室内区角活动基本上没有开展。这里的大部分班上、下午加起来要上三节课,幼儿大部分时间坐在活动室内,除了做操外,其他户外活动开展得很少。看着眼前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孩子,我不禁想起那些从小就坐在玩具堆中很少出门的孩子,那些成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剧、娱乐节目。唱着卡拉ok的孩子,还有那些在摄像机镜头前模仿成人的动作载歌载舞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如果说不是,难道我们眼前的幼儿生活不是既成的事实?如果说是,那么这种生活现实是幼儿生活的真谛吗?那种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生活啊,你在何方?

我苦苦地追寻她,我终于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发现了她。

那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框架”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对与不对,而是按自身的感受与需要直言不讳地表达事物可不可爱,以及自己喜不喜欢。他们看待事物时首先不是考虑遵循规则,而是凭借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就像“1+1”;一定等于“2”,而潜藏着无限可能性一样。在那里,儿童的细腻与敏感将告诉你许多令成人惊叹的发现。

在那一种生活世界中,幼儿以全部的情感和能量来探究自己和世界,就像西西佛斯一样永不知足、不知累。然而要获得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形象,仅依靠单一感官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幼儿就用整体性的感知和反应。他们在感知某一事物的时候,不只是眼睛或耳朵在工作,而是整个身心都参与进来。幼儿听音乐或故事,他的身体有时情不自禁地摆动着,有时手舞足蹈,说明他不只是耳朵在听,整个身体也在听,这难道不是幼儿内部能量冲动及情感流露的表现吗?

如果说幼儿对于外界的思维也有逻辑的话,那也不是规则的逻辑,而是诗性的逻辑,即感性直觉的逻辑,音乐性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内心自由的逻辑,酒神的逻辑,审美和艺术的逻辑,它是儿童感性丰富性的具体体现。这种诗性逻辑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难怪人们常说,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必须具备一双儿童的眼睛。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世界将以何面目出现呢?

先听听一个先哲是怎样说的吧。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在成人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其中充满各种规则与秩序,而儿童眼中只有“人”。当妈妈告诉孩子春天来了,孩子问:“春天是坐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当教师说:“今天是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孩子问:“党的家在哪里?党有外婆吗?”儿童把动物当作人,甚至把其他一切物品也当成人。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都有眼睛和嘴巴,都会思想、会说话。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拟人化的世界。幼儿一本正经地给小布熊喂饭,把小布熊当成了同自己一样的人;树脂冒出来,幼儿说树在哭,树同人一样是活的;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儿童可以与它们展开对话。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体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这一切在成人那里是不可能的。成人认为房子只不过是由建筑材料堆积而成的死的东西,而树也只不过是一种植物罢了。世界在儿童眼里是“泛灵的”、情感性的,而在成人眼里是机械的、理性的。儿童世界的这种情感及想像的丰富性令成人望尘莫及。杜威的话虽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得到了证实,却在成人世界那里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冷遇,因为成人往往自诩为社会文化的优秀代表,生活的脊梁,成人总先人为主地认为儿童的情感性的世界是那么幼稚、无能、卑劣因而不屑一顾。

儿童的生活世界既没有地域概念,他的玩具可以丢得到处都是,也没有成人世界中的秩序概念,他往往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同时,儿童还没有钟点的概念,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时间,有时还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某一活动,全然不顾还有别的事要做。与此相比,成人的生活则是程式化的,钟点式的。成人作为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其生活往往有日程计划与安排,并按时间单元格来进行,从而显得有条不紊,富有秩序感,同时也充满各种压力和紧张感。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与规范的世界,程式化与秩序化的世界,而儿童的生活世界则是自由与轻松,充满想像与情趣的世界。

儿童的生活世界其实就是童真、童趣与童话般的世界。儿童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轻松自在的,天真烂漫的,诗情画意的,多姿多彩的,这种生活令我欣喜与激动,令我向往与陶醉。这种生活使儿童倍受鼓舞,她给予儿童坚定不移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力量。

我想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让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儿童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一切似乎还只是一个梦。

香港幼儿教育专家、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顾问陈淑安说:“无意的影响、无形的渗入使不少幼儿变成小成人。囫囵吞枣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愈来愈远地离开了人生中最可宝贵、最可珍惜而又最短暂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现在的成人社会太早地框着我们的孩子,可爱的童心,可贵的童真,都被淡薄遗忘了。”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反思:“在今日商业文化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的社会,我们太自私了,太短见了。”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成人对儿童社会化的迫切希望客观上使儿童逐渐远离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仅从儿童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上,还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使幼儿距离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远。

由于城市化,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在大自然中与同伴一起玩耍的那种神秘、好奇、情趣、愉悦的感觉,孩子面对更多的是成人的世界。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存在严重不足:在幼儿园面对的是教师和被组织起来的孩子,一回家便处在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包围”之中,就连电视书刊中的小伙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愿和想像塑造出来的形象,这是与孩子自己的世界全然不同的。本来属于儿童的生活空间在一点点地被侵占,他们的生活空间日益变得狭小。儿童的成人化、社会化在加速,他们生活在不断凝固化、封闭化、狭窄化的空间,离自己的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童话般的生活越来越远。卢梭曾大声疾呼:“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吧!”然而,他的声音似乎没能阻止住那些急功近利者们的脚步。

在“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儿童从幼儿阶段起就开始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成人期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地装进儿童“一穷二白”的脑子里。父母和教师这样给孩子施压:“你呀,什么都不会,真让人着急!”于是,幼儿被要求学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电脑、英语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进行(这方面的证据俯拾皆是,毋须多说)。由于社会对儿童过高的期望,致使儿童应有的游戏时间被过多的“学习”挤占了,然而这些学习并非都是幼儿自愿的。一个孩子如是说:我不喜欢学钢琴,也不喜欢美术。不好玩。开始的时候有点喜欢,上着上着就不喜欢了。回家都晚了,动画片也看不到了。我想玩!

儿童“想玩”,说明儿童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并由自己来安排的生活时间。由于儿童生活时间被挤占,由于成人以时间单元分割的方式来安排并督促儿童的活动,儿童生活的自然节律逐渐被成人的意志所取代,于是,儿童本来的轻松、自在的生活由此而带有紧张感与压力感,儿童离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就逐渐疏远。

幼儿园的教学又怎样?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师往往事先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幼儿全天的生活。万一遇到意外的情况,教师总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预定的内容上引――“与老师提的问题无关的不要说”,儿童的源自其经验的、感兴趣的话题常常被忽略、制止,被当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歪说”或“瞎说”被拒斥掉。这是因为,教师认为教育是有计划的,而儿童异想天开的“闲聊”自然不是教育,否则“一事无成”,而于教师则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一方面强调计划的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当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并压制它,为计划“让路”。这种自相矛盾正是我们教育的一块“心病”。例如,在活动室里,幼儿在教师有准备、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标本学习小动物,而当幼儿在回班的路上发现地下的小动物并兴致勃勃地探究时,教师却以不耽误时间为由加以制止。教师把学习限于汁划内的正规的学习,而对于这种来自幼儿生活事件的计划外的学习则相对忽视,这就使教育脱离了幼儿的亲身生活体验,也使幼儿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教给孩子最多的是那种缺乏体验的,需要记忆的,自然也是容易被遗忘的知识。难怪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说“记住了吗”这句话。这种知识在教师看来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有标准答案的知识,教它比教其他一切来得容易。教师要求儿童接受这种知识,自然要求儿童像成人一样用固定的眼光或既定的标准来刻板地看待事物,这与儿童本来丰富多变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啊!

儿童以整体的方式感知世界,但教师出于规范控制,要求幼儿“带着耳朵来,而不是嘴巴来”;“只许眼睛看,手不准动”;“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等。很显然,成人是在用成人生活世界的纪律与看问题的方式来“肢解”幼儿的整体感知方式。成人把自己固有的思考问题的逻辑视为一种“规范”,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儿童遵守。幼儿的思维也被要求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改造。教师指示儿童要怎么做,其实是将自己“做”的方式教给儿童。教师很少关注儿童自己的方式,也很少真正鼓励儿童用不同于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对儿童实行思维“垄断”,同儿童无权决定学什么一样,是成人对儿童进行文化控制与压抑的表现。老师会说:“我可是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呀!”但正确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更不意味着教师所说的就是惟一正确的,否则,思维被凝固,其灵活多样性与创造性也就消失了。

在班级生活中,成人世界中的东西或多或少地被照搬进来。成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奖惩的激励手段,淘汰式竞争等在班级生活中都有所反映。成人世界中的规则同样被照搬进来。对于儿童来说,塞人视听的是“不对”、“不准”、“不要”、“必须”以及各种形式的干预、制止、批评、惩罚与威慑的话语。即使是表扬,也与规则有关。儿童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内,按既定的思维与逻辑开展活动,儿童无拘无束的生活结束了,儿童的自由、烂漫的幻想与表现没有了,儿童的想像让位于规范,表达让位于接受,儿童不拘一格的所思所想让位于“像”与“不像”的逻辑规范下统一的“真实”。正如有人说:“规则一旦形成,就伴随它形成一种是非标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评判力就被大大地缩减了。在规则下面,世界呈现为一种刻板的现实,生命和生活的生动性、广泛性丧失了。”儿童不再生活在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规则与“框框”所筑就的成人世界当中。为此有人呼吁:“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们‘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成人规则化的生活方式。

是孩子,就应该允许他们以孩子的方式生活。”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激动而神往的境界!它不仅意味着轻松、自在,而且意味着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然而在儿童生活中,成人出于自身责任与儿童安全的考虑将幼儿“包裹”起来,保护与管制起来,他们非但没有自我决定与学会自我负责的机会,而且不时地产生心理紧张感与压力感,他们必须时刻小心谨慎,而难以真正快乐、自在地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儿童想要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难啊!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这种热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当中,而只是说明儿童成了我们工作的中心。其实我们所做的“―切”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们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为了我们心目中那个预设的“理想的”、“标准的”孩子,而那个“理想的孩子”其实就是成人的缩影。这是一种对儿童未来生活的“虚拟”,是成人想像儿童将来应该面对的生活,即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它的着眼点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理想”下其实过得并不快乐。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这意味着,这个世界的现在并不属于孩子。因为孩子作为不成熟的社会存在,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必须谦虚学习;而同样因为成人是“完成”的,而孩子则远未“完成”,于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些成人的眼里:“你们这些不请世事的孩子,乖乖地听话吧,不然得吃苦头;不能光想着玩了,其实我们也是为你们好。”因此,“这个世界的现在不属于你们,你们得像成人――样地学习,过与成人一样的生活,你们得祛掉你们身上的野性,避免情绪化,你们时时处处都得规规矩矩、小心谨慎,凡事要讲求分寸,学会使自己变得成熟,就像我们为人处世般的老练”:另一方面,成人在设计着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属于孩子”,然而10年、20年后,这些孩子也自然地长大成人了,“这个世界”其实是属于这些成人的,而此时的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童年早已在“加速成人化”的使命中悄然消逝。于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同样不属于孩子。我们设计的是孩子的未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预备孩子的将来,结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现在,也就否定了孩子的存在,进而使我们的诸多“设计”中只有“成人”,而没有儿童。

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在痛心疾首地呼吁:

人们总喜欢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常识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在今天的教育界,对这个问题重视得很不够。项贤明指出,教育的意义基础在于生活世界之中,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学世界的教育当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而科学世界的教育放弃了对人自身生活根本的关注,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断裂。这也意味着教育与儿童现实生活世界的断裂。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也是导致师生代沟的外部成因。教育需要关注人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然而遗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很少去亲身体验儿童的生活,也很少去切身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韩寒,上海的一位18岁的少年,曾被中学勒令退学,后来他考上大学反而拒绝上大学的机会,从而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采访他时,他说:

我那时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他们每个人都以教育家的面子而忠告大家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韩寒的事值得教育界认真地自我反省。无论是实践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一定要改变那种一味地对儿童进行“设计”、“改造”、“包装”的急切心态,解除教育研究中的“laputa”情结”,从科学理性的新神话中解脱出来,从“高处”走下来,进入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关心孩子们感受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发展他们自己;让孩子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从而使教育回归到孩子生活世界之中。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更加危机重重,积重难返。

儿童与自己生活世界疏离是危险的。人类本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但人类早已将自己从自然中抽离出来,离自然越走越远,而这已经引起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也使人类品尝到由此带来的苦果。人类抽离出自然会如此,如果儿童被抽离出自己的世界又会怎样呢?人类已经醒悟出必须爱护自然,再建和谐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道理,而今天的孩子也面临着被抽离出他自己的世界的危险,然而,谁来救救孩子?

让孩子成为孩子,还是让孩子在还未成为儿童之前,就让他成为成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梦想是教师的演讲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