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6篇
目前作文也是具有一定格式说明的,小伙伴们要想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就要动笔写作文,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1
学习目标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 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万仞 ( ) 惩( )山北之塞( ) 荷( )担者 箕畚 ( ) ( ) 雍( )南 河曲智叟亡( )以应 一厝( )朔( )东 始龀( ) 无穷匮( )也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讨论: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2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作文平铺直叙。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写景的经典美文,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为“走进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据此我决定从景物描写入手布置一次作文:家乡的秋天。我知道,初学写景作文,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是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农村学生少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但却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本课题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感观,让他们耳听、手动、心想。结合季节环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模仿、创新,学以至用。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写景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感观和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写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和多种修辞方法写景。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秋景和家乡秋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体会古人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学习和积累古诗写景的名句)
1、多媒体出示下列几句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以上几句古诗各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导入:在作家眼里,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3、出示课题: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学生互动(检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激活课堂,提高赏析能力)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段描写,要求学生从修辞、语言方面进行品评。
深秋到了,今天早晨我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秋天的校园别有一番风彩。绿化带的树依旧那么翠绿迷人,它们随风摇动,好象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一些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招来了蝴蝶在那儿翩翩起舞。跑道上的一些树开始飘飘落叶……
2、检查几天前布置的任务:以组为单位观察校园秋景,并将其用文字描述出来,小组共同协商,将其修改到最好。
3、每组选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
4、交叉评价:他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用词恰当吗?
三、合作探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习描写方法)
1、学生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后教师总结:①调动多种感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②动用多种修辞手法。
2、什么是描写?(多媒体出示)
它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多媒体出示)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要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四、美文欣赏:《家乡的秋天》(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和描写)
本文抓住了家乡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练笔:(能力迁移)
1、多媒体出示几幅秋景的画面,学生认真观察,试选取其中自己的一幅进行描写。写好后进行交流。
2、品味下列写景的句子。
看到: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谦逊地向大地低头,因为是大地养育了它们。
听到:晴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大雁的叫声,它们是在商量南飞的路线吧!
闻到:累累果实飘散缕缕清香,醉倒了如蝴蝶般飘落的黄叶。
触到: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它是最纯净的,凉爽地轻轻掠过了脸颊。
六、总结,布置作文(学以至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那么请同学们回去后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用心灵去感悟,写出家乡最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景物描写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适当引用诗句
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味)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调动各种感观
融情于景
反思:通过这堂作文课,一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也有内容可写,而且还有条理。平时写作好的学生还真写得不错。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需要教师精心投入,耐心引导。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兴趣,作文题材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才会写出有真情的文章。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思维还是很单一,未能产生更好的联想和想象。很多学生语言缺乏精炼和生动,今后在阅读上还要加强。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3
一、理解分析第一段
(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
(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借助注释、学生的阅读积累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六个人物的故事。(关键词:发、举、士、市)
(二)师:这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六个历史人物)
生:出身卑微,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隶……;后来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师: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况且像管夷吾,并非生来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来就做奴隶的啊。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筑墙工——辛苦的体力劳动;鱼盐贩子——辛苦奔波,社会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边缘;隐士——生活清贫;奴隶——失去尊严,自由掌握在主人手里。(学生与教师应和着分析)
生:他们生活艰苦,经历了磨难。
师:是的,他们都经历了一番磨难,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而最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吗?
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师: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板书:人才在忧患中造就)
二、理解分析第二段
(一)教师提问关键字意思,提示“使动用法”,请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难点教师给予帮助。(关键字:故、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
(二)师: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要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途经是——
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师:是啊,必须让他在各个方面都经受一番磨难,由此磨炼出杰出的品格和才华。这样,才能担当起上天赋予的重任啊!(板书:苦劳饿 空乏 拂乱——动心忍性 曾益不能)
(三) 师:这一段所说的中心意思可以怎么来概括?
生: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磨炼才能成才。
师:咦,是不是与上一段意思一样啊?——这两段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不过,论说的方法可不一样。
生:第一段是举例子,第二段是在分析道理。
师:严格地说,第一段是以事例为议论的依据,我们称为“举例论证”,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例证是人们议论分析时常用的方法。(板书:举例论证 )
三、 布置作业
(一) 背诵第一、第二段。复习字句解释。
(二) 自己串讲第三第四段。
一、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齐读课文。
二、学生解释第三段的句意。教师指导、点拨。(关键字:恒、过、困、衡、虑、作、征、发、喻、入、楚、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三、师:能否用概括第一、二段的句子“人才必须在忧患中造就”来概括这一段?
生:不能,因为这里还写到了国家。
师:是的,这一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有了内容的拓展,由人说到了国家。(板书:由人到国)有一副对联可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我说上联,同学们能否对出下联?
人处困境方能奋发,
生:国无忧患常会灭亡。国少忧患易遭灭亡。等等。
师:横批呢?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所以啊,孟子最后总结道:“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来解释解释句子的意思。(请学生讲,教师指导、点拨。关键字:生、忧患、死、安乐;句子解释时的语序调整。)
四、 师生齐读课文。
五、 教师简单归纳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六、结束语: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他的观点。当我们遇到挫折,身处困境之时,不要埋怨,不要害怕,不要气馁,你应该感谢生活给了你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努力锻造自己的品格和学识才干,你就会走出逆境,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由背诵。时间允许则当堂背诵。
八、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复习字句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仕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5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身临其境,神游其中。它是春赏百花夏观雨,秋品金菊冬踏雪的浪漫;它是临池照影、望月思亲的感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渲染气氛,可烘托心情,会镌刻年轮,可铭记时光。完美的景色描写,能把读者的心牵入作者笔下的情境中。
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
第一关、突出特征
?美文欣赏】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个性,写出神韵。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习作展示】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我揉了揉眼睛望着通往家门口的一条乡间小路,那幽幽的小路已经被绿色小草覆盖,嫩嫩的枝条沾了些小小的水珠,在微风吹动下闪烁着光芒,就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我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小路两边垂杨柳已经长满细细的枝叶,我摘下一片嫩叶放在手掌心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嫩叶是绿色的,渗透出一点淡黄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娇嫩。
——王佳浩《我爱春天》
老师:王佳浩抓住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来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二关、多感并用
?美文欣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最难描绘是春风。
朱自清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写作秘籍】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景。
?习作展示】
秋天,瓜果飘香。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野菊的清香,和甜丝丝的成熟的果实的味道酿在一起,愈酿愈浓。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卸去纸袋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有的两个凑在一起,似乎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开丰收大会。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熟透的石榴忍俊不禁似的咧开了嘴,露出了光滑莹润的石榴籽,真是让人唾液潜涌。我掰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樊石林《我爱秋季》
老师:樊石林这段文字以嗅觉感其香气,以视觉观其色状,以味觉品其滋味,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果园的丰收的景象,读来不觉让人神往。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三关、写之有序
?美文欣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写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法活脱,又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写作秘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或按空间顺序,以一点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或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使文章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习作展示】
一夜细雨。清晨,被一阵啁啾鸣啭的鸟声叫醒耳朵,慢步走至阳台,推开窗户,清新
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清神淡,怡然自得。雨已经停了,但见窗外树木棵棵挺
立,精神抖擞;近处原野,未成熟的庄稼绿意葱茏,青翠宜人;远处横亘的嵯峨山肌
理明媚,格外清新,给人以无限遐思。
——杨宸《秋晨》
老师:杨宸这段文字以空间为序,由近及远,依序描写了窗外树木、近处原野、远处嵯峨山,像是一幅层次分明,远近景相映衬的水墨画。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四关、动静结合
?美文欣赏】
例1: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 “绿潭”则是碧绿的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而“倒影”又为倒影着山石林木的影子,“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动静交叉,有张有弛;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例2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写作秘籍】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一味绘静,则呆板;一味写动,则嘈杂。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写活写动,景物才能笔笔生辉,形象起来。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既有生命,又有灵性。
?习作展示】
秋天,虽然一些娇嫩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那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肆意怒放。黄的似锦、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那一棵泼泼洒洒,像龙飞凤舞;这一朵热热烈烈,像节日焰火;那一株晶莹美丽,像精致的珊瑚;这一枚丝丝缕缕,如飘扬的发丝。一阵微风吹过,朵朵菊花又似摇曳着精美的裙摆,优雅又婀娜地起舞,让人目不暇接,不知看那一朵才好。
——惠勇蕾《我爱秋天》
老师:惠勇蕾笔下的菊花,既有色之缤纷,又有形之多姿;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描写,生动优美,灵动鲜活。
总结语:
本节课我们以通关升级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请牢记我们的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永不返程的旅途。比目的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林一天地,一水一乾坤。且让我们边行走,边记录,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山川林海、四季风光。
?优秀习作】
我爱冬天
耿佳敏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冬天来了。
冬爷爷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来了,他像是在担心我们生他的气,还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礼物。
看呀!他为小草盖上了洁白的羽绒被,给树姑娘穿上了晶莹的白纱裙,给房屋盖上了一顶温暖的白线帽,为远山带来了量身定做的一套雪白的狐皮大衣。放眼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大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
当然,和蔼可亲的冬爷爷也给人们带来了礼物-----漫天雪花。雪花像美丽的舞蹈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又像冬爷爷派出的使者,温柔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忙了一年了,该休息休息了。
上学路上,我伸出手,接住一朵雪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小雪花共有六个瓣,是一个个透明的小冰晶,如同玉屑琼渣一般,又精美又可爱,只是一忽儿就化了。路上满是松软的雪花,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有趣极了!
到了学校,就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下课了,一群群孩子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衣服上、头发上、手套上,到处都沾满了雪,他们也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我跑出教室,立即加入到打雪仗的行列中。我迅速团了一个雪球,可是这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跟我过不去似的,偏偏团不紧,可能是雪太蓬松的缘故吧!还没等我团完,一个老大的雪球向我飞来,我哪里来得及躲,雪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猛地抬起头只见同桌在一旁诡笑。不用多说一定是他!我抓起一把雪向他扔去,他哪里肯吃亏,又来反击我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农谚:"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来得很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我爱冬天,因为冬有着冷若冰山的严峻,长天一色的苍茫,更有着包容万物的慈悲,无私馈赠的慷慨。
早春生机勃发,盛夏激情热烈,金秋收获累累,我却独爱这昭示希望的寒冬。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校园一景
王美琪
我在张家坳学校就读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我每天基本就是上学,上课,下课,放学,真的好不惬意。
我最喜欢的就是校园的风景,要说校园的风景,那真是别具一番风味。树木郁郁葱葱,绿草青青翠翠,繁花芬芳馥郁。一到夏天,我就特别喜欢走在操场上深吸一口气,好轻松的感觉。
要说校园风景哪处最好,唯有刚进校门,左右两旁那两片小花园,从远处看,绿草丛生,用石砖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真有点“曲径通幽处,squo;校园squo;花木深”的意境。
右边的花园,地面长满了如茵如绒的绿草,还有一棵高大的棕榈树,伸展着大蒲扇一般的叶子。棕榈树前面是一排茂盛的月季花,从春到秋,娇美的月季花次第绽放、繁花似锦。说实话,好多同学都喜欢去里面摘月季花,但是我从来都不想进去,因为我不忍心去踩踏那些青翠欲滴的小草儿。
左侧的小花园里有垂杨婀娜,修竹挺拔,青葱可人。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去,在一丛茂竹的掩映下,静卧着一块粗糙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笃行”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到春天,这个花园里的那棵小桃树,就开满了桃花,树上仿佛落下了一层绮丽的红霞,树下仿佛铺就了一层粉红的轻纱。花儿芬芳馥郁,好多蝴蝶和蜜蜂都被她那娇艳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所迷惑,上下飞舞,不忍离去。好多小朋友下课之后都喜欢去那里去那里嬉戏,闻一闻花香,捡一捡花瓣,发一发呆,说一说悄悄话,我也不例外。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花甜丝丝的。我觉得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
还有花园后挺拔的松树,它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精神,无论春夏秋冬,都直直的伫立在那里,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一样。
校园里的风景虽然不是最美丽、最雄伟的风景,但绝对是我最值得回忆的珍宝,它陪伴我度过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校园风景,永驻我心。
八年级上册语文描写景物作文600字篇6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 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1.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4.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2.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4.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