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8篇
实践报告的本身就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实践报告是分析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1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镇实施“五大工程”助推脱贫攻坚。
1、鼓励转移就业。免费提供就业用工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与用人单位签订不低于一年劳动合同的给予500元求职补贴,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20__元生活补贴,以及县内100元、省内300元、省外500元的交通补贴。
2、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并给予每人50元生活及交通补贴。
3、免费参加创业培训,自主创业成功的贫困劳动力,符合条件的给予不高于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办小微企业及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给予3000元创业补贴。
4、优先公益安置。对于有劳动能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最难就业的“一无三有”贫困劳动力,通过大力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每人每月补贴不高于600元。自20__年下半起,我镇新开发公益性特岗28人,续签保洁员52人。新增加1人。开发公益性专岗2人,每人每月补贴1600元。截止20__年上半年我镇共计落实安排公益性岗位83人。
5、支持各类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对于符合条件的创建就业就业扶贫基地(人社部门认定),每吸纳一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政策性资金补。
二、存在问题
1、部分贫困劳动力对就业创业政策不熟悉,未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及服务,影响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热情。
2、日常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存在疏漏,上级部门核查出一户双岗及一人多岗人员问题,经及时纠正,已予以解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入村入户,通过宣传关注微信公众号、悬挂横幅标语、张贴海报、发放用工信息手册等方法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确保我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助力脱贫攻坚。
2、加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监管及培训力度。制定《集义镇公益性岗位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及工作细则,确保公益性岗位工作顺利开展。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2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__年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农牧区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中心认真对照逐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回顾
__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自二00六年成立以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为指导思想,积极落实“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优化结构,本着“实效、实用”的培训理念,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培训工作的主攻方向,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经过五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雕刻、手工艺制作、创业和岗前培训为主体的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依法办学方面
严格按照培训资质及批准的办学层次及工种,联合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规范程序、流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需求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培训计划、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地点,实习场所,教材,聘请专业教师,制定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详细落实培训各环节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近年来所承担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规章制度、教师队伍及教学管理方面
在五年的办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我培训中心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培训考勤制度、培训班课堂规章、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教学考核、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且争取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督,教学人员精心编写教材认真备课。使每堂课都取得了预期效果。培训班结束后,检查教学质量、评定学员学习成绩,使学员掌握法律、法规,使每个学员都具备独立操作技能,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逐步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 职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八名,其中专业教师4人,具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为了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坚持做到培训有目标、教学有计划、考核有标准,按照统一职业培训条件、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原则,在每期办班前制订周密的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时间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与学员的建议并及时反馈,定期开发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在每年度末,对参训人员进行跟踪回访服务,以提高培训效果。在学员管理方面,中心从学员入学到结业都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做到了培训人员入学有注册、上课有考勤、成绩有考核、结业有登记、就业有保障,并统一建立学员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
四、财务管理及招投标方面
各项资金使用都严格按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努力做到管理规范、操作严格、资金使用合理有效、程序合法,明确使用标准、对象、范围,确保各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转。在招投标环节报送的招标资料与本中心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招投标过程中未超过年度规定的投标总数。在培训过程中严格培训质量管理,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及巡查领导小组,在培训过程中由30%以上的学员填写意见反馈表,并由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填写培训意见,所有意见汇编于培训申报资料,确保了资料的可读性与可查性。
五、社会效果方面
为实现我县劳力型输出逐步向技能型输出转变,我县培训中心充分发挥了在劳动就业、培训方面的整体优势,利用就业培训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共举办培训班6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1799人,培训合格率达98%,为有效提高了各类人员就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增加劳务经济收入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年来,我中心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培训科目局限于少数几种;二是缺乏双语师资队伍。针对上述问题,我中心:一是将进一步完善培训方式、内容,提高培训实效;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及双语教师培养,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及授课水平,让参训人员听的懂、用的好。
总之,我中心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及要求,加强管理、强化措施、规范程序,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下一步培训工作中,我中心将认真查找不足,积极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形式,不断充实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3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__年相比增加2万;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__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__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__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__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__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__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4
为切实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搞宣传、重实效、抓落实”为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面开展,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1、鼓励小微型企业吸纳就业
中小微型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新增就业补贴,同时可给予相应劳动合同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
在政策的支持下,地址、印刷两家企业新吸纳45名高校毕业生,并缴纳了社会保险,人社局正在为企业办理相应补贴手续。
2、鼓励高校毕业生自助创业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2年内自主创业,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对创业者初次创办的小微型企业,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可按照每年20__-3000元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年的场地租金补贴。
在政策的扶持下,已帮助等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3、开发公益性岗位
人社局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开发保洁、保绿、协理员等岗位。乡镇劳动保障站新吸纳了40名高校毕业生,并为他们缴纳了工伤、医疗、养老三险。
4、积极宣传,转变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
积极开展“宣传月”活动,定期组织专员下乡宣传,利用广播、电台、村宣传栏等媒介,充分宣传企业用工、技能培训、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改变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宽阔的就业领域。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5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__大将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成效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平稳发展
根据中央部署,自__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与增加投资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城市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五个结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义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下达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省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__-__年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1万人,年均增加约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累计54万人,年均登记失业人数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家产业就业人数521.6万人次,其中,省外流动就业人数为201.14万人次;累计投入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15.17亿元;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再就业率为85.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0.5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0.49亿元,支出18.76亿元,有35.4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27个,职业介绍机构共1715个,其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51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55个。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逐渐培育并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至今,一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职业介绍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我省劳动用工的主导方式。
一是全省城乡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__年,全省129个县(市、区)所辖的53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1517个乡镇上已经有1301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全省851个社区中,已有637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贴近群众,窗口前移、更方便群众。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的职能。“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场地建设面积达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级为14,428.18平方米,县级为68,221.66平方米。市场内设有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发布与查询匹配、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推荐介绍与现场招聘等服务项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筹集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8,026.0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8万元,省级补助691.25万元,各州、市、县自筹7,196.78万元。各级政府除资金投入外,还以其它方式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如房产、土地、办公用品、设备等,折合资金3,161.67万元。
__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865个,其中,省级1个,地、州、市级16个,县(区)以上140个,街道51个,乡镇级1,477个,其它部门开办的28个,个人开办的169个。职业介绍工作人员2,675人。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完全覆盖了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域,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已覆盖了全省乡镇的75.2%,工作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省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以16个州、市为劳动力分市场,128个(不含丽江市古城区)县级公共介绍机构为骨干、其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成效显著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劳务输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和三项扶贫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输出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全省劳务输出规模稳中有升,劳务收入稳定增长,输出区域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已经成为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省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__年年1-10月,全省当年共输出劳务人员137.68万人次,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72%。其中:境外输出0.49万人次,占0.36%;省外输出40.81万人次,占输出人数29.65%;省内输出36.45万人,占输出人数26.47%,县内输出59.92万人,占输出人数的43.52%。预计全年输出150万人次,完成年计划80万人的187%。
__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劳务输出项目,当年省级投入1,147.2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38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767.28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251人,输出劳务人员239,60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43,500人的550%,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5亿元。__年投入1,317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2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197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398人,输出劳务人员24,4728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9,900人的613%,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7亿元。__年年投入1,84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8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830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18人,输出劳务人员313,51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6,600人的856%,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4.7亿元。
(四)失业保险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
全省失业保险制度在巩固中不断发展,统筹级次提高,实现了“地级统筹,省级调剂,财政补贴”的管理方式,失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到__年底,全省参保人数回升达到189.2万人。5年间,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3亿元,与“九五”相比增收15.2亿元,增长166%;基金支出18.4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12.9亿元,增长232%;省级向9个州市调剂失业保险基金1.35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1.02亿元;救助失业人员达到32.6万人,与“九五”相比增加20.23万人,增长164%;帮助7.1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与“九五”相比增加2.96万人,增长71%。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昆明市东川区是我省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大量劳动者失业,时登记失业率达40.2%。为有效促进东川区企业的转产经营和改善劳动者就业状况,__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东川建立再就业特区,对东川再就业特区劳动就业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为东川再就业特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省其他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道路。
__年年末,东川区户籍总人口为3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农业人口23.2万人;全区农业劳动力人数11万人,富余劳动力人数1.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100人。在实现就业方面,__年年城乡就业人数17,938人(其中:在职就业农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业6,821人(其中:“两后生”826人,下岗失业人员4,836,大中专毕业生750人,技校毕业生409人)。__年年毕业后实现就业的“两后生”361人,复退转业军人就业92人,劳务输出人数11,174人。
在失业方面,__年年新增城镇失业人员4,709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人,“两后生”2400人,复转军人100人,其他人员1,809人;外地户口到东川就业489人。__年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在再就业资金使用方面,自__年东川再就业特区建立以来,中央、省、市三级共安排再就业资金1.14亿元。__年年支出再就业资金2,054.15万元。截止__年年末,累计结余再就业资金3,707万元。
二、当前我省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也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城乡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社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在人口不断增加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双重作用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更趋复杂。据劳动保障部门测算,我省有农村劳动力2,091万人,其中还有500万人需要在今后几年转移就业,加上每年有37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以及100万省外常年入滇就业的外来人员,特别是仍在实施的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导致由就业转失业的人数增加,全省每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居于16-17万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个点,仅能带动2.6万人就业,若经济增长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超过30万个。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贫困省份,据“五普”资料显示,我省0—14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6.02%(全国平均为22.89%);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为20__人(全国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为6563人(全国1114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21233人(全国33961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44768人(全国35701人);文盲率为11.39%(全国6.72%)。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6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__大学劳__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2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__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__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__大学校长__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__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7
图书馆学毕业的学生到底到哪里去了?三个大的方面:图书馆,考研、出国,其他。其他是指就业未在图书馆的。这几年变化的一个趋势,从__-__年,到图书馆的趋势有所下降,不去图书馆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学教育适应面很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图书馆学学生大量不去图书馆,不能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
毕业的硕士生的去向,从这个图来看,48%到图书馆。还有一些教学,14%。还有13%的读博或者出国。25%其他行业。研究生是报了这个志愿,为什么还有25%的学生去了其他行业,值得我们思考。
这些年图书馆新进的员工中,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偏少。图书馆学毕业在图书馆任职情况来看。怎么发挥图书馆学毕业的专业特长,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图书馆学毕业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发挥作用的岗位是分类编目,其次是文献采访和参考咨询。图书馆学毕业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是系统和网络维护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是流通阅览。虽然流通阅览是占比例最多的岗位,还是有一些馆长认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原因: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学得不系统、不扎实;
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馆实践脱节;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陈旧,跟不上图书馆实际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学课程太偏重理论性、方法与技术的内容偏少;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知识背景。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请馆长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优秀的占61%,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88.6%,其次是团队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32.54%。
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贵馆招收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新员工,在求职者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您更倾向于?共设计了5个选项。共有112份问卷参与回答了此问题。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30.95。不考虑专业背景,关键看能力20.63%。
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对图书馆职业的满意程度,47%满意,51%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只有2%。
图书馆员眼中的职业竞争力,认为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对馆长的调查一致。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俄能力,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图书馆学专业毕业认为自身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优势是系统的的图书馆学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方法类的课程,图书馆员们认为非常重要,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不是一种职业培训。专业课程对于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来看,他们认为实用性强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课程内容新颖。
最后一个是,不同教学形式对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影响。最有收获的教学方式是课程实习。最不看重的是毕业论文。
毕业生对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提出意见。认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加强实践知识也是占比例比较多的。
社会就业问题实践报告篇8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创办于1958年,位于株洲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设有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装饰工程系、经贸物流系等五个教学系,开设22个专业,形成了以数控、模具、机电、焊接等示范专业为主的骨干专业群和以室内装饰设计、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为特色的新型专业群。近年来,学院注重将高就业优势发展为优质就业优势,与中国中车、中航工业、中联重科、格力电器、远大集团、北京汽车、广汽菲克等知名大型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合格毕业生均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根据市人社局、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现对20__-20__年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金收支情况:
1、20__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共计250万元。20__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资金支出达到272万元,该项支出主要用于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
2、20__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其中,20__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支出389.11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尚未到期,截止20__年1-3月开支15.14万元,总开支达到404.25万元,余95.75万元。
3、20__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获市级财政补助100万元。而20__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支出128.23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的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
4、20__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获市级财政补助130万元。而20__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支出129.05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的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余0.95万元。
5、20__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获市级财政补助100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的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本款为20__年拨款。建设期在20__年,截止20__年1—3月,已开支33.98万元,余66.02万元。
6、20__年省精品专业专项资金补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30万元,支出达43.57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
7、20__年省精品专业专项资金补贴,省级财政补助60万元,支出达76.83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
8、20__年省精品专业专项资金补贴,省级财政补助60万元,支出达50.57万元,该项支出用于20__年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余9.43万元,数控铣工专业还在建设期内。
9、20__—20__年度就业培训市级财政补助分别为171.74万元、111.40万元和32.03万元。该项支出分别用于20__—20__年度培训设施设备的购置、改造和维护,实训耗材,教师提升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
综上所述,20__—20__年度就业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补助共计620.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共计645.17万元,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共计280.00万元。20__—20__年度就业专项资金支出共计1404.53万元。余140.64万元,20__年还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精品专业建设期。
从自查的情况来看,学院领导高度负责,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规范。专项资金为我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为高技能人才培训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问题:
1、项目分项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
2、项目资金预算不够完整,部分资金未列入预算。
3、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健全,监督力度还可加大。
三、整改措施:
1、完善预算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的考核机制。
2、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管理。
3、科学合理编制项目,不断完善项目论证、评审、报批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4、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