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写调研报告也是锻炼我们写作能力的机会,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1
脱水蔬菜是__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达到西北地区脱水蔬菜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销售基地,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销售势头,发展前景可观。
一、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__县蔬菜脱水企业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此带动__县脱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尝县有龙头、乡有产业、村有基地、户有品种的农业产业化格局。__年的发展与扩大,已成为__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创汇产业,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①、脱水蔬菜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企业数、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锻炼了一批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经纪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农民群众心中形成了加快该产业发展的共识。全县蔬菜脱水企业已发展到79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6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2家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资格,8家企业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其中 2家企业生产规模达到__年,实现年产值 亿元,利税 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__县脱水蔬菜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③、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好。据调查,__县有较好的脱水菜原料生产的自然条件。引黄灌区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适于许多优质脱水菜原料的生产,生产的脱水菜原料品质优、色泽好、污染轻,加工出的脱水菜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认可。经济效益好,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比较效益更为突出,农民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积极性高。据测算,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平均一亩脱水蔬菜原料的产值是粮食的2-3倍。农民人均来自脱水菜产业的纯收入可达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__年发展,__县脱水菜基本形成了番茄、芫荽、芹菜、韭茺四大主导产品;原料基地稳定,__年__县发展原料基地3.3万亩。加之__县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脱水菜原料生产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宁夏脱水菜生产中的煤、电,水费用低于山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使__的脱水蔬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
二、脱水菜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脱水蔬菜企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原料收购季节性强、资金用量相对集中的企业,每吨成本都在万元左右。__县年脱水菜生产量达8000多吨,需流动资金4000多万元。可目前企业只有不足__万元的自有资金,这就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
2、原料基地失优,收购竟争。脱水菜的当家产品甜椒因受病虫害的影响,已有多年不能在__县种植,原料基地失去了优势品种,使企业只能从甘肃张掖市和内蒙临河市等地远距离调运,每吨产品仅运费一项成本增加__多元,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出现了个别企业在银南、内蒙、新疆等地投资办厂的现象,使__县的农民痛失增收的好项目。加之,企业原料基地零散,订单尚不规范,供给出现竞争。原料的保鲜不易,青红椒病害和原料订单履约率低等问题造成原料供给不及时,使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出现在原料过剩时,收购压级压价;供不应求时,企业哄抬价格,你争我抢,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管理松散、销售盲目。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缺乏,绝大部分脱水蔬菜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和重要关口上负责人均为亲戚关系,管理上呈现“家族型”。内销上营销水平低,机制不健全,企业间无序、盲目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各自为阵、低价倾销,相互拆台,没有完全实现脱水菜企业协会“四统一”的管理要求。外销上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占领,脱水菜最早发源在江浙一带,随着西北脱水菜的发展,南方在原料、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逐渐失去了优势,聪明的南方人及时把优势转向销售环节上,而我们则忙于生产,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占领,随着生产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使原来供不应求的蔬菜脱水产品市场逐渐饱和,而今天的外销市场早已被南方脱水蔬菜经销商垄断,__县脱水菜企业生产什么、价格高低受制于这些销售商,严重制约了脱水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规模孝起点低。__县投资在百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0%,且经营分散,规模太小,生产设备简陋,产品卫生质量不稳定,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对脱水蔬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严,安全检疫重视程度不够。加入wto后,国内外客商对脱水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县部分脱水蔬菜产品的卫生质量达不到国际认证标准;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滞后,对脱水蔬菜企业的加工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及原料生产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脱水菜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思路
适应入世后国际国内市场的新环境,抓住机遇,充分发挥__县已形成的脱水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依托科技,建好基地,增强原料供给能力,提高企业达产率;加强企业技改、原料生产标准及加工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支持产业协会完善职能,创新机制,组建企业集团,增强产业内在竞争力;加强政府对脱水蔬菜产业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增强__脱水蔬菜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脱水蔬菜成为__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汇型支柱产业。
(二)发展对策
l、抓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企业达产率。必须确立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使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积极鼓励企业与农技推广部门挂钩、联营,依托农技推广部门从品种的引进到原料的
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过程技术服务。指导基地农户按企业生产时序,安排原料种植品种的茬口,延长原料供应和企业生产期;按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技术部门联手,根据市场要求,引进开发脱水蔬菜新品种,增加产品种类,扩大产品市场;积极开辟新的青红椒原料生产基地,多方面解决青红椒原料问题,面向全国相关科研机构招标,解决青红椒病害问题,恢复__县青红椒固有基地,防止因青红椒病害的继续蔓延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的较大冲击;研究大批量原料莱低成本保鲜技术问题,延长原料供应时间。
2、以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为核心,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对脱水蔬菜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全力推行不锈钢烘箱干燥法,实行烘干、分选和包装全过程封闭,防止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强化产品检验设施建设,健全产品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无公害脱水蔬菜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加强环保,卫生安全宣传,增强农户和企业的安全意识;逐步引导企业、基地按技术规程和质量卫生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产品品牌,做到产品有品牌、有标准、有承诺、创名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开拓创新,增强产业内在竞争力。遵循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产业协会完善、创新机制和功能,增强行业内部自律能力和上通下达的协调能力,以规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推进和完善订单农业,走“企业+农户+基地”之路,促使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脱水菜企业集团,有效整合产业内部资源,提高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自营出口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企业应重视高层次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营销水平;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区内外及国际市场脱水蔬菜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把握商机,组织生产,进行网上交易,提高经营效益率。
4、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入wto后,企业的生产,经营、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适应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企业厂长(经理)、中层管理干部、营销人员的wto知识、贸易规则、金融结算、经营管理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加强政府对脱水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政府要用活用好wto对农业“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加强对脱水蔬菜原料基地建设、科技培训、技改研发、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支持;实施积极的税收、信贷政策,加强对蔬菜脱水企业的税收和信贷支持,加快__县脱水蔬菜产业发展。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2
一、基本县情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xx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xx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二、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加工情况
xx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7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1、马铃薯加工情况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2)开发利用方面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3)销售运输方面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
3、需要政府扶持
(1)对商品薯种植基地建设所需节水灌溉设施、大型农机具、机井配套设备进行补贴。
(2)给予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权,切实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对已形成规模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设备、设施上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对举办好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带补的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全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于优先支持。
三、马铃薯贮藏情况
1、现状
我县马铃薯储藏总量约为10000吨,其中农户土窖储藏总量为xx吨左右,其余的都是由企业储藏。储藏能力较大的企业不多,亚欣农贸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规模的,储藏能力为5000吨,其它还有些规模较小的储藏能力都在几百吨左右。
2、存在问题
储存能力大的`企业少,建设标准不高,在储贮过程中由于温室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烂窖率较高(10-15%),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对种薯影响更大,造成出苗率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3、下一步工作目标
加大对马铃薯储藏企业的扶持,提高储窖建设标准,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较少损失。
4、需要政府扶持
实行种薯和商品薯储窖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标准造价的30%~50%。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3
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形式,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农村经济改革探索的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首先能够以产、加、销一体化为龙头,带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次是能够以农产品基地为龙头,带动农业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三是以开放型、多层次的市场为龙头,带动农产品向更广阔的市场辐射。从而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有效避免分散经营的盲目性、趋同性。
xx区作为一个工矿区,农业资源总量相对较小。近年来,xx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以怡达集团为龙头,做大作强食品加工业,使食品加工业成为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带动了xx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xx区农业产业化现状
xx区是依靠采矿业发展起来的工矿区,全区耕地总面积不足6000亩,农民人均耕地不足3分。“十五”计划实施以来,xx区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已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其中以怡达食品集团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企业10家,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20xx年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个,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怡达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投资额1250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00户,比20xx年增加10%。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人,比20xx年增加15.7%。
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果品基地,规模种植小区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近年来,完成果品基地建设4360亩,建成示范园10处,已建成百亩以上果品基地18处,优质果品示范园13处,并全部实施了水利配套。建成规模种植小区3处,养殖小区4处,肉类总产达1550吨,禽蛋总产达400吨,奶类总产达230吨。
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效果明显
xx区农业产业化按照“强龙头、壮龙身、带龙尾”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果品加工业,并培植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怡达食品有限公司和一个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使果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状大,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龙头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链条上带动作用明显。
采取了“强龙头”的措施,重点扶持怡达集团这个龙头,使龙头做大做强。对于怡达集团的发展,xx区始终站在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倾全力予以支持,将其纳入全区重点保护企业行列。仅20xx—20xx年,怡达集团就投资20xx多万元,新建厂房2栋近6000平方米,库房3栋7000平方米,新上4条水果罐头和2条肉罐头生产线,形成了年产水果罐头1.5万吨,肉罐头0.5万吨的生产能力。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怡达集团又投资4000多万元,收购了兴隆山楂集团和莽源公司两个总资产超过1.5亿元的国有企业,使企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20xx年,怡达集团投资20xx万元,新建两栋标准车间,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20xx年底,怡达集团果品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万吨。
怡达集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户”模式。企业以种植基地为“第一车间”,扶持农户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二是“中介组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向农民收购水果产品。三是“服务组织+农户”或“服务实体+农户”模式采取外引内联、确定保护价、联营开发等形式,扶持农民发展专项生产并逐步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四是“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引导农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展。20xx年,怡达集团合同带动农户4.1万户。同时,xx区已建立起一支有500多人的较稳定的经纪人队伍,设立购销中介组织20多个,把承德市8县、15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及3万果农连接起来,带动基地种植果树3万亩,年销售产值2500万元。带动果树种植户3万余户,户均增加收入750元,常年收购各类果品近5万吨,使本地及周边地区果农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几年来,免费向果农提供技术服务10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册,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农民收入的双赢。
(二)围绕怡达集团加快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壮了龙身。
在支持扶持怡达集团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个,其中10个果品加工企业中,20xx年投资200万元新建2个,投资300万元对另外8个进行了改建扩能。其它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中,20xx年新建1个,扩能2个。新建的寿王坟酒厂,总投资300万元,年产白酒300吨,产值1000万元,使用品牌康熙三十六,精选优质农业原料,采用先进工艺,产品现已打入京津唐等城市市场。扩能的2个是纤维素酶企业,分别是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承德天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新上一条液体纤维素酶生产线,年产液体纤维素酶300吨,可创产值600万元;天丰公司投资1776万元,新建纤维素酶生产线,使纤维素酶产量由原来的年产300吨扩大到1950吨,并具备年产150吨精酶的生产能力。
(三)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果品基地建设,带动了龙尾。
以果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果品基地建设,以果品基地建设促进果品加工业更好地发展,依托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复垦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果品基地建设步伐。20xx年,新建成香白杏基地1000亩、板栗基地500亩、杂果基地500亩。
三、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
目前,xx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是以生产某项产品的基地、农户群体,与从事该产品销售及加工、服务的龙头企业(公司),相互以合约(合同)形式实行产加销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居多,这种利益联结形式主要以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租赁基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但随着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基地农户分享龙头企业在加工销售环节带来的利润,将企业链条拉长。因此,各级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取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形式,带动基地农户共同致富。同时,通过企业牵头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强化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突破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实现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双赢。
(二)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为基地、农户提供配套服务。
近年来,xx区在发展果品加工业中实行的“带龙尾”的做法,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要求,不断改进品种,并通过建设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获得稳定的原料,降低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并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同时,龙头企业还应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分片指导、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对基地、农户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和帮助,让农民熟练地掌握栽培和管理技术,为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支持龙头企业带领基地农户共同开拓市场,引导消费。
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基地、农户的产品进入市场,必须靠各级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开拓市场,首先要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措施。除了下大力气推广“良种良法”,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引导基地和农户科学种植养殖外,还要特别重视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系统地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和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基地、农户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的跨越。其次要强化营销策略,争取更多的“订单”,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先组织基地和农户种养后找市场,向签订更多的销售订单,并按订单组织基地和农户生产方向转变;从单纯注重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在向基地、农户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新产品,接受新产品,从而达到既开拓农产品市场,又引导消费的目的。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4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平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近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政府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平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近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近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近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5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6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