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5-03-22 12:41:26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背景:

月亮是我们常见的自然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充满着神秘色彩。9月24号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我设置了此次科学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活动名称:

神奇的月亮姐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于“月亮”这一常见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2、初步了解月亮基本知识,能够大胆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视频)、图片若干、经验准备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月亮基本知识。

2、学会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白船》,在柔美的乐曲中进入本次课程学习。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的“小白船”是什么呢?”

(二)小朋友眼中的月亮

师:“有谁观察过月亮?”“在哪里看见过月亮?”“月亮几岁啦?““月亮上有没有动植物?”(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三)美丽的月球神话

让幼儿讲述所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观看科学视频,走进月亮,找到问题答案。(“好了,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和知识,但是月亮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吧!”)

(五)重新认识月亮

月亮,又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属于太阳系月亮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的`1/8月面重力相当于地球的1/6……

(六)总结一下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一下关于月亮的内容。

活动延伸:让幼儿课下搜集关于月亮的科技知识,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我们国家谁登上月球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等,下节课分享。

(七)活动结束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2. 激发幼儿的尝试兴趣,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小筐,内有带轮子的列具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块。

2. 小推车、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玩桌上的东西,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谈一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二、 幼儿第一次尝试: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是有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动脑筋。试一试、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把不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

幼儿尝试并找出能滚动的.东西:带轮子的玩具、轮子。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认识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1. 提问:为什么这些玩具都能滚动呢?

2. 出示轮子后提问:这是什么?(轮子)轮子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做轮子会怎能么样呢?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有轮子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

四、 第三次尝试:探索轮子能省力

师:(出示小轮车和书)我这里有小推车和书,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赛,一个用小推车运书,一个小朋友用手抱书,看谁跑得快,谁愿意来试一试?为什么用小推车快呢?

幼儿自由组合,二人一组,比赛运书、运玩具,看谁快。幼儿通过尝试,理解轮子能省力。

五、 结束

在比赛的热烈气氛中,自然地结束本活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冰是凉的、硬的、光滑的,初步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2.学习制作“冰花”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让家长提前在家为幼儿动制一盘冰和一个八宝粥小碗。每组一盆温水。

2.教师做好的冰花、彩纸、大的果冻盒、水、毛线等物品。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家长做的冰块。

教师问孩子这些冰是谁给做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引导孩子感知冰的特点。

(1)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冰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没有颜色、很亮……

(2)师:刚才你们摸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凉凉的、很炸手。

(3)孩子们,捏冰的时候怎样?幼儿:很硬很硬、捏不动…..

(4)老师请小朋友将冰放在手心里,看看冰有哪些变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样来的。

(5)并在手里会慢慢化成水,说一说还有什么方法化成水?

(6)请幼儿将自己的冰放在温水盆里,观察冰慢慢融化的过程。

3.教师演示制作冰花的方法,幼儿学习制作冰花。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做的`冰花漂亮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问幼儿现在的冰和刚才你们玩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说说不一样在哪儿?

(3)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冰花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你们想想做?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冰花。

(5)教师和幼儿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为幼儿园没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赏冰花。

4、欣赏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挂在外面的一根绳子上,共同欣赏谁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动延伸】

请家长配合,在家在制作一个冰花。让幼儿观察冰花融化的现象;早晨的时候,观察窗户上的冰花。

【设计意图】

现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征,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水遇冷会上冻结成冰,那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这一科学道理。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科学课。

小百科: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水小。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5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6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集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通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