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冰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

时间:2025-03-22 12:41:22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教案的准备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冰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2

一、目标

1、能大胆的探索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蛋的秘密。

二、过程:

1、出示鸡蛋

这是什么?

谁生的?(幼儿自由想象)

小结:这是颗鸡蛋

蛋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动手摸一摸)

2、探索鸡蛋内部结构:

蛋宝宝里面会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我们打开它看看里面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人手一个、有生有熟、自己尝试剥)

3、讨论:

你们剥出的蛋宝宝里有什么呀(生的叫蛋清、蛋黄,熟的.叫蛋白、蛋黄)?

为什么会这样?(机动问题)

哪种蛋会生宝宝?

发散性提问:。除了鸡蛋,你还见过哪些蛋,他们是谁生的?

4、游戏:小鸡出壳

鸡蛋宝宝是怎么变成小鸡的?

那你愿不愿意做蛋宝宝呢?

教师边口令领着幼儿做动作

鸡妈妈生了好多宝宝,一个个都躺在蛋壳房子里,他们睡了很久很久,蛋壳房子有动静了,小鸡要出壳(身体动作)

我们出去运动运动好吗?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3

一、理论依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x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实施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从经验入手)

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

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

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

本次活动,通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通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有趣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

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有趣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 纸杯、塑料杯各19个,大饮料瓶、吸管、气球各19个,记录表1张、即时贴若干,磁铁10块,课件及视频,六、教学过程(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知道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二)通过游戏《吹气球》,让幼儿在探究中发现空气是个大力士

1.游戏《吹气球》,提问:米奇妙妙屋里的科学游戏可真有趣,咱们继续出发,看看米奇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通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况---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通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纸杯和塑料杯)。请幼儿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纸杯里,不用手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塑料杯子出来?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四)通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助?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可以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助人们生活的物品。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三年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对离园的依惜,升学的惊喜,交织成离园之际的'复杂情感。设计告别时刻这节课,让幼儿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同时让幼儿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在年历上找到节假日和自己的生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

2、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日期不同规格的年历,每人一份。

2、离园倒计时牌。

活动过程:

1、看年历。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年历,你们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些数字)

教师出示年历,每个幼儿一份,引导幼儿观察。

师:年历上的每一个数字,你们知道表示什么?(一个数字表示一天)

每一群数字表示什么?(一个月)

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十二个月)

请幼儿找一找年历上哪些数字是表示“月”的,十二个月是怎样排列的。

再看看一个月有多少天,每个月都一样吗?哪个月份是二十八天?

每个星期有几天?

年历上的数字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表示什么意思?(节假日和双休日)

2、找日期。

请幼儿在年历上找当天的6月份和10日。

请幼儿寻找三八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6月份第一周的双休日

请某个小朋友说己的生日,让幼儿在年历中圈出这个日期。

3、毕业时刻。

师:出示离园倒计时牌,小朋友今天是6月10日,你们7月5日就要毕业了,请你们数一数离毕业还有多少天?(25天)

在这个时候你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本活动结束之后,可在每天晨间活动时提醒幼儿翻动倒计时牌,以营造惜别氛围。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

2、磁铁记录板、纸、笔

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6

有趣的喷泉

教学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 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 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实验的趣味。

2、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3、能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水、玻璃杯2个、玻璃瓶2个、纸杯、钉子、钥匙、泡沫、石块、纸船、积木、乒乓球、铅笔、橡波泥。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示范做实验,让幼儿观察。

(1)空玻璃瓶和装满水的玻璃瓶进行实验

(2)纸杯和钉子进行实验

小结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1)教师用泡沫和钥匙做实验,让幼儿回答出哪个是沉的,哪个是浮的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能说出是沉的'还是浮的

选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可指导动手操作,要求轻轻放,放进去的物品不用拿出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动脑思索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师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

《有关冰的科学教案优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