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篮球课教案精选7篇
很多人在制定教案时,忽视了对课堂管理技巧的培养,在教案中加入反思环节,促使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篮球课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篮球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篮球原地高低运球
2、游戏------运球跑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篮球高低运球手势及运球按压方法,使70%的学生能够有节奏的控制篮球。
2、在运球游戏中矾固和提高运球技术,并在游戏中体验球性,激发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3、发展手臂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热身部分 7分钟 低
1、猜谜语
有一种昆虫,有两对翅膀。
他的工作是采集花粉,酿制蜂蜜。
它是(蜜蜂)
2、游戏------蜂回巢
方法:生绕着大圆慢跑,根据师敲击的声音的快慢进行走跑练习。当听到师呼:回家了!生马上就近入住场地内的格子里。
规则:一格只能住一人。
备注:引导学生抢占位置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两人同抢一个位置时,要互相让一让。旁边还有空房间可呼同伴入住。
二、情境展开学习部分 15分钟 中
1、设疑:篮球会唱歌吗?
导入:音乐课上我们认识了不少的乐器,你知道了哪些?只要我们掌握了弹奏乐器的方法,乐器就会唱起歌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篮球当成一件特殊的乐器呢?它会唱出什么样的歌曲呢?
2、解疑:会唱歌的篮球
师配乐示范篮球高低运球操,然后引导学生徒手配乐练习。
3、学习篮球高低运球
(1)讲解并示范动作要点:
一块布能包住石头,一张同样大小的木板却做不到。篮球就像那颗石头,而我们的手要像一张木板还是一块布呢?!
要点:跟踪:球高手高,球低手低,用按压的方式运球。
高度:高不过肩,低及膝盖。
手型:锅盖式手型,软性触球。
(2)组织发球:房子内画有五角星的同学为该队小队长,小队长领球并带领本队进行练习。
(3)练习节奏: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低(4高6低)
(4)学困生帮助大会:学困生动作展示,其它同学当老师,指出错误并纠正。
(5)拓展练习:根据高低运球创编不同的练习节奏
(6)展示创编结果
三、情展延伸部分 14分钟 高
1、组织学生转移场地,退到圆圈外排成4队。
2、讲解并示范运球接力跑的动作方法。
3、组织比赛
4、强调遵守纪律及规则。
四、情景结束,放松部分 4分钟 低
1、语言引导学生意境放松:想像自己是一片刚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在空中飘飘荡荡,最后落到了水里,随着风儿在水里跳起了舞蹈。
2、组织跳《叶子舞》
3、总结本课。
上篮球课教案篇2
一、 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的设计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将简单枯燥的《原地运球》一开始教师“耍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再通过情境教学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各环节都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拼搏,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择水平三篮球教学部分内容,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儿童少年观察、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篮球运动的对抗性,有利于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的集体性,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篮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能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带来情感的愉悦。
三、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水平三(五年级)的学生,学生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贯穿课的始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篮球的球性,使90%的学生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方法。
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及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五、 教学重点:
手指分开,掌心空出
六、教学难点:
对球的控制能力
七、教学效果与运动负荷预计:
1、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原地运球技术。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5%左右。
八、教学媒介介绍:
1、篮球场
2、录音机1台
3、篮球40粒
4、大篮子4个
九、教学设计:
1、激趣导课。教师通过连贯的上篮动作直接刺激学生的好奇性,接着简短的语言诱导,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投入到活动之中。
2、尝试探究。通过熟悉球性练习和自编的篮球操,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下师生一起“玩篮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3、诱导点拨,实践运用。在进行主教材教学时,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方式的运球,跟着音乐节奏快慢运球、各种姿势运球、单双手交替运球、“同学,同学几点钟”、谁是大赢家、高手联盟等系列活动方式,本着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了中学、玩中练。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伴随着《和快乐一起》这首轻松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放松操,接着让学生对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用慨括、激励的语言总结评价,激起学生对今后学习的热情。
整节课篮球始终不离学生的手,有效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教学各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体验成功乐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上篮球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过小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本事,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构成本事;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本事。
3、情感目标:经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学资料:
篮球:运球游戏
教学重点:
高、低运球
教学难点:
运球按拍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资料;
4、检查服装;
(要求:集队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引入课的资料:同学们在观看篮球赛时,双方队员出神入化的球技、球员健美的风姿。同学们必须也想象他们一样,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可是,要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多练习。那么,今日就让我们一齐练习,为打好比赛打下基础。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
2、球操。
(1)上肢运动;
(2)腹背运动;
(3)体转运动;
(4)正、侧压腿;
(5)腕踝关节运动。
组织队形:扇形(学生在三分线外站立,教师在三秒区内)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跟随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到位。
三、基本部分:运球游戏
(一)耍球游戏:
1、师示范几种耍球方法:
(1)双手抛接球;
(2)环绕交接球;
(3)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2、学生自耍球练习。(教师和学生一齐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进取性。)组织队形:散点
(二)原地运球游戏:
1、原地高、低运球:
教法:
(1)让学生在原地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情景。
(3)教师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
比一比: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
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
(6)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组织队形:散点
2、运球看数报数:
方法: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结合的运球练习,看教师手势,报出数字。要求: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
组织队形:散点。
(三)行进间运球:
(1)教师讲行进间直线运球方法。
(2)学生练习。
(3)小结。
组织队形:散点
(四)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比赛:
上篮球课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篮球是广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篮球运球属于(水平二)基本内容的主题教材之一。本课是在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用“篮球运球”作为教学内容, 因为它具有的集体性、对抗性、竞争性等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篮球运动是在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等行为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它所独有的游戏性、趣味性也容易吸引学生,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模仿能力强,求知欲强,好胜 心强,思维敏捷,反应快。但学习中的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还有待更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教材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90%的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球技术动作要领和球性的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控球、运球的技能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个性。
重点及难点:
本课是第一课时,考虑到以上因素,学生在篮球运球动作上的掌握上较为粗浅,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用手的感觉控制球,教学难点是手脚动作协调一致。
为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本次课我主要通过各种提问、自练、示范、互动、比赛等教法,使简单的运球变得有趣、丰富。通过启发思维、讲解示范、展示评价、教学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场地与器材
根据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需求:篮球场一块、篮球41个、录音机一台。
教学程序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程序分为“激发兴趣阶段——师生互动阶段——游戏应用阶段——恢复身心阶段”四个部分。接下来我分别描述一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激发兴趣阶段
二、 师生互动阶段、
三、游戏应用阶段
四、恢复身心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因为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性,我采用了“启发思维”的方式,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你们玩过篮球吗?认识姚明和易建联吗?你们还认识哪些篮球明星呢?让他们回忆篮球场上运动员精彩的动作。以他们为榜样,和他们比本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篮球运球。
围绕学生的兴趣,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发挥想象做各种各样的玩球动作和小篮球游戏,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热身。
(二)、学习技能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与学”的重要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这个环节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
1、讲解示范法:教师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方法核心之一,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环节我通过设疑:“如何才能将篮球拍得又多又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学习,领悟运球口诀,找到问题的答案。
运球口??
两腿稍分开 膝盖弯一弯 手腕要灵活
把球往下拍 要想和球做朋友 掌心坚决不拍球
2、体验学习法:亲身体验是掌握技术的最好途径。在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师生间互动,让学生正确掌握运球技术,并且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创新,发现更多的练习方法。
3、 展示评价:由于学生的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展示技术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练习。
(三)、游戏应用阶段:
竞赛性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我主要安排了“运球接力跑,保卫家园、冲过封锁线”等游戏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出合作性学习的趋势。
(四)、恢复身心部分: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了韵律操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得到充分放松,使身心得到恢复。 小结
课后反思
本课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游戏竞赛”为主线,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诱导、激励以及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动、尝试、体验的主体过程,掌握技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让全体同学们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锻炼、应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上篮球课教案篇5
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多种运球和传球技能
学习内容:
小篮球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分组要求和活动要求,协调学生的分组并参与学生的游戏。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结合2----6人一组,利用篮球进行游戏或活动。
组织:2---6人一组,自由分散在三片篮球场。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传接球时上下肢的协调动作。
难点:传接球时两人间的默契配合。
教师活动:提出分组要求和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巡回指导,及时点评,加以鼓励。
学生活动:
1、自主分小组,通过相互观察、帮助进行各种运球练习,并通过相互的协商进行多种形式的运球练习,通过互动合作的练习熟练运球技能。
2、组织各小组展示1---2种本小组最得意的练习形式,通过相互的了解,进行取长补短地练习。
教师活动:提出分组要求,巡回指导,及时示范纠错。
学生活动:1、两人一组,一位男生带领一位女生进行胸前传接球
习,利用男生的动作优势来带领女生练习。
3、小组扩大,6---8人一组,学生小组商讨传球练习的形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传球,体验同伴间的相互配合和传球时的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
4、分小组展示,相互学习、积极交流(以你觉得他们一组什么地方最好进行点评)
组织:自由分散自主组织(确保小组活动有安全距离)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鼓励、提示,协助游戏。
学生活动:
1、小组商讨、利用篮球,借助所掌握的技能创编一个游戏,并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
2、游戏表演、展示,评选最佳创思小组、最善于合作小组、技能娴熟小组,每个小组评出进步最大的组员、合作最好的伙伴。
组织:自由分散,形式自主
场地器材:二片篮球场、每生一球
上篮球课教案篇6
教材内容:
1、篮球活动课课堂常规教育,学习内容简介,课堂要求。
2、移动技术练习:起动、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急停(跳停、跨停)侧滑步。
课的任务:
1、使学生明确篮球活动课的学习目的、任务、要求,树立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2、提高学生移动能力,初步掌握所学动作基本技术。
3、发展协调能力和耐力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苦累的毅力。
准备部分:
(1)绕篮球场慢跑。
(2)行进间徒手体操、扩胸、震臂、体转、体侧、腹背、弓步、跑跳步,各4×8呼。
组织:成一路纵队队形,前后间隔1、5m左右。
要求:精力集中、练习认真、动作整齐、有力度有幅度,使各关节和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
基本部分:
移动技术练习:移动是篮球比赛中队员位置、方向、速度变化时所采取的各种脚步动作方法的通称。移动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一般可分为起动、跑、急停、跳、跨步转身及各种滑步和防守步伐等种类。
(1)起动:两膝微屈踵离地,前掌蹬地要有力、身体前倾移重心,前两三步短而急。
(2)变向跑:右脚内侧来蹬地,屈膝内扣移重心,体转前倾左脚迈,右脚紧跟加速移。
(3)侧身跑:放松前跑勿横移,注意球踪看场情,回头侧身腰放松,随时要把球来迎。
(4)后退跑:前掌蹬地,提膝后移,体稍后仰,踵勿着地。
(5)跳步急停:微向上跳,双脚着地,体稍后坐,双膝弯屈。
(6)跨步急停:一步跨大脚抵地,屈膝体仰重心降,二步着地脚蹬地,内转屈膝制动停。
(7)侧滑步:一脚蹬地一脚跨,蹬跨结合不交叉,低姿张臂来滑动,坐姿滑动要狠抓。
组织、教法、要求:教师逐一讲解各个练习动作要点,重点与难点,并正、侧面示范,提出要求,纠正易犯错误。
(1)起动:
组织:成二列横队、前后相距4米,左右间隔3米,做好防守准备姿势。
教法:看或听教师信号后集体起动向前做短距离快跑。
要求:起动突然,反应要快,起动时步短而急,起动后加速跑。
(2)变向跑:
组织:遇障碍变向跑,如图。
教法:快跑至障碍物前面变向快跑。
要求:要跑到障碍物前变向,变向要突然,起动加速要明显,前一人跑到中线时,后一人可出发。
(3)侧身跑:
组织:利用球场三个圆圈做侧身跑练习如图。
教法:教师站在边线附近,用手指做出不同数字的信号,学生在侧身跑时,随时报出所示数字。
要求:绕圆圈跑时,重心内倾、外侧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应有明显的加速度,同时做出随时准备接球的动作。
(4)后退跑:
组织:成一路纵队,间隔2米,沿篮球场边线进行练习。
教法:从端线外起后退跑,到中线后转身接侧身跑切入篮下。
要求:踵勿着地,体稍后倾。可放在准备活动时练习,也可放入移动练习时做。
(5)急停练习:
组织:成二(三)列横排,间隔2米站于边线处。
教法:发出信号后第一排向前走3—4步做一次跨步急停或跳步急停。第一排做第二次急停后,第二排开始做,到边线止,然后过渡到慢跑中,快跑中看(听)信号做急停动作,也可结合运球做急停动作。
要求:急停时重心下降、停稳。
(6)滑步练习:
组织:成体操队形听口令集体练习。
教法:做好斜步站立防守姿势,先向左滑步,按照“蹬(右脚),落地(左脚),跟(右脚)”的节奏做滑步慢动作,然后向右、向前、向后做滑步。口令逐渐加快。
要求:滑动时重心平稳且落在前脚掌上,目视前方。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课堂小结。
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
上篮球课教案篇7
一、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在学生动作技能个体差异及不同层次练习需求上,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篮球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篮球运球方式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来激励学生完成行进间运球技能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正确判断自我及同伴练习中的动作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
二、教材、学情分析:
行进间运球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只是凭兴趣,有时显得很莽撞;而且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性、协调性也不好。所以,本课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体育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水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自主练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球的部位以及落点,五指自然分开,以肩为轴,按压球的后上部。
难点: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和人球同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快乐热身——尝试体验——导引学练——巩固提高——拓展提升——放松身心
第二、三课时:激趣导入——快乐热身——自主练习 ——导引学练——巩固提高——拓展提升——放松身心
六、平均心率:120+5次分
练习密度:35—40%
篮球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教学内容
课堂目标
重难点
1、熟悉球性。
2、原地高低运球练习。
使学生更好的熟悉球性,初步掌握原地高低运球。
重点:运球节奏和重心
难点:手、眼、身三配合
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
2、行进间运球。
提高原地运球熟练度,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做到10米行进间运球不掉球。
重点:以肩为轴,按压球的后上部。
难点: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和人球同速。
1、双手胸前传接球
2、各种姿势的传接球。
学生能够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基本完成传球时翻腕、拨指动作,做到动作连贯、手脚协调,提高传球准确性。
重点:徒手传球伸臂和接球迎球缓冲。
难点:传球时的翻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