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4-09-12 18:41:11 分类:工作报告

为了传播更多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写事迹材料,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可以让事迹材料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贫困户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贫困户事迹材料7篇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1

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有这样一些地方,这样一些人,他们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稳扎稳打,用心做人、做事,用勤劳脱贫致富,让一贫如洗的状况成为历史,从而步入脱贫致富新时代。

在雪山镇立马村就有这样一些人,其中和平小组的李润就是代表之一。凤庆县雪山镇属国家重点贫困乡镇,立马村人世代在贫困线上挣扎。生于1979年的李润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年少时曾在家里当过泥巴匠、种过地、养过牛,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个地道的农民,他说:”这里穷了几代人,没有产业资源,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穷山沟里家家户户也只能勉强吃饱饭。“到了结婚的时候,他还憧憬过通过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家过得更美好,却没想到自己的这段婚姻经受不住贫困的考验,在女儿1岁的时候,妻子就因无法忍受贫寒而离家出走,一晃已是十余年。让这个处在风雨摇曳的家庭更雪上加霜的是,家里除了有女儿需要抚养,还有4个老人需要赡养,其中李润80岁的爷爷双b失明多年,需要人全天候照顾,基本丧失行动能力;多年照顾一个膝下无子的婶婶,现已82岁,身体状况欠佳;父母已60多岁,除了在家种地、养殖之外,没有经济能力;全家的负担都落在了这个男人的肩上。自从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李润,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

一、甘蔗种植,脱贫步履第一步

雪山镇地处山区,当地缺少水利设施,适宜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比如甘蔗、核桃等。李润积极参加了当地政府关于甘蔗种植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相关技术。同时,在党的致富政策下,甘蔗收购商云县糖厂事先提供了甘蔗苗和肥料,让没有启动资金的李润有了发展之基。在发展之初,李润和60多岁的父母在自家承包的10亩土地上种植甘蔗,基本能维持生活。2014年以后,甘蔗市场价格低迷,糖价持续走低,各地村民纷纷减少种植规模,但李润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低价承包、租种其他村民不愿种的土地,将甘蔗种植规模发展到了50亩,别人笑他不懂行情,但他坚信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即便市场长时间不回暖,也只是多付出一些劳力。经过两年的不懈坚持,李润终于迎来了甘蔗市场的春天,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二、创新思路,多方发展,奠定脱贫之基

甘蔗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不错的提高。同时,李润认识到甘蔗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光靠甘蔗产业很难真正脱贫致富。鉴于上有老弱病残,下有育儿负担的家庭实际,他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黄牛品质广受好评,于是决定在发展甘蔗产业的同时,在家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通过种植、养殖的有机结合,以牛粪化”肥“,甘蔗叶入”料“,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勤德兼备,树立脱贫新模范

多年来的拮据生活,被妻子抛弃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男人,反而加深了他对责任的理解,对亲情的珍惜。面对无依无靠的婶婶,他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婶婶82岁高龄的身体依然健朗,甚至能承担适当家务。周围的村民在谈论起李润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在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访他家时,老人家还跟我们说起:”自己能有这么好的侄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李润还向我们表示,在新房建成后,要带婶婶一起入住。

”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李润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李润在脱贫道路上也得到了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引导和大力相助。当下,凤庆县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身边那些贫困群众像李润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苦干实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2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支部书记庞仁斌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光明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光明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光明村脱贫攻坚蓝图,为光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光明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3

“要买什么裤子去到姜xx店里看一看。”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姜xx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酸楚——姜xx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姜xx创办玩具厂有十多年,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安安稳稳过后半生日子,毫不夸大的说是悠哉悠哉的,可她是镇妇女创业的佼佼者,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于是和家人商议到县城开裤店,通过多次与她爱人沟通,最终家人选择支持。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这终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姜xx要做的工作很多:

1. 市场调查。姜xx觉得要开好多大价位的裤店,就要了解普通老百姓需求什么价位的裤子,客户群能有多少,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大体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确定了“驰蒙”裤业。

2. 了解市场价与进价。商品价格对于开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将市场价与进价进行对比找利润,为了解市场价,姜xx实际考察了很多地方,当然,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姜xx都一一克服了。了解进货价是为了算出每件裤子的利润,这是很关键的,姜xx了解到,如果你去问价,一般是问不出最低价的,只有进行不同的考察对比,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价格,所以为了能得出最终价格,姜xx又跑了很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处问价”,终于把价格基本定下来。

3. 计算利润。商人最注重的就是利润了,但是利润不只是卖价减去成本这么简单,毕竟要租店面,还要置办货架等一系列东西,姜xx白天就在县城找店铺问价格,晚上在网上找货架等需要的东西,最后算出了这些价格,再以后就可以算出利润了。

4. 找进货渠道。找一个好的进货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提高利润,当然好的进货渠道是最难找的,姜xx开始四处寻找进货渠道,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不尽人意,然而就在她最迷茫的.时候,一个朋友提醒了她,这让她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理想的进货渠道。

5. 租店面。找一个好店面不是容易的事,姜xx经过多家实际询问对比,终于在香港城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这也将是她未来几年为之努力的地方。

6. 办营业执照。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姜xx在创业协会的帮助下,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看着自己的裤店,小姜感到很欣慰。

7. 宣传。经营生意,宣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姜xx通过广告及亲戚朋友等宣传,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直到现在,姜xx的驰蒙裤店算是踏入轨道,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小姜感到付出没有白费。今天,姜xx站在自己的店门前,看着一批批的客人,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谁说女子不如男!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4

清晨,一个朴实的身影,在牛栏给牛喂食,观察牛群最近生长的情况,细心照料着;中午,在远处的竹林里传来清晰的砍伐声,利用山区林业资源优势,伐木增收;下午,在毛风细雨中,穿着一顶简陋的斗篷,背着竹篮,为牛割草,这就是覃xx忙碌的一天。覃xx,58岁,中共党员,系东安县鹿马桥镇简家岭村八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养殖和发展农家乐,闯出一条符合他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道路,实现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在脱贫攻坚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病欠债,拮据家庭雪上加霜

简家岭村位于鹿马桥镇西北角,地处越城岭余脉深处,最高海拔884米,由于地处高山峻岭,交通不便,多年来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动方式。覃xx一家,世代以种粮为主,简家岭是山区,田地很少,老伴段金莲曾患大病,为医治妻子的病,欠下了不少钱,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缺技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和其他贫困户一样,靠种植玉米、水稻和就近“打临工”维持家庭生活。

埋头苦干,拼出另一番新天地

“自己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又该如何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覃xx时刻都在琢磨,经向村、镇等相关部门多方咨询得知,加上自己的养猪经历,覃xx随即决定发展养殖产业。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精准识别工作中,覃xx家成了简家岭村89户贫困户中的一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覃xx之前曾种植过药材、搞了养殖,因缺少资金小打小闹收获不大。于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鼓励、帮助覃xx争取扶贫政策等途径,筹集资金发展养殖和药材种植增收,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覃xx夫妇决心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没有资金,覃xx就找亲戚朋友借。

“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覃xx说。他抓住精准扶贫政策机会,近年来,积极参加镇里的养殖和种植培训,向外学习养殖技术,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树立了脱贫信心。2017年,生猪市场逐渐好转,他筹资建起100平方米的养猪场,达到了年出栏20多头的规模,收入5万多元,养猪场逐渐走上正轨。尝到了甜头的覃xx决心发展养牛规模。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他再次扩建了50平方米的圈舍,存栏生猪和牛达到了30余头,一年纯收入10余万元。不仅能够脱贫,还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楷模。

2017年以来,简家岭村相继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组道硬化等项目,初步建成了村庄整洁、设施齐全、行走方便、饮水安全、网络畅通的美丽乡村。简家岭村被评为湖南秀美村庄和国家森林乡村。2019年底,看到村里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覃xx萌生了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家致富的念头。“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找一个细水长流的致富门路。”覃xx想,妻子有一手好厨艺,现在山区旅游逐渐火热,开一家“农家乐”应该有前途。驻村工作队对他的这一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逐步完善了农家院基础设施。

说干就干,覃xx改建了自家房子,购置了餐饮设备,还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招牌。山区“农家乐”,要有山区特色。翻开“农家乐”的菜谱,瑶山腊肉、山鸡蛋、炖土鸡、山野菜等,无不让人食欲大增。开业以来,他旺季一天可收入1000元。林山草木旺盛,覃xx又养了一大群土鸡、土鸭作为“农家乐”的.食材,确保让游客吃上纯正、放心的农家菜。自农家乐开业经营以来,每月净收入上千元,一家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奋力脱贫,蜕变成致富带头人

“光有好政策不够,还得靠自己,只要勤劳肯干就不会贫穷,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带好头。”覃xx说道,虽然自己脱贫了,但是还要带动群众共同增收。一盏明灯,照亮一片。一面旗帜,带动一片。覃xx为人热情大方,直爽守信,积极把自己所掌握的致富技能主动传授给周边群众。目前,在他的带动帮助下,全村已建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带动起来的大户万祥样养猪200余头,每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谭玉莲近年来通过养猪年收入20万元,覃新东通过养牛、养蜂每年纯收入2万余元,覃xx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要向更多的农户分享自己的养殖和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致富,帮简家岭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他积极引导周边贫困户参与黑老虎和药材种植,发展养蜂。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贫困群众种植黑老虎、猕猴桃、黄精等150余亩,成立了简家岭瑶乡黑老虎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贫困户养蜂300余箱,年产值达20余万元。

简家岭村地处偏远,全村山区地带广,耕地面积少,林地面积占全村面积90%以上,但受交通运输落后、技术不足、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等因素限制,竹林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白白荒废在山里。看着漫山遍野的楠竹,白白坏在山里,覃xx心疼又无奈。砍吧,没有收益,还不如外出打工;不砍,竹子便荒废在了山里,在一次村党员大会上,小覃提出修建林道盘活竹林资源,采取党员带头,发动村民自筹的方式修建竹林道,再争取国家资金补贴。竹林道建成之前,靠肩扛手提,采运楠竹的雇工劳务工资为8元/根,修建后楠竹运输下山降低至4元/根。林道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楠竹产业收入提高了,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愿意返乡发展楠竹产业。

至今,覃xx的养殖、种植事业和发展农家乐事业做得顺风顺水,但他却并没有满足,因为他还有下一个目标,那就是把自己的产业做得更大,把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定。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5

xx,今年11岁,是xx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xx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作为一名学生,xx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上,她求知欲强,敢于提问,善于质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就问,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问题认真思考,直到完全理解。因此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成绩面前,她从不骄傲,她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她还必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标准。因此,她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如: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拾金不昧好少年”、“绿色环保小卫士”等光荣称号。

二、热情乐观,尊敬师长

xx同学从小就立志读好书,做好人,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她也一直在行动中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标准,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对待师长,xx同学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她说:“是她们给予了我知识,帮助我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是我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自己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她还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别的同学,和同学共同进步。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了什么困难,xx马上把自己的事放到一边,及时帮助同学,耐心细致的给同学讲,直到同学听懂为止。xx同学乐于助人,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她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她们。

三、孝敬母亲,尊老爱幼

在学校里,她是同学们的榜样,回到家,她更是一名出色的好孩子,因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孩子,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和家里老人,非常辛苦,xx很体谅母亲,在家里能主动帮助母亲干家务,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间、扫地等,并且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坚持做好。在路上,看到行动不便的老爷爷、老奶奶,她就主动过去搀扶她们,或帮着拿东西。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

四、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xx同学劳动积极肯干,脏活、累活她总是枪在先,从不惜力。对待班级的劳动任务,她都能够提前出色的完成,只要哪天她值日,她总急急忙忙奔到学校做值日,等其她同学到校后,教室早就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另外,她还注意培养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好老师的小助手,管理好班级,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她正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在奋斗。

岩石间的树,总是成长的特别的苍劲,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严寒。经历过贫穷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笔财富。因为贫穷,xx更早的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她明白:生命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责任,是自己对家人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清贫不改凌云之志,她会用自己的双肩和智慧去承担这份责任,用她的双手去完成这份重托,用自己的努力去把握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人生。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6

尊敬的宽阔镇人民政府各位领导:

我叫夏xx,今年39岁,我家住在宽阔镇宽阔村丰乐二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状况思考到生活的难处,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我家主要成员有:双女,大女由于是先天性哑巴,也给家庭带来严重思想包袱,在加上我已作了结扎手术,体力越来越差,现根本就无法维持生活。结合本人的实际状况,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家庭困难,全家四口一日两餐只能靠体弱多病的妻子维持,根本无钱购买五谷杂粮,最严重的是由于去年洪灾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颗粒无收,导致今年无法耕种(没有农田,全被冲毁)。为此,全家人长期处于饥寒状态,并不得不靠左邻右舍的扶持,时光一长,此刻经济已经到达入不付出的地步。

2、由于长期的生活质量差,造成本人身体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前两天下地干活,我出现了胸闷气短等不良症状,身体是生存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不能更好的农活,又怎样能挣到钱来摆脱此刻的生存危机呢?

3、由于家庭困难,我基本无钱购买衣服,我经常穿亲朋好友送来的衣服,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那是一个破旧的衣服,但试想一下,要是家里不困难,又有谁愿意穿破旧的衣服呢?

4、由于家庭困难,我们一家四口不得不挤居在破旧的房屋里,前两天刮风下雨,我担心房屋倒塌,而我们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综上,我认为我完全贴合困难补助条件,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贫困户事迹材料篇7

我叫陈xx,是一名门窗师傅,我凭借这门技艺,从精准扶贫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的创业示范户。

每天,我都会背着我的工具包,为客户量身定制门窗,我的手艺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忙累了,回到家有热腾腾的美食,孩子在镇上的小学就读,生活真是有滋有味。这样的日子,在2015年以前,只出现在我的梦里。

那时的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我只能让一家人挤在年愈百岁的“危房”里。从小就在这片山坡长大的我,没有见过世面,只跟着父辈学会了务农,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并未带我逃离生活的窘迫,我和家人依旧挣扎在贫困边缘。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时的我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于是,2004年,我带着妻子,来到了寸土寸金的广州,我在五金厂获得了一份工作,负责烧焊,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4000元的工资,在广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除去房租、生活开支以及每个月给母亲寄的生活费,我们只能勉强度日。

打工8年,我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大挫折。2012年,我待的工厂效益不好,我决定辞职回家,回到家乡后,我只能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半年多的时间里,建筑工地不规律的工资发放时间,让我们为数不多的`存款,消耗殆尽,我只得厚着脸皮,一家一家地借钱,维持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家于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我意识到自己要有一个谋生的技能,才能真正摆脱贫困。2015年初,我到县城学习了一年安装门窗的技术,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起码,不用担心家用了,还能给孩子偶尔买点零食解解馋,给父母、妻子偶尔买件新衣,倒也知足。

2016年,干部到村里宣传“特惠贷”政策,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政策,也是我的生活转机的开始。在得知我可以贷款5万元后,我二话不说就申请了。我花了15000元,在安场镇上租了一间70平米的店面,凭借学到的技术,在镇上开了一家安装门窗的店铺。至此,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

现在,虽然有点累,但是,创业第一年就积攒下了10余万。之后的两三年里都有10余万元的收入,我也成功丢掉贫困户的“帽子”,还被村里评为创业示范户。

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感觉很踏实,也很自豪。时间总是很快,一眨眼就是十多年的时间。以前,总想着过好眼下,先解决当下的吃住问题,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贫困户事迹材料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