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调查报告7篇
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员工绩效和满意度,只有写好这份调查报告,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市场定位,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环境治理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1
乡按着县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会议精神,自初以来,乡政府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乡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大搞环境卫生,推进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使环境卫生整一片,净一片,使我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现就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汇报。
一、党委政府重视,措施得力,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重要保证。
今以来,王土房乡为巩固和发展整治成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十分重视我乡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工作,把它始终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 一项主要工作来安排。一是加强了对环境卫生整治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司法、公安、旅游等部门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此项工作。二是制定下发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了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措施到位;三是实施了“一把手”责任工程,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保证了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四是充分发挥包村干部作用及时安排人员下村督导,落实卫生整治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整治工作任务,确保整治任务按期完成;五是村成立了环保清洁队伍集中清理,落实了卫生垃圾池的建设,同时为不断加强和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先后下发了《限期清理通知书》和《门前三包责任书》,为顺利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二、关注民生、把握重点、切实抓好环境整治工程。
环境卫生的好与不好,体现了一个乡镇文明形象,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的愿望日益增强。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根据我乡20xx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村容环境卫生的现状,从三月份开始到现在,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春季大搞环境卫生月活动有利时机,广泛动员,充分发动全乡干部群众,掀起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重点清理主干路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五乱”现象,消灭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净化路边环境的专项治理活动;
二是各村积极行动成立清洁队伍进行集中清理,对公路两侧环境卫生的进行了综合整治,清理了各类垃圾、废弃物,清理了去冬以来产生遗留的灰、渣等生活垃圾;
三是查处了沿街“五乱”现象,秸秆和柴垛、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基本清理完毕。五乱得到有效解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狠抓落实,使环境卫生整体面貌大为改观。
四是明确任务,限期清理。为确保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先后下发了《限期清理通知书》500余份,《门前三包责任书》50余份,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是加大督导检查。为进一步推动了此项工作,在各包村领导深入所包村进行督导检查的基础上,王土房乡组织乡人大主席团对全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视察,对主要街道卫生、店铺门前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六是制定奖惩制度。乡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对治理好的村给予2000元奖励资金,差的村将进行处罚。
七是建立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全乡环境治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是环境治理工作成为长期的行动,成为群众的自觉活动,乡里制订了环境卫生整治村民公约,保证了全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有章可循,全力打造优美环境,加大整治力度。
三、建章立制,完善制度,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为了使全乡人民有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大对外来人员的投资吸引,为把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在建章立制上做好文章,在管理措施上狠下功夫,根据我乡实际结合目前环境卫生现状,我们应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了对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以便长久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二是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全乡每名干部都有义务和权力,负责巡查全乡环境卫生的的整治工作。三是加大对卫生处理力度,对于违反环境卫生法规和规定,乱倒垃圾和“五乱”的,认真执行村民公约。四是不断加大对居民的环境卫生法规规章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自我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截至目前,全乡出动车辆140辆次,人员1500余人次,共清理垃圾13000余吨。
在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集中精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实在的举措、更有效的手段,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整洁有序、和谐自然的乡村而奋斗。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2
截止今年,持续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工作重心也将从扶贫脱贫转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上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对此,我结合在溧阳所看所学的新经验,就我所工作的 xxx 镇境域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 镇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xxx 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 9 个,落实财政资金 300 余万元,累计完成 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 1000 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 47 户,新建垃圾中转站 4 个,添置垃圾车 6 台,封闭式垃圾箱 55 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 500 余个,建垃圾池 20 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 40 名“御源军”、89 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 300 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 7 座,改建户用厕所 399 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 3 个、县级文明村 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 xxx 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 2017 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政府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到溧阳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里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镇有些地方农村住房分布较散,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要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3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按照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研究,我的研究调研课题是“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面貌”,为深入了解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xxxx年5月下旬始,我对全镇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全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 各村环境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部分村庄加强了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全镇不少村庄出现农村卫生环境下滑趋势,农户居住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我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大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欢迎和期待。
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全镇除去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六市庄、豆家庄、北解疃、赵庄七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外,其余18个村都没有建垃圾池,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2、基层组织力不强,人员、制度、设备缺失。在走访的25个行政村中仍有18个村还没有组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保洁队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此外几个村的垃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的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个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废木材。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砖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5、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调研中发现,除了有豆家庄、六市庄、赵刀寺、马刀寺、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辛店、北解疃、赵庄、肖庄11个村的路面硬化较好,建立了较好的路面交通设施外,大部分村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内主干道、临街巷道路面没有硬化,排水、排污下水道建设不到位,有的`村虽然拥有下水道但存在排水排污不彻底,堵塞情况严重。部分已经实现亮化、绿化的村不能够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护。多数村没有建立垃圾池,不能实现镇垃圾清运处理。村队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等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村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保护村规民约,推行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村民责任,建立各村维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农户房前屋后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打扫清理,保洁队伍对村主要干道进行打扫和绿化带的维护,加强对村主要区域巡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众化、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保洁队伍的资金帮扶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队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体村民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清洁的意识。来解决“三堆”问题,其最根本还是大力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燃烧秸秆的原始生活方式,彻底消除三堆在村内的存放。
4、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各村可以根据实际出发开展模范一条街奖励活动,以模范的力量感召人,每年在村内评选出若干模范家庭、文明街道予以物资奖励,提高临街农户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负责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队主干道、亮化绿化设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近期,我们深入乔司镇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农村村道管理、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河道水体污染、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4、农贸市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垃圾箱设置不科学。在对五星村、良熟村和乔司镇三处农贸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烂菜叶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场周边配套的垃圾箱数量严重不足,基本维持在2~4个,位置分布也不科学,加上每天垃圾清运的滞后直接造成市场经营环境差。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5
城乡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件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陈文浩市长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将城乡环境环卫整洁行动作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工程、提升城乡品质的重大抓手和造福全市人民的民生事业来抓,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重要目标”。为贯彻落实市、区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精神,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大力推进“三大工程”“九大行动”,努力打造“四个芙蓉”,芙蓉环卫立足本职、干在实处。通过集中整治,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大幅提升全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扮靓我们的家园。
一、主要做法
(一)智慧环卫提升管理水平
开发“机械化作业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作业车辆的全程定位和科学调度,并对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及油料进行实时监控,解决了机械化作业“丢段”、 油料偷盗等老大难问题,降低了机械化设备的单位能耗。研发环卫巡查督查管理系统,强化队伍管理。通过安装手机app,局、所两级路面管理人员只需登录系统,就能完成远程签到、签退,杜绝了“空岗”现象。下一步还将开发“垃圾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对垃圾站点入站垃圾、满斗等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垃圾运输质量和水平。
(二)精细化作业确保常态长效
一是加大整治力度。整合网格力量,重点围绕“五洗五清”内容,进行全面清洗、清理、清除,对渣土扬尘污染、门前三包秩序、乱摆摊担、乱吐乱撒、油烟污染、菜市场场外经营、流动菜市场、建筑工地、夜宵和流动摊点等进行整治,推进城区深度保洁,1-7月共清理城乡结合部、社区楼栋积存垃圾堆物1200余车(近4000吨),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运输渣土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加强裸土复绿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主次干道、重点区域清洗、清扫保洁、降尘力度,创造整洁环境。三是加大清洗力度。创新推行“双车”作业,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的作业时间和作业路段进行精细化作业。每天晚上安排23台大水车进行2次强冲作业,10台机洗车清洗中间护栏标线和边沟。白天安排76台水车人工配合清洗,6台机洗车作业,22台机扫车作业,实现了主次干道“道路清洗全覆盖”,作业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环卫设施建设提质提档
进一步提高垃圾收运管理和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新建和改建的公共站厕都采用环保密闭式的垃圾压缩设备,杜绝漏洒和二次污染。同时垃圾收运能力增强,由原来只能放置3吨左右的垃圾变为能放置7-8吨的垃圾,减少车辆运输次数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
(四)督查考核力促工作落实
公正公平的督查考核是激发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消除过去城内城外督查不平衡的现象,局督查科按照地理位置将全区划分为3个督查片区,构建“环卫督查微信群”,并将社区物业等纳入到日常督查中实现考核全覆盖,包括物业,门前三包范围,街道社区小区内所有环卫类问题,月底按街道和环卫所维护范围分别扣分排名。每天收集各作业单位数据、实时状态、作业效果等信息,一天一反馈,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讲评,建立了绩效考核、调度讲评、督促检查、问题交办等4项推进机制,形成了环卫“大督查”模式。今年以来共计督查问题8660条,扣各作业单位业务考核11075分,得到各作业单位和人员的一致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业方面存在清扫时间晚、保洁频次少,卫生保洁不到位,标准不高等现象,导致环境卫生质量不高,建议公安局加强对物业公司管理、教育,物业公司加强对卫生的重视,街道要加强门前三包管理。
二是流动摊担方面存在流动摊贩多,违规摊点、烧烤、屡禁不止,门店在路边乱倒油水、乱扔垃圾等问题,导致人行道油污、垃圾成堆,破坏了市容环境卫生,建议加强城管执法。
三是临街门店存在随意堆放物品、乱倒污水、油水,乱丢垃圾、甚至占有公用果皮桶他用等现象,导致路面油污严重、反复清洗、油污反复存在,加大了卫生保洁难度。建议加强城管执法力度,街道加强门前三包管理 。
四是车辆乱停乱放方面存在车辆占用人行道、甚至占用车行道等现象,导致路面清扫、清洗难度大。建议公安局交警队加强查处力度,城管执法取缔人行道违停。
五是菜市场周边存在垃圾成堆的现象,保洁难度大,污染了生活环境。建议加强城管执法力度,街道加强对市场方督查。
六是在建工地存在乱倾倒生活建筑垃圾、乱丢生活垃圾等现象,导致沿线周边渣土污染,使清洗清扫频次增加。建议加强城管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七是渣土工地存在工地周边长期路面泥沙污染,甚至无下水,常年积水后污泥较多等现象导致路面污染,建议加强城管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八是市政、园林方面存在修路、浇水、修剪树枝、补栽后污染路面未及时善后,甚至不善后等现象,导致路面污染,建议各部门加强协作、加强部门自查,及时善后、清理路面污染。
九是楼栋油污方面存在居民厨房窗台下油污污染、社区垃圾成堆及存在卫生死角等问题。影响了地域的整体观感、降低了整体卫生效果。建议社区加强居民教育、宣传、协作。
十是街道范围内其他影响市容卫生的问题有乱堆物、破坏公共卫生设施等,导致卫生保洁难度加大,建议街道加强教育、宣传、发动居民,提高素质。加强城管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三、下一步思路及举措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以形成齐抓共管关注环卫工作、参与环卫生工作的强大合力,让大街小巷更加流光溢彩,芙蓉形象更加洁净秀美,使市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舒心、美好。
(一)合力推动,强化责任落实。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原则,做到既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又协同作战、合力推进,做到充分调配力量,主动“补位”,联合开展整治。同时加大投入,确保实施效果。
(二)立体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单位、门店业主、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营造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宣传推介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最大限度集聚工作正能量。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评追责。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查、督查通报制度,紧紧围绕“五洗五清”等中心任务,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建立调度讲评制度,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调度一讲评。出台考核考评办法,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责任落不到位实、推诿敷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严格考核,有效促进全区环境卫生水平提升,着力构建环境卫生常态长效机制。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6
在县政协副主席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xx”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政府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近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xx”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政府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近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政府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四)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xx~2020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政府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六)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七)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政府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环境治理调查报告篇7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彻底摆脱过去“扫扫地、刷刷墙、种.种树”的村庄整治老路子,通过顶层设计,要素保障,典型带动,强化考核,标本兼治,实现点线连成面、盆景变风景,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风貌、生产展现新质态,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五点主要做法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中,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用“百村示范”带动,用强化考核拉动,用奖补资金撬动,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精心描绘“航标图”。恢宏开启的乡村振兴伟大征程,呼应国家发展和人民期盼,是一道使广大乡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时代命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央和省市工作的重要部署。习对人居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把人居环境整治放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的高度,确保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定位,密集出台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十有六无”的标准,确立了 “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了航标引领的作用。
多管齐下“破瓶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特别是资金等要素的支持。为资金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铜山采取了多措并举四管齐下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増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二是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盐。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寻求合作,争取2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贷,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激励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对“六无”标准的整治达标村给予10-20万元的奖补。这些奖补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
选育整治“领头羊”。典型引路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开展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为营造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铜山通过“百千万”工程载体,强力打造了一批百村示范的典型,做到有看头、能参观、叫得响、可推广,且聚点成片、连点成线。本着早落实、早成型,群众早受益的原则,铜山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目前首批12个村已经全部整治到位,10月底前第二批35个示范村整治到位,年底前100个示范村都整治出来。千村一面,不是美丽乡村。在当前的百村示范中,铜山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等,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凸显乡村特色风貌,使农村更像农村。通过百村示范,引导形成村庄产业发展新业态,把生态变成摇钱树,把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西李、北村、紫山等地,资源禀赋特殊,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用好考核“指挥棒”。为保证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铜山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纳入“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全区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和创新奖评选等,各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方案制订、亲自抓部署实施、亲自抓督查落实,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对进展情况常评比、季观摩,年度考核。区乡村振兴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督查,定期通报。区乡村振兴办公室严格按照“十有六无”标准组织推进,凡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认定,凡不能及时达标的坚决进行通报,从上到下不降标准、不打和牌。集中居住区建设是铜山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和难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铜山研究制定了《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了“1+n”镇村布局模式,制定全区集中居住区建设的“任务书”、“时间
表”和“路线图”,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成功案例示范、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出现了“要我搬”为“我要搬”。
协力奏响“大合唱”。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合唱。为形成合力,抓好落实,成立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产业发展组、集中居住组、人居环境整治组、乡风文明组、申报协调组5个工作组,抽调有关部门30余人脱产集中办公。各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亲自抓。各村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为整合整治资源,区委、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帮扶挂钩责任状。在此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区电视台、铜山发布、铜山要闻等主要媒体开设了“聚焦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栏目,实行多角度立体式战役式宣传。各镇、街道共出动宣传车300余辆,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条幅20xx余处,创作宣传墙画9200多平方米,发放宣传材料4.9万余份,组织镇村干部群众3600余人到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解放思想,打开思路。通过多措并举,全区上下形成了关注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四点主要成效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铜山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显著成效,推进了乡村振兴进程,加快了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夯实了全域旅游的基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了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铜山区名义上是区,但绝大多数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还是镇和行政村,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镇村,超过五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仍依赖于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通过乡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铜山新修乡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农村水冲式无公害公厕1000多座,建设和改造中小学、幼儿园89所完成250座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建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万居民于今年8月全部喝上了来自骆马湖的优质水……这些大手笔的补短板工程,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填平了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打造了生态宜居环境,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加快了中心城市的融入步伐。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徐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铜山的最大发展机遇。“铜山要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展现格局,干在先走在前,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区,更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区委书记王维峰认为:“我们要坚持两条腿齐步走,推动城市反哺农村,把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公共空间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尽快打开农村融入城市的瓶颈制约。”为全方位推进城区周边镇融入主城区,区委区政府要求相关镇要摒弃镇域思维,跳出“一亩三分地”,放眼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主城区发展要求,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为引领,推动了村民市民化、小区社区化,进一步提升广大乡村的魅力和颜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强大了全域旅游的载体支撑。铜山山水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村庄形态各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按照“城镇像城镇、农村像农村”的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历史风貌、资源禀赋等因素,高水平开展乡村规划,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的形态风格。为彰显乡村田园风貌,铜山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依照田园风光型、山水生态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历史文化保护型要求,编制出集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旅游和古村落与历史建筑保护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汉王村的绿水白墙、江南水韵,倪园村的石径通幽、宁静安然,潘楼村的清水蜿蜒、家家枕河,北村村的湖光山色、荷香四溢等等,无不在绽放铜山“淮北深处小江南”的美景,无不在彰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丰富了人居环境的精神内涵。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抓, “口袋”“脑袋”一起富。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以“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广场、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自然村(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等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已完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计划从20xx 年到20xx年分三年建设完成。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复制推广三堡街道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经验,今年每镇挑选2至3个村作为示范点推进,到20xx年实现村级全覆盖,着力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铜山还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设立村史馆、建设文化墙、设计乡村标识等方式,传承优秀文化、记住浓浓乡愁,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底蕴。为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铜山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一年评出各类好人、乡贤近千人,涌现出“铜山妈妈”等一大批好人群体。如今当好人,做好事,已成为铜山的主流价值观。
四点主要启示
铜山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红利,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带来了几点启示。
顶层设计是“龙头”。为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铜山在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明确了“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村庄条件分两类推进:条件较好村按照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能源 “十有”标准整治;条件较差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六无”标准整治,并制订了考核细则和工作方案,发挥了航标引领的龙头作用。
财政资金是“酵母”。 为发挥整治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铜山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有效地激励了“百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干多干少、干孬干好和干晚干早不一样。这些奖补资金,不仅激发了示范村庄的典型带动作用,还增强了它们配套投入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黄集镇黄西村以配套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厕所革命,在全市农村率先建成5个五星级公厕,使群众“方便”更方便,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
分类考核是“动能”。 考核是指挥棒,也是推进急难险重工作的有效抓手。铜山破除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摒弃“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思想,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科学设置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指标,适当增加考核权重,把衡量担当作为的标尺亮出来,把注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树起来,真正使考核结果与评先奖优挂起钩来,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在铜山20xx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从北部的柳泉北村到南部的三堡潘楼,从西部的汉王紫山到东部的单集贺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建设场面,许许多多的村庄悄然间发生着从“土脏乱”到“洁净美”的蝶变。
因村施治是“法宝”。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铜山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禀赋特色,把因村施治作为法宝,在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的基础上,对适宜集中居住,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和生活实质改善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真正变“要我搬”为“我要搬”,有效地防止了一刀切,杜绝了前村一面。
北村村的湖光山色、潘楼村的水韵悠然、汉王村的精致精美……今天的铜山乡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犹如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