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8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事情的文字载体,是实施一项措施的文件参照,一份扎实的调研报告,能够直观地展示调研任务的目的和所得成果,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1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 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2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xxxx年xx月我市文化经营单位达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307家(包装装潢印刷家,其他印刷品家,打字复印家,出版物印刷x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x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家,歌舞娱乐经营单位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家,网吧家;书报刊经营单位家。从文化市场结构分析,我市印刷业十分发达,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x年产值达亿元,比x年递增%,职工达x人,发展势头和规模都在浙江省印刷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不包含印刷行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办法
⒈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起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公平有序竞争;多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求在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明析文化企业产权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⒊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健所在。要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步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健全激励机制。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要优化文化市场资源配置,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产业。
⒋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重视正面引导,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管理法规,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⒌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要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委托、定向培养等多渠道,输送一批优秀苗子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
三、近期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
1、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严格依法行政,在加大执法监管的同时,加强市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使文化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竞争发展更加有序、管理法规更加健全,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文化消费,使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低于经济发达兄弟县市水平。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市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演出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节庆会展等产业,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起与海宁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生产和能力显著提高,创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我市gdp中的比例要有较大的增长,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持产业之一。
2、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积极拓展节庆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节庆会展等综合场馆的功能作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庆会展产业化。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商贸展览及文化活动。利用我市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办会方式,打造精品会展。
(2)引导和规范发展演艺娱乐业。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高水准、高品位文化主阵地,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演艺娱乐业;要充分发挥名角、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推进演艺娱乐业的发展;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业的宏观调控,使之布局合理,总量平衡;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改造各类新兴娱乐项目,建成1—2家大型高档综合性娱乐场所;要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嫁接和改造现有电影放映业,新建海宁市影视中心城;要逐步淘汰小型电子游戏机房,提高书刊销售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资格标准。
(3)培育发展艺术品业。建立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力发展灯彩、皮贴画、布艺画、皮影戏、剪纸、书画以及现代艺术品的生产经营。建立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大力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销售市场,激活艺术品的生产和流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艺术品销售和交易市场,建立合法的进出口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审美水准,培育买方市场。
(4)加快发展传媒信息业。要以信息化、城市化为契机,将全市的单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为宽频数码互动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广播电视增值业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要加快信息产业升级步伐,利用各种网络优势,开发市政、交通运输、社保、医疗、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5)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体育市场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要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及社会体育健身设施,开办普及型体育经营项目;要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彩票销售市场;要发展体育经纪组织,扩大经纪人队伍。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文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要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发布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要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产业行为;要对文化产品生产单位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建设,优化资源,确保重点;要建立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2)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进行改革。
(3)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瓶颈”,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闸门,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潮头,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要放宽准入领域,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降低门槛,允许引资进入,同时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团体的转制改造以及文化产品的印刷、发行及流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等。要制订和落实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把已经制定的文化经济政策落到实处,并研究制订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继续改革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帮助民营文化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良好氛围。
(4)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产品、服务、人才、技术等各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现有文化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对各类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运作。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经验,推动文化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鼓励发展文化中介,全面推进文化经纪人资质证书制度,建立文化经纪人资质标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在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太旗依据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马铃薯传统生产方式,全面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马铃薯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20xx年,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50.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5.3%,总产量55.14万吨,17万农牧民人均增收392元。20xx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9%,预计总产量79.5万吨,加工7.9万吨,储藏20.4万吨。现有生产、加工企业35家,种植大户80余家、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园区308处、20.7万亩,膜下滴灌3万亩。
先后被评为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马铃薯优势作物产业带、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xx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xx县、高产创建示xx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精豆”牌商标,认证为绿色食品,部分马铃薯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邀请自治区马铃薯示范推广团队培训指导。二是举办“高产创建”等系列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三是召开现场观摩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发放培训手册、明白纸。四是利用媒体发布信息进行宣传。
(二)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结合。发挥行政部门、科研推广、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科研与推广结合。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xx县项目为载体,推动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应用、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服务,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三)实现“四化标准”。一是田间设施标准化。整合项目、集中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二是管理服务专业化。建立 “旗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实行统一技术服务,做到技术全面入户到田。三是生产过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四是生产方式集约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种植效益。
(四)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推广荷十五、夏波蒂、大西洋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实行统一供种。二是统一应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根据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应用,形成标准化规程。三是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四是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控。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机械化精密精准打药综合防治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方面。一是马铃薯基地发展建设相对较缓,需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旱地耕作方式较传统,在应用现代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模式等方面差距较大,需要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三是需要加快完善和配套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二)加工方面。一是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产能低、技术较落后,产品出成率10-15%。产品主要以淀粉、全粉等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马铃薯加工转化率不足15%。二是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银行贷款难度大,在原料收储、设备更新、技术投入、扩大生产等方面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受资金、贮藏能力的制约,无法大量收购马铃薯进行加工,每年只能在秋季马铃薯收产时生产2-3个月,实际产能仅达到15%左右。四是大部分马铃薯加工企业均建在乡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贮藏销售方面。马铃薯在收获季节受集中上市影响,价格低,销售难,错季价格升高后,供应又不足,急需加大马铃薯贮藏库建设规模,拉开上市时间,实现均衡上市。
(四)科研推广方面。一是马铃薯脱毒种薯不能自主研发生产,马铃薯科研单位在我旗乃至全盟都是空白。二是盟农研所虽然设在太旗,因科研设施落后、经费不足,高新技术无法推广。
四、发展建议
(一)做好产业规划
根据发展方向及产业特点,进行专业调研,编制切实可行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二)逐步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体系
加大高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力度,引进脱毒高产优质品种进行栽培,扩繁试验,筛选适宜地方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逐步把太旗建设成为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优质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
(三)提高旱地机械化水平
多渠道融资,扩大现代化节水马铃薯种植规模,提高旱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利用好自治区农机补贴政策,提高马铃薯机械化、集约化种植水平。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抓好产品质量和品牌创建工作,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加强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工作,打造马铃薯知名品牌。
(五)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生产基地。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协调解决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
(六)加强技术推广
做好节水喷灌、滴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旱作机械化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七)加大贮库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帮扶、政府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标准化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逐步改善马铃薯贮藏条件,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延长企业加工期和反季节销售12
为切实做好今年夏收夏种工作,更好服务“三农”,xx县农机局立足本职,周密部署、依法履职,统筹调度、强化服务,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今年xx县小麦种植面积约9万亩,适宜机械收获的面积机收率达98%。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4
20xx年,区文体广旅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文化、体育、广电、旅游“一盘棋”的观念,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为建好“五个生态”,打造“一区一城”,实施“六提工程”,奋力推动“强富美高”新武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广泛开展惠民工程。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馆内馆外相补充等多种形式,为市民群众提供惠民服务。区图书馆开通“书服到家”网上选书,开展线上微课堂50次,发布青春领读志愿活动16期,举办线上阅读分享会5次,推广线上资源33次,线上展览6次,发布抗疫专题有奖答题及征集活动2次,阅读推广活动65次。区文化馆专门邀请各艺术门类资深教师录制精品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供群众免费在线学习,已录制各类课程超50课时,观看群众超3500人。区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微课堂——你好,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抖音”平台直播介绍馆藏精品文物,继续打造武进博物馆特色品牌活动,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9场次,点击、收看超1万人次。
2、稳步加强阵地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印发了《武进区文体广旅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武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要求,确定了以“文化和美你我共享”为志愿服务品牌,组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支队,引导和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支队下设文化志愿服务大队和体育志愿服务大队,制定了各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并逐项推进。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对公共区域内对外开放的健身器材进行分阶段更换,计划分3年全部更新完,今年对其中150套室外健身器材进行更新,目前该项工作招标程序已结束,进入施工程序,预计将在11月底完成。
3、大力加强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抗疫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创编了抗疫主题的歌曲、朗诵、快板、锡剧、锡歌共计10个,并通过局微信号、微武进、风雅常州等微信号进行宣传发布,创作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十余件,在局微信号举办了“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武进区文体广旅系统文艺工作者作品微信展,被“学习强国”录用3篇。武进文化馆创作的歌曲《萤火虫的独白》被武进移动公司制作成视频彩铃宣传推广,武进书画院张振创作的中国画《抗疫进行中》、武进文化馆张锐创作的油画《黄石的记忆送别》入选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组织歌曲《老街坊》、小品《五星好评》、小戏《城里城外》参加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比赛。图书馆进馆人次约7万,外借图书册次约9万册,流动图书车下乡服务26次。凤凰艺术团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了10场实地惠民演出,并录制了5场在线惠民演出节目。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7万人,举办临时展览6个。
二、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积极落实疫情纾困政策。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征集区内各文旅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存在的困难,以及企业对文旅部门投融资政策的意见建议,上报省、市相关处室;省、市各级纾困政策出台后,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协助减免6个2019年省旅游发展产业基金在贷项目20xx年1-6月利息共163.13万元,为企业争取贷款展期及其他扶持政策,配合做好市级“文旅贷”等工作。做好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租赁户蓝色港湾租金减免对接、协调工作。按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要求,上报我区体育产业复工复产情况和先进典型案例,为企业争取扶持政策。
2、筹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筹备编制2个中长期规划,武进旅游发展总规和武进区“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一方面拟写编制说明,积极争取编制预算;另一方面多方寻找省内较为出色的规划编制单位,为规划编制做好准备。收集“十三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发展相关情况和资料,为完成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终期评估做好准备。此外,参与与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专项规划的研究论证,按市局要求收集、上报我区主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研究文献及各旅游板块相关规划等材料。
3、推进文体旅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文体旅项目招商,加强招商信息的沟通交流,继续丰富、更新文体旅招商项目库。及时与各乡镇、板块、旅游企业招商负责人就最新重大项目招引情况做好沟通,认真做好各类招商情况表格的`月度报送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做好市文旅休闲明星城我区建设项目计划(20xx-2024)的摸排、上报和细化确认等工作,征集并上报我区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间文旅条线专项领域有空间设想和用地需求的项目,摸排上报我区十四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体育产业项目。促进文体旅重点项目建设,截至5月底,8个区重点文旅项目共完成投资1112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0%,基本完成序时进度;其中6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共完成投资8515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7.68%,滞后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
4、做好各项赛事备战工作。武进籍运动员陈大祥获得了东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入场券。备战二十届省运会工作有序推进,由于疫情省注册运动员骨龄拍摄工作推迟,做好注册运动员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并组织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完成反兴奋剂平台学习任务。市队校办曲棍球和赛艇队在鸣凰中学复训后,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协调聘请医生住校值班事宜。协调市队区办男子手球队(湖塘桥初中和刘海粟小学)试训、入学等工作。曲棍球队根据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特举办“疫”对抗赛,对抗队伍为在基地冬训的吉林女曲,与吉林进行12场比赛,比赛结果为8胜2平2负。
三、不断加强市场行政监管
1、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为进一步营造专项整治良好氛围,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根据《武进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宣传方案》(武安专治办〔20xx〕3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制定了《武进区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有重点地对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加强安全生产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分批组织全区景区景点、星级乡村旅游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共55家旅游企业召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会议,解读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布置开展火灾防控专项整治自查工作、签订20xx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观看了2019年全区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制作《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宣传折页1000余份发放至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工作负责人。局系统组织机关中层、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负责人、星级酒店负责人开展文体广旅行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春风行动”集中宣教活动,通过宣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抓好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新冠疫情,根据上级紧急通知要求,在除夕立即通知区内所有景区、乡村旅游点闭园,不得对外开放,并对部分景区进行现场暗访,检查是否执行到位。指导景区有序开园,根据《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有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区内a级景区及乡村旅游点进行有序开放工作指导,并赴春秋乐园、野生动物园、嬉戏谷、孝道园及嬉乐湾现场检查开园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五一期间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根据国家文旅部《五一假期旅游景区防控与有序开放提示要点》通知要求,对全区4a级以上景区进行检查,要求严格执行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规定,控制入园人数。入园游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坚持亮码、测温,佩戴口罩检查内容。提交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五一假期景区运营实施方案。轮流到景区值守督查。积极响应和全面落实医护人员免费入园政策,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和常州援驰湖北医疗队队员实行免票入园,并每月统计人次上报。
四、继续做好文物遗产保护
1、文物保护卓有成效。做好全区252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巡查工作。开展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和文博单位安全检查工作,编制下发了《武进区文物火灾隐患整治行动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明确文物保护工作责任的意见》,签发了消防安全承诺书,发放了“防火防控,保护历史财富——致居民书”,承诺书和致居民书的发放工作达到了全覆盖。完成配合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蛮塘庙移建工程和市保单位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修缮工程的文物保护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完成省保单位礼嘉戏楼和市保单位港桥修缮设计方案的审核、论证等相关审批工作。对接处理了钱一本墓园被盗、观庄赵氏宗祠被拆等20多起文物突发事件。完成局属文保单位李公朴故居、恽南田纪念馆、隋墓、恽南田陵园的日常开放管理工作。
2、非遗保护有声有色。开展第四批区级非遗传承人和第一批区级非遗传承基地申报和评审工作。6月13日配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暨武进区首届非遗购物节,此次活动由武进区委宣传部、武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主办,武进区文化馆、常州市春秋乐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佳节相结合,调集常武地区22个精品非遗项目现场展示销售,辅以精彩的舞狮、太极拳、阳湖拳等动态类表演,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遗产保护成果的良好氛围。活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阳湖印记”武进非遗伴手礼揭牌仪式,标志着武进区非遗产品进景区工作的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精美的,充满武进特色的非遗产品就将在嬉戏谷、春秋乐园等景点与广大游客见面。
接下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品牌内涵。全力举办好旅游节、市民艺术节等重大惠民活动,20xx“激情之夏”常州市文化旅游节“花都水城·浪漫武进”旅游节开幕式暨“情暖童心,关爱成长”助力行动启动仪式活动将在7月18日于太湖湾度假区嬉戏谷精灵湖畔举行,做好第八届武进区市民艺术节筹备工作。二是加强精品生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推进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和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积极组织优秀作品申报“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奖”等,力争在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比赛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做好赛事备战。做好二十届省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备战工作,组队参加省县级田径、县级篮球等比赛,争取取得优异成绩,积极配合做好全国、省级重大赛事办赛工作(西太湖半程马拉松、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四是确保产业发展,做好《武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续编)》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个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突破口,加快传统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开展市场整治,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进一步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做好对文化经营、a级旅游景区、涉旅企业等单位日常监管,积极开展行业巡查和专项整治,扎实开展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确保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稳定。六是完成应急广播建设。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全区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5
一、产业发展现状
__村地处__镇政府所在地,人居较为集中,经济较为活跃。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26户,1680人,劳动力380人,有耕地1800亩,退耕还林1700亩,年农业总产值575万元,人均占有粮3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53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1700亩,年产100万元,人均595元;核桃700亩,年产30万元,人均178.6元;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年产150万元,人均892元;劳务输出125人次,年收入25.2万元,人均150元。山茱萸、核桃、养猪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__村三条通外公路已水泥化、柏油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有60%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行各业人士共同参与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镇村干部能够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4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每组培养了2-3名农民技术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农村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 “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镇村领导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示范小组、示范村。通过典型带路将“一村一品”不断引向深入。形成村、组、户三级示范体系。以点带面,不断扩大“一村一品”的覆盖面。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了核桃和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三产”服务,拓展市场空间,努力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部分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影响大,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步子迈得不够大,产业聚能效应尚未形成,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产业发展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滞后;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没有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15%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基地建园质量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有8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35%;基地内种植高杆经济作物和药材,严重影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延缓了结果年限;因群众未按初植密度和树种补植,密度过大,山茱萸与核桃混交,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5、加工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产供销体系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受市场影响生猪和适繁母猪存栏不足,养殖小区建设层次低,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循环发展。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5-10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
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健全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内引外联,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网站为依托,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全面兑现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产业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1200亩,山茱萸基地建设1300亩,改造核桃200亩;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年出栏量突破1500头,建设规模以上小区2处、繁育基地1处;力争每户有1人以上外出务工。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7
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近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新兴行业发展活力。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竞争力。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联合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提供助企融资和行政指导服务,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职能,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言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和吸收非文化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产业发展慢的调研报告篇8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xx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
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