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8-18 09:03:23 分类:作文大全

我们从成功和失败中获得了宝贵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很常见的一种文体了,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7篇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1

我们所说的“艺术”,已用于总称古今中外图像中的精品。图像与文字是人类记忆的载体,且前者早于后者,倘若没有史前文明和传世的图像遗物为史证,我们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往昔。由此而论,艺术就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可视历史,艺术有历史。

1497年唐寅《山居图》扇面山水

1489年,比利时画家梅姆林《圣乌尔苏拉神龛》,木上镀金油画。

然而,艺术的立根之本是美学价值,唯有传世图像中的杰作才配得上“艺术”之名。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有人曾说,艺术就是艺术,犹如水就是水一样,它的美学价值无须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不过,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欣赏个别艺术作品,还是要首先理解它所源自的人类艺术的全貌,只有在这个历史全景中,才能凸现具体作品的创造性特质。在这本《艺术史二十讲》中,我们力求勾画出一幅中西美术的发展略图,为读者欣赏永恒的美术杰作提供参照背景。

当人们面对丰富多彩的传世杰作时,经常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艺术有历史吗?”

我们现在所用的“历史”一词,包含着进步的观念。18世纪的欧洲思想家发现,人类的历史是由野蛮向文明进化的历程,这种信念已渗透人心,当我们运用“历史”概念时,我们不由自主地赋予它这样的含义: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由低级向高级进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等都雄辩地验证了这个进步的观念。19世纪诞生了现代历史学科,艺术史(historyofart)也相应而生,它很快成为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并驾齐驱的学科,旨在对人类的传世视觉作品进行系统的学术探究,即通过人类的审美创造产品理解人类的历史和美学价值观。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艺术史家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要回答“艺术何以会有一部历史”。在历史研究领域,如果一个新发现的史实推翻了某个定论,那可说是研究的进步,在科学上更是如此,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便使牛顿的理论成为了历史。然而,这种进步的模式并不适用于解释艺术的历史。

艺术是人类精神王国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精神和物质相互结合的审美产品。从艺术的纯粹技术角度看,我们也可以将之描写成一部逐渐进步的历史。从原始民族用自然矿物质颜料在岩石上作画,到中国人在绢素和纸张上作画,再到欧洲人发明油质颜料,引进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法,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仿佛使人能亲临其境的现实错觉,直至当今运用电脑等新工具制作新媒体艺术,无不说明艺术的技术如同科学一样,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艺术史家可以从艺术技术、技巧和材料运用的角度构建一部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的作者贡布里希以再现技术的进化为主线,勾画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西方艺术的历程,并特别强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们复兴了古希腊艺术的发明,力图创造三维空间的视觉错觉。19世纪的印象主义画家将这种努力推向极致,试图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描绘出如其眼睛所见的真实景象。

欧洲艺术家不断完善的再现技术,乃是人类文明中一项伟大的成就,这项成就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思想、科学和历史的面貌。然而,不断更新的技术和媒介并不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杰作,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艺术具有不可言喻的审美特质。其美学价值超越时空、超越技术、超越个人偏好而千古不易。在人类创造的领域中,艺术是一个不以时代进程而论价值的领域。

1497年,墨西哥《布琪亚抄本》,鹿皮图画。

1489年,缅甸艺术家所作《驴头魔鬼》,彩釉图像。

21世纪制造的轿车,在技术和性能上一定优于20世纪初的汽车,但若将轿车当作设计艺术品,那么,从审美价值上看,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英国劳斯莱斯的创始人之一亨利·莱斯曾说:“车的价格会被人忘记,而车的质量却长久存在。”这种质量比之艺术品质,在时间的坐标上,就没有随之演进的历史。相反,艺术的创造往往共时地展开,并呈现出令人惊讶的景象。如果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我们很难想象下述五件作品的创作年代仅隔数年:意大利画家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缅甸艺术家所做的《驴头魔鬼》,以及比利时著名画家梅姆林的《圣乌尔苏拉神龛》均作于1489年。而短短几年之后,墨西哥画家为《布琪亚抄本》描绘了图画,中国文人画家唐寅画了《山居图》。

这五件同出于十年之内的作品,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有天壤之别,我们无法用相似标准去评判它们,但它们都是永恒的杰作,正如《艺术史二十讲》希望向读者表明的那样,其永恒性源于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特质。中国古人早在5世纪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古画品录》)艺术不分先后,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作品的好坏。据说现代派艺术先锋毕加索在观看拉斯科史前岩画时就惊叹说,人类的绘画在30000年里没有什么进步!

艺术虽无历时发展的历史,然而,当我们回顾人类三万多年里无比丰富的视觉创造成果时,却必须采纳某种有序的讲述形式。其实,任何知识领域,也包括历史学科,都是我们为理解广袤无序的自然和人文宇宙而发明的智性形式。“历史”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指对人类事件的“探究”。我们即在此意义上概括艺术的历程,为我们更好地欣赏独一无二的永恒杰作提供一个历史框架。

众所周知,世界艺术大略分为两大体系,一则源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二则源于中国的东方艺术。虽然当今学术界已对此提出疑义,但为方便起见,《艺术史二十讲》还是将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的历史分别加以论述。在世界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家都创作了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在认识到这个事实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上述两个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观望这两座巍巍的高峰,有助于理解所有的美术。

然而欣赏美术作品不只具有审美的意义,它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及其历史的理解。艺术审美品质中的一个要素是创造性。人类生而具有创造的天赋,所以西方流传着“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尽管如此,现实还是提醒我们,未必人人都能创造出艺术杰作。而正是从欣赏传世经典之作中,人们可以学会如何发掘和运用自己的创造潜力,像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将之转化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1日09版)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2

20__年5月13日在市教育局王主任的组织下,我有幸前往师范附属小学参加由泰安市教研室主办的“送教下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午观摩了由肥城实验小学老师执教的《真情对印》和泰安金娟老师执教的《线的秘密》。课堂上,我认真做好记录,细致地琢磨课堂的每个细节。我被课堂上教师那优美生动的语态、亲切自然的师生互动交流、灵活机智的课堂反应、巧妙新颖的课堂设计所深深地吸引,感到每堂课都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准备,环环紧扣,从而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心中有了不少的感悟。

一、别开生面的导入开启好课之门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和谐。两位教师都是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如何尽快调动孩子情绪是教师面临的难点。金娟老师开场白和互动游戏设计,亲切的谈话方式,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引人入胜,很快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放松了学生紧张的学习心理,创设了好的开端。生动、精炼的鼓励性话语激发了学生的自信。

二、教学理念新颖,资源运用合理

两位教师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注重师生学习过程的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教具、范作典型。实验小学教师的示范大胆、简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设计体现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两位教师的课都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极具启发性和引领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印象深刻地是金娟老师所授的《线的秘密》一课,从发图片到大屏幕欣赏,再到黑板展示示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直观感受,本来抽象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整堂课朴实高效,学生作业非常成功。

三、教师综合素质很高

一节好课设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来驾御。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忘不了两位老师与孩子的亲密无间的交流;金娟老师平和、贴切的教育评价:实验小学老师热情的鼓励性话语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收获很多。两位老师的水平很高,风格炯异,两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行。课堂教学重在课堂常规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向两位教师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大胆创新去指导实践。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呢?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要改变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的角色如何改、变成什么样呢?经过这次“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教授用身教言传的生动讲座,我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心得和体会。

1.美术教师是美术课堂的“活水”。

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迎来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教师的爱心不断地奉献,形成初春活水,给“鱼儿们”足以舞跃的空间,并用真诚的激励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兴趣化为灵动、充满课堂。

2.美术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灯塔”。

情感是人类宝贵财富中最易得、最不应缺失的一种,美术是强__感表达的学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越发感到学生表达民主、平等意识的“疑、思、言、行”的欲望都增强了。这是一种好的情感表达需求,教师应顺势利导,进一步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因此,我乐于在教学中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创造行为。引导学生享受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发现、思考、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唤起更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人意识,主体意识。突出教学中的双向性、互动性,使师生形成“亲和力”,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航向,平安愉快地驶离港湾,去往远大目标。

3.美术教师将由单一型转为“哆啦a梦”型。

美术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的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多准备几种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提炼美术,又能把美术运用于生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因此,美术教师就得先更新知识,广取其它学科亮点,综合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社会生活的整合,与学生的整合,最终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升华成有利学生有利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活水、灯塔、机器猫” 等角色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谈新课改,谈为人师表。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4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而艺术院校能够走过100年的历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超过10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并不多见,由此也更加凸显中央美术学院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而提及中央美术学院,就不能不提及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镇,其父徐达章是一位私塾先生,粗通诗、书、画、印,母亲鲁氏则是一位农家妇女,徐悲鸿自幼随父亲习字习画,每日临摹名家画作,常以弟妹等人为模特画像。

徐悲鸿10岁起随父亲辗转乡间,以鬻书卖画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却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同时也开拓了其艺术视野。

徐悲鸿画技日臻成熟,在宜兴也小有名气,遂于1912年闯荡上海滩,以卖画谋生并学习西方绘画,后因父亲病故而返回故里,不得不放弃对艺术梦想的追求,而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家乡的学校担任美术教员。

徐悲鸿于1915年再赴上海寻求艺术之梦,以画插图、广告并卖画维持生活,其作品《马》深得岭南画派领袖高剑父、高奇峰的赏识,当时高氏兄弟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和《真相画报》,《马》被“上海审美书馆”印出,这是其发表的第一张美术作品。

《八骏图》

1916年徐悲鸿考入震旦大学院预科攻读法文,为日后赴法留学打下了语言基础,他在课余时间仍然勤奋作画。

犹太商人哈同夫妇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在“哈同花园”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这是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的膳食、住宿和学杂费全部由学校提供。

“仓圣明智大学”向社会征求“仓颉画像”时,徐悲鸿所画巨幅水彩《仓颉像》被选中,同时他也被学校聘请作画和讲学,因此结识了在此讲学的康有为、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康有为对徐悲鸿的画非常赏识,视其为艺苑奇才,徐悲鸿则拜康有为为师,在康有为的指导下遍临各种名碑或古拓,书法日渐精进。

徐悲鸿在得到“仓圣明智大学”1600银元的稿酬资助后,于1917年携蒋碧薇私奔,乘“博爱丸”轮船前往东京研修美术。

徐悲鸿与蒋碧薇

蒋碧薇与徐悲鸿是同乡,徐悲鸿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书时,与蒋碧薇的伯父蒋兆兰和姐夫程伯威是同事,与蒋家颇为熟悉,而蒋碧薇之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徐悲鸿经常到蒋家拜访并爱恋上了蒋碧薇。

蒋碧薇早已定下了婚约,而徐悲鸿在17岁时就已经被父母包办娶亲,蒋碧薇在未婚夫和徐悲鸿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由此接受了徐悲鸿对她命运的安排。

徐悲鸿画的《蒋碧薇》

1918年徐悲鸿携蒋碧薇回国,经康有为介绍,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了许多京城名流,其中就包括鲁迅、刘半农、陈师曾、沈尹默、马衡、傅增湘等人。

徐悲鸿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官费赴法国留学的机会,于1919年3月携蒋碧薇远渡重洋,先抵达英国伦敦,遍览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名画和雕塑。

青年徐悲鸿

抵达巴黎后,徐悲鸿入“巴黎私立朱利安画院”补习素描,开始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不久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经常到卢浮宫等美术馆临摹画作,最喜欢意大利提香和西班牙里贝拉等古典美术大师。

1920年,徐悲鸿师从绘画大师达仰,并经常参加沙龙聚会,他在与达仰、梅尼埃等人的交谈中受到极大的启示和教益。

徐悲鸿还结识了旅欧的梁启超、蒋百里、杨仲子、谢寿康等人,由于徐悲鸿经常到中国驻法国领事馆催问国内公费汇款,由此还结识了总领事赵颂南。

由于过于勤奋而疲惫,徐悲鸿于1921年患上了严重的肠痉挛,而此时因北洋政府内阁更迭频繁,徐悲鸿的留学费用经常被中断,可谓是雪上加霜,徐悲鸿一家的生活时常陷入窘迫之中。

徐悲鸿

徐悲鸿遂转至消费低廉的德国,师从德国素描大师阿尔图尔·康波夫,学到了丰富的透视和解剖结构知识,素描基本功大有长进,每天作画十几个小时,并经常到柏林动物园采风,对各类猛兽进行速写,并临摹了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许多作品,还相继结识了宗白华、陈寅恪、俞大维、徐志摩、张道藩等人。

徐悲鸿于1923年重返巴黎,在达仰的指导下精研素描和油画,徐悲鸿这一年以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表明其美术作品已经得到了法国美术界的认可。

1924年,徐悲鸿又未收到公费汇款,一家人生活再一次陷入困顿之中,赵颂南得知情况后,送给徐悲鸿500法郎解燃眉之急,万分感激的徐悲鸿为赵颂南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素描画像,还为赵颂南夫人画了一幅油画《赵夫人像》。

《赵颂南像》

这一年还曾先后创作了素描《女人体》、《人体素描》、《丐》等,以及油画《抚猫人像》、《吹箫》、《远闻》、《马夫和马》等作品,已经在巴黎苦学五年的徐悲鸿,在其而立之年时,其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黄孟圭从美国赴欧洲旅行,经赵颂南介绍与徐悲鸿相识,二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黄孟圭得知徐悲鸿经济上颇为窘迫时,立即给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任总经理的二弟黄曼士写信求助,而黄曼士交友极广且为人慷慨,尤其喜欢收藏书画古董等,黄氏兄弟由此收藏了徐悲鸿数百幅作品,并为徐悲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而徐悲鸿也引黄氏兄弟为“平生第一知己”。

左起:徐悲鸿、黄孟圭、黄曼士

1925年秋,徐悲鸿与黄孟圭结伴赴新加坡并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应邀为华侨领袖陈嘉庚及其所创办的私立厦门大学作画。

1926年2月,徐悲鸿回到上海,田汉举行了“消寒会”推介徐悲鸿在旅法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引起上海文化界的极大关注,康有为以“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称赞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于当年6月再一次重返巴黎后,开始深入研究欧洲绘画艺术,囊中不再羞涩的徐悲鸿前往布鲁塞尔,临摹了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而获益匪浅。

又游历了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米兰等许多历史名城,欣赏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派》、提香的《圣母升天》,以及波利切提的巨幅壁画和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

这一年5月,徐悲鸿精选了9幅作品参加了法国国家美展,竟然全部入选,徐悲鸿以其精湛的西方绘画技巧和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征服了法国美术界,成为享誉法国画坛的中国画家。

《狮与奴隶》

1927年8月,徐悲鸿携家人回到上海,居住在上海霞飞坊,其寓所很快就成为艺术沙龙,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这三位艺术大咖,正是在多次恳谈中决定成立“南国社”,主要成员还有徐志摩、周信芳等人。

1928年1月,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在上海筹建了“南国艺术学院”,下设文学、戏剧、绘画三科,田汉出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欧阳予倩出任戏剧科主任,徐悲鸿出任绘画科主任,并于1928年2月24日在上海举行了开学典礼。

国立中央大学聘请徐悲鸿出任艺术系教授,每月法币300大洋,徐悲鸿接受了聘书,但提出了一个条件,不放弃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职,而是往返沪宁之间授课。

徐悲鸿与艺术系师生合影

徐悲鸿此时已经开始了《田横五百士》的创作,这一年的暑期,徐悲鸿专程前往福州创作油画《蔡公时济南被难图》,以此纪念被日军残暴杀害的蔡公时。

1928年10月,徐悲鸿应邀出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院由原“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更名而来,徐悲鸿积极推行艺术教学改革,聘请齐白石出任教授,高度评价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但徐悲鸿的一些教改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遂于年底辞职。

1929年,徐悲鸿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美展汇刊》上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推崇和宣扬现实主义艺术,提倡绘画的写实性与创新性。

徐悲鸿还在《良友》杂志上发表了《悲鸿自述》,以自己坎坷的学画经历鼓舞和励志有为青年,1930年《田横五百士》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品,用了两年左右才创作完成。

《田横五百士》

1931年春,徐悲鸿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完成了大幅中国画《九方皋》的创作,以此表达其对发掘人才的渴望。

1932年,徐悲鸿乔迁南京傅厚岗6号,为寓所取名“危巢”,并以“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悬于画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徐悲鸿编著了《画范》,以中外美术佳作供教学参考和借鉴,并参照南齐谢赫的中国画“六法”,撰写了《新七法》,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七法”:1.位置得宜,2.比例准确,3.黑白分明,4.动作或姿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睹。

1933年5-6月间,徐悲鸿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徐悲鸿携《九方皋》、《古都回忆》、《颟顸》、《枇杷》、《雄鸡》、《湖畔》、《鸭》、《六朝人诗意》、《水牛》、《庐山五老峰》《马》、《狮》、《群鹅》、《南京一多》、《猫》等15幅作品参展,其中《故都回忆》尤其受到法国报纸的追捧和赞美,法国政府从中选购了12幅作品,并专门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开辟了中国绘画展室。

《九方皋》

徐悲鸿随后又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绘画展,游历了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地,并特意朝拜了伦勃朗的故居。

徐悲鸿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中国绘画展览,此次绘画展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最重要的意中文化交流,徐悲鸿也再一次游历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历史文化名城。

1934年,徐悲鸿应德国美术学会邀请,先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徐悲鸿绘画展并获得巨大成功,德国有5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赞誉文章。

当年5月至7月,徐悲鸿又在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展览期间盛况空前,成为在苏联举行的最成功的外国展,尤其是《六朝人诗意》深得苏联人的喜爱。

《六朝人诗意》

1935年2月,徐悲鸿得知好友田汉被捕的消息之后,即刻赶到田汉家中,承诺田汉之母,一定要营救田汉出狱,徐悲鸿屈尊请求情敌张道藩帮助斡旋,在徐悲鸿和宗白华具保之后,田汉才得以被释放。

1937年初,徐悲鸿相继在香港、广州、长沙举办了个人画展,在香港展出期间,徐悲鸿花巨资从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购得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八十七神仙卷》,成为徐悲鸿收藏中的珍品,他把这幅画看作自己生命一样重要。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1937年10月,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在沙坪坝安顿下来,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反映四川人民疾苦的画作。

1939年,徐悲鸿先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并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献给中国灾民,又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徐悲鸿画展,印度诗人泰戈尔亲致欢迎词,与大文豪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悲鸿与泰戈尔

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画展时,泰戈尔盛赞徐悲鸿画作旨趣高奥,线条有韵律,色彩独具民族风格,徐悲鸿为泰戈尔创作了油画、素描、速写像10余幅,并创作了著名的中国画《泰戈尔像》和《群马》,经泰戈尔介绍徐悲鸿还为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肖像,在居住喜马拉雅山大吉岭采风期间,创造了气势磅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1941年,徐悲鸿从印度回国途径东南亚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美元,全部捐出用于国内的抗战和救灾。

1942年,徐悲鸿在西南大后方保山、昆明举办画展,并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献劳军,回到重庆沙坪坝之后,开始在重庆磐溪筹备建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举办了个人画展,暑期又带领学生赴青城山写生,以屈原《九歌》为题创作了《山鬼》、《国殇》等,还创作了肖像画《廖静文像》、《李印泉像,风景画《银杏树》、《青城山》,中国画《群狮》、《双饮马》、《梅花》、《鹰扬》。

《国殇》

这一年,徐悲鸿与中央大学的柳诒徵、楼光来、戴修瓒、高济宇、常导直等6人被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1944年夏,年近半百的徐悲鸿终因长期过度劳累,患上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不得不住进中央医院治疗,这次住院长达7个月,可见其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也严重影响了他的绘画创作。

1945年初,徐悲鸿病愈出院,但身体还是非常虚弱,但他仍然坚持去中央大学为学生上课,当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薇办理了离婚协议,正式脱离了夫妻关系,结束了两人旷日持久的“争执”。

徐悲鸿与蒋碧薇夫妻关系长期失和,徐悲鸿先后爱上了女学生孙多慈和廖静文,而蒋碧薇也与张道藩关系暧昧,夫妻双方都有很大的责任,这是一桩历史公案,谁是谁非似乎也很难说清楚。

徐悲鸿画的《孙多慈像》

1946年1月,徐悲鸿与比自己小28岁的廖静文结婚,廖静文曾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被徐悲鸿招聘为图书馆资料员,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料他的生活,廖静文仅与徐悲鸿共同生活了八年,在徐悲鸿逝世后做了大量作品保护和推介工作,因此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这是一个为了徐悲鸿而牺牲自己一生的女人,也是一个值得广大民众尊敬的女性。

1983年由廖静文撰写的《徐悲鸿的一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曾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人们在认识徐悲鸿的同时也认识了廖静文。

廖静文

1946年8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北平复校,徐悲鸿出任校长并聘请了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到校执教,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美术教学体系。

1948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执行“抢救学人运动”,北平城内一些著名学者内心纠结,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徐悲鸿则坚决拒绝南迁,并与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护校。

1949年4月20日,徐悲鸿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7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徐悲鸿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并被推举为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徐悲鸿(前排左一)参加文代会合影

在参加政协会议期间,徐悲鸿为许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画了素描肖像,其中就包括田汉、丁玲、洪深、张奚若、郑振铎、翦伯赞、邓初民、马寅初、萧三、戈宝权等人。

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组建了国立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不久国立美术学院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于1950年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举行了隆重典礼。

1951年,徐悲鸿抱病赴山东一处水利工地体验生活,收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创作了《工程师张瑨像》、《农民任继东像》、《劳动模范吕芳彬像》,当年7月正当徐悲鸿构图创作《当代愚公》时,突患脑溢血而导致半身不遂。

1953年,徐悲鸿病情逐步好转,已经能起床拄拐活动,出席了齐白石93岁寿辰活动并讲了话,到学院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还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讲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了一幅《奔马》,又专门创作了一幅国画《奔马》赠送给毛泽东主席。

《奔马》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身体尚未痊愈的徐悲鸿担任大会执行主席,脑溢血再次复发,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抢救,于9月26日凌晨逝世,享年58岁。

徐悲鸿是中国最为杰出的美术大师之一,他深得中西方绘画的精髓,其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但为国人所熟知,而且在世界艺术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也是一位书画收藏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至今仍在影响中国的美术教育。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5

20__年10月11和12日,我有幸参加了郧西县20__年爱心包裹项目美术教师培训。作为新教师,在这短暂的两天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11日上午,首先由郧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讲话,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最近这几年学校取得的傲人成绩。接着,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严慈银先生主持了开班仪式,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基本情况和爱心包裹的类别,让我对爱心包裹项目有了基本认识。最后,由县美术教研员王晶老师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美术教育。她认真细致地从美术教育的途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主要课型等多个方面让我对美术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经过短暂的休息,一堂生动的美术示范课《圆圆的世界》让我对美术课程大开眼界,让我知道了美术原来还可以这么教学。老师从图片导入,实物呈现,探索发现,亲身示范,任务布置,学生作品展示等多个环节让我领略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魅力,也让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下午上半场,杨飒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实战,手工技法课《串编的乐趣》,让我们不仅通过穿编这项技法了解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们的动手能力有所增强。经过学习,我们老师也动手制作了自己的作品,半个小时下来,一幅经过穿编向日葵作品在我和朋友的手中呈现出来,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穿编的过程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乐趣,同时也让我们对穿编这项古老技法充满了敬佩。后半场由周锐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动漫创意画,让我对动漫也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人物眼睛的画法,素描的比例等等,短暂学习之后,一个可爱的娃娃又在我手中呈现,虽然不够美观,但是也让我对动漫,卡通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休息一晚上后,12日一早我们又满怀激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了。首先由王银霜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拓印艺术,她细心的给我们亲身示范了拓印的几种方法,接着我们用提前准备好的树叶经过上色拓印,敲打树叶的方式,把树叶的叶脉清晰的印在了白纸上,两人一组也完成了一幅拓印作品,这其中也有过失败的尝试,不过还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幅作品最后也呈现出来了。接着周锐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油画棒技法,主要是通过不同颜色搭配产生渐变色来做出好的作品,大胆的撞色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最后由我们自己动手,一幅大胆撞色的作品《妈妈》也从我手中完成,虽然不够美观,但是也让我对色彩的搭配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最后,周锐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微课的制作技巧,让我对微课的认识又增加了几分,让我以后也想尝试。

虽然培训时间短暂,但过程是难忘的,收获是满满的。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样的培训对我来说来之不易,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将这几天的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也用美的眼光欣赏这个世界,用更多色彩描绘他们眼中的美好。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6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出台后,网上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相比20__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__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育局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科本位是基础。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2001年刚刚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变革。此次2011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除了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2001年颁布的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提高了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明确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但是,人文性质的宏观提法也导致了美术课程自身特征的模糊。2011版的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给予了准确定位和深入阐述,对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人文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和丰满。2011版美术课标修改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所在。

二、人文性质是出发点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创造力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营养。美术学科的价值,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三、素质教育是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醒、激发、鼓励”。两版新课标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性贯穿始终: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成功的美术教学除了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外,还对学生的品格、素质、能力、习惯、思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润物无声给人是骨子里的东西,将伴随人的终身。

四、课程目标是导向。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面貌,而课程面貌的具体呈现当然是课程内容。2011版美术课标课程目标部分变动较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充实和调整了总目标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随后调整了目标表述的文本结构,总目标下面分述了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而且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对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内容也依据三个维度来设立,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全面。分目标由原来的表格式调整为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标中各个学段在同一学习领域中的目标重复,又使分目标的表述语言更精练。

课程内容的说明更简洁,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有两个学习领域的变动比较大,一个是重新组织了“设计·应用”的内容。第二是增强了“欣赏·评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原来的“评价建议”调整为“评价要点”,内容不再以“是否”开头,这说明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表述更加明确,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这其实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和丰富,是美术课程目标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入手,然后分解阐述说明,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回到整体把握。帮助美术教师深入地把握美术教学追求。

五、面向全体学生是核心。

新课明确指出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美术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联系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因势利导、全面有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要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气质出发。进行灵活而具体的双边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探索中得以健康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六、培养创新能力是重点。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七、体验性学习是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2011 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八、科学评价是保证。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在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时,则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又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精辟的阐述。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篇7

提到中国艺术,可能会让人想起“意境”这个词。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秘,恐怕也是大多数人和中国艺术之间的写照。中国艺术好像离我们很远,也有点难以捉摸。如果你曾想进一步了解它,也会发现学习的门槛有点高,甚至还挺枯燥的,不像想象中那样容易。

来,不妨打开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

就连艺术小白,都能一口气读得停不下来,轻松掌握10000年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更有趣的是,它还有中国艺术史上你不知道的奇闻轶事!

真是一本集知识与八卦为一体的艺术史书,很适合作为中国艺术爱好者的学习指南,也适合当孩子的中国艺术启蒙读物!

两年前,她的首部作品《大话西方艺术史》,一经出版,就好评如潮,曾位列当年畅销艺术书籍排行榜。

?大话中国艺术史》,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句句有梗,原来中国艺术没有那么难懂

中国艺术难以琢磨,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把握它呢?

在这本书里,意公子有个非常新鲜的观点:

中国艺术史,正如一个大写的“人”。

原始艺术,正如好奇与恐惧并存的“婴儿期”;

青铜时代,正如充满探索欲的“孩童期”;

秦汉艺术,正如“青春期”的第一次成熟;

......

仿佛是一个导游,先为读者插好了旗杆,告诉读者,若是想了解中国艺术,就得先看这些内容。

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官员韩熙载家“轰趴夜现场”载歌行乐的场面,但在意公子笔下就解读成“艺术版《碟中谍》”:

因为韩熙载是打北边来的,南唐末代君主李煜不能确定这个人到底忠不忠诚,而且还听说这个人沉迷享乐,荒淫无度。

于是,李煜喊来了专业画家顾闳中。

顾闳中潜入了纸醉金迷的宴会,画成了这幅传世名作。

从高朋赏乐到击鼓观舞,从沐手休憩再到惬意听曲,最后宾客尽散。

但实际上这是韩熙载看皇帝昏庸无能,为了自保无意官场,便自导自演这一出声色犬马的宴会。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类似有梗的解读,比如:

韩滉的《五牛图》是职场打工人借牛喻人;

意公子不仅谈艺术,更讲艺术家身上美好的东西。

比如,她调侃郑板桥是被画竹子耽误的老愤青。

说他的“怪”有那么一点活佛济公的感觉,既有老男孩的辛辣愤青,又有孩子般的童趣真诚。

当了 12 年的好官,说罢免就被罢免了。

没了官帽的郑板桥穷得只有卖画为生,他却挑剔“甲方”,有钱也不一定画;

找他买画的企业家被他大笔一挥,写下“竹苞”, 那意思就是骂人家是个“草包”。

“他笔下的竹子就是他自己,虽然清瘦但坚韧,可以单独伫立,不依附任何事物。君子离群萧索,在清醒中也保持孤独。”

打开这本书,不仅能轻松读懂中国艺术、读懂东方审美,还能重新理解艺术与人生。

?大话中国艺术史》,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真是非常令人惊喜的艺术入门书。

近 6 米长画卷的《洛神赋图》缩放在书中展开,我们可以静静围观这一场洛水边“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编钟;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青铜神树;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从艺术品到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从整体风格到局部精讲,更有从色彩、构图、创作手法等多角度进行解读,脉络关系全部打通。

比如,《兰亭集序》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书?

横,有露锋横、上挑横、并列横......

意公子用专业的眼光、少量的字符,让读者轻松get中国书法技法的绝妙之处。

注:“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江南景色,体现风雨的变化。

意公子如同游览人文景点时在一旁解说的导游,内容既不繁冗,又不会过于专业,在只言片语中直至要害,瞬间让人收获技法和知识点。

?大话中国艺术史》,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惊喜,语言幽默风趣,在设计制作上还足够独特和精美:

丰富精美的全景图,一览俱全,宛如一本纸上博物馆。

?兰亭集序》拉页能当高清字帖欣赏。

?清明上河图》还附上一张游览导图,细致程度堪称宋代穿越一日游指南!

艺术零基础没关系,读完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你将逐步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和看法。

《学美术作文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