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6篇

时间:2023-08-07 18:06:08 分类:作文大全

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哦,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6篇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1

提到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念头肯定是: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吧。没错,的确是这样,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不可缺少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而我今天要写的则是开化的春节。

在开化的春节里,与很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因为开化依山傍水,因此他的一些习俗跟大自然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例如从年夜饭就能看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早在年夜饭几个月前,走进开化的乡下,就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家前都挂了很多鸡肉、牛肉、鱼肉,尽管只是看着,但也可以让人食欲大开,垂涎三尺了。还有些大户人家门口会挂上自己的做的腊肠,我非常地喜爱腊肠,每次春节都迫不及待地想吃到,其他孩子自然也不例外,都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挂在棍子上的腊肠,却也只能望着,不能吃,让人心痒痒却无动于衷。

开化人爱吃辣味,食物中辣椒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辣椒酱也成为了开化人独特的一门手艺。我的奶奶自然也不例外,以前每逢过年前的一两个月,估摸着在腊月初几,奶奶肯定就要将自家种的辣椒拿出来,准备好水、生姜和大蒜,将辣椒放在水中泡着,生姜和大蒜切碎,也放进水里,一起准备齐全后,把这些东西都倒进坛子里,密封起来,泡几个月后就可以食用了。每次奶奶制作的时候,老家的厨房里满是辛辣味,呛得我连咳嗽。我虽说是名义上的开化人,但骨子却一点也不像开化人,我不爱吃辣,几乎是一点也碰不得,每次不小心吃到辣椒,便会两眼冒金星,上呕下泻,要喝好几杯水才能缓过来,家里人连连笑话我不像开化人。

在开化乡下每天的忙碌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肉晒了几个月,就有了些肉干的姿态,阳光的烘烤让肉变得更加美味,更有嚼劲,同时也能得保存更久。在年夜饭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同时也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了,将在腊月就准备好配菜,调料一起摆在盘子里,将肉取下,切好摆放整齐,活鱼提前买好,养在水中,豆腐之类的和辣椒放在一起,看到这恐怖的红色,我不禁倒吸一口气。我们家做饭的是一口大锅,直约五尺,大如风扇,可说其可收纳天地之美味,毫不夸张,大锅下有一个老灶台,用来点火,我以前会给爷爷打个下手,帮爷爷扇扇火,吹吹烟,长大后,这些自然成为一些儿时的记忆,不禁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份美好的记忆,在我心里永远保存着,这稠稠的乡愁,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编织着。

时间飞逝,几天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除夕夜的那天,这天清晨,家家起了个大早,各自开始忙活,将活鱼破腹,和生姜摆放在一起,配上辣椒和葱,遮住了鱼的腥味,尽管没有烧熟,可依然能感到阵阵香味;准备好萝卜、青菜、玉米、枸杞,放进锅里熬,几个钟头过后,便是一碗营养与观赏价值并存的香浓萝卜汤,在异乡的亲人们尝到一口这汤,或许想起家乡,想起回到家乡来过年吧。大部分菜肴在几天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只是做一个补充,当全部好后,已经快晚上了,家家的烟囱上升起了缕缕炊烟,香味弥漫在空气之中,各位亲人互相来登门拜访,到那家尝一口菜,到那家喝一口汤,其乐融融的一番景象。当天彻底黑了,菜都已近准备齐当,家家都坐下来,一起举杯同欢,小辈向长辈送祝福,长辈向小辈送红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的心上都是甜蜜的。互相祝福后,开始动筷子了,虽然从来教导过,但这仿佛已成为中国的传统,小辈都让着长辈,让长辈先动筷,长辈一边乐呵着,一边往小辈的碗里夹肉,在这时,轰隆轰隆的声音在天空中响起,黑夜中开出了一片片,五彩缤纷,夺人眼球的鲜花,就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夜深了,每家每户在收拾着,小孩们穿着新衣服,带着甜甜的笑容,美美的进入梦乡。每个孩子,甚至每个大人,都带着笑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2

大家都知道七夕节吧,这个节日就来源于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你们知道七夕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吗?穿针引线是姑娘们最喜欢的活动,这一天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柔和的月光下努力把线穿过针眼儿,想要得第一名。七夕节还有一个习俗,有一个民族在七夕节的`早上要杀一只鸡,因为每天早上鸡会报晓,一到早上,牛郎和织女就会分开,只要把鸡杀死,就没人报晓,牛郎和织女也就不用分开了。每到节日总少不了美食,人们在面皮里包些馅,再煮一煮,这就是巧果,在那一天,所有人都要吃巧果。

七夕节还有一个名称叫“乞巧节。”乞巧节要乞巧,乞巧有很多种方式,有一种是在桌上摆些食物,蜘蛛如果在上面织网,就说明乞到了巧。也有一种是在箱子里放一些面皮,再捉一只蜘蛛,把蜘蛛放进箱子里,过一夜后,如果蜘蛛在箱子里织了一张网,也说明乞到了巧。另外,男人和女人乞的巧还不一样。男人乞的是财富和智慧。女人乞的是巧,就想让自己干活利索,手更巧。

大家还知道七夕节的哪些习俗呢,快告诉我吧!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3

中秋节晚上,我抬头看天空,看到一轮满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明亮的满月。天空中有层层透明的云,像烟和雾,被月光覆盖着。月晕恰恰是满月和清云的媒人,夹在两者之间,一个光点,一个圆圈。既不是喧宾夺主,也不是迷人的姿态。

中秋节的月亮总是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人们手中甜蜜的月饼,时间久了依然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我愿意和月亮一起漫步云端,听她讲述古老的传说;我也愿意站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凝视。然而这一切都变成了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接触,也是老朋友的`祝福。很多人都愿意在家里过中秋节,但我更喜欢在安静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上,或者在户外听月亮的歌声,感觉“月亮的露点向着夜晚是清澈的”。这让我想起了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月宫孤独的嫦娥。也许这个略显悲壮的传说就是感染了几代古人,古人也把自己的感情带入了这一轮中秋。

中秋节快到了,再忙的人也要赶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人们在中秋节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为了家庭团聚?对!家庭时间宝贵,中秋的意义一轮又一轮!

在祖国的土地上,有多少亲人不能团聚,有多少士兵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当我们度过美丽的中秋之夜,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只能把相思送到明月,让明月的光芒传递到家乡,表达对亲人的祝福。每到中秋,人们都会把思念送到广寒宫的嫦娥身上,让她带给亲人的祝福——平安,让亲人能快乐的度过美好的中秋。

中秋之夜也是一个不眠之夜。看着圆圆的月亮,远离家乡的人会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每次到了八月十五,皎洁的月光就像地上的一层霜,圆圆的月亮高高挂着,周围不时有几朵云彩,秋风徐徐吹来。在这样一个悠闲的环境里,和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聊聊最近的生活,是很惬意的。

深夜,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仿佛都被银色的薄纱覆盖。房子和树都睡了,它们仿佛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了,圆圆的月亮陪我进入了一个圆圆的梦。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4

春节在我们这里又叫“过年”。大人们从腊月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杀鸡子、灌香肠、晒腊肉、晒腊鱼、炸三鲜、卤货等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新桃换旧符。爸爸早早地起来贴对联,我负责贴窗花,妈妈忙着做团年饭。我们的团年饭是在中午吃,有的地方是早上吃,妈妈忙活了一上午,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当然啦,我们的饭桌上,最不能少的就是鱼,这寓意着“年年有余”。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烧肉和饺子。

晚上我们到二伯家过年,我最喜欢来这里,因为这里不禁鞭可以放烟花、放炮竹。我喜欢玩各种新奇的烟花,有像陀螺的可以在地上打转的,有像蝴蝶可以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有像仙女散花的等等,数不胜数。

其中我最喜欢玩儿的'是长筒烟花,先点燃引线,等火花出现以后,这时赶紧调整好姿势,向着空旷的地方对准,烟花便会一个接着一个从里面喷出来,我兴奋极了仿佛也一起飞上了天空,天空顿时被照的透亮,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天空就像一片草原,爆炸的烟花就像“草原”中的“种子”,来到了天空的泥土里,仿佛春天瞬间来到了这个世界,烟花的种子在这天空的泥土里怒放了。真是太美了,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大家互道“新年快乐!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了,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节目,热闹极了。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而且会在门上贴上春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这样一家人就会健健康康,团团圆圆的了。贴完后,爸爸妈妈就会给我们做年夜饭,春节时的晚饭是最丰盛的了,有鸡、鸭、蔬菜、水果等食物。美味极了!

吃完年饭后,我们一家人围着茶桌一起吃瓜子,吃花生,一起聊天,一起看春晚节目,我特别喜欢看jia贾玲与张小裴的'那个《真假老师》的小品,太好笑了。看到一半时,我忽然听到了外面有放烟花的声音,我赶紧往阳台上跑去,抬头发现天上的烟花开的朵朵绚烂,有的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有的像瀑布一般直泻而下;还有的像菊花一样绽放了,格外娇艳,把天空打扮得格外美丽、漂亮。

这个除夕夜是我过得最有趣最开心的一次了!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篇6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