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通用8篇

时间:2023-07-18 18:03:13 分类:作文大全

作文是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文体之一,优秀的作文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通用8篇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1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然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机械的定义,“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何谓语文素养?我也认为不只是简单的断字识文、吟诗作对,更是一场弥补心智、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自古以来,无数人醉倒在语文的盛宴之中,在语文美妙的天地里寻索。我曾经在这里看见先秦的繁星,看见墨子和孔子的坚持;看见汉宫的皓月和艳若桃花的折扇,看见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见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铮铮回响,看见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拥享这场盛宴,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时唇齿留香,提升素养,我有自己的回答。

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鲁迅批判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学到恰当的技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读《红楼梦》,而没接受过课堂有效教学的人只看到王熙凤的刻薄,受过教师点拨的人则能从王熙凤身上读出她刻薄背后掩着的自卑、不安和虚假。从孔子开私塾到今日之学校,从未忽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不应遭受质疑。抛弃课堂而大谈他路,语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吃甜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下在课外。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畅享这场盛宴最全面最营养的主菜。

轻薄的书页翻过,喂大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平庸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简单得铿锵有力。苏轼饱读诗书,更被宋神宗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一场乌台诗案把他从九重天的朝廷贬到荒凉的黄州。他忍受的不只是恶劣的环境、同僚的排挤,还有心灵的拷问。是什么让他支撑下来?我想应该是他在书海中历练出来的胸怀。苏东坡能于逆境中留下诸多旷达乐观的诗文,终成文学大家,与他广泛阅读积累的广博学识,和从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心境,是密不可分的。俗语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诸葛孔明居于一隅,却知天下,料事如神,这应该也是他博览群书的自然结果。在浩浩史书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规律,推演出现实的变迁。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世事风云变幻。于是《出师》一表千古扬名,三分天下功勋卓著。同样,作为中学生,只有大量课外阅读,方能厚积薄发。课外大量阅读,能炼出博大的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课堂所学当然有限,广览多读方能弥补课堂不足。让自己在博览群书中,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在我看来,课外阅读才是语文盛宴的主菜。语文素养的高低差异,与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精选好书,潜心研读,就能烹出满汉全席。

课外除了大量阅读,还需要学用结合,向生活这部无字书学语文,语文素养才能更加完善而厚实,语文盛宴才具有绵久的味道。

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品味这场盛宴浓烈而醇香的美酒。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试想,李白自川蜀出,这才看见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遍走祖国大好河山,孕育出了他的浪漫情思和向上胸襟。李白怀揣一份豪情,一份志气,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会生活,在虚虚实实、起起落落中,成就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可以说,无游历祖国山河的社会实践,则无诗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诗篇。脚下的足迹给他飞扬的文采,生活和实践是他的摇篮,文学是他的安魂曲。有人说,真正的学习是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也一样,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去丰富,去完善,去提升。学习、积累,是为了运用、创造。语文学习要走向社会,用于生活。这样,你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锤炼,得到充实,得到升华。在生活实践运用语文,是更深入的学习。社会实践尤如这场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会更醇香绵久。

语文魅力无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过,又一段韶华已逝;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让人想到夏夜蝉鸣,闻到空气中的稻叶清香;看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想到飞絮满天,芳草萋萋,于飘渺中感受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尽情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拥享这场盛宴,细品精巧的点心,畅享满汉全席,啜饮甘醇美酒。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2

米粒谷粒血汗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

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3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似乎就是为了诠释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道难题(重庆卷作文题)。因为它是一个感性判断,而不是标准判断。只要有标准,复杂如gdp那样的数字,都可以计算、调弄出来,然而幸福之为何物,却是个始终充满矛盾的命题。

对于幸福的要求看似简单:年轻的恋人只要在我生活的世界 (天津卷作文题)里与你为邻(广东卷作文题)就可以;成年人希望找回童年(江西卷作文题)的感觉,那就是幸福;许多孩子却盼望早(湖南卷作文题)早长成大人,获得属于成人的能量。在人生不同的角色转换之间 (浙江卷作文题),最终都证明幻想和现实(湖北卷作文题)永远不在一个层面。大多数人与幸福始终保持距离,这段距离或许要用时间和金钱来计算,也可能要用健康和情感来衡量。因为幸福总是伴随着人生动态地变化着,一开始只是一个点,但它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四川卷作文题)在不同的人生极端,其领悟是不一样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在他3岁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 20多岁时候,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很满意。 58岁时,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惟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 (辽宁卷作文题)不贪心,这就是他最后找到的幸福理念。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钓鱼的丹麦人,他们总是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上海卷作文题)不涸泽而渔,这是对世界的珍惜,也是对幸福的珍惜。

然而如果把幸福当作知足,恐怕就是一种浅阅读 (全国卷2作文题)。在餐桌上,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 “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卷1作文题)寓言的隐义是,当一只猫忘记怎么抓老鼠,它必定是一只失败的猫,因为不可能永远有鱼吃。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足常乐绝非丢失了进取心。清代诗人阮元诗云: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安徽卷作文题)只有明白了这 “不深不浅”的三味,才能种出代表幸福的荷花吧。

幸福很复杂,但也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格林兄弟为了研究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的关系,收集了很多传说,但他们的研究找不到结论,后来一个朋友把他们整理的东西出版了,造就了 《格林童话》 (福建卷作文题),为无数儿童带去了幸福的回忆。同样,幸福也是可以分享和传承的,具有人类可以共通的价值观。比如绿色生活 (江苏卷作文题),就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与 (海南卷作文题)的幸福事业。

当我们憧憬幸福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北京卷作文题)并不矛盾,当年轻的学子们走过高考以及以后的每一道坎,他们会明白,自己踏下的每一个坚实脚印都通向幸福之路。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4

“俺孙子在学校要是不听话,该打的时候就用教鞭打,俺不怪您!”祖父带我到高中报名时,很是坚定地对班主任说。班主任乐了:“您孩子在学校里,我们自然是要严加管理,可打人是犯法的,只要孩子遇事您肯配合教育就行了。”祖父无奈地变换了口气:“那就麻烦您了,班主任,您把他当成自家子女来教吧,该严的时候要严,不要放松……”

顽劣的学生被老师处罚是应该的,这是祖辈、父辈上学时就存在的老规矩。上课不听话,罚站在办公室门口;作业没来得及订正,完成再回家;做作业时出现失误,一个巴掌就落在头上;同学之间发生争执,两人互相打手掌直到红肿才作罢……总而言之,讲台上竹竿做成的教鞭,时常能派上用场。

该打的打了,该骂的骂了,该罚站的罚站了。学习呢?还是老样子,没有丝毫的进步。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在那个年代父亲没有成为大学骄子是因为受不了“打骂”,过早地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

时光在流转,昔日之规矩已不适用于当前之教育。祖父不知道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早已成为老师们手头必备的读本。他们在细细的品读中,通晓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熟知新时期的教育方式。在讲究人人平等的时代,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尊重和理解,旧时代蛮横无理、唯“师”独尊的教育方式,已经被法律所取代。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是件容易的事情,根据教材要求,按部就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能完成任务。育人却没那么简单,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在掌握法律常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教育好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难免会伤害年轻人的心灵。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自尊心强,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教师和家长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当,不能做到让他们心服口服,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已经改变了旧规矩,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开教育法规而奢谈教育,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如私塾先生般用老规矩教书育人。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5

?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围棋术语中有“本手、妙手、俗手”,好比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本手为立身之本,妙手似芝麻开花,俗手则是邯郸学步,顾此失彼。

为人处世,守正为要。没有基础的牢固则不会有后续的发展,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做好身边事,从点滴做起,才能在立身守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古人讲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今天我们提倡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新时代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看清了脚下的路,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稳走准,日新月异。

守正而后创新,基础是创新的摇篮。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神舟飞天,嫦娥探月,问天落火,夸父逐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但是,在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数十年来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看到的是发射场上升起的火炬,但是在这荣耀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是足矣铺满整个戈壁滩的演算纸,是实验室里彻夜运转的机器,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殷切期望。没有这些从无到有的基础工作,便不会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因此,基础才是是创新和成功的摇篮。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如果有秘诀,那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当是其中一个。古人教导我们,好高骛远必然失去根基,脱离实际则很难避免失败的归宿。走过苦难的近代,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遇事沉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历史告诉我们,做好本手,才有可能做出妙手,如果好高骛远,则必然落入俗手。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的集体潜意识,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做人做事,讲到了家国天下。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踏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才能稳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6

巴金在自己的随想录中说过。“人不是点缀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为有了荆棘,才需要我们在荆棘中开辟道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平平坦坦过完一生是毫无意义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让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人。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实际行动、勇气、智慧、毅力才能实现。可是这条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隐若现,只有一条荆棘丛生、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必须果断的选择这条路。

从我们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注定要经历一翻彻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难,导致被小小的寒气所封-杀。我走在这条路上,永不后悔。我赤着双脚。用双手扒着荆棘,荆棘的锋芒和我的肌肤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伤痛让我一次次动摇决心,但我固守阵地,决不动摇!强忍伤痛依然义无反顾的朝目的地前进,虽说伤痛时常让我疼痛难忍。我却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伤痕弥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个伤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都是一次成长的标志,所以我不悲伤,坚定的走下去。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荆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勇气走下去,半途而废。没有荆棘的道路,没有挑战性;没有挑战的人生,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人生,生不如死!!荆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气、有自信、有智慧、有梦想的人!荆棘的道路上锤炼了人的意志,荆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梦想。走在荆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经验告诫世人,成功的人必须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荆棘丛生,荆棘丛生必定能苦其心志。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荆棘便不会阻碍我们通向成功。相反,荆棘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磨难使我们越挫越勇。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

我要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7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篇8

师生况味

在我的粗浅印象中,与老师的相处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刚开始对其有点惧怕,因为老师总比我们懂得知识多一点,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可有时也未必是,那一次历史老师说起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话题,初开始以为说的不错。可我读过与此相关的文章,就知道答案并非是如老师说的那般确凿,张献忠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需回到历史现场才能清楚其中的一二,而不是简单下个结论就完事的。这是与老师交往的一种方式。从前,班主任教代数几何,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分数,这或许是欠缺理科思维的缘故。老师一直给予鼓励。这样的情感在今天似乎少见,我想那是没有对的老师。

要知道,读初中时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初中,好在凭借老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升入高中。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一个人的未来成绩如何,除了主观努力之外,与周围的学习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

当看到这一幅漫画,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要知道,师生之间看上去更像是古时候的学徒,在日积月累中训练,熟练运用各种技能完成未来的工作。不过,这样的“匠人”生活繁复,看上去也是简单无趣,却是在磨练我们如何成就自我。试想,若没有老师恰到好处的给予指点,在学习的路上指不定走上怎样的弯路。

回顾这些年在学校读书的经验,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与老师的教导有关,而自我阅读的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在大海里选取适宜自己的一滴水滋养下去吧。

最近有一部电影,名字就叫《老师好》,从那里依然感受到尊师重教的美好世界。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教育理想传承的是教育文化。在我的读书生涯中,遇见形形色色的老师,比如曾经的物理老师,因为偶然机会知道他是小说家,原来他们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我以影响力,让我从知识中汲取营养。

我理解,这师生况味,所追求的是相得益彰。有人说有的老师一本教案可以用多年。以前可能是这样,但在今天不爱学习的老师可能就是教育中的落伍者,有被淘汰的危险。如今说起的文化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高考酒作文满分作文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