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下观后感7篇
只有在分析了活动情况后,我们才能够动笔写观后感,每当欣赏完一部影片,大家内心都产生了不少感慨,需要及时记录在观后感中,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苍穹之下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1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于2月28日正式公开播出,一瞬间柴静和她的纪录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了当下名副其实的大头条。而我们全班也在开学第二天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从头到尾一百四十分钟完整看完了它。
整个纪录片里先后谈到了关于雾霾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各种骇人听闻的事实和数据,雾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和人类所遭受的惨状,雾霾的根本缘由以及针对如此种种的解决方案。而我个人认为在这里面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美国洛杉矶的低碳减排和英国伦敦的能源结构调整。
在有着摊大饼的城市规划的洛杉矶,为了过滤减缓加州空气中71%来源产生于柴油车的致癌物质,所有的这些耗油量巨大的大家伙都被要求安装dpf,置之不理者一律开罚单,重则停止更新牌照。而为了进一步治理污染,加州环保部门有权利抽查任何新车并要求车企召回全部问题车辆,一旦发现厂家违规就会从出厂当天起每天罚两万五千美元。这样严格的强制性执法可以管住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
而曾备受污染的伦敦身为一个比现在中国煤炭消费量还要高的地方,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卖给用户之前,煤炭会通过洗煤设施被彻底洗净。而政府也出力承担家庭壁炉改造百分之七十的费用,同时履行着异常严格的惩罚标准,违反者可以处以一百英镑的罚款,甚至坐牢。通过所有人的努力,煤炭在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中从原来百分之九十降至百分之三十。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说了这么多,其实到头总的来讲,想要彻底治理好环境污染和困扰笼罩了中国如此之久的天敌雾霾,的方法就是从严格执行的法律开始。不来点直观的标准,不来点严格的法律体制和严厉的惩罚制度,怎么彻底治理好污染?怎么打假?
正如柴静说到的一样:“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人们往往只有在等到最后一分钟、被迫逼到绝境时才肯妥协改进。那么既然如此,何不动点真格,来点实在的?承受着这些污染,每天呼吸着那些大气中的颗粒物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责任,让自己哪怕是在小事上的努力和严格执法一起,还天空一片蔚蓝一朵白云,也还所有生物包括我们自己,一个洁净的大自然。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2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环保片《穹顶之下》,以为是央视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央视前记者柴静的自费作品,103分钟花费百万资金,主题只有一个:雾霾是什么?怎么来的?该怎么办?
整个一上午都在观后的沉思当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雾霾真相竟然是行业利益、部门私利、法规虚无的产物,比如汽车燃油油品不良导致雾霾与垄断行业不肯升级可以节省500个亿有很大关系。
"繁荣"背后的丑陋也是令观众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产、钢产业等地方支柱经济区域饱和过剩,并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也不肯停下来,源于有国家的巨额资金补助在支撑。
才女柴静出身媒体但属于罕见的有责任感的时代精英,媒体人的才华与品德在她的《穹顶之下》作品中公益满满的呈现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别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说的环境中挺身而出。
柴静外表不算美女,但学识、才能、责任感上的美,远超频频靠露体吸金的艺人们的美貌。这个时代的美,显然是真才实学和脚踏实地以及为人修养信仰,智慧的真话多一些,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今年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归将进行修改,目标直指apec蓝,《穹顶之下》在此时发布,也是赶在今年的两会前,应该是期盼向体制内不良因素开刀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向雾霾背后的利益链条亮剑。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3
浮躁。是我对如今社会的最直接感触。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争执。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许多人都认同的观点。
那篇文章是一个十岁小学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学教授父母所写的共同控诉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于比如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期末考试死认诸葛亮而不认孔明,或者不允许孩子发散思维的种种诟病。
坦然的来讲,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同样从小学生长大、从小学语文教育中走出来的人,我依稀还能够回忆起童年时候的种种情形,这样的回忆告诉我,小学语文这样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种观点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断为错误的,但是,这又何尝没有体现出孩子的一种纯真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生阶段经历过来的,也都应该有过这种阶段的经历感悟。
所以,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觉得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过于早熟了。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学们,所以当然很多都会是错的。
但我并不觉得一个小女孩早熟有什么问题。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社会的观点居然正在支持这种早熟——从那篇文章的分享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觉得,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生怕自己落后。
我不禁又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当我还是一名学渣的时候,我跟我的母亲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顺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围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国,这样的成绩肯定还不错。
很多年过去,事实上,回想起来,我说的不错。美国大多数人民(除开华尔街精英等少数不谈)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却可以享受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了——当年班里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勤(苦)奋(逼)而努力的工作着,为了获得一张可以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绿卡。
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家乡不建设,要去做二等公民狗。亦或许有的时候,浮躁是一个反应链,一旦开始,很难停下来。有的时候,也会迫不得已,顺应了这趋势大流,变得庸俗。识时务者为俊杰。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4
过去的这个冬天或许是我三十多年来最难熬的一个冬天,有时候甚至会难过到抑郁。
入冬以来,莫名其妙地感冒。一次是因为在阳台上晒太阳,打了一个盹,醒来后发现口鼻里满是水泥的味道,然后就进入感冒系列症状:打喷嚏,怕冷,鼻塞,偶尔发电低烧,偶尔会偏头痛,到流鼻涕,咳嗽,痊愈。
以往通常咳嗽都是一两天就停止了,但是这次却咳了很久不见好。开始还有咳出异物,到后来就是干咳。这种咳嗽的情况在前年雾霾严重的季节发生过一次,去医院拍片,医生说没看到什么,就开了一些药,过了半个月才见好。
除此之外,身体似乎变差了很多。一次去打球,吃了一颗花生,把口腔弄破了,然后就口腔开始溃疡,通常情况下,两三天就痊愈,但是这次却过了一个星期才见好。
而胃也开始出现问题,消化系统紊乱,明明很饿,可是胃发不出饥饿的信号。吃起来的时候想吃很多,但是之后又消化不了。
然后就是手掌腱鞘炎。
现在习惯了每天的生活安排从早上打开手机看当天的污染指数来定的。入冬来,大多数时候都是轻度污染,或者重度污染,这样就不会带着lj出门,就在家里呆着。而偶尔雨后,pm2.5才会降下来,这时候才会带着他去公园或者小区走。 而心情也会随着pm数值变化而变化。
家里老人身体似乎也在这个冬天出了问题,岳母晚上睡不好觉,心脏跳动不规律,岳父一次在拉二胡突然站起来的时候晕倒了。
我一直以为这一切是因为大家压力大,过度劳累所致,带大带好一个孩子不容易。
然后这个春节我带着lj和jean去东莞过年,而岳父岳母回乐山过年,十多天后,离开东莞时,我的手掌腱鞘炎好了,离开重庆还在咳嗽的我停止咳嗽了,吃东西也香了,消化问题解决了,整个人精神容貌好多了,看着镜子里容光焕发的自己,发自内心地觉着就是一个字:帅帅哒。
在东莞的日子里,还是会看pm2.5数值,我们呆的十几天,基本上天天都是50以下,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不管是否刮风下雨,或许是过年,或许其他原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走到小区里,呼吸都是清洁的空气。
我一直以为身体和空气的关系不太大,直到今天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才知道我们的身体和空气质量有着这么大的关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鼻子,通过上呼吸道,进入肺部,让巨噬细胞崩溃,还进入我们的血管,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特别对老人小孩影响严重,看着从长期处在污染环境中的肿瘤病人身体拿出来的黑色物质,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最低糜的一天,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空气中漂浮的不是雾,而是雾霾,我带着lj坐着公交车在这个城市游荡,空气能见度不高,pm2.5是重度污染,感觉我们就像这个城市的幽灵一样,我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感到悲哀,伤心,甚至绝望。就如柴静所说,其实我并不怕死,只是不愿意这样活着。我可以挥手告别这个浑浑噩噩的世界,但是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以一个世界。他还没有看过我小时候看过的青山绿水,没有呼吸到我小时候呼吸的清洁空气,他没有像我小时候一样自由在清澈的河流里游泳,没有像我小时候看着巨大的落日染红天空,落入充满树林的山的那边,他没有听过我小时候爬过葱翠的高山大汗淋漓后微风吹过的酣畅淋漓。我不甘心。
常常会思恋起在英国的日子,最让我留恋不是富足的生活,健康的食物,而是那无时无刻飘荡的空气中的干净清新沁人心脾的青草的味道。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5
2015最新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完整的看完穹顶之下,心情复杂,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震惊于柴静能交出这样一份作品,不简单。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对咨讯难辩真假的时代。平心而论,这篇报告所叙说的数据和实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让我信服的。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病因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个体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意识到一丝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有被改善被改变的可能。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政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所谓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被大众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从而理清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我们发现这一切原来都还是政策引导下的结果,很多悲剧的发生是长期惰政甚至渎职造成的,我们心底就会涌出无限的失望,这股失望之气会毁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东战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抢的是什么?想想被拿下的中国贪官里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该明白了。
写这些文字之前,我特地去刷了一下很久都没刷的微信,想看看朋友们对此事的评论。结果是什么?大家好像反而更关心柴静本人,她为何在美国生孩子?她孩子的先天缺陷是否与其私生活不正常有关?呵呵,有一丝失望。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漠视真相!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6
曾经在老万圣醒客偶遇柴静,走路目不斜视,一脸傲慢,好像脸上写着:我是女神,别理我,烦着呢。—— “柴静”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符号,“煽情公知”,“自由派”,“女文青”,“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赴美生子”...所以“柴静出品”的确让我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看这部片子。坦率说,这片子里的煽情,我还是不喜欢,也不适应她讲话的腔调。但是,五分钟以后,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下去了。
因为雾霾这个话题,太重要,太紧迫,太与我个人的利益、我关心的人的福祉相关。治理雾霾、环境保护,也与我个人政治立场不矛盾——对环境议题的【话语表述】固然是充满阶级性的,但它在现实层面,是跨越阶级的议题——坦率说,如果完整看完这部片子,还是只能得出一个【这就是中产阶级的政治压迫,或者是“文傻”的一面之词】样的结论——我觉得是太轻佻了,也太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了。
简略谈谈我对片子的感想。
一、我不想再做无奈的大多数
有人说柴静的片子有唤醒对污染浑然不知的人的作用——让大爷大妈开始买n95和空气净化器。我个人觉得即便大爷大妈们,也早就对空气问题叫苦不迭,我的同龄人更是抱怨连连,但大家是散沙般的个体,不忿消匿在为生计忙的日常,消解在惶恐乱炸的娱乐节目的声浪,我们除了在特别糟糕的天气拍照以自嘲,好像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与几十年如一日的“大计”"大转型“比,个人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
可是无奈里又夹杂着许多委屈。
我好像天生对环保议更加敏感。上小学的时候,九十年代,媒体开始关注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等议题,提出“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而空调是氟利昂的主要产生者。因为这个,我一直坚持不让父母在家装空调,直到后来住进塔楼,西晒不通风,不装空调无法挨过北京的夏天。但即使装了空调,我家也只有在最热的三伏天开一开。后来我知道,因为环保理由不装空调的,不止我一个。
2000年左右,北京连续几个春天严重沙尘暴,而中学生的我还必须在沙尘暴的天气里骑车去上学。那种黄天蓝太阳,鼻孔里充斥着沙子的末日气象,让我非常痛苦,夜里躺在床上,闻着土腥味,无法入睡。
从初中到大一,我常年受鼻炎和鼻窦炎困扰,每到冬天,就会严重发作,呼吸道分泌大量异物,经常晚上因为鼻塞无法睡觉。
后来我离开了北京,鼻炎就不再犯。2009年,我又回来。沙尘暴渐好,对雾霾的感受越来越清晰(当然与媒体影响有关)。回头想,的确从小时候开始,北京的冬天就已经漫天硫化物的味道。我发现一张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照的照片,那雾霾的程度,其实和现在拍下照片呈现的程度,差不多。
2013年秋冬,我在郑州,每天用aqi app监测天气,200以上是常态,动不动就400, 500。我本来是该在郑州做访谈,但经常绝望地趟在屋里,看着窗外的灰蒙蒙,不想出门。郑州市民戴口罩的很少。即使天气再恶劣,中小学还照常上课。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小题大做。
而当我在微博上抱怨郑州的aqi爆表,并发现那个季度,郑州指数排名全国前十,远高于北京,很多朋友当时还惊讶:“怎么,难道雾霾不是你们北京才有的事情?” 我才意识到,对雾霾问题的媒体表述,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为是北京,所以得到大量关注报道,而北京周边更严重的河北、河南、山东(那年我自己观测app数据得到的经验),却鲜有人关心。
那一年冬,我鼻炎又犯了,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喝茶,他一边说,我一边擤鼻涕,用了一卷手纸。还是那一年冬,我在大学朋友聚会上抱怨雾霾问题,在座的都是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有些已经有了孩子——大家的态度是:这事儿谁也管不了,这事儿是集体不作为,操心这事儿是闲的蛋疼。
这听着让我绝望——其实十几年来,作为一个嗅觉特别敏感、呼吸道特别“娇气”的人,无力和绝望感一直存在。当我觉得空气这件事特别重要、特别糟糕、特别让人沮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麻木的,无所谓的。我于是常常幻觉——可能只是我太惜命了把。环境就是如此,结构就是如此,你除了尽量自保(或许就是用脚投票离开这个国家),确是无法做任何事——个人的任何反抗,在这个这么严重的问题面前,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
而我不太喜欢的柴静,却做了一件让我十分佩服的事——
问一问到底谁在这个庞大的雾霾制造机理扮演角色,到底谁该负责,为什么不负责,怎么去监督?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除了绝望,可以做什么?
柴静当然比老百姓更有资源和话语权,也许她不该算是“大多数”,可是和这个庞大的雾霾制造系统(国家、市场、企业、社会,国际产业分布结构, etc)比,她可用撼动的资源和能动性,又算有多大?很多人冷嘲热讽地说,她一个“文傻”,就知道煽情,做这种环保题目,不自量力——我觉得,那么多“懂专业”的“理科生”,除了说风凉话,什么都没做,却偏偏让一个在你们看来没有专业性的“文科生”做了这样一件事,不觉得羞愧么?
光打12369当然是不足够的,还能做什么,我们应该继续讨论,但柴静的片子的确有赋权的意义,她让我意识到,除了做一个无奈的大多数,除了用脚投票自保,我的确是可以做些什么的。
二、柴静的政治企图?
为什么选择在两会前播出?为什么剑指中石油,力推天然气市场开放,私有化,而不提核能源?为什么宣传某款环保app? 吕新雨说,柴静的片子是在与隐性资本合谋。是的,我们甚至可以从片子里,独出公民社会倒逼政治改革的意味。
当然可以分析柴静片中给出的答案潜在的政治议程,指出它可能与哪些权力产生合谋,从而带来新的问题。虽然柴静强调了环境恶果往往也是底层承担更多,虽然她例举了那个从小没有看见过星星、现在父亲被强拆打伤的小女孩的例子,但不可否认,整个片子看下来,资产阶级政治性还是很明显的。但就算是这样,就算会为新上任的环保部张背书,与新兴小资产阶级“奥森奔跑党”摇旗,与私有资本形成合谋,但难道她提出的这些问题,不是与我们每个人,不管阶级、性别,都相关吗?难道我们深陷其中的每一个人,就什么都不做,等着中国工业自然衰退、等着人口密度自然减小,等着几十年后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变好吗”?
一辈子很短,反正我不愿意等。
我觉得可以去分析柴话语背后的权力结构,但可能那是一部分学者的事情。作为普通的受够了空气污染的人,我更想通过与大家交流观后感,找寻一些作为行动基础的共识。例如——
“空气污染牵涉每个人每天的生活”,
“中国为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且承受代价的人与获得利益的人是负相关”,
“中国人口规模和密度决定了同样空间内的污染,我们要死更多的人,”
“治理环境问题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任由其恶化,”
等等。
在有这些共识的基础上,当然要去分析其引发出的阶级问题、政策问题、体制问题、,甚至性别问题(比如片中自然之友的动画里,说“让妈妈做饭注意油烟机”,为什么厨房里的只是妈妈?这里面就还有性别本质主义的问题)。
三、发展议题这个巨坑
柴静走访英美,可能在微观层面对我们有一些启示作用,但她建议的整体解决问题思路——产业升级的同时保障就业——的确太想当然了。当英国环境大臣高兴地说:100年前我们有几百万矿工,但现在仅剩3万,但我们整体就业率更高了。一个产业退出舞台,另一个产业会同时兴起。柴静说,1960-70年代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还增长了。
这无法论证急速产业转型在中国目前是可行的。我们不需要世界-体系理论或者发展社会学的知识,也明白老牌发达国家走的这条工业革命-去工业化的转型之路,是建立在全球政治霸权、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扩张的前提下的。
20世纪中,第一世界的资本家在亚洲和拉美找到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制造业的“spatial fix",欧美成为金融中心而非工业中心,这一方面保证了他们的去工业化不以大面积失业为代价,而另一方面,也确实为2008年代更大危机留下了隐患,且去工业化问题带来的贫困、失业,也并不是完全对第一世界没有影响。它们更多地以第一世界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形式表现出来——金融家们赚得手软,穷人比二战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相对贫困。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和去工业化,还是以内部调整的形式进行。沿海资本转移到内陆,(也包括一些周边东南亚国家和非洲)。但我们的产业升级是否能短时间解决大规模就业问题?作为后发国家,我们的资本海外扩张,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比欧美严峻的多的挑战,这其中,还包括文化合法性层面的各种尴尬。
先不谈走老路、把发展成本转嫁到非洲的伦理问题(片子里显示,我们已经是在这样做了,把无质量监督重污染的车卖给非洲),即便我们想做一个更负责任的“大国”,在国内做结构调整,各种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如何解决?政府和资本常常捆绑在一起出现在地方治理中,宁愿一起沉船,也拒绝改变。
这个,是在我看来,柴静的片子没有谈清楚的问题。环境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苍穹之下观后感篇7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每个看完这段视频的朋友们是否会想:为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雾霾最大的来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然后在进行燃烧。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几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唤醒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关监察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工业重工的排放污染超标情况进行监管。一个地方有大量的工业,重工业聚集其中消耗大量的煤炭,而且还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空气污染的排放量,同时还无法关停和取缔这会事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很多的中小型的工业和重工业都在用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也没任何人监管随便的排放。他们根本没有专业的环保排污设备进行对排放物净化所以排放物严重超标。想从本质上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监管部门,每家企业共同努力。只有从自己的意识上的改变才会有行动上的推进。
我们不可能不改变自然条件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每个企业在我们每天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当中把节能环保作为产品一种重要的标准来执行的话。也许我们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也会随之而被带动起来往好的方向改变。就像现在的中小型工业,重工业企业用的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如果是换成了我们以环保为主要性能的锅炉那我们的空气污染会不会有所改善?保护环境污染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企业共同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