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防写作文5篇
要想保证个人的语文成绩,重视作文是十分关键的,相信大家在上学期间都有写作文的经历,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灯笼防写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笼防写作文篇1
路上,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光秃秃的树枝被闪闪发光的彩灯点缀的五颜六色,美丽动人;向上望,空中枯燥乏味的电线像往年一样,绕上了色彩斑斓的灯笼样式的彩灯;咦,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也被化了妆呢,窗户与窗户之间挂上了一串串红灯笼,每个红灯笼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文化广场。我一眼就望见了前面数不胜数、五颜六色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兴奋的拉起爸爸妈妈往前奔,哇,好漂亮啊!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两条鲤鱼跳出水面,溅起来一片水花,哦,这个一定寓意“年年有余”吧。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怎么围着一大圈人?我也过去瞧瞧。“让一下,让一下。”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原来只是一朵荷花花苞呀,没趣。正当我千方百计设法钻出“包围圈”时,只听见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叹声。我本能的扭过头,光秃秃的花苞绽放了,在那委婉的荷花中冉冉升起了一位荷花仙子,她带着甜蜜的微笑向人们鞠躬。哇,那无限的柔美让我呆呆的站在那里不动,好像被点了穴,直到荷花再次变为花苞为止。这时我才想起拍照,急匆匆的跟爸爸要来照相机,对着荷花拍了又拍……
我就这样在文化广场上发出不断的赞叹声,仿佛看不够似的。就在这时,爸爸察觉到天色已晚,看了看表,都快九点啦。我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文化广场。
灯笼防写作文篇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一派璀璨夺目的景象道的就是元宵节的花灯。家乡的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以外,还有看花灯的习俗。精巧的外形,明亮的灯光,直叫人追忆往昔。
犹记得儿时,当夜幕慢慢降临,我仿佛就看见广场上一盏又一盏亮起的花灯,在我的眼前明明晃晃的转着、绕着,来不及等吃完饭,就缠着家里的大人带我去看灯。到了灯市,各式各样的灯映在眸子里,是眼中绽放的一朵又一朵烟花。古人有诗赞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一排排、一列列的明灯,可不是将黑夜映成白昼?只不过与现在时隔太久,已记不清有何种形状的灯了,只能依稀记得有几个莲花似的灯,还有几个四方四正的盒子似的灯,可能盒子似的灯里还有皮影样的人物,讲的是种种历史典故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猜灯谜。灯上有各样的谜面,猜出后会有小礼品。年幼的我那会经常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好久,但在末了还要央告大人帮忙动脑筋猜灯谜。记得有一次十分幸运,得到一盏小花灯,一路上紧紧地提着花灯,犹如将灯市上的欢声笑语一并带回了家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了解有关元宵节的历史典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派绚烂耀目的景象,可不仅仅如此,后文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呈现的竟是寂静寥落的场面。词人辛弃疾的元宵,较他人的热闹喜庆不同,更多是对布满风雨的国家的忧愁,家国不宁,就连元宵似乎都成了掩饰危难的面具,烟花灯火极尽鲜妍,最后也会彻底融入黑暗中,消失无踪。
放眼当下,如今的元宵是太平盛世唱太平,锦上添花般的和美盛大。愿如今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像花灯般光耀夺目,照亮祖国未来的锦绣道路!
灯笼防写作文篇3
过年了自己亲手做一个灯笼,提在手边多么漂亮呀。今天,我就来到平原博物院做手绘灯笼。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个圆圆的扁扁的还没有撑起来的灯笼,我左手拿着灯笼的把,右手拿起钢丝把它轻轻地往两边一拽,灯笼就撑起来了。我刚要拿起笔开始画的时候,老师就提醒我们大家一定要小心,这个纸非常薄,很容易破碎。虽然我非常小心,但我还是逃避不掉破的命运。
这个灯笼非常大,所以我决定画四幅画。我首先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两只愤怒的小鸟,一只大一只小,虽然那只大的小鸟眼神里没有充满愤怒,但我还是觉得愤怒的小鸟应该突出它的愤怒。
然后,我又换了一面,我决定画一个青鬼脸,我故意把它的嘴画得很大,露出洁白的牙齿,我似乎都能听出它的笑声了。
后来我觉得这些东西总有点不太好,就换了一幅令人心脾的风景画。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彩虹,下面有葱绿的大树,旁边是美丽的风铃花,叮铃叮铃,我仿佛听见了清脆的铃声。
划完之后,我给它们勾了一下边,然后我给它们涂上了鲜艳的颜色。然后就是最难的一步了,就是把灯笼装饰起来。
我拿了一张红色的皱纹纸,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捏着纸,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来回搓,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把皱纹纸卷好为止。然后我拿着其它颜色的纸,剪成小条条,但是不能把小条条剪碎,要把它连起来,像一条裙子一样。然后把它卷起来,粘到灯笼的下方。
哈哈,我的灯笼完成了,回家放上了一个小蜡烛,到三十晚上把灯一关,点开小灯笼,那该是多么漂亮呀。
今天的活动是多么有趣呀!
灯笼防写作文篇4
冬天,虽有皑皑白雪,但寒冷的朔风却让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套着精美手套的手依然是冰凉冰凉的,但我的.脚却暖和和的,这是外婆给我手工缝制的布棉鞋。黑色的灯芯绒面上,还点缀了两朵小红花,虽是冬天,可依然鲜艳地怒放着。
外婆是她们村出了名的巧手,在我的记忆中,有春天的红色的小布鞋,比白色的芭蕾舞鞋多了份艳丽;更多的是冬天里的棉布鞋,软软的棉花铺在鞋底面上,又软又暖,像踩在夏日的云朵上;各色的室内绒毛棉拖整齐地摆放在我家的鞋架上……真的,与布鞋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的就都是。
记得儿时,我总爱待在外婆家,当时我的理由是外婆烧的菜很好吃,但现在想起,我觉得另有原因。每每太阳放晴时,外婆总会一只手拖着一把小椅子,另一只手捧着装有各种做鞋工具的小篮子,坐到太阳下,沐浴着阳光,开始了手中的活计。这时好奇心强的我也会拿着一把小椅子,坐到外婆身旁,头倚靠在外婆肩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的手灵活的舞动着,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问外婆:“外婆,你为什么总爱做布鞋呀?”她笑着回答:“布鞋啊,穿在脚上很舒服的,养脚。你看外婆脚上的就是。”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了外婆的脚上,黑色的鞋面,鞋口边缘嵌着白色的棉布条,黑白分明,把外婆的脚衬得很修长。“丫头,你看我脚上的布鞋也是外婆做的,平时上班天天穿皮鞋,硌脚;在家有布鞋穿,我的脚丫可舒服了。”看着这双纯手工做的布鞋,我竟心生向往,对外婆说道:“外婆你好厉害啊,能给我做双吗?”外婆边纳线边温柔地说:“我还担心你嫌它土呢,我现在手上就在帮你做呢。”纤细的针引着红线在鞋面上翻飞,像灵巧的蝴蝶,那那饱经风霜的手,在那时我的眼里却格外的美,一旁的我看得目不转睛,满心急切的盼望。
一双双的鞋从外婆的手中诞生,一双双舒服质朴的鞋出现在了我们的家里,出现在了我们的脚上。可是终于有一天,她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看不清东西了,之后,她再也没做过布鞋。
特别记忆犹新的是我生日的那天,热闹的晚餐接近尾声了,到了爸妈送我礼物的时候了,“妈妈会送什么礼物给我呢?漂亮的衣服,还是精美的食品呢?”母亲从里屋捧乖来一个盒子,轻轻地将盒子递给了我,好像里面是什么宝贝似的。我接过盒子,迫不及待地打开,我惊呆了,竟然是一双布鞋,一双纯手工做的布鞋。妈妈什么时候也会做布鞋了。母亲说:“知道你在家时爱穿布鞋,妈妈就学着做了一双,算是我给你的礼物,没有外婆做的好看,试试看。”听着妈妈的微颤的声音,我知道妈妈想外婆了,想眼睛失明了的外婆了。是啊,那也是一对母女啊。
也许这就是母女间的默契吧!
布鞋用它一根根的棉线把外婆、妈妈、我、紧紧地联在一起。布鞋于今天的我们,可能早落伍了,但我会珍藏,像珍藏宝贝一样地珍藏这一双双布鞋,因为这里有爱的源泉,伴我前行。
灯笼防写作文篇5
虽不像竹管中的空气,振动着奏出悠扬余音,便成为在吹口徜徉的灵动思绪,伴着跃动的音符。在山坡上惊慌迷路的几头牛儿,听到了笛声就寻到了牧童的方向。春风拂面,用初长成的手指按压孔隙,口中缓缓吐出均匀气流,或是听着母亲不知名的乐章,是江南坡上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担心着孩童们随意吹笛扰乱清净,但有时还要在寂静无人的黑夜吹起自己最喜欢的调子。
连牧人们的山歌算着,一切音律之中,我爱村口响着的二胡,庙里回荡的木鱼,同一支溪流边牛儿背上的笛。提起笛,就会想起江南林的簌簌,云边鸟儿长鸣的声音;就会想起草垫在赤足下的酥痒,村中老人下象棋的自语;想起伙伴麦色的皮肤,同活泼调皮的嬉笑;坡野里想起氤氲的湿雾,枝叶下想起躺在树杈间粗糙的感受,弹弓,诗书;树下的喊叫,玩闹,抓青蛙。真的,笛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河里激荡着的就都是。
记得,那时一同玩耍的伙伴,清晨每每被迫起床诵读背诵诗文,一背一早晨。过了先生的考核后总是要到了晌午。凑巧若是下着微雨的天,他们和我便爬上牛背,吆喝着走向常去的那个矮坡。伴着我们的除了朋友们的打闹,便是一个逮虫子的小罐,一支竹笛。那时自己乐理什么的还不懂,说不好听,就是乐谱上的矮子,什么泛音、音阶,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其他人好,在吹奏自创小调时轻易不争执对于旋律的规划辨认,倒是一路追着偶有的蜻蜓讲些家中遇到的趣事——打翻墨水洒一作业之类,每每令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对面赵家妹妹遥遥向笛招手了,认得了是大哥的笛声,过桥来却央求着再来一曲。到了竹雀坡已是巳时时分。不是当风吹动春苗,笛声就自然地流淌起来的吗?那种澈水般音色伴着风声的静谧,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再来一曲!就一曲!”
自从远离江南,为了前程在北方孤独求学,像这样伙伴们口中的喊叫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放牛,靠在牛背上望着青天,吹起祖母或更早之前流传下来的小曲,便深深感到怅惘。草地上捉到的蚱蜢便都是在耳边漾着微微颤动的笛声时张开手指放出的。每个人都拥有的一支小竹笛,样子也还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虽然人早已迈进青春茂盛时期,孩子们也早已成熟了。
乡俗赶集,采买、玩耍而外,常有路边一位卖艺人摇晃着身体,奏着一支朴素长笛。仿佛旁边还有稀稀拉拉的听众做点缀。吹笛,自然同社戏台上的咿咿呀呀一样,有着趁集会挣得钱财的意思;观众稀拉的点缀,艺人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人多走失的孩童正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听到心间萦绕的一股溪流般圆润悠长的音色,总会以离家不远而欣喜蹦跳起来的吧。
桓伊在涌河岸边无意吹笛伫立,偶然遇见王徽之的故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聆听。庙会晚的那百笛齐奏壮阔爽畅,却曾于围观者的长衫后凑过热闹:抓住父亲的衣袖瞪大发光的双眼,望着点点灯火下一支支微微颤抖的笛,还要迫不及待地扑上前细看,却被一把抓住衣领掂回人群。家来睡,不是还能听到窗外几个闲来无事的人偷偷对着浩瀚星空吹曲子吗?梦都随了乐声开花。
想起来,朋友远行,曾一同带上各自的笛,在遥远的山头上,对着月亮互相吹起同一首曲子;过程中虽不像古文里记载的“心有灵犀”和以音乐心神交汇,但悠扬笛声已够肃穆了。那时仿佛自制的不少笛子,而那支月夜里渗透进思念的最喜爱的笛却早已不知所踪了。
用红绳在刚刚得到的笛上绑绣包,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兴趣;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好运顺风,而是根本就爱那玩意,如同给自己的女儿过年绑红头绳一样。自然,若是绣包里有十几年前母亲收藏的小物件,即使廉价平常,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支光秃秃的手工笛,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玉笛,还没见过;总该有“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余音绕梁之感吧。假定是四月芳菲的夜晚,城中游子趁着星河无目的地游荡,忽而耳边飘飞起一阵笛声,细腻清澈,引领思绪回往故园,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事往无人共说,愁闻玉笛声长”的无名也许因笛落泪,但玉笛之愁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美是一年之末,有大红在戏台点缀着,杜丽娘跪倒父亲脚边哭诉之时,那笛你不希望响的是幽远苍茫,是婉转凄凉,是悲痛感伤吗?无月之夜重回人间,窗边思索杜柳之情的故事是同笛鸣一样带动了数代人的思绪的。你听,牡丹亭圆满了,我愿就是那笛前颤动的音浪。
唉,壮,于今耳畔再无笛声了。应该数军号,数唢呐,数草地上空翻飞的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