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读后感5篇
只有优秀的读后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去阅读原作,认真写好一篇读后感,我们就能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职业》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职业》的读后感篇1
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下了该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本文先后论述了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多个因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人与其他生物的最大不同在于,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2、青年应有方向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能够胜任的职业,不能盲从。若只为追逐名利而选择有利可图的职业,这样的职业易令人丧失自我,受他人操控,自己的命运难以把握。若选择了不能胜任的职业,容易使自己备受挫败感,并陷入深深的自我惭愧中;
3、如果可以,选择一份有尊严的职业。一份自豪感会令我们有更高的热忱去从事这份工作;
4、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做到后者,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同时做到以上两者,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通过阅读该篇论文,我感触颇深,马克思在中学时就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感悟,而身为一名准大学毕业生的我何其惭愧。这也是马克思与我们常人的最大区别吧。也正是这样少人能及的思想境界造就了马克思,使他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时代伟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在未来择业时,我们才能有更多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选择一份有尊严有价值的职业。其次,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不要随波逐流,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此外,职业的薪酬可以成为考虑因素,但不应成为第一因素,我们应长远考虑,那些能给自己能力带来提升和进步的职业应被优先考虑。最后,在选择一份职业时,我们也应考虑自己的能力能否惠利于社会,能否为人类带来幸福。因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的同时,我们可以极大地提升自己的价值,使自己也变得更加完美。
《职业》的读后感篇2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六条规定教师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教师要想维护其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其次,伴随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和教材的循环使用,课本会相对固定多年,但也注定了教材不能第一时间体现与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变化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教材也很难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与需求,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学习,读后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也就不应该再是一次性的、终结式的学习,必须是连贯的、持续的学习,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几年的大学学习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教师需要与知识和教学法的发展保持同步。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示范终身学习的特点。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多么令人厌恶。
苏霍姆林斯基说:“深湛的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所必要的条件,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学生的力量源泉。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的教师将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程的青少年带来何种程度的震撼,的确是无法估计的。要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渊博。因此,教师必须勤奋学习,给学生树立一个刻苦求知,严谨治学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时代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巧妙启发,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随着代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也在不断地翻新,教师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基础,以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以更渊博的学识来为我们的学生服务。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业进取心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育人之道。
《职业》的读后感篇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3月8日的早晨,当我跨进教室时,学生们把花片、喷雪一起喷向我,还高声说:“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孩子们还特意为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写上:“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此时仿佛使我看见了小草换上了青翠的衣装,花儿插满大地。只有老师用真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滋润他们才能打开学生充满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们知道我生病输液,他们悄悄地把一个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深深的爱,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情……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职业》的读后感篇4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马克思说,“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这样的选择是使人类优越于其他生物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使他和人类趋于高尚的位置,这个位置也许就是职业。
我们又该如何抉择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呢?在文章中,他也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道路----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从此文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他17岁就有着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是他人生信念的鲜明阐述,事实证明他也是这样做得,一生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忙碌奔波,奉献了他的一切。无论面临怎样的艰辛,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职业》的读后感篇5
大革命导师的毕生之志,在他这篇作于17岁的文章中就已能窥见一斑,思想境界和精神风骨的河流,发端愈深,则流之愈远。诚如东坡之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最初看似有许多的偶然性,但发韧于心底的那份最初的信念,在历经诸般打磨洗涤之后依然不改其初,才是支撑我们沿着自己的选择一路前行的最大动力源泉。那些外在的名与利,从世俗层面来讲是诱导性的发展因子,而唯有忠于内心的原则和信念,才是最为深厚的土壤,让人生的每一步都能踩在坚实的大地上,不至于有朝一日倾覆或跌落。在个人进步问题上,从短期看,跑找要送有效果,但从长期看,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安静的坚守虽不能让我们显赫一时,但它会让我们收获内心的安宁,无论能走得多远,身居何位,但头顶的星空会一直照耀前行的路。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山就有路,有路就有人。从经典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会滋养内心,明亮双眼,让我们在躬身入局中始终保持超然淡泊的心境,实现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统一,引领我们走向更为久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