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故事300字5篇

时间:2025-07-11 09:41:12 分类:作文大全

阅读的情感起伏与理性思考,在写读后感中得到梳理与升华,我们可以从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来撰写读后感,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后感故事3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后感故事300字5篇

读后感故事300字篇1

今天,我读了《英烈故事》,使我身受启发,他们都十分的坚强,面对残酷的环境,他们宁死不屈,其中刘志丹最让我佩服。

刘志丹出生1903年狭西保安县。他在青少年时看见人民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于是,他想要改造社会复兴中华。通过不懈努力,他考上了黄埔军校。1926年他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在这期间,他带领着革命军打土壕,分财物。这时敌人带领大批部队向革命发起了进攻。他带领革命军队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组织大批部队再次进攻,这次他们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

之后,他带领部队在三交镇开战斗,他的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太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在指挥部队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左胸,伤到了心脏。在临死前,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他为革命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读后感故事300字篇2

溥仪在天津的这七年是没有一天不在所“复辟”的梦的。真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啊!这就是我最大个感受,至于其他,关于他支持的和寄予希望的那些“骗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军政两种势力我都没有太记住什么。总之是溥仪在“出洋”与“还宫”的摇摆中日本对中国的进步行动开始了。于是罗振玉的那一伙势力极力劝说溥仪前往东北,而以郑孝胥和遗老们为首的另一方却觉得时机不对,极力反对着。溥仪再一次陷入了选择之中。

最终他还是在一种糊里糊涂的情况下踏上了日本人为他铺的路。离开天津,一切便更加得有不了他自己了。我觉得他处在一种几乎是被软禁的地步下。当他到达了旅顺被安排在一家旅馆,继续他的等待。他自己这样说:“事实上,这些口口声声叫我皇上的,这些绞着脑汁、为我奔波着的,他们心里的我,不过是纸牌上的荒地,这种皇帝的作用不过是可以吃掉别人的牌,以赢得一笔赌注而已。

日本人为了应付西方的摩擦和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才准备下我这张牌,自然他们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严密的加以保藏。罗郑之流为了应付别的竞争者,读得日本人的犒赏,也都想独占我这张牌,都费尽心机把持我。于是形成了对我的封锁,使我处于被隔离的状态中……”唉!想想之所以他还能得到所谓的礼遇,无非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否则早就被掷弃一旁了。

读后感故事300字篇3

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个温暖的春天,在这个悲而不哀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蔡永祥烈士墓前。哀悼他,缅怀他,传承他,传颂他那不朽的灵魂,不灭的精神……

“山鸟鸣,红花开,凝望烈士墓,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长虹,气节像松柏!头可断,身可碎,钢铁红心色不改……”伴随着悲壮的扫墓歌声,我来到了蔡永祥烈士的墓前。那巨大的乳白的雕像矗立着,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蔡永祥烈士勇抱大木桩,勇护钱塘桥,勇卫人民安全的那一幕……

那是1966年的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飞驰而来。突然,蔡永祥发现在距离他40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桩。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司机虽然采取了紧急制动,但列车由于惯性任然轰隆隆的向前驶去。在雪亮的车灯下,司机看见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身的安危,奋力冲向那块大木桩,在即将奔来的列车前将木桩拼命地掀出了轨道……乘客,司机,列车,轨道,以及被蔡永祥视为生命的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但年仅十八岁地蔡永祥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祖国鲜艳的旗帜是源于昨天革命先烈的一股股满腔的热血染成的!他们那无私无畏,勇于付出,舍己为人的精神将录入史册;他们那如同松柏的坚韧与刚强将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那不朽的灵魂和那不灭的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

缅怀英烈,精神永传!

读后感故事300字篇4

一袭道袍,飘飘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洁而不沾染一死凡尘,她就像那年盛开在她庵外的红梅,美丽而孤傲,妙玉的美丽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却被误投于深海之中,贾府的放荡风气与藏圬纳垢,让她不得不因为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目三分,甚而让别人觉得她“可厌”!无非就是因为她的无权无势与身份低微。

也许如果没有让她遇到玉贾宝,也许她没有爱上他,甚而为他走火入魔,也许她便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辈子面对清灯古佛,独自老去,她也不会觉得有一丝一毫的空虚,但她见到了他,这个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第一个值得她为之倾心之人,第一个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别之人。

从受到宝玉称赞时的故作正经到一时真情流露时的面红耳赤,她难道真的是一个心如死灰的道姑吗?不,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十八岁的少女,仅仅是被封建礼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气爱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却没有勇气去冲破那层束缚,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规蹈矩地做尼姑,她便会与宝玉见面机会也没有,凭借了贾府的势力,岂能容忍此等伤风败俗的事情出现!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绪,戴上副不可侵犯的圣洁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过余生?

虽然红楼梦中有暗示,妙玉会这里获得幸福,但我觉得高鄂的续书不无道理,在续书中,妙玉被强盗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惨,但我觉得,让她在贾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辈子是更残忍之事,也许此后的她有了一些转机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给宝玉的帖子中写到:“槛外人妙玉遥祝芳辰”,槛外人”三个字大有深意,妙玉无疑是聪慧的,她用三个字向宝玉表明心迹,体现她不愿让自己涉足于这纷扰的尘世间,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所爱之人,人人都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千古悲歌,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妙玉对贾宝玉苦苦思恋,黛玉无疑是幸福的,她毕竟还有一段美好的憧憬与爱情,但妙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结局。

读后感故事300字篇5

善良的稻草人,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却极好,一心想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们。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稻草人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稻草人》是叶圣陶爷爷的一本童话集,里面的小故事情节都非常的有意思。我最爱看,最念念不忘的是《稻草人》这个小故事。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文中那些优美、夸张、幽默的写作片段,令我读得难舍难忘。故事中那位年迈的老太太悲惨的遭遇使我心里满是难过,她一颗一颗、千辛万苦亲手种植的小麦被蛾子啃得精光,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子,身体又有病,连饭都吃不饱,多么不幸的老人,而稻草人看着这一切,心里像刀割一样,却说不出话,帮不了老人,它特别伤心……

那个可怜的孩子生病了却连口茶都喝不上,还有那个不幸的女人,他的丈夫赌博输掉了一切居然还要卖了她,逼的苦难的女人跳河自杀……稻草人着急难过,它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看着一件件凄惨的事在眼前发生,却无力改变,它的心里急,怨,恨,惭愧……无奈的稻草人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受难了,它内心痛苦自责,它倒下了……

稻草人那颗清澈透明的玻璃心接受不了现实残酷的碾压,碎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没有名字却有思想,稻草人充满着爱心,时时为他人着想。它默默无闻,却尽职尽责。虽然,它那颗玻璃心最终碎了,它最终不敢面对苦难的人们,它无力的倒下了,但它善良的本质和那颗爱心却依然在闪光,依然让人们难以忘怀,依然值得人们学习。

《读后感故事300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