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守望读后感5篇

时间:2025-05-23 13:41:03 分类:作文大全

认真写好一篇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读后感不仅是情节的再现,更需要通过个人思考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守望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守望读后感5篇

读了守望读后感篇1

暑假的一天清晨,我和妈妈走在石板铺成的小道上,感受着汉江两岸吹来的晓风,听着阵阵清脆的虫鸣,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一路欣赏美景的我们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汉江西岸的龙舟文化园,妈妈突然停下说:“我们一起去阅读吧看书怎么样?”“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兴奋地回答道。走进安康阅读吧,妈妈从一排排书架中拿起一本书递给我,书名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本书。”我当时觉得这本书很薄,名字很有趣,想着随便看看好了,可没想到就是这本薄薄的书却带给我许多人生的启迪。

书的内容十分精彩,我读着读着就入迷了。书中描写到当时的美国正处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十分混乱不堪,人们全都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就像一台台机器,机械地过着自己所能过的生活,浑浑噩噩以终日,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主人公霍尔顿也是其中之一,他嗜烟酗酒,不求上进,但还不至于到吸毒的地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他心里的最深处有一个最美好、最纯洁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理想也如同一缕轻烟,越飘越远,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渺茫,越来越遥不可及。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理想,没有了对生活最初的热情,甚至连那一点对生活的希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逐渐开始向往碌碌无为、索然无味的生活。

我曾经问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告诉我,这是“活在当下”,还告诉我“努力过好每一天吧,不要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理想”。可我对这话并不苟同,整天不求上进,这是“活在当下”吗?生活浑浑噩噩,这也是“活在当下”吗?忘记所谓的理想,这还是“活在当下”吗?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会有困惑、有烦恼,但是它们终将会被理想驱逐出我们的心境。我们应该有理想、有抱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即使失败了,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理想的人生才会精彩,有理想的人生才会绚丽!

裴多菲曾说过:“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与热”。为什么霍尔顿不至于去吸毒,正是因为理想在为他指引方向。所以,不管在怎样的困境里,我们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走出安康阅读吧,蔚蓝的天空中时不时飞过几只鸟儿,望着一江碧水,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诗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挂起理想的风帆,在这广阔的世界中“乘风破浪”吧!

读了守望读后感篇2

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是个标准的滥学生,他五门功课就有四门不及格,他利用被学校第四次开除回家前这段时间在纽约城里游荡。令他烦腻的事物太多,所以他在书中从头骂到尾。他毫不隐讳地将他看到的东西陈述出来,并明确表态:“我最不喜欢老人穿着睡衣裤和睡袍。他们那瘦骨嶙峋的胸膛老是露在外面。”“我***真希望他别老这么一个劲儿管我叫孩子!”“那副牙齿像长满苔藓似的。”“跟老马蒂跳舞,就好像抱着自由女神石像在舞池上拖来拖去。”……

他是个天真单纯的人。他一直为“公园湖里的水结冰后,野鸭都飞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困惑许久并请教过出租车司机,“这个织毯子的印第安人弯着腰,我们都看得见她的**,我们经过的时候,总要偷偷瞧一眼。”“我可以在哪儿找个工作做,咱们可以在溪边什么地方住着,过些日咱们还可以结婚……”“女人。老天爷,她们真能让你发疯,她们真的能!”

很难想象一个无所是事,玩世不恭,百无聊赖的人居然和自己的小妹妹关系处理得那样融洽。书中仅有一次提到的“麦田里守望者”也是对菲瑟讲的,而且她也是阻止霍尔顿继续游荡即结束全书情节的人。

我原本是想把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后感写下来的,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竟然不怕回忆那羞于启齿的年少,那种邪恶的、叛逆的、无所谓的孩子,内心空洞的、无助的、脆弱地与生活抗争着的孩子。

也许在真正年少的时候,我还无法懂得这本书,因为那时我们都太年轻,不真正了解生命,只是在懵懂与茫然之间。现在,我走进了“麦田”里,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守望者。

很难想象,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也有一顶红色的,霍尔顿那样的帽子。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我用手里不多的零花钱买下了它,我会穿着大皮靴,戴上那顶红得刺眼的帽子,一张幼稚的面孔喜欢在所有人的面前招摇,努力美好,直到自己美好,渴望别人欣赏自己的美好。有人说,这种状态叫花朵心态。等待已是很苦,花朵还不只是等待,它还有时间的紧迫感消逝的压迫感。我戴着这顶帽子一方面掩饰自己的恐慌感,另一方面又从别人投来的或好或坏目光中心里坏笑着,我不知道什么叫空虚,我自己都不明白这样做是为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塞林格懂,他是真正懂得成长意义的作家。

读了守望读后感篇3

在同学的强烈推荐之下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然后用两个礼拜的时光把它读完。这是本薄薄的书,只有两百多页,但它却是上个世纪美国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畅销书。遗憾的是,作者塞林格这位文学大师于今年1月份辞世,很多喜欢他的读者也只能在他的作品里面体会零星的思想碎片了。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无论是是风格还是资料上都很有新颖性,也许如大家所说的,这本书有点像是作者塞林格的自传,类似于自身经历的讲述。16岁的霍尔顿形象,就想少年维特一样,叛逆、苦闷、彷徨、愤世嫉俗又充满无尽的孤独。很多时候,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应对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其实,这是许多青少年成长阶段普遍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他厌恶承认世界的虚伪和做作,渴望理想的生活、纯真、善良的世界。

小说所描述的是霍尔顿被精英学校开除后由于不敢回家而在纽约停留的很短暂的几天的光景,但在这短时光里面我们能够看见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旅馆里面穿戴女装的男人、蛮横电工毛里斯、两次相遇的修女、假情假意的女友萨丽等等。在他决定要去美国的西部冒险并独身一人隐居时,他想起要和妹妹菲比告别。告别的时候,他讲起了自我的理想,是要当一名麦田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明白自我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段关于麦田守望者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成长的烦恼、生活的矛盾不仅仅仅是霍尔顿或者是塞林格生活的时代多特有的。生活在现代告诉发展社会里面的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一点也不必那个时代的孩子少。现代的教育体制熏陶下的学生们虽然很少像书里面的主人公一样表现的那么极端,但在内心深处却也都聚集了很多的无奈和急需发泄的“愤世”情绪。那么,作为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上其它人,我们要怎样做呢?

守望,像守望者一样呵护他们的成长,及时的给予疏导和关怀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让那些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那些早已习惯了困惑和孤独的孩子们,不要走向悬崖。

我想,“守望”就应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同时也更就应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还需要更多的“麦田守望者”。这个麦田当二胺能够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就应为他人追求完美生活的理想守望并在守望中成就单纯而又完美的生活。

读了守望读后感篇4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名已久,我却今天才看完。比起我的晚还有人都没有办法读完呢。真是能理解,这样一本啰啰嗦嗦、没有情节的书,读完是需要十分的耐心的。

还好,最近我在挑战自己,耐心暂时战胜了反感和放弃。我看完了最后一个标点。

十四五岁的少年,用叛逆、厌恶、拒绝鄙夷的看待身边的世界,他吸烟、喝酒、想找女人、逃学总之这个年龄里不进监狱的.坏事他都干了,理所当然的任坏脾气潮水一样蔓延。听着他嘴里、心里嘟嘟囔囔的发牢骚,感觉他的世界太灰暗了,他真颓废。可跳出书外,他的世界真是单纯:讨厌几个同学,考试不及格、想着去做所有大人做的事情、虚妄的幻想未来。谁都经历过,形式不同罢了。

他是那么的可爱,评价他的哥哥、思念他的弟弟、宠爱他的妹妹、担心歇斯底里的妈妈……尤其是他和妹妹在一起,能看出他是个好哥哥,和所有的哥哥一样,心疼、溺爱、纵容着这个亲人,把弟弟的那一份也给了她。

对家人好的坏人不是个彻底的坏蛋,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这本书的出名应该是写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的迷茫。我已近不惑之年,从这本书里收货的是怎样正确的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读了守望读后感篇5

看到这本书名,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书籍,但是只有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才会觉得原来我们的青春也是这样走过,会与书中产生共鸣。

确切的说,这本书我并没有仔细的读过,只是粗略的看过,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总会让我记忆犹新。从字面上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指的是在麦田里看望稻米的稻草人,因为有了稻草人,那些鸟儿才会产生畏惧,不敢来祸害人类的粮食。这本书则是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只有16岁的中学生的漫长的三天,故事的主人公霍尔顿只是一个中学生,但是他非常厌恶学校里的一切,包括老师和同学,也常常考试不及格,打架,这一次,霍尔顿因为考试不及格被开除了,他没有沮丧,反而非常高兴,但是唯一不好的的就是他不敢回家。

于是他就住进了一个小旅馆,在旅馆里,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他们让霍尔顿感到恶心和厌恶。第二天,他同样遇到了他一生中都没有见到过的人,他在酒吧跟老同学喝酒,喝的烂醉,又加上天冷的原因,他得了肺结核,他害怕自己死去,于是回家跟妹妹告别,他跟妹妹叙述着他的理想,他说他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孩子们在麦田里玩耍,他站在悬崖边上,看见孩子过来,他就去拯救他们。

这是一本励志书籍,书中细腻的描写了作者起起落落的困惑和反抗,写出了青少年的捉摸不定的心里,是啊,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年,我们曾经励志,有自己的理想,可是最终又有多少能够实现呢?这本励志书籍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青春年华。

《读了守望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