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6篇
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背后的寓意和象征,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作品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启示,增加他们对作品的关注和喜爱,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1
二零二零年的春节,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红火热闹。疫情的到来让春节变得沉默无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无数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面对疫情的危险,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同担风雨,共盼春天。
逆行者。
除夕夜本应是阖家欢乐、幸福温馨,但他们身着白大褂,有家难回。他们不是天生的白衣天使,只是为了坚守入职时那铿锵有力的宣誓,为了不再看见患者家人悲痛的容颜,他们放弃假期,取消旅行,只为在需要的时候说一句“我报名”。1月24日凌晨四点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许多医生被电脑铃声吵醒,冬雨淅沥,出征的信号像榔头砸在心上一样。他们没有推脱,没有退缩,迅速集结。像他们一样的人,在这个深夜还有许多许多。
截止2月26日,共三万两千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们告别家人,告别团圆,只为了国家的那一声召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的口号让人泪目。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坚守者。
寒风里,他们带着口罩坚守在马路旁,一辆辆车查验,一个个人测温。他们守候在公路疫情防控测温一线,让交通通畅,让城内安全。清晨里,他们手持工具行走在大街小巷里,清扫垃圾,维护一方土地干净。他们是环卫工人,疫情期间依然工作,只为维持城市的环境。黄昏里,无数快递小哥骑着车穿行在马路上,他们带着无数人的期待和盼望,将包裹准确送达,让生活不至于贫乏。
除了他们,无数同样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他们随处可见,遍布城市,但在这一刻,他们并不普通。他们被冠以坚守者的称呼,成为冬日里的风景。
追光者。
在抗疫一线的,不仅有医护工作者,还有无数科研人员。他们在战疫的另一条线上,承受着长时间负压工作,与时间赛跑。研究对应药物,寻找零号病人,采集病毒毒株……在无数深夜里,数据是冰冷的,但心是温暖的。为了病毒溯源,临床救治,他们熬红了眼睛。在无数新闻里,他们出现的最少,却承担着最重的任务。他们在疫情里研究,在黑夜中追逐希望。他们是追光者,也是光芒。
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便是为春暖花开贡献一份力量。
昨日,冬已尽,春可期。我们经历了风雨,而今春暖花开,山河融融,春色正美。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2
近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肖开提·依明参加报告会并讲话。
人大常委会机关三位干部用朴实的语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全国人大代表、勇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拉齐尼·巴依卡和一同参与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两位同志的先进事迹,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回顾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光辉的一生。
人大常委会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付探花首先作事迹宣讲,她用令人潸然泪下的语言将大家带入拉齐尼·巴依卡在湖水中高高托举起落水儿童,壮烈牺牲的感人时刻,介绍了他对党绝对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在头顶的英雄人生。付探花引用了拉齐尼·巴依卡自己所做的诗歌《南湖》作结尾,“…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拉齐尼·巴依卡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也如同诗歌一样回响在全体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心中。
新疆人大杂志社编辑候春梅以一名采访组人员视角,讲述了她赴喀什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她用平静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将自己采访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师生、护边员队友的情形娓娓道来,让在场观众真切、生动地了解了拉齐尼·巴依卡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一面。在工作中,拉齐尼·巴依卡是敬业奉献、勇于牺牲的“帕米尔雄鹰”,在生活中,他也是一名情感真挚、忠诚善良、朴实腼腆的高原汉子,就如同茫茫帕米尔高原上挺拔伫立的慕士塔格峰一样,英雄的脊梁坚韧顽强,英雄的精神永不消散。
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选举任免处副处长尹长妹讲述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切实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庄严承诺的光辉事迹,为在场干部职工勾勒了一位意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维护民族团结、积极为人民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优秀代表形象。同时,宣讲了另一位勇救落水儿童全国人大代表木沙江·努尔墩的先进事迹,发出了以榜样为镜,向先进看齐,向使命聚焦,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自治区人大工作添光增彩的响亮号召。
会议指出,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用不畏艰险的担当撑起了守边护边的神圣使命,用无怨无悔的付出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执着追求,用深沉炽热的情怀擦亮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底色。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是坚定守卫边疆安全的忠诚卫士,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写满了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对可爱家乡、对各族群众的无限热爱。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要学习他以身许国、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恪尽职守的精神境界;要学习他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要学习他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
会议要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大力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水平,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贡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机关参会干部职工一致表示,此次报告会教育意义深刻,是一次发人深省、激人奋进的精神洗礼和党性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先进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对标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在攻坚克难中体现责任担当,在为民服务中发挥表率作用,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三件大事”,推动人大立法工作提质、监督工作提效、代表工作提级、自身建设提档,只争朝夕、顽强奋斗、不断创造一流业绩。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主持报告会,副主任索跃,秘书长穆塔里甫·肉孜参加报告会。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3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
视频中,一个月前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显得非常消瘦、憔悴,与4年前我采访他时相比,明显苍老了许多。老人刚刚给牦牛喂完草料,说话声音很小。在这之前,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心疼他,不让他干重活。
通过手机镜头,我看到老人身后的景象——从提孜那甫村望出去,远处皑皑的雪山,便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绵延崎岖的边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在塔吉克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常年积雪,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我年轻的时候,长年累月在外巡边,拉齐尼·巴依卡主要由他妈妈带大。”谈起自己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多了起来。他又一次讲起三代人接力护边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巡边。每次巡逻,他们都会带上3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尔后敬礼、宣誓。
“我爸爸巡边23年。1972年,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就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语气很平静。实际上,这位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老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在巡边护边生涯中,他曾5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8年“八一”前夕,县领导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里慰问,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年,满头银发的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前,他曾9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就这样,两代人在帕米尔高原树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飘扬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中。
在5个儿女中,拉齐尼·巴依卡无疑是父亲的最爱。受父亲影响,拉齐尼·巴依卡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2001年12月,他如愿以偿参了军。在部队,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7月,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从那年开始,他接过“接力棒”,沿着父亲的足迹,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巡逻向导,其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誉为“帕米尔雄鹰”。
2011年冬天,边防连一支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途中,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系成绳子,花了2个小时才将皮涛拉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伤刚好,他就立即回到护边队伍当中。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拉齐尼·巴依卡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视频中看着老人喃喃自语,我的内心也如刀绞一般。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老人说:“儿子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去当兵,去保家卫国。我的责任就是教育好我的孙子孙女,把我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4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同志,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引起师生群众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王红旭同志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教育系统学、干实事涌现出的青年教师杰出代表。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请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
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
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身为一名青年教师,他从教12年来,勤奋耕耘在体育教学一线,钻研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育人成效突出;身为班主任,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为学校田径队教练,他训练有方,所带团队参加市级、区级各类比赛满载荣誉;身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自己被卷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35岁。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王红旭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青年教师中学、干实事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校广大教师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5
窗外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车水马龙,显得特别空荡,特别安静,安静得就像一切静止在时空隧道中,安静得就像电影中的镜头被定格。然而,这就是的春节,一个不同寻常的让人永远铭记的春节!
20的春节,一种“怪兽——新型冠状病毒,犹如星际中破冰而出的不明生物突袭了武汉,来势凶猛,迅速蔓延开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令人胆颤心惊的是会人传人,病情严重者会死亡。于是,“不聚会,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在家常洗手”成了我们的“座右铭”,于是,人们不再聚餐举杯,小孩不再相约游园;于是,街道不再热闹非凡,公园不再人山人海;于是,取消假期旅游行程、“宅”家防控成了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因为不能出门,每天只能打电话给亲朋好友互相问候,互相鼓劲 。而每天看新闻、关注疫情的实时动态更是成了全家人的打卡任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少医生在医治病人中被感染,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即便如此,依然不能阻挡无数的“逆行者”义无反顾地驰援武汉,各地的医务人员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在请愿书上写下“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铿锵誓言,他们坚定的身影,让我们不再恐慌,让我们潸然泪下。年届耄耋的钟南山院士刚说完“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却第一时间出现在抗疫战场;古稀之年的李兰娟院士奔赴一线,研究防控对策,提出“武汉封城”,为人们铸起坚固的围墙;还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疫情吹哨人李文亮、我们沙县医院90后的颜惠玲、各省市援鄂医疗队、警察、社区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谱写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作为一名小学生,虽不能像“逆行者”那样奔赴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大爱之城,但在家不忘学习,锻炼身体也是义不容辞的后方坚守。我每天背唐诗宋词,看《诗词大赛》,读经典名著,努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每天上网课学英语,上抖音学做小主播,为同学们带读;每天练书法写作品,为抗疫情加油;每天弹琴、跳绳、做操,锻炼身心......渐渐的,我发现宅家生活也可以很充实,很精彩,很有意义。
时代楷模拉齐尼观后感篇6
1月4日中午,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可能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
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
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从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
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铮铮誓言将永远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