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为话题作文8篇

时间:2024-04-11 18:41:11 分类:作文大全

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经历的,优秀的作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悲悯为话题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悲悯为话题作文8篇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1

历史的车轮辗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开始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群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开始关注这个世界—赶走恼人的战鼓,恢复它的一片宁静;驱散呛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明。

从此神州大地便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导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卷”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们。他的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大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博的礼仪下,他却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洒脱,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那里没有战争和苟税,那里一片安详和安宁。

人们自觉地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偷盗、抢劫的劣质行为,君主用自己高尚的德行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谋权的人心惶惶,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正是这个理想的乐土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生的信念。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沮丧,反而使他对理想更加渴望。他那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诉他,实现这种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于是这个掘强的老人便展开了无休止的讲学和说服。他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唤起人们善性的责任。他向世人证明“礼”不是什么外在之物,而根植于人的本性。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不管有多黑的角落;他也相信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于阳光,他认为整个世界是暂时进入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机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他从未放弃过。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进,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尽头?一切都是如此迷惘,然而老人却毫不在意,在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已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2

悲悯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学会的第一种感情,当你第一声啼哭开始,它已融入了血肉,与你不可分割,这是造物者赐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只是,在成长后,这感情渐被俗事纷扰掩埋,偶而,当困惑之际,它才又执着破冢重回,修正你早已面目全非的初衷,这时,游离的魂才又溯回,仿佛涅盤重生,同时深悟而达隽永。

悲悯是种因缘,在布施过程中,圆满了别人,同时也种下了福种,若有一日,自己陷入世俗苦海,无法摆脱时,许是宿命安排,只需抬头仰望,纯净苍穹,必会有若干不同天梯,只需纵身一跃,就能一切释然,大概这就是福报吧。

悲悯是种力量,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传达给需要的人,会使人温暖,随之强大,这力量无穷不竭,源源汩汩,可化腐朽为神奇,撼动天地,似乎,这力量原就是天地所赐,只是借你我躯壳,来拯救苍生,天意悲悯,原来如是。

悲悯是种境界,先人后己,方显本色,携感怀之悟,包容万物,八荒苍莽,皆如我辈,修一颗真挚之心,渡身边可渡之事,青萝拂行,超然而至,如此,世间当无杂念,悠悠天地,清澈分明,也许这才是造物者的良苦用心。

悲悯是种信仰,在你人生黑暗之际,它就像半空中突然飞入的萤火虫,用这星点光明,焚了你无边的混沌,最后,给你照亮通途,指引你到达理想之彼岸。或者,只有经历了,才会莫失莫忘,信仰原来是黑暗中的际遇,悲悯才是选择。

圣人云人性本善,又云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善恶不过一念,只不过是悲悯表现与否的产物。

我们来时,悲悯自己母亲十月怀胎之苦,用自己刚领悟的方式,替这世上第一挚爱之人宣泄,又或者,也是悲悯我们自己,只因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总之,这就是我们来时的.状态。

而我们走时,身后子女,悲悯我们一生辛苦操劳,用他们早已经领悟的方式,替安详的我们宣泄情绪,又或者也是悲悯他们自己,因为今日的我们,即是明日的他们,总之这就是我们走时的状态。

于是悲悯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过程,造物者悲悯的赐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又悲悯的全部还给了他。

是的,这才是答案,勿庸置疑,人性本悲悯,就是这样。

我们悲悯的走,正如我们悲悯的来......

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3

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不然。人固然是有情的,断情绝义是断然不存在的,但草木又怎会没有感情呢?世间万物皆有情,草木亦不例外,只是同我们人类不同,不为我们所熟知罢了。

树木是有情的生命。当我们为了玩耍时的需要而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时,我们会感到不以为然,只是一段树枝嘛,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你是否在折下的那一瞬间听到“啪”的一声脆响,那是树在呻吟,因为它感到疼痛。而我们的目的竟只是为了玩耍,这是多么令人揪心,我们丝毫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懂得同情树。

当我们用小刀在树上刻字留念时,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碎屑随之掉下,那是树的'皮肤,它的身上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伤疤。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它着想一下。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他着想一下。而当我们看到别人留下的这一块块伤疤时,我们是否会产生悲悯抑或是心痛的情感?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犯下了相同的罪行。

当我们剥开树皮时,是否会发现有液体留下。有人说,那是树汁。的确,照植物学来讲,那是树汁,但那也是树在流泪,可以用“悄然落泪”四个字来形容吧,因为我们从不曾察觉,从不曾在意,更别提伤心和同情了。更因为我们便是罪魁祸首。

当我们因有东西掉在树上,够又够不着而又不忍心失去时,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会使劲地摇晃着树。伴随着我们一下一下的摇晃,我们会听到哗哗的声音。那是叶子互相敲击奏成的“音乐”,那是树的呐喊与呼救。或许你会说:“那是迫不得已”,或许你会说:“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或许你会说:“那是唯一的办法”。可那真是唯一的办法,真是迫不得已吗?真是这样的话,梯子是用来干嘛的,椅子为了什么造出来,绳子只是为了系东西吗?

树,它一次次以它无声的行为告诉我们,它也是有生命的,或许与我们的稍有不同,但也值得我们尊敬与珍爱,值得我们用心去同情它们的遭遇,以悲悯的情感对待它们。

万物皆有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珍爱一切生命,学会同情与悲悯。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4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邪恶、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悲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悲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悲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悲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悲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悲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5

昨天你因为长“针眼”(毛囊炎)开刀,而没去上学。

今天早上,听说你在头上绑了一块红头巾,打算扮成海盗的样子。我清楚地听见你与母亲争执:“既然左眼被医生蒙了这么难看的一块东西,好像独眼龙的样子,何不干脆扮成海盗,否则坐在地铁上,走在学校里,会多么地奇怪!”那么我要问你,当你绑上大红头巾,岂不是更怪吗?人家要以什么眼光看你?你是参加化装舞会?眼睛真正受伤?抑或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的市井小太保笨昨天你缺考的那门课的老师,又会怎么想呢?我知道你不好意思出门。因为那个医生给你蒙上肉色纱布,又黏贴上层层的黄色胶带,确实看来奇怪,但是难道你能为这么一个针服,几乎完全无碍于你行动和学习的校韩病,就几天不出门吗?

我当然能了解你的感觉,因为当我初中时,曾在朝会里直挺挺地晕倒。由于站在第一排,前面没人挡住,所以当我醒转时,发现自己上下排的门牙全摇动了,嘴唇肿得几乎遮住鼻孔,鼻子和额头也皮开肉绽。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转两班公共汽车回家时,人们奇异的目光,和你祖母惊讶心疼的表情。但是,我能因此而不去上学吗?过去总被人赞赏为美少年的我,瑟缩在公车的一角,我尽量转脸向着窗外,转得脖子都酸了。我试着不去看人,因为对上的总是惊异的目光。

受伤之后没有几天,一个不认识的同学主动与我接近,问我出了什么事,他跟我搭同一班车,上车时,我才发现他居然有一条腿出奇地细,鞋子也特别,当时是夏天,大家穿短裤,每次坐着,他总是把书包尽量向前推,挡住那看来像根枯骨的膝头。

于是我们成了相怜的朋友。但是,我脸上的血痴,一块块脱落了!嘴唇消了肿,牙齿也奇迹式地重新变得坚固。每天当我们下课时相遇,他都注意地盯着我看,又闪过眼神去,仿佛没见到一样,我的脸渐渐又扬了起来,他膝头上的书包,却推得更前面了!我们的距离日远,渐渐发现他居然有些避着我。我开始了解残障人内心的痛苦。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一个彼此同情的世界,一个难为外人体会的世界。而今想起来,我甚至庆幸自己曾有那样的遭遇,使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有那么一大群,应该让我们去了解、去帮助的人。我也反省到,一个在公共场合不易见到残障人士的社会,绝不表示残障人的比率低,反而显示了我们道德的层次低。因为大家以特异的眼光看残障者,甚至指点点地,加上缺少残障者考虑,是社会之耻、正常健康人之耻。

说到这儿,你想想自己的伤,是否远不如我少年时?再说几天就可以把眼上的纱布拿掉,跟那些真正残障的人相比,岂不是一种幸运?你只是几天,就难以忍受,而他们是几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啊!我们常在失去时,才知道“有”的美好,希望在你失而复得时,一方面感觉“得”的可贵,一方面纪念失的痛苦。更因此了解失者的心境,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6

夜,黑漆漆地降临,大地上的万灵都应该准备歇息了。寂静环绕下的四周,神秘又幽深。一道闪电的突然来访,雷声随之滚滚而来,一切都被震动了。狂风暴雨顿时袭来,一夜之间,大地仿佛换了新貌。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只见之前还矗立在那的棵棵树苗,早已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地上长眠了。草儿历经风雨的洗刷,也都像蔫了一般,丝毫没有活力。隔天还盛开的花儿呢,此刻也已缩成一团,仿佛受了教训,挨了骂。虽说磨难能使成长,但这未免也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吧。

看着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的生灵们,我难过极了。它们,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却奄奄一息,怎能不让人看着心疼和悲悯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大自然为何如此粗暴地对待那一些弱小的生命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人类的种种作为,才使自然发怒的吧。那么,我们对于生灵的悲悯,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

这时,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反映了二战中德国纳粹党对待犹太人的那些画面。粗鲁的德国士兵逼迫犹太人做苦力,还将老人、小孩等不能作为劳动力的送入毒气室,将他们毒害。

为什么德国军人如此无情呢?他们为何不曾设想,如果自己的亲人遭受着同样的罪孽,他们会有什么感想?生命是何等重要,珍爱生命是何等高贵。他们怎么能轻易地践踏别人的尊严?一个民族即使再优秀,一个民族即使再卑微,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才对啊。对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应该有战争,而是和平相处才对。一切的苦难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悲悯,这样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庇佑。

同情不是一种践踏尊严,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惟有具备同情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尚。而悲悯,正亦如此。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7

细细揣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般色彩斑斓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究竟为自己争取到了什么,又好似遗失了些什么。

如今,我会时不时地与同学倾诉,为什么曾经真挚的情感在进入高中后就不复存在了呢?是的,我相信在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亦是与我相同年龄段的,都有过这般强烈的想法。白驹过隙,现阶段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似有一层厚厚的茧,密不透风,将自己美好的爱,高尚的心灵都一层层地裹了进去,又叫我们如何轻易地将真心掏出,恰如同情与悲悯这般的情感。

母亲常常跟我提及,这样的高中生活已不同于她往昔了。这般激烈的竞争,此般迥异的社会环境。那么,我也可以想象,人与人之间已到了怎样的一种冷漠的境界。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祝福》,正是在讲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悲剧恰是当时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冷漠无情的人们为她所营造出的'悲凉气氛。可在当今如此改观的社会下,为何还如此鲜见同情和悲悯呢?

小学的时候,我们也大都读过《农夫和蛇》吧。农夫的同情与悲悯却惨遭死亡的下场。那时我们都还年幼,心灵纯洁,感情真挚。仍记得我在读完这片寓言后,顿生的怜悯之心以及对蛇那般恶人的极力憎恶。将时光扭转,不难发现,让现今的我们,或是让已步入社会的人重温这篇文章,心境便大大的不同,已不再有这般大大的感慨,甚至会嗤笑那年少时的幼稚。但我想,在这篇日志的起笔,我便已了然,很怀念那曾经坦诚的真心,真是羡慕!

我们在这一片环境的塑造下,冬日来临了。我们的形象已不再是那位农夫,而是那条蛇了吧。我们的皮肤随着严寒冻住了,也一并冻进了心里。只是我们在接纳对方的同情与悲悯时,是否会反咬对方一口呢?

初中时,犹记一名英语老师在上课时提及到:拥挤的公交车上,司机执拗的坚持遵守规则,不顾站在前门的老奶奶的乞求,无情地目睹老人一步一蹒跚地走向后门。老师大为感慨道;“唉,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

其实,我们的爱并未消减,只是将其藏匿地太过深了,难以再表达出来。我真心的希望,我们能解开冷漠的枷锁,让同情和悲悯这等美好的情感,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去温暖。

悲悯为话题作文篇8

2011年4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国人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南京大屠杀的30万冤魂的索报,是日本的因果报应。可是,咱们的孟子也曾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我认为,人应当常怀有悲悯之心。

悲,是慈悲;悯,是怜悯,体恤。悲悯即是一中高于同情的情怀。悲悯之心是人的本心,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因交不起苛捐杂税,一家人躲进山中,后来丈夫和儿子被老虎吃了。孔子同情这位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也”。鲁迅悲悯动荡时局下的下层劳动人民,于是化笔为匕首,刻画出一个个有着现实悲惨遭遇的人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涵养的悲悯之心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大抵也是可以与这对上号的。孔子若没有悲悯之心,就没有“苛政猛于虎”的呼喊,就不可能有“仁”的主张;鲁迅若没有被悲悯之心,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就没有那些个性鲜明的极具讽刺意义的角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悲悯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就会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常怀悲悯之心,社会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平安幸福。

失去了悲悯之心,同时也失去了廉耻之心的高官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高额的回扣,就会与开发商同流合污,强拆民宅,牺牲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失去了悲悯之心的医生,就会不顾病人的死活,双眼被金钱所蒙蔽。曾有新闻报道:一位不知名的男子在田间晕倒,被人送去医院,可医生却因病人身份不明,无人付费,拒绝医治。三天后,该男子在医院外的垃圾堆里,全身开始腐烂。正因为没有了悲悯之心,被利益熏昏头脑,某些部门才做出一系列令人不齿的事情;也正因为丧失了悲悯之心,社会才会出现许多“医死人”,“弃病人”等一系列没有人道的事情。活在这样的社会,百姓何来幸福?

常怀悲悯之心,也是国家必行的准则。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9.0级地震。《每日新闻》报道,大阪的门真市立砂子小学的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9万日元。校长坂田说:“小孩子们这时候感觉离中国很近。”危难时不分国籍,这既是一种国际的友爱,也是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的一种人之常情。小孩子们尚能如此,何况大人们呢?我们铭记南京那30万冤魂,可我们的悲悯之心在哪儿?面对那些无辜的生命,我们忍心吗?林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对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是一个弱国的心态。”我们应当超越这种理念,用悲悯的情怀去对待与我们有着相同遭遇的国家。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用悲天悯人之心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固此,我们应当怀有悲悯之心,来对待人们,对待社会,对待他国。

《悲悯为话题作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