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优秀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大家要欣赏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瞬间,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1
逐字逐句读《论语》似一汪清泉滋润着我的思绪。它向我们传达了许多朴素而又深刻的哲理,文学的魅力由此呈现。读着它,就仿佛是一位哲人在对着你孜孜不倦地教诲,又仿佛是一面镜子在映射自己的不足,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悟出了许多道理,改正了许多不足,受益颇为深远。
首先,它教会我“怎么获得心灵的快乐”,就是说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安宁。第一,做人要“恕”,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第二,做人要“宽”,就是不想过去的事,要容人;第三,要“仁”要“智”,就是要爱别人,了解别人,要明白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儿不能拖延。
第二,书中谈到“心灵之道”,即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但我们要以这样两个态度来对待。一、正面人生的遗憾,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下来。二、尽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做的事来弥补这个遗憾,要充满自信地面对一切。如何做真正勇敢的人呢?一、要有高远的志向,干一行爱一行,力争做到最好。二、要心态平和而且安定,面对强敌仍然能够保持从容、笃定的气势。
第三,所谓“处世之道”,对不太欣赏自己的人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坦然面对,与人相处要有分寸,否则,“过犹不及”,退一步往往是海阔天空,做任何事要少说多做,留有余地,有疑问多请教,多思、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她还让我懂了如何为君子,简单来说,要高尚、善良、好相处,要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它还告诉我们如何交友,并且对朋友应具有的资质有比较明确的描述,对我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书中提到的“益者三友”为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面宽的朋友。“损者三友”为溜须拍马、献媚逢迎的朋友,两面派的、巧言令色的朋友以及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朋友。很明显,我们应当选择益友来相处。但怎样去鉴别呢?全凭意愿和自己的能力去体会,交到好的朋友还要做有心人,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最后,是“理想之道”,从中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但是理想很高远,却缺乏通向志愿的道路,那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以修身为起点,逐渐建立自己通向理想的道路。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2
我最近完成了一本书,它就是《论语》。我是从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在坦坦教育国学班开始读的。
我一读这本书就好像回到了古代一样。这本书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辑录的,里面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写了非常注重礼节的子路,孔子的儿子孔鲤被抓走了,子路上去营救,人没有救出来却中了对方的圈套,被一个人一剑射穿了身子,子路死前还不忘把帽子戴好。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也是我最喜欢的学霸。你们一定会问我为什么喜欢颜回呢?因为他不但谦虚有礼,还非常有学问。有人说他比孔子还要谦虚,他却反驳道:“如果把我比做一座高山,我再高也会被人们爬到山顶,而我的老师孔子的高度和天一样,谁也无法爬上去,我的老师孔子比我更谦虚有礼。”
?论语》中,有许多经典语句,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
又比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4
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可以了。
于丹教授告诉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便可欺的人。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这样长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负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长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负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原谅、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负,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负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负你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经验。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
对别人要保持沉默的关爱。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可责之。当人家不喜欢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险,让我们以欢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个人的万幸。.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5
假设一个两千年前的场景,子贡问名满天下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是一个称得上有些刁钻的问题,天下的道理纷繁复杂,每个人心中坚守的道义都不相同。孔子游历各国讲学,每天每日也都在不断学习改进。如今却让他用一个字总结出让人可以终身信奉的信条,其实也是用一个字凝练出孔子所坚持的儒学的核心。没看后面的记述前,我会觉得这个字是“仁’或者是“礼”因为这个是后人总结出的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孔子本人的解答却是“恕”。
最初听到这个答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宽恕,宽容,我想到了孔子的以仁治国,那这个字应当属于他的仁字范畴。但是课本上更多的解释却倾向于指对人应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在论语中出现了不只一次。孔子在评价最贤德的弟子颜回时便提到了他的不迁怒。这种思想看似简单易懂,实践起来是无比的困难。特别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内心十分的脆弱,每当遇见什么事情时,总是去逃避谴责,去寻找自己内心的避风港。似乎将自己用厚重的盔甲包裹起来,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便能离开那些焦虑肮脏的世界。孔子的世界便是这样的,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各国诸侯忙着富国强兵,剥削百姓,给百姓以沉重的赋税徭役。也致使无数能人贤士心灰意冷,归隐山林。
但是孔子,正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勇敢走出,直面肮脏与灰暗。春秋时期大事连连,胜迹处处,而它最高的光辉却闪耀在无数个破败的泥路上。孔子也曾向往入仕,却遭到奸人的陷害离开朝堂。他不迁怒于朝堂,更不迁怒于时代,他原谅这个混乱的国家,并用自己一颗永远赤诚永远热烈的心去改变它,至死不渝。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国,和华夏血脉永远的熔铸在了一起。但在两千年前,他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老人。我是从他与子贡的对话中开始了解的论语与孔子,他悠悠然的道出的恕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未来与力量。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这其中有太多的力量等待着我们的学习。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6
上午没课,去图书馆借了本书,于丹《论语》心得,看了看,觉得也没说啥,挺浅显的。但于丹对《论语》的人生之道的见解对我挺有启发的。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十有五而至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于学生的一种要求。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只是十五向学了。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时信息太多,到底如何选择呢,"过犹不及"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到三十,应该是人生"合"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是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三十而立的"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自己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立"的一种见证。
"四十不惑"是人生最好的时光。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的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所以,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用减法来生活了,也就是要舍弃一些不是你真心需要的一些东西。
"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悲天悯人"。
我想,我们大概就应该如此做人吧!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7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好好学习。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读论语述而心得体会篇8
?论语》,不得不说,它对后来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步发展,《论语》也被人们翻译、演绎了出来。有的为了方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们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等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论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人们现在对《论语》的传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论语》,就把它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来传播,那些电视剧或是电影为了提高收视率,就把《论语》的内容篡来改去,没有尊重历;打不的人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把握和充分散发出《论语》的本质,有违《论语》的本质;也有人认为这是是可以接纳的,因为它假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们各有各的意见。或许吧,现在《论语》的传播方法确实各有各的意见。就像古人说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确,现在的《论记》被人们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样子,这就有违了《论语》的实质。但这也有它对立的一面,这促进了《论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论语》。
如大家所知,《论语》告诫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来对待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像这《论语》,人们对它的传播方式各怀意见,虽然它现在的传播方法被我们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它确实,真真实实地使知道《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更多的人通过《论语》所述的,养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通过媒体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