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9-26 14:02:09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积累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心得体会有助于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7篇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1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2008年从无情的暴风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应急管理,落实好各自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危机管理专题教育及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如灾情演练,通过演练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民政干部减灾救灾的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防灾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如应对台风灾害,不仅仅是我们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财政、气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粮食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又应各负其责。

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2

危机管理课程虽然只是选修课程,虽然只有几周的时间,也只上几次课,但在我的心里确实是有蛮大的作用的,让我增强了我的危机意识,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多一份危机感,当面对危机时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镇定自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树立危机意识,是必需的。

没有危机感的人,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机会,是不认识机会或没有事先做准备;不是工作难做,是不会做;不是生活没有绿洲,是因为心里一片沙漠;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我们总低着头;不是我们不聪明,是总认为世界上自己最聪明;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不能再有这样的想。一切机会都隐藏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一切危机都处在事事中。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变化中树立竞争和危机意识,迎接新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没有危机感的人,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为危机做提前准备,就会化危机为转机。21世纪是终生学习的世纪,不学习就落后,少学习也落后,学慢了同样落后!重要的学习机会,比别人少参加一次,当即就被他人超越。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学习,我们又一次超越别人!想比别人强,就要比别人多懂,多懂来自多学。只有懂得更多,才能做得更好。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能强于别人!对有志气的人,总是那些瞧不起的人给他以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反作用力。同时,少数学习的人要感谢多数不学习的人,因为有他们固执己见的衬托,才能实现自己的很快超越;因为有他们情愿把各类市场拱手相让,自己才能机会多多。因为很少有人喜欢改变自己,所以成功的.总是少数人!成功人士总是做那些普通人能够做而不愿做的事,所以他才成功。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正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没有背景,将来靠谁去找找工作,又靠谁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婚姻中得到开心、幸福。这些美好的东西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不是上天随便赐予的。是要靠我们在自己去争取。那么,我们树立危机意识,对我们来讲是一件好事,它会时常督促我们。让我们现在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去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树立危机意识是一种管理,也是一种预防,也可以说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3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机构,包括军事上的应急机构,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机构。危机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4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5

因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增多,所以在选择自学课程时选学了《公共危机管理》,以补自己在此方面知识的不足。抓时间学了一些,确实是本好书,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许偏颇,但不吐不快。书内将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五大类。我看,不够全面。信仰的缺失是不是种危机?信仰危机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现在我们要怎么做?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以下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正视我们的信仰

毫无疑问,我们党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们党的队伍,对我们的人民进行的信仰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内历次政治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我们党对群众的宣传基调和导向。但努力,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冲击下,在花花绿绿不断翻新、膨大物欲的侵蚀下,效果一再打着折扣。革命时期,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现在呢?个人认为有必要深入的调查一下,真正的,而不是形式。20xx年 6月11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宣布了“清党”计划,在进行完审查工作后,将有约3万人被开除出党。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危机呢?不敢想。《江海学刊》陈晏清、荆学民发表的《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中提到“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有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是信仰的经济化。信仰的经济化也就是信仰的功利化。信仰失去了它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信仰消失在功名利禄之中,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行为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发人深省,应该读读。

二、信仰危机带来的灾难

或许,您不认可我的判断。康柏榕在天涯社区发表的`『股市论谈』中国的信仰危机,我不敢全然苟同,但有的地方,也有几分警示的道理。即是一家之言,就姑且不作评论,摘一两句,大家看看吧。“中国目前最大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信仰危机。经济危机常常是由信仰危机伴随而来。” “于右任先生写过一篇《亡国三恶因》,其中道:‘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

此其一。

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

此其二。

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年,貌似强大无比,繁荣昌盛的满清就轰然倒台了。”

三、我们该做些什么

陈晏清、荆学民发表的《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一文中,对重建信仰做了详尽的论述。但多为理论上的,结合自己,个人认为,就信仰问题,在党内有三件事必须要办。

一是开展一次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但决心要大于形式;

二是组织一次大学习、大讨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教师和教材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讲的课让人信服;

三是把信仰审核作为一项制度,贯穿于用人、干事中,形成明确的导向。群众的信仰,一靠党员表率,二靠宣传。

以上是自己学习《公共危机管理》的几点感想,既不靠题,也不成熟,不全面,欢迎大家指正。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6

公司组织观看学习了《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系列讲座。作为焦化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焦化厂是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噪音等不利因素都有的单位,高压、高热、高燃烧点的环境导致单位突发事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系列讲座学习使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对一名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在面对企业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后,应理性处理,做到临危不乱,泰然处之。不仅要要勇于应对,更要做到善于应对,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有效处置、化解矛盾,推动和谐的目标。

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突发性。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人们难以准确把握其是否发生,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何种方式爆发及爆发程度等情况。

二是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及事件影响深度、广度不能事先描述和确定,难以预测。

三是危害性。

直接损害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组织、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上,一目了然;间接损害体现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进而渗透社会生活各层面,损害具有长期性和不稳定性。

四是公共性。

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

五是紧迫性。

突发事件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安危,它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

首先,要树立积极应对的意识。突发性危机事件有一个必然性,它是一对矛盾极端化的表现。只要有矛盾存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就不可回避。干部的维护职责不可因必然性而弱化,这不仅与领导和职工的努力有关,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围绕重点预防对象,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因此,必须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挺身而出,深入职工,积极应对,接受监督。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切实增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切实增强工会发挥重要职能和作用的主动性、务实性;

三要坚持针对性的宣传方向

加强对相关应急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在应对中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二,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是一个全方位联动运作的系统工程。通过信息情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端倪,发布预警信号,为及早化解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避免仓促应战、盲目应战等不良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历史变化,建立统筹各方的坚强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并将应急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完善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好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危机一出现就能得到及时处置和妥善化解。出现有一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尽快、及时上报到上级,同时向党委、政府等报告,不得随意向社会传播。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安排,清醒理性应对。

第三,加强对干部的学习培训。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夕,虽然有一些前照,但事件一旦发生,必然是来得突然,演化迅速。这就需要干部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和干部的培训力度。要突出专业性,在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知识等。要强化实践性,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企业的经验,专门编制详实、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文件,每年还要举行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危机的演习,使每一个受训者都可以按照预案比较熟练地操作。通过在各级工会系统中举办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培训班,尽快提高工会干部的引导能力和依法应对处置的能力。

“居安思危,思而有备,有备无患”,是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有效方法。只要掌握好方法,我们当遇到考验时,也必将大有作为。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篇7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也可以说,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行为、任何消除危机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

1、走近危机,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危机频发,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处理危机的手法缺少专业性。一些国内大企业已经着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但与一些跨国企业相比,总体而言,手法尚不娴熟,对危机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管理者危机意识较弱

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公关活动只是停留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阶段,而对的企业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机管理难以把握。国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较好的危机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也采取了一定的危机管理措施,但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危机意识普遍较弱。一部分原因是现有体制导致经营者没有"恐惧"心理,没有危机观念。

1.2企业危机处理措施不力

很多企业不注重日常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不知所措,无力应对,以致事态恶化。调查显示:当企业出现危机时,9.2%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1.3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媒体

传媒在公众心中普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有时能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企业对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

2、把握程序,寻求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危机管理分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事后完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而这三个环节中,预防危机是重点,避免危机发生是最理想的管理效果,即使无法避免至少也可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2.1预防危机

树立危机意识是最首要的工作,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时刻留意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奋进。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就是企业危机意识的具体体现。企业还

应当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企业不警惕危机就会被市场淘

汰,员工不警惕危机就会被企业淘汰。危机意识是开展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正是树立危机意识,许多企业已将危机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其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先要成立危机管理组织,一般是危机管理小组或危机管理委员会。危机管理小组是一个智囊团,需要各个领域的专才和危机管理专家,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和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然后,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和计划,做到工作开展有条不紊、面对危机胸有成竹。只有将危机管理规范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2处理危机

处理危机的措施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危机发生初期的应急措施;另一类是危机发生中后期的解决措施。

危机发生初期是最紧张的时期,其损失和影响扩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及时处理,采取应急措施。危机一般是突发事件,当企业知道危机发生后,应该沉着冷静,立即隔离危机防止其蔓延。20xx年4月20日发生的bp公司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突然爆炸事故,在处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而是先后尝试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在均毫无成效后,才最终使出"盖帽法"成功堵漏。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约490万桶的原油泄漏,其中410万桶流入了墨西哥湾,曾经的英国石油巨头由此被拖垮。这就是由于在危机发生初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所致。

等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紧张感降低,主要是进行一些例行的工作,此时企业可将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解决措施不同于应急措施,不是为了控制事态,而是要真正地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把已出现的危机处理好;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危机的根本问题。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第一,补偿受害者损失。让受害者基本满意,是衡量企业渡过危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第二,通过法律调控危机。利用法律手段处理危机,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可以较公正地结束整个事件。第三,利用权威处理危机。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是公众信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易被接纳。第四,公布危机产生原因。补偿损失只能让公众基本满意,说明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使公众真正满意。

2.3事后完善

危机是企业的一次特殊事件,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缺陷,还可以锻炼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丧失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危机过后还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开展,就会丧失宝贵的完善时机。

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必然都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应重塑企业形象。通常树立企业形象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平时,另一个是关键时期。企业形象需要长时间积累,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塑造稳定的形象。但是在关键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时机。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企业的内涵,公众会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巩固在危机中树立的良好形象。

总之,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