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心得精选7篇

时间:2024-07-26 13:41:11 分类:心得体会

一般我们在写心得之前,都是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的,很多人通过写心得体会来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从而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百年孤独的心得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百年孤独的心得精选7篇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1

就在最近,我读完了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时其实是受到了一些早期其他歌曲中出现百年孤独的字眼,所以我才去书店买了回来看。

在我刚开始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太深奥了,有很多地方都读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谬。这本书中的人名反复出现,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这是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发生的。从生活实际出发,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会有。但是这些竟都写在了这本书中,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来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奥或叫做奥雷良诺,一点新意都没有。且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虽然凭借我的阅读水平还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详细解释什么,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细读几遍一定能够读出一些更深的东西,只是我现在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

人物给我印象较深的是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首先,他们叫的不一样,不像别的那么复杂,记都记死了。然后就是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这样的怀疑并不离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名字不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嘛。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然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一切是命中注定的。

虽然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着波折,但这个家族仍然一代一代地承传着,并且一直传承了下去。只是最后,当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时,让这个百年世家终于陷入了衰败。不过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开窍了,因为他最终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这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

即便合上手中的书,那些情节还会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地涌现出来。这本书实在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2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孤独。

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虚无比的灵魂。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从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读出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位屡经失败,却又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总是拥有着无尽的幻想和无穷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学先驱者的影子,狂热和冷淡,鲁莽和沉着,探知的欲望和放弃的意念,各类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体现。他试图用磁铁挖掘黄金,试图将望远镜作为武器,试图把水银冶炼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处的妻子乌尔苏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当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谜底时,他却被当作疯子,被捆绑在栗树树干上,被迅速地遗忘。昔日的炼金梦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虚无,他只能忍受着生与死之间横亘的痛苦——无尽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在用这个,表达着对所有的开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于乌尔苏拉则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在那个时不时闹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远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她从没有唱歌的乐趣,也没有游玩的雅致,各种劳动如同拼图一般拼凑出她那紧凑而又孤独异常的一生。她无处不在。她的身影出现在家具的迷幻倒影中,出现在朴实无华的天地中,出现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嚣声里。她又虚无缥缈,就像是来到人间通过劳动来赎罪的亡灵。到最后,伴随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丢到了记忆的深渊之中。作者写出她冗长的一生,同时也是对哥伦比亚所有孤独的劳动着的赞歌。

至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这位最为孤独的前行者,一生发动了三十二大大小小的起义,却又为了重归原先的生活毁掉了自己创造的战争成果。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官至革命军总司令,却只换来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孔多街道。他的一生如飓风般浩荡壮烈,又如死水般宁静孤独。就像那些在哥伦比亚为自由而战的人们,不论生时建立了多大的功绩,死后依然被大多数人遗忘。

一个村庄中,有着一个世界的万象。这个孤独的村庄在雨季无尽的雨水中,在旱季无边的干旱中,在漫天飞舞的蝴蝶和遍地横行的蚂蚁中,品尝着人间的各种苦涩和孤寂。

但是,如马尔克斯所说:“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现代化的社会用文明将孤独消除,还给这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一个崭新的天地。这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会忘掉内心的迷茫,赢得充实的人生。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3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小镇阿拉卡塔卡。8岁前,马尔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经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外祖母是一个勤劳的农妇,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欲望,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4

上学期,为了练习英语,我努力读了大约三章英语。寒假回来,因为耐心有限,找了个中文版看。当我读这本书时,我觉得它毫无意义。作者似乎正忙着讲这个家庭的故事。此外,凭借着奇幻甚至奇异的想象力,我总是有一种画面感,脑海里不断闪现插图。在这个想象中,短短的一百年似乎描绘了太多的东西,比如马孔多和人的几次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读到火车来到马孔德欧所带来的各种现代工业文明的成就,莫名其妙地让我想起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文字上的忙乱描述,和新事物的迅速崛起完全一样。(奥运会开幕式烟囱从地上升起,老农民被赶走)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丰富。虽然我从来不喜欢东西太多的小说,但是《百年孤独》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作者说的“嘿,我不想写那么多,就刷刷吧。”作者在平静地讲故事,但却让人深思。这些东西不是作者强加的,而是故事原本就有的东西,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因为我之前看过两遍,关于“何塞阿尔-卡蒂乌布恩迪亚”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球是圆的,他的冒险精神和特殊的研究精神让人记忆深刻。当我不知道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时,我以为他会被孤立在文明的边缘,所以我告诉周围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处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一个符合科技发展的环境),他一定是一个科研天才。后来慢慢看的时候,百感交集。他的评价是有人在他死时说的那句话:“我来参加国王的葬礼!”。他确实是这个孤独家庭的国王。

说到孤独,叔本华说:”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这个家族里的人似乎都是这样,辗转反侧,都没有一个人得到内心的充实(可能第四代里的蕾梅黛丝是个例外,这里我没看懂)

读这本书,我感觉不用带着主观的色彩去读,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发光的地方,但同样又没有人是完人,可怜、可悲、可敬、可叹,可是你又没有时间去感叹,作者拖着你一路小跑,于是你看他们的故事,时光在字间穿梭,这样一个人的形象会在你的心理不断地完善起来,但同时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这也许是我阅历不够的原因吧,所以说:似懂非懂,还得交给时间来琢磨。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5

到此刻为止,算是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不过依旧做不到很清楚,好歹是个大众评价极其高的名著,总该需要留给自己一点此刻的感受方好。

也是因为机缘吧,前几天看德川家康的空隙间随意翻找,找到这本书,不是有人说什么一辈子只读一本书还是书架上只放一本书,不管他是怎么说的吧,我也懒得去查,不就是一个人说的话嘛,没必要让我如此执着!就是这本百年孤独了。既然有缘,我也接受,这本书起初其实并不令我喜欢,没什么感觉,人名字老长,感觉远古开荒一样,直到快到中程时方进入状态,才知道他写了个啥,这老马也怪有意思的啊!

总体感受是这个人真的如同哪个书友说的,真的是被闪电劈到了才能如此文思如泉涌,不,不是泉涌,是洪流奔涌!他的形容词用法,比喻,比拟,通感等等大量描述方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酣畅淋漓!他通过这种方式把普通人难以描述的东西给你描述得真实立体,栩栩如生,似乎我感觉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物,感觉是他不能给你描述出来的,当然我可能我读书少!也有别的比这牛逼的?

对于什么百年,孤独啥的评价,书友们一针见血,长篇大论的多了去了,我没那个才能,也就懒得说这个了!说点别的感觉,读这本书,在这里读,的就是有这么多书友,大家都相互帮助,扶持,解惑,真的蛮有意思!大家都在读,有读得快的,信手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后来读者看到了去回答,讨论,他们又会看见了反过来回答,讨论!这是我自己的实体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进益收获良多,在此感谢书友们!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6

在拉丁美洲文学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文坛。还有著名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其魔幻思维和对现实世界的讲述,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刚开始看《百年孤独》的时候,会发现作品里有两个奇怪的地方。一是书中讲的故事大多荒诞;第二个是名字的重复和作品中同样奇怪的东西的重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持续四年以上的雨。一个老牧师不能只喝一口可可茶就飘在空中,死人也不会因为受不了孤独而回到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个家庭周围。更奇怪的是,在这本书里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家族里,男方要么叫阿卡蒂奥,要么叫奥雷连诺,从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蒂奥到最后一任守护者奥雷连诺,家族里各种奇怪的事情反复发生。结合作者的创作时间和生活环境,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象征着什么。

在《百年孤独》中,作者用梦幻般的语言描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与背叛,荣耀与梦想,资本主义的出现,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这可能会影响拉丁美洲,但他们集中在一个叫马孔的小村庄。布兰迪娅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深深卷入其中。在故事的结尾。家族最后的守护者奥雷连诺读着记载着这个百年家族命运的羊皮纸,说道:“里面的一切我都看见了,已经知道了!”作者通过这个总结性人物的口,表达了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拉丁美洲近代的历史是重复的,拉丁美洲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是停滞的。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没有华丽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令人费解。当你读完他,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反思。我忍不住沉浸其中。

百年孤独的心得篇7

翻开封面,就像打开一段历史。与其他书不同,《百年孤独》里的孤独并不容易读懂。它想表达什么?一个家族的兴衰或是一段历史的重现?虽不甚清晰,但当你读第二遍或更多时,那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会逐渐交织在一起,就会发现,布恩迪亚家族虽有过极盛,但每个人都难逃孤独的命运。正如乌尔苏拉所说,这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

为爱疯狂,是因为孤独吗?阿玛兰妲,她那样的为爱痴狂,甚至不惜想要杀了贝丽卡。她错过了皮埃特罗,拒绝了马尔克斯,但最后与她入殓的,除了一箱镇上人们希望她带去给死者的书信,剩下的便只有孤独。奥雷里亚诺爱上了还是孩子的雷梅黛丝,便迫不及待的要娶她回家。庇拉尔年轻时,与无数男人欢爱,到老,又为又为无数男女提供欢爱之所。

布恩迪亚的人几乎都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贯通。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活着,穷极一生也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

我仿佛从泛黄的书页中看到了现在,越来越淡薄的情感,越来越疏远的人们。人们的微信好友栏里可能有上百个好友,但翻到底后才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说心里话。人们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上,最终又赤条条的离开。与年龄无关,与阅历无关,孤独渗透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我常常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当我把它们告诉家人,告诉朋友,他们或无奈,或好笑的神情让我明白,如何解释都是徒劳。没人能真正懂一个人,只能将心中的那一方天地留给孤独。朋友的环绕,家人的陪伴总是让

我们忘记孤独。但当一切喧嚣散去,孤独便会像潮水一样涌来。但即使孤独,也能像品尝美酒一样细细品味。当舌尖的苦味散去,总归会有别样的滋味。

人生,难免要独自咀嚼孤独。一个百年前孤独的故事却在今天得到了映射。

乌尔苏拉,亲手将布恩迪亚家族推向鼎盛,亲眼见证家族的命运,却也渐渐耳目不清,烂在了黑暗的角落里。当奥雷里亚诺参透了羊皮卷的奥秘,一阵飓风把马孔多抹去,从世人的记忆力根除。“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布恩迪亚在书中,亦可能在现实中,亦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姓布恩迪亚。

《百年孤独的心得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