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7-16 09:41:14 分类:心得体会

其实多写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为了将个人感悟深刻铭记,最佳的方式就是记录体会,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7篇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1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每一课都是几幅图配几句话。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完。如果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上好一节课很难。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如备课时一定收集网上或学生预先实际中的一些资料,丰厚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

真实的生活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了,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够把这种联系体现在实处。有的担心生活太大,无处着手;有的考虑学生的接触有限,难以体验;还有的顾虑生活太随意,难得控制,会导致课堂学习一团糟……凡凡点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走进生活,开展德育教育真的就那么难吗?在教学《走进残疾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残疾人需要大家的关爱,我设计真实的社会情境,开展体验残疾人生活艰难的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生活体验,胜过了教师多少空泛的讲解,可见生活对于德育知识的教学是何其重要,而联系生活组织教学又是多么的简单。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突出课程的社会性

延伸课堂还要求教师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展望未来的世界,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并从中认识社会,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课堂真正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生命流程之中。这样才能立足于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载体,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世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例如《货比三家》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调查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再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知道同样的商品,价格可能不一样,影响价格的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如果不延伸课堂,不亲自比较,光靠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道理。

总之,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品德与社会》是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实践,了解社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归纳、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2

人们曾用这些词语形容老师:蜡烛、泥土、春蚕、园丁、人梯……当然,他们还有“孩子王”、“穷书匠”这样俏皮的称谓。然而,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却用一种姿势,无言地将这些词语升华。

2岁的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已经停止呼吸。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平稳。

新婚后第一天上班的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老师苟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约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获救了,他却永远地走了……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他们爱的真谛,那些在最危险的时刻用生命护卫学生鲜活的'事例,那些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把守住生命之门的老师们,他们的言行记录了作为教师的信念与担当,他们就是我学习四德教育中最好的楷模。

灾难已经过去,四德教育的建设还在继续,它要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传递,因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表率,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学习四德教育的体会:

通过学习,我知道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建设是事关重要的。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要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首先向内作功夫。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与扩大,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

由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自己更重视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的表现。也对自己进一步提高了师德素养的水平和要求。

我也要把四德教育传授给我的学生,当今许多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爷爷奶奶宠着,外公外婆惯着,父亲母亲爱着,一些同学养成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还常常使“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我想四德教育的开展让学生重新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科任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我想我只能课上和少量的课余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习四德知识,做学生心理最真的朋友。我觉得当今的青少年儿童虽然心理上懂得道德概念,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种种原因总是做不到,不是不想去做,是大家都不去做,结果自己也不好意思。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上的时间给学生们讲有关德育教育的故事,打破学生的心理问题,课下做一些心理辅导。留给学生作业除了本科的书面作业还要增加四德教育建设方面的如:对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我爱你,很多学生一定羞于出口。我会给他们讲家庭美德,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要有孝心。我们从小要懂得,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爸爸妈妈养育我们,付出了他们的心血和爱心,他们不要我们回报,但我们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孝老爱亲,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其他关心我们的人。施恩不图报,但受恩要感恩。现在我们还小,不能为父母做什么,我们只能对他们说我爱你,谢谢你们的抚养关爱”。

我会把我想到的付诸行动当中,让我和我的学生在四德教育中共同进步,一起迈向美好的明天!!!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3

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网络学习,让我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一、把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作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约定俗成的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它对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促进一个社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使之渗透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加强执规执纪建设的前提

1.加强学习以明德。学习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在,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用科学理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纯洁灵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2.树立“三观”以立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做事之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树立相应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只有这样,工作中才会有团结合作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和安全防案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高尚的思想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

3.牢记宗旨以守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岗位虽然不同,但共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道德要求却是相同的。必须深怀爱人之心,把人民的需要时刻挂在心上,努力为人民服好务,在服务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积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高尚追求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事业的人。

4.严格自律以养德。克己自律是人身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时时处处明于自察,大事小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应该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道德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每日“三省吾身”,时刻警钟长鸣,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三、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家庭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直射点,家庭美德建设又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因此,家庭美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基础工程打牢了,我们才能筑牢社会道德建设的大厦。单位的各个部门必须形成共识,真正放在齐抓共管的位置上对待,建立家庭美德建设组织网络,实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年终目标考核制度,把家庭美德建设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真正落实到位。

2、实践证明,家庭美德建设同其他工作一样,要结合中心,突出主题,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家庭美德建设同社会各项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就家庭美德建设而抓家庭美德建设,这样一来使家庭美德建设与中心工作形成两张皮,不能起到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因此,家庭美德建设要结合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进行,有声有色地开展。。

3.家庭美德建设应防止呆板老套,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思想开放,见多识广,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在家庭美德建设中,也应适应人们的需要和追求,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工具,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

4.家庭美德建设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开展。面对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不能一陈不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给家庭美德建设赋予新的内容。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要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家庭美德建设只有唱响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和美德,也是社会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美德,只有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家庭美德才能成为社会时尚。

道德是维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准绳。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国无德不强,企无行不久,人无德不立”,我们要充分发挥道德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4

今年有幸成为思品工作室的一员,为了在教学中能不断以课标的要求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呈现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学习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通过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我明白了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其中“活动性”提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某一次班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反对过去那种程式化、教条化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既注重规范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均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品德与社会课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价值。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教学与过程才能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

总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心里更有底气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新课标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5

4月14日到16日,我有幸到临沭县实验小学参加了全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短短三天,一共听了12节课,她们设计的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手法灵活多变,教师个人的素质之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下面分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一、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12节优质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见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所有教师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尤其是课堂语言都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替代了过去的单纯说教,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者形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兴趣,我想,这正是新课改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三、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扩展到了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认识社会。12节优质课,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调查探访的活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自主学习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也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每一堂课教师都非常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一句具有亲和力的评价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激起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教学的实效。

五、执教的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能灵活有效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

总之,这十二节优质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时,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其特点,实施有效的策略,相信我们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教学理念并且通过这次《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的活动之后,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6

20xx年4月10日下午,大码头镇幼教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在我园召开,我与全镇的幼儿教师一起参加了这次大会,学习了《大码头镇幼教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实施方案》,听取了幼教办主任燕德孝作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动员报告,特别是镇教育办燕沼东主任对“四德”进行的剖析和讲解,即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加强个人品德,深有感触,深深的感受到做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从事幼教工作30多年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琐碎事情,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细心,注重细节的人。但是琐碎的平凡,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每一个琐碎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多年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有迷茫、不知所措、倦怠也有喜爱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自己是热爱这份职业的,但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和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爱”只是一种很无力的空话,只有不断学习师德师风,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无愧于这份职业。

通过学习,我不但更爱自己的职业,而且更懂得如何去爱。原来,教师的语言、动作、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体现真正的师德师风的精神风貌。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的心目中,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很容易产生对榜样崇拜和模仿心态。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把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势必让家长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通过学习,更进一步的懂得,作为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还要有爱心和极强的.责任心,就像燕主任开会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要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工作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的思想。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学习,对照“四德”教育,发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当安全工作任务过多时,有时出现急躁情绪,倦怠心理,缺少耐心。

总之,通过学习,收获还是挺大的,今后自己一定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里: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抱着干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篇7

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习活动的通知,我委组织全体同志集体观看了县电视台播放的“走进莱州手文明”系列专题节目。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让我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约定俗成的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它对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促进一个社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留下一名流传千古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都与个人的发展惺惺相惜,人人确立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平,才能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从而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反过来,我们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作用,从而带动每个人道德水平的发展,增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执规执纪建设的前提。

1.加强学习以明德。学习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因此,每个同志都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从而用科学理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纯洁灵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要知道“是非明于知书,腐败止于达理”。

2.树立“三观”以立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做事之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树立相应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只有这样,工作中才会有团结合作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和安全防案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高尚的思想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进而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信“奉献大于索取生命就灿烂,索取大于奉献生命就暗淡”。

3.牢记宗旨以守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只有人人都乐于帮助他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岗位虽然不同,但共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道德要求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深怀爱人之心,把人民的需要时刻挂在心上,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为人民服好务。在服务实践中,要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积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高尚追求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事业的人,要坚守“凭才植业、以德立身”。

4.严格自律以养德。克己自律是人身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时时处处明于自察,大事小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因此,每个同志应该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道德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牢记“荣誉重于一切”。自省,就是要每日“三省吾身”。自警,就是要警钟长鸣,时时以行规国法告诫自己。自励,就是要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三、新形势下,家庭美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1.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家庭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直射点,家庭美德建设又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因此,家庭美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基础工程打牢了,我们才能筑牢社会道德建设的大厦。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更要呼吁全社会重视抓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美德建设,只有把家庭美德建设抓上去了,社会道德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因此,家庭美德建设是全社会各个部门的事,不是哪一家牵头部门的事,各个部门必须形成共识,真正放在齐抓共管的位置上对待,要建立家庭美德建设组织网络,实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年终目标考核制度,把家庭美德建设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真正落实到位。家庭美德建设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家庭美德建设的旋律才能在全社会唱响。

2.家庭美德建设要紧贴中心,突出一个时期抓好一个主题来开展。

实践证明,家庭美德建设同其他工作一样,要结合中心,突出主题,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家庭美德建设同社会各项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就家庭美德建设而抓家庭美德建设,这样一来使家庭美德建设与中心工作形成两张皮,不能起到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因此,家庭美德建设要结合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进行,有声有色地开展。

3.家庭美德建设应防止呆板老套,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思想开放,见多识广,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在家庭美德建设中,也应适应人们的需要和追求,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今天,家庭美德建设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讲讲大道理而已,而要寓事于理,寓教于乐,利用现代工具和手段,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同时,要大力宣传家庭美德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先进典型做巡回报告,扶正压邪,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使家庭美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4.家庭美德建设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开展。

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不能一陈不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给家庭美德建设赋予新的内容。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要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家庭美德建设只有唱响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和美德,也是社会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美德,只有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家庭美德才能成为社会时尚。

道德是维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准绳。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国无德不强,企无行不久,人无德不立”,我们要充分发挥道德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