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教学反思推荐6篇

时间:2024-07-03 11:41:30 分类:心得体会

一份以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反思是有价值的,在课后及时反思自我,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一定都有写过教学反思吧,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草教学反思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草教学反思推荐6篇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1

为了完成小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与任务,我精心设计了《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一课。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这节课是成功的,它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朗诵能力与水平,而且由于有音频视频上的名家示范朗读,对学生课堂上朗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借鉴与提高产生了莫大的作用。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项:

1、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平。

2、强化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与弘扬。

3、探索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落实途径与方法。

将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平放在首位,这是由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这节课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的。同时,因为是小课题研究课,所以实验、探究并创新阅读课朗读指导方法,就自然成为本节课的目标任务之一。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共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文学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特设置了领悟诗的内涵环节。这是上好整节课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谓“诗无达诂”,只有理解了古诗词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了它表情达意的方式与手法,才能准确把握每首诗词的主旨与情感,也才能吃透诗歌,与诗人气脉相通,读出意境,读出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二是佳篇名作诵读,先听录音欣赏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所谓诗情画意,每首诗词就是一幅绝好的画卷,而优美的音乐更是为诵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再加上知名播音员声情并茂、饱满深沉的示范朗读,使所有学生在朗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指导与启发。三是佳篇名作吟唱,先欣赏视频中的诵读与演唱,再由学生进行诵读,也可演唱。古诗词不仅能诵读,而且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对学生来讲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也是我这节课的创新之一,虽然吟唱与朗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事实证明,学生的情绪在这个环节达到了整节课的最高潮,而古诗词朗诵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四是作业,这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扩展,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得到的朗读知识,继续提升朗读能力与水平,并为下节课的复习提问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客观来说,本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首先得益于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用心,因为进行阅读课朗读指导的研究而专门设计一节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课,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至少这样做操作的难度相当大。其次在于本节课朗读指导教师的范围有了质的变革,不仅是过去的执教老师,而且最重要的是“音视频”老师。而且其朗读的质量常人难以匹敌,对学生来讲更是非常震撼、刻骨铭心———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诵读,太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学习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习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习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另外,这三首诗词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间、数、重、行、更等,因为上学期我教学过此诗,便觉无“见”应读“jian”,我当时不假思索的一口否决,但是后来查资料时发现这个”间”就读“jian”。顿时,羞愧难当啊,这是教学准备时没有仔细研读教材所致失误啊,从此以后,要百读不厌地研读教材啊,因为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2

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紫丁香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学完字词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盛开的紫丁香,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

上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一位学生说:“老师一定梦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的样子。”我接话:“对呀,老师梦到你们长大后成了科学家、医生等等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如果我能建议孩子们让老师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读第五小节,我闭上眼睛,做一睡觉姿势,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

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有的孩子喊:“我们多么开心呀!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上空飘荡着。这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体会、感悟,表达这种心情。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3

上完这堂公开课后,感觉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点茫茫然。然而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似乎才又认清了自己。细细回味,我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赏读结合。对于梅花,身处南方的孩子是比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开放”的动画片断,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时间及渠道有限,这一设想最终没能实现。后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梅花图画,再通过后面学诗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结合《内外交错,互相促进》这一课题的继续实验与探索,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而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还有学生自己画梅花,写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这方面,今后教师应继续加以指导。

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我愿意尝试,因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报,哪怕是失败,这对我来说也是最好的收获了。希望今后还有机会上这样的公开课,让我继续摸索着前进。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4

在小学高年级所有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教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今年12月5日在外国语学校听了易艳平老师的一节《清平乐村居》,她这节课主要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并结合想象理解意思,学生学的很投入,课堂气氛也很好,课后我在想,这样上古诗词,学生考试时能行吗?)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记得有一次我校潘校长来推门听课,正好我上古诗《望天门山》,各位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让我从理论到了实践,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目标。特别是大家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课堂开始导入古诗《望天门山》时,我是复习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背一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继而引入要学的课文,然后介绍古诗的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介绍背景时一笔带过,如果我能以图片或其他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这样一种场景,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学生就更好的体会感情。

其次,对诗歌的理解上,学生一直停留在浅层次,上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让学生理解诗意的,让学生先读准这一句,要求读出节奏,再让学生找出这一句中你认为难理解的字或词借助注释或查找资料理解,实在解决不了的,师生合作解决,我只是引导学生从表面上理解,而我没有适当的去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挖掘从而使学生没有完全的理解诗意,读的效果也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于诗中“中断”、“出”、“回”等一些重点字词,孩子们都能够大体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古诗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最后,我还会结合多年的教学,特别是古诗教学,帮学生归纳出一些方法,比如看见诗中有“愁”、“孤”、“独”等字样,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一般是“忧愁、寂寞”的感情;看见诗中出现了胡天、征人等字样,就要知道这是边塞诗,表达的感情要么是爱国,要么是思乡的诗句等等

总之,我认为古诗的教学分可以下几步进行:

1、介绍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设计一些有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4、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法。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5

?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的危急时刻,将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叶挺的女儿——小扬眉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将生的希望带给他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格。

通观整篇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这篇课文虽然直接描写周恩来同志让伞包的文字不多,只有两个小节,但是就是在这两小节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刻画,寥寥数语就将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舍己为人的品质描写得入木三分。

学写一段话,写出人物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要使学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无疑首先要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巧妙呢?结合班级实际做以下处理:

首先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当飞机遇险,小扬眉的座位底下没有伞包,急得哭了的时候,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的?用笔圈画出描写周恩来同志动作的词。2、想一想:从周恩来同志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什么?

经过一番自学交流、学生较为顺利地找出了相关的动词,并体会出周恩来同志言行的崇高、伟大。而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问道:这几个动词间的先后顺序能否交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颠倒就不能成立了。学生们纷纷答道。那么课文中描写周恩来同志动作的几个词,能否换成其他的词呢?我又进一步地问道。在片刻沉默之后,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其余几个动词不能换,但跨这个词好像能够换成走。听了他的话我将走字写在了黑板上,问道: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话音刚落,立刻有同学反驳道:老师,我认为不能换成走,因为当时情况很紧急,用走不能突出急切的心情,而跨说明步子迈得很大,能突出当时情况很紧急。那么用跑呢?我顺势问道。立刻有人反对到:也不行,因为当时是在摇摆不定的机舱里。不可能跑,否则会摔跤的。

对呀,在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来写,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最为恰当的词语,这样才能写准确,写生动。我因势利导地提醒到,而这两点也正是下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写话的要点所在。

古诗草教学反思篇6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我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1、小老师领读。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2、师生背诗竞赛。

新课标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节奏从未接触,需要教师的教。而如果教师机械地范读,不利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课除背诵古诗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识生字。在识字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步:

3、定位联想,认识生字

首先,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对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浮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学生合作,学习新词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

(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认识也告诉同桌。

(3)开火车游戏给生字组词。

5、识字游戏:登鹳雀楼

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如果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6、登高望远,想象说话

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练习: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所以小结时,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想如果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经常举行背诗比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小诗人!

《古诗草教学反思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