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昆虫的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4-06-12 16:41:34 分类:心得体会

众多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之后,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详细分析,我们能进一步保证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养昆虫的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7篇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1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而这个课题就突出地显示了法布尔的与众不同。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本子上对这篇课文提三个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

的确,看到这个课题便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极其喜爱的态度。说到虫子,一开始很多学生表示出了“不喜欢”,甚至说“恶心”(特别是毛毛虫之类的),我这样说:“可是法布尔却跟你们不一样,他非常喜欢小虫子,课文哪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

学生很快找出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一句。我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比“着迷”还要“着迷”的词语:“迷恋”、“痴迷”。应该说,“迷”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因此,教学本文我紧紧扣住“迷”字展开。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依然迷恋于昆虫。引导学生体会时我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纺织娘和小甲虫的语句,从而来体会在法布尔眼里这些虫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学生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两种昆虫;二是描写法布尔如何对待捉到的小虫子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珍爱。尤其是课文的用词非常精确,通过抓关键词、换词比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甚至是痴迷。

课文中还写到了法布尔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我让学生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法布尔的父母的看法。大约一半的学生表示理解法布尔父母的做法,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这部分孩子平时属于“听话型”的);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支持法布尔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从“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这部分孩子是属于“有主见型”的)。到底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说话有理有据的,我在课堂上也没有说法布尔父母的做法是对是错,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对于法布尔来说,“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已经达到痴迷的地步了。

我想,学生在课文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痴迷之后,课前提出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2

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描写法布尔珍爱小甲虫的一个段落: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不同的动作,再把动作连贯起来,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的有趣情景。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然后我再以其生动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再现出生动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再现课文内容的习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从插图中感知事物,展开想象以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形象画面,展开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借助课文内容,通过词句再现画面,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再现,就是根据课文文字,在头脑中勾画出所描绘的有关人物、事件、情景等。它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表现。课文中讲了法布尔的这样一个故事:法布尔三天前发现了一种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它的名字叫纺织娘。在父母因为找不着法布尔而万分焦急的时候,法布尔突然大叫“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学生读出了法布尔油然而生的喜悦,“妈妈,我在这儿呢!”一声一声,动情不已。

课文中还有一个故事,讲法布尔为了逮一只飞行速度相当快的小甲虫,动作简直比小甲虫还要敏捷。我请了一位平时行动敏捷的学生来读这段话,学生联系自己的个性特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兴趣盎然。当法布尔带着满满两口袋宝贝甜滋滋的回家时,却遭到了父母的一番训斥,这一段责骂的对白学生分角色读起来真是感触颇多,那样的严厉,那样的怒气冲冲,学生从这样的责骂声中体会到法布尔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见解主要源于多读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不读熟不开讲;要找准可读处让学生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的感受;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材等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如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听了他的发言,你想说些什么?

评价教师朗读:你认为老师读得怎样?你能帮帮老师吗?

评价教材: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把评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平等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3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意学法的指导。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体现以读为本。我把许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感受。我注意紧扣文本,加强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再读,体会出安妮对小昆虫的喜爱之情。

3、紧扣“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4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美丽的昆虫》一课,虽然学生对昆虫不是很了解,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查资料、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首先让学生课前查资料,找实物昆虫,或在网上查资料;然后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探讨,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昆虫有那么多的种类、形态特征又各异、生态习性各异,而且还和人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探讨,发现我们的生活世界是如此的五彩缤纷,更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于是,我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昆虫能不能用我们的手绘制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探讨、不断地向伙伴、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5

一、抓住课题

板书课题时,故意漏掉“昆虫”两字,与学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会装什么东西?卡片、零食、小玩意、钱、学习用品等等,对于“昆虫”这些会爬、会跳、会飞的不安分的东西,喜欢的男同学也有好几个,但他们说一般装在瓶子或者塑料袋里,于是学生的头脑里就存着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诵读课题,有的重读“装满”,有的重读“昆虫”,很有情趣。

二、抓住事情

学习文中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这两件事又有不同:1.观察昆虫之不同:“静静地观察”是法布尔完全沉浸在他的昆虫世界里了,他的观察已经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不再是如抓纺织娘般的无意识行为。这说明在这两三年中,法布尔已经学会了如何观察?2.纺织娘相对于小甲虫来说,个儿大、会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但抓小甲虫可就不那么轻松了。课文中描写前者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经相当熟悉了。从这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他对昆虫的着迷。文中还有一系列他抓住小甲虫后的动作描写,“放”“包”“装”,细细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溢于言表。学生读得很投入。

三、抓住“虫迷”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所有教这篇课文的老师都会注意到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虫后再理解。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责骂,法布尔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这里还适当补充法布尔年老时候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6

课上的很清晰。一开始认识主人公,那她一改常规,充分利用书上的文字,让学生根据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来介绍介绍法布尔,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收集资料和概括能力的提高!然后是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种概括的方法又渗透在其中。先让学生说了说,然后及时出示课文中的三句话,让学生们了解概括课文内容也可以抓住课文的里面的句子,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好的是这三句中就有个知识点: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对比。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来听,为什么会你读了不同。这样比教师在那里说教式的解释词语的意思好得多。那对词语的理解形式有很多这也是一种方法。词义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将词义放入情境中或者用这样的方法等等,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并能举一反三。

其次是让学生找出突出法布尔是昆虫迷的事例。这对学生写作优帮助,让学生掌握了写人等一些特点的方法,要举具体典型的事例,才能更充分地反应人物特点。高年级的学生重在学习写作方法,这篇正好可以作为教学写人习作的例子。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多钻研教材,会发现里面学习的地方很多!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篇7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深刻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瓢虫、花大姐等等。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本节课教学中,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形成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流上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

《养昆虫的教学反思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