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培训心得6篇
为了使个人的思维能力有所进步,我们需要认真记录好心得,通过不断的试错和经验积累,我们能够逐渐领悟到心得体会的真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历史课程培训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1
高考培训内容对我冲击很多,以下简单梳理我培训后的一些心得。
感触一:本次培训跳出应试框框谈教学
xx市以往培训常邀请本省一些高考专家来分析高考、谈应试策略,某种意义上是培训教师应试的技巧、今年有两大变化:(一)培训专家来自省外;(二)培训内容跳出了应试框框、今年两位培训专家一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芮信老师,一位是xx市教研员戴xx老师、虽说芮信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如何认识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但讲座内容早已跳出应试的框框,从研究教材、史料引用细节(以图片使用为例)视角谈教学,理清了教学中我们所困惑的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戴xx老师从分析当前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谈教学的缺失;以分析xx高考题为契机谈历史课堂;以案例分析为依据谈历史教师的素养、总之,本次培训是跳出应试框框谈历史教学,跳出xx自主命题框框谈历史教育,不仅引进省外一些先进理念,更对学科前沿动态进行某种程度的分析。
感触二:本次培训让我对自身教学疑惑
毕业五年来,我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下努力探索,以研究高考题为突破口,通过对全国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进行比较,“洞察”xx高考命题的规律,成功地使教学不偏离应试的方向、为此工作以来,我所教班级在小高考和高考都有出色的表现,在许多报刊上也发表了数十篇以研究“题”为主题的文章,但也是这种教学探索现如今使我越发感到教学的“瓶颈”,越来越感觉到探索的路子越来越“窄”、本月15—16日在xx参加全国历史年会,接受了一次历史教育的“洗礼”、在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名教授讲座之后,似乎对今后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思考,但经过这次培训后,让我思考也更多,很多内容需要梳理,很多教学问题需要研讨、反思自身的教学,我感到有些疑惑、当然这些疑惑并不是那么无绪,很多问题可以动笔去梳理,可以在今后教学中理清,而且梳理中不仅能探索出今后的教学之路,还能借机写点东西,丰富自己的见识。
感触三:本次培训我与专家的无绪对话
记得在xx年会时,听到让我感触的理论,几次都欲与专家进行对话,阐述我的想法和疑惑,但苦于会场交流的人太多、此次培训让我有了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当然激动之间我很杂乱地提了很多问题,甚至让戴xx老师摸不着头绪,现在回味起来,我提问重点有:
1、感观xx高考试题,很多题在表述上是否存在不恰当之处?如2009年第6题、2010年第5题高考题已经表露出这个问题,我在给某些图书公司写高考解析时也在疑惑xx卷经常出现这种命题语言问题,是否与xx地区历史教学用语有关?也曾试着从网上下载xx地区优质课大赛课件,探索这一问题,也有过一些思考,苦于没机会去xx现场观摩,所以至今没有把这一问题整理出来。
2、戴xx老师今天讲座三次提及今年珠海年会、两次高端研讨对今后一段时期历史教学无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仔细比较,两次年会对历史教学变革的主旨是否出现冲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透露出的今后教学探索是“历史学科理论”(我试着百度这一词汇,未曾找到准确定义),而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委员会倡导的是“杜绝以论代史”“人性”“强调史实的多元理解”。
3、xx全国历史年会上xx师大教授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需“宽容理解基础上认识”“让学生体验到历史是渐进性发展历程”,此认识基础上对现行历史教材即将变革的疑惑、现行教材04年通过审核,实施未10年,虽质疑声不少,但其成效尚不能“盖棺论定”,目前许多质疑翻开每册目录前言都可以解决,根本不能算问题。
4、史观在现行课标、教材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如何要求的?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正如xx年会沙龙中中史参任鹏杰主编质疑时下火热的文明史观甚至只是国人的自娱自乐,国外未系统提出、史观只是为我们认清历史史实提供某种标准或者角度,与其强调角度,不如通过史料甄别历史真相。
5、xx全国历史年会上秦晖教授重讲文革,许多史论颠覆了我们通常对文革的了解;珠海年会上钱乘旦教授的讲座也颠覆了我们很多历史认识、随着很多新史料的发现、旧档案的解密,在应试标杆下我们历史教学应该还给学生多少历史真相?
当然除以上问题外,现在写这篇心得时,还滋生出其他很多思考,有些是突然联想到的、未成形的“片断”,在此不一一述说、在接下来暑期生活中,我将针对性阅读、学习,希望能在以上问题中有所突破。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2
什么事都有开始的第一次,请你不要在意做事前周围人的议论,也不要在意以后人的评价,只要是在做的过程中人们都热情的参与其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就足够了。这是博兴县教育局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教师暑假全员培训,培训之前我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既然自己认同这次培训,那就应该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是按教材梳理——单元梳理——课时分析的思路认真研讨,其中总结了我们的收获,也发现了我们的困惑。我们快乐的忙碌着,精心的耕耘着那一亩三分地——六册历史教材,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根本没有牢骚,没有不满。满以为我们的精心设计会在县里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可真正到了展示成果时,没想到一个单位的发言比一个单位好,一个单位的成果比一个单位精彩。大家成功经验层出不穷,你引入了单元梳理树,我总结了学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模式,你用顺口溜帮助重点记忆,我用历史图册突破教学难点,你分析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家你展示你的亮点,我说我的成功经验,你一言、我一语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成果,所有的老师都深入其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谁能说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培训。
正像一位移山大师所说的移山窍门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制定规则,那么我们就好好执行规则吧!更何况暑期培训对教育来说是件好事,教师的职责不就是教书育人吗,现在教育局免费吃、免费住、免费提供电教器材、免费提供优秀师资供你学习,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希望教育局提供同样的培训机会。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3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和必要的,经过培训,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感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教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还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之一。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价值超水平的发挥”。
第三,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教学具有能动作用,由于学生对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其在朝目标迈进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第四,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存、博物馆等都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课程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4
20xx年x月xx日,我参加了xx省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历史》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x教授关于新教材基本思路的讲座,xx教授的《新教材试教的体会与思考》,xx教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与部分重点内容解读》,这些讲座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学习中获得的启发
xxx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和难点,指出新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这既是特点又是难点,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往往难以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时内容进行取舍,突出重难点。并且叶教授着重向我们强调我们应该向学生教授些什么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亦或是个人家国情怀意识观念的形成?这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的应是使他受益终身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会忘记的学科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xxx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还要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走,可以注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自主思考,这必然会使我成长许多。
xx教授提出: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牢记的,也是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我必将使之贯穿在我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接着,xx教授以典型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进行教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例,指出: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我们旧教材里一般是说胡佛是“自由放任”,我虽然在一些材料里认识到胡佛并不是全面放任,而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未认识到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xx教授向我们指出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到第15课的教学重难点,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做出了重要指导。
2、需解决的困惑
开学已一周,我也已经开始了新教材的教学,但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就已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则设置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但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时过多,一节课无法解决一个课时的内容,这对我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究竟该如何取舍?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5
面展开,历史新教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它使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成为可能。在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独到之处。
一、高中历史二期课改教材的特点:以文明史为线索,以主题史为单元,就是所谓的“主题式文明史”
有利于更集中地呈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容、特征及其过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它与野蛮相对而言,是指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标志?
?全球通史》中解释: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我国史学界通常认为文明的内涵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组成。所以本书的第一大主题下的文明社会的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就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强调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发展、协作、竞争和发扬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国际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国外史学界的新成果,重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社会的演进和我们身边的历史。再现一种民众史、社会史、生活史。这样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高一历史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理解本课内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紧扣文明史的主线索。强调从历史中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强调吸取在全人类意义上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个历史侧面继承发展的?如建筑、饮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从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文明的细部演进痕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注意了解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4、注意了解人类通过交往,各区域文明是怎样影响、变化、发展与相互竞争,以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
三、新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
2、以主题史的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3、新教材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上网查阅的条件不具备。
四、问题解决办法:
1、面对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师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上狠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2、面对新教材突出专题和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要学会收集、积累知识,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开放,校园网络也应该定时对学生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
3、针对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的情况,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补习和辅导。成立历史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对教师的要求
当然,新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养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之中,从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把最新最前沿的东西传给学生,也才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作为一名老师,还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息时代相对学生来说,教师并没有必然优势,所以,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时不我待。
2、更新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3、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教材实施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为学生乐于接受。
历史课程培训心得篇6
今天是集中培训的第二天,一场夜雨带来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闷热所取代,就在这份浮躁中我们聆听了几个学校的工作展示,每个学校都是尽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献给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有两位老师的发言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渐沉静,又充满了继续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气。
一位是来自庞家中学的老师,他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开头的故事却引人深思,这个故事出自于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故事告诉我们: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作为我们来说,雄鹰式的人物毕竟是少数,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所做的就要像蜗牛一样,从点点滴滴开始,失败了、跌倒了、爬起来、站起来、重新再来,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训这样来教育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这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边的同事张齐庆老师,他的语言充满着睿智,他以渊博的知识赢得了满场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师在总结时提到:张老师的深厚功底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就在于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可以说张老师的表现是成功的、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学生会的老师必须会,学生不知道的,老师也应该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有人说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成功的人永远行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