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读书心得7篇

时间:2024-04-09 16:41:40 分类: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是自身情感的流出,是内心情感的溢出,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会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才有价值,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傅雷读书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傅雷读书心得7篇

傅雷读书心得篇1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读书心得篇2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

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傅雷读书心得篇3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

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之口。

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傅雷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傅雷读书心得篇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读书心得篇5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的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读书心得篇6

?傅雷家书》里,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聪说。傅聪长年在国外,从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别是傅聪出国初期,傅雷给傅聪的信非常频繁。不过傅聪的回应却没有如傅雷那般热烈,这让傅雷夫妇时常感到担心,有时是落寞。我不知傅聪回信少的原因。从和菜头的陈述中得知,傅雷对傅聪幼时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甚至会有暴风骤雨般的体罚。据我自己的经历,我推测这是傅聪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兴发挥动手也好,专制和暴力无论如何都会削弱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关于专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过想起来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严格,非常刻板,甚至很专制,我一直怕宠坏孩子,尤其是聪。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无数过错,使我时常后悔莫及,幸而两个孩子都及早脱离了家庭的规范与指导。

我不知已经当了父母,或者将要为人父母者,不吸取这样的教训,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经验教训,就知道怎么做是错的,不要凡事都亲自错过一回,才来后悔,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子女也长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后悔的也后悔了,可是谁能得到第二次机会,让孩子再从小长大一次,别那么痛苦,让父母从头养育子女一次,不那么后悔?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待孩子的观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当作是上帝赐给自己的礼物,东方人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可能是我们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更加专制的原因。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由于伤害带来的隔阂,岂能轻易弥补。正如书中展现出来的,傅聪离开傅雷之后,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聪多一点的.回应。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

傅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是一个儒雅的人。从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艺术品味,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因为是书信,原本就不以出版为目的,所以读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其中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信中看得出来。比如说: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

事先多问问老师意见,不要匆促决定。决定后勿轻易更动。

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在两件事交接期间出现了一些噪音,结果就出了意外,短时间里改变了原计划,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到现在还有后遗症。倘使当时有这样智慧的人作辅导,不至于会如此分不清轻重,匆促改变计划,犯那么大的错误。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希望能从这些家书中得到启发吧。

傅雷读书心得篇7

无意间再读《傅雷家书》,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年少无知,一本曾不屑一顾而错过的好书。

初次接触傅雷先生的信是一本杂志上的节选,不是关于家庭细碎,而是谈论着艺术的种种。读罢,了然无味,倘若是我该把《傅雷家书》束之高阁吧。不禁认为别人是在附庸风雅。

再见到它便是不久前了,在图书馆遇到后翻看几页引起了我的兴趣。乍一看,挺厚的一本书,抱着能读多少是多少的心态我把它给借走了。此刻的感觉是:十年间,父子二人丢失的那么多书信,究竟还会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情真意切。

对于傅聪而言,傅雷先生亦父、亦师、亦友。相隔千万里,傅雷以不一样身份谈论着关于彼此的事情。作为父亲,收到傅聪信时,他欣喜、宽慰;无信时,心生失望无奈。傅雷先生似乎从来不会为向儿子表示自我父爱的脆弱而感到羞耻,请求傅聪不要吝啬自我的笔墨多多来信。作为学者,他对傅聪叮嘱道“多多介绍国外风土人情,莫要让我落后于这个时代”,期望能够成为他艺术领域的一个对手,赤诚之心现于纸上。

傅雷先生谈论初恋,告诫傅聪“期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愚妄”;讨论人生,叹息到“不知珍惜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我的这种愚蠢”;提及家教,先生坦诚“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能够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在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想到年迈体衰,坦然说到“草木零落,有兔死狐悲之感,而你们年富力强,蓓蕾初放,私心艳羡,岂笔墨所能尽宣。”

人父,所能做的莫过于此吧。而当父母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他们期望将自我的孩子交给他们的人生伴侣,渴望亲眼见证下一代的成长,然后变成爷爷、奶奶。傅雷先生亦如此,怀着感动为孙子想好了名字,却未能与之有哪怕一面之缘,不幸在危难的摧残中随着历史逝去了。

一份份家书写于病榻中、写于书桌上、写于火车上,为了能漂洋过海寄去相思。这些日常笔墨却无意打动了我们。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愿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傅雷读书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