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8篇

时间:2024-01-21 16:41:47 分类:工作报告

有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写教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8篇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一片片小小的秋叶里,蕴藏着多少早春的细雨、盛夏的烈日、金秋的清露和严冬瑟瑟寒风的旋律啊!科学活动《林中漫步》带领幼儿走入树林,欣赏树叶在风中的舞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树林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教学准备:

1、选择一处有多种树木的小树林。

2、幼儿用书第1-2页。

3、有集体散步的经验,有较多树的小树林、幼儿人手一个小筐。

教学过程:

一、林中漫步,感受树林的秋色。

1、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看看吧。

2、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漫步、玩耍、自由交谈。

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看看、听听、闻闻、摸摸,运用多种感受小树林的气息和秋天给小树林带来的变化。

鼓励幼儿边四散自由观察边与同伴交谈。

二、林中讨论,交流对小树林的感受。

1、师幼共同围坐在小树林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在悄悄地变化,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请幼儿个别表达。)

2、用多种感官再次感受秋的气息。

教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教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用脚踩一踩落叶,你听到了什么?轻轻地踩,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让我们仔细地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三、用肢体动作学一学树叶漂亮的样子。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瞧,小树叶在跳舞,我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

四、林中拾叶,体验收集活动的乐趣。

1、教师:秋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让我们把它们捡回教室,再和它们玩吧!

2、师幼一起收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放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带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在模仿游戏和捡落叶的过程中,感受到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也积累了对秋天树叶和树叶的感性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处处蕴含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邢台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郊观赏秋天的树叶。一走进树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拿起篮子拾落叶。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也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我的叶子像扇子”、“我的叶子像小船”、“我的叶子像……。”活动中老师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巧妙点拨,并有机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判断,了解不同树叶的特征和规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

幼教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听课反思:

这一节科学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本班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重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难点)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轻音乐《梁祝》。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三、结束部分: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到我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我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我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的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跟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唤!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火车是很多家长带幼儿出游时经常选择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多数大班幼儿都有过乘坐火车的经历,所以对火车的特征以及火车票上的信息既熟悉又好奇。《指南》也指出,要让幼儿“感知和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为此本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人手,结合课件,创设“小丁丁坐火车”的生活场景和“我来坐火车”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细心观察、交流对火车及车票的认识,了解乘坐火车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火车给出行的人们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了解乘坐火车要经过购票、检票等程序,知道火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2、能细心观察火车票上的信息并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火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的方便,树立安全乘车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提前请家长丰富幼儿关于火车及火车票的经验。

2、“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3、教师自制车票,创设火车车厢的游戏情境。

【活动建议】

1、结合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谈话,使幼儿初步了解火车的外形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演示课件,听火车鸣笛的声音,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什么开来了?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火车是由车头和一节节车厢组成的,每节车厢上有編号。

(2)出示铁路分布图,弓丨导幼儿了解乘坐火车的便利。

提问:你坐过火车吗?坐火车去了哪里?

小结:中国的铁路线四通八达,坐着火车可以到全国各地。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票,了解车票上的相关信息。

提问:这是什么?上面都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火车票上有很多信息,包括火车的车次、出发地和目的地、乘车时间、车厢号和座位号、票价等等。

3、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列车员的`工作及火车上的设施。

(1)请幼儿帮助检查小丁丁是否找对了车厢及座号。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乘务员的工作:是谁帮助小丁丁把行李箱放在了行李架上?乘务员还可以帮助旅客做什么?

小结:在火车上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可以请列车员帮忙。

(3)引导幼儿简单了解火车上的餐厅、卧铺及洗手间等设施及其作用。

(4)引导幼儿讨论:乘坐火车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乘客。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火车,进一步感知火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方便。

提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火车?动车、高铁与普通快车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火车越来越先进,速度越来越快,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5、组织幼儿玩游戏“坐火车”。

(1)介绍游戏规则:根据车票的信息找到自己的车厢和座号。

(2)组织幼儿玩游戏,幼儿坐好后,进行个别交流。

例如: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你的车厢和座号是多少?(教师以乘务员的身份对幼儿的座号进行检查,看是否找对。)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主阅读《身边的科学》第21页,进一步了解、讲述乘坐火车出行中的快乐发现。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塑料袋的一物多玩。

2、发展发散型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动脑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塑料袋人手一个

2、宽阔的活动场地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不但可以用来装东西,还可以用来做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语言导入)

2、教师与幼儿共同利用塑料袋做准备活动(动作导入)。

(二)游戏活动

1、幼儿尝试探索新玩法,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好玩,教师巡回观察。

2、幼儿介绍新玩法。

3、请幼儿表演新玩法,教师引导幼儿记录这些新玩法。

4、分组练习,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5、师幼共同总结塑料袋游戏的玩法,并记录在班级户外游戏档案中。

(三)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玩法,收拾器材回教室。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塑料袋与其它材料组合,玩出新花样。

附塑料袋的部分玩法:

1、吹塑料袋

2、向上扔塑料袋

3、放在胸前跑

4、系上小石块做降落伞

5、系上绳子放风筝

6、在里面装水,提水向前走

7、装水用针扎洞做喷壶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不倒娃娃,发现不倒娃娃的有趣现象。

2、体验制作不倒娃娃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不倒游戏”

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身体不倒”的游戏。规则:摆动你的身体,但保证它不会倒在地上。能做到吗?(滑稽音乐)

二、观察、感知认识不倒翁

1、教师:身体不倒真好玩,看,那边也来了一群可爱的不倒娃娃,他们好想跟你们一起玩呢!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合作玩一个不倒娃娃,先去看一看不倒娃娃长什么样?再玩一玩它是真的不倒吗?(听到铃鼓声轻轻走回来)

2、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玩的不倒娃娃长什么样?(介绍)不倒娃娃真可爱,上面的脑袋小小的尖尖的,下面的身体圆圆的大大的。对了,不倒娃娃真的不倒吗?谁来玩一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两名幼儿示范)不倒娃娃真好玩,我也想来玩一玩!看!(教师示范玩两个不倒娃娃)

3、教师:诶,我的不倒娃娃跟你的是一模一样的,他怎么一推就倒了呢,怎么回事?(让幼儿发现其中一个娃娃倒下了,给幼儿看)

三、师幼共同探究不倒翁的内部构造教师:(同时打开两个娃娃的身体)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身体下面放了橡皮泥就不倒了呢?请你感受一下这两个不倒娃娃的身体!(一个轻一个重)教师:原来不倒娃娃最厉害的秘密就藏在这里呀,只要在她的身体底部放些橡皮泥就可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好玩的不倒娃娃?在你们的操作台上老师已经提供了一些制作不倒娃娃的材料,请小发明家们四人一组,也做个不倒娃娃吧。对了,每个不倒娃娃都长得差不多,怎样知道哪个才是你做的呢?我已经在它们的小帽子上贴了一个小标记,这样你就绝对不会搞错了。

四、初步尝试用橡皮泥做不倒娃娃

1、教师:(选择一个成功和两个不成功案例:橡皮泥太少、倾斜或太多)这三个娃娃是刚才我们的小发明家做出来的,我们来看看都成功了吗?哪个没成功?为什么?

2、通过比较共同发现不倒翁制作的小问题,一一解决。引导幼儿发现成功不倒娃娃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够多,太少了,底部太轻,就会立不起来;另外,橡皮泥粘的不牢固也会倒,太多了也不行。

五、再次操作,改善完善自己的不倒娃娃

1、教师:这下子我们总算明白了制作不倒娃娃的最佳方法,亲爱的小小发明家们,失败一次没关系,让我们重新去改良一下刚才没成功的不倒娃娃,请你们好好把握,怎样才能成功,已经成功的小发明家可以聚在一起比一比,玩一玩,谁的不倒娃娃最神气。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制作的不倒翁。

六、不倒娃娃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1、教师:不倒娃娃真好玩,怎么推怎么摁她都不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东西是利用不倒娃娃的方式制作并使用的,看!(看图片)

2、教师:原来不倒娃娃可以用来当做锻炼身体的沙袋呀,看,我这儿也带来了一个专门给小朋友玩的不倒熊沙袋,想不想来尝试一下?(两个两个上前玩一玩)让我们抱着它去大大的操场上玩一玩!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涂有红、黄、蓝颜色的小手掌;魔术箱;红、黄、蓝颜色的水: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盖。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一碰》,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发生变化

1.幼儿随音乐《碰一碰》进入活动室。

师:咦,小朋友,你们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么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

请幼儿自由回答并提问。如:你在哪里见过红颜色的东西?鼓励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有颜色的东西。(以此形式再提问黄色、蓝色)

2.开始游戏

请小朋友随音乐《碰一碰》找一个跟自己手掌颜色不一样的好朋友来碰一碰,并提问:“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颜色有什么变化?(变色了)。让小朋友随音乐再找一个跟自己颜色不一样的朋友碰一碰,再次感知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发生变化。

二、魔术表演,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今天,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游戏,还给小朋友准备了神奇的魔术呢!小朋友要瞪大眼睛,看看魔术到底是怎么样神奇的呢?

教师准备三个瓶子,里面分别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每个瓶子里插上两根带有开关的塑料管。音乐响起,教师进行魔术表演。表演完后提问幼儿:“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小了)到哪去了呢?(流到鱼缸里了、不见了等等)有的小朋友说是流到鱼缸里去的。瓶子里装的是红色、黄色、蓝色的水,为什么鱼缸里却没有红色、黄色、蓝色的水呢?鱼缸里现在是什么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此过程让幼儿各抒己见。

“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吧。(教师拉开帘子)哦,原来水是顺着管子流到下面鱼缸里去的,看一看每个鱼缸里都有几根管子,管子里有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能说出:红色碰上黄色就会变出橙色,红色碰上蓝色就会变出紫色,蓝色碰上黄色就会变出绿色。

三、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两种颜色配色后神奇的变化

“刚才这个魔术不仅老师能变出来,小朋友也可以变出来,小魔术师们,你们试试吧!”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瓶子里有一种颜色,请小朋友找一个相同颜色的即时贴贴在瓶子的身上,记住它就是瓶子里现在水的颜色。还有的颜色藏在瓶盖里,请小朋友找一个跟自己瓶子里颜色不一样的瓶盖盖上去,拧拧紧。

此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三张桌子,第一张桌子上放有瓶子里是红颜色的水,并配有黄色和蓝色标志的瓶盖;第二张桌子上放有瓶子里是黄颜色的水,并配有蓝色和红色标志的瓶盖;第三张桌子上放有瓶子里是蓝颜色的水,并配有黄色和红色标志的瓶盖。

小朋友,快到老师这里来!我们的魔术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变魔术要有神奇的咒语呀,跟老师一起念咒语吧:“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让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

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晃动瓶子里的水,让两种颜色碰在一起。小魔术师们快看,你手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由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通过提问,巩固哪两种颜色碰在一起分别会变成橙、紫、绿三种颜色。

四、幼儿喷色,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魔术师们可真厉害,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大树、小草)大树和小草都是什么颜色的呢?(绿色).以同样的形式出示南瓜、桔子、葡萄等。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颜料来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幼儿进行喷色活动,体验颜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五、结束部分

颜色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乐趣,让我们到外面去寻找更多有颜色的东西吧。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科学领域幼儿园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