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俗调查报告最新6篇

时间:2023-12-27 16:41:06 分类:工作报告

调查报告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和背景进行定制和调整,调查报告是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剖析,以便揭示事实、趋势和问题,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为俗调查报告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最新6篇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1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下面,让我们去作个春节社会调查吧!

let us go!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显示: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判断。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那么今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左右,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左右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左右的占20%,在3000元左右的占45%,在5000元左右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

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热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声,共同编织着春节的欢乐歌!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每年都过春节,各地的人们都要放烟花爆竹、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做了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春节习俗的书籍,阅读报刊。

2、上网浏览春节习俗的资料

3、和身边的人交流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上网查找春节的食品饺子、年糕、糖瓜、汤圆、吃五豆、年年有余、腊八粥

老人的讲述:燃放烟花爆竹传说古代人们为了驱赶“年”这头怪兽,就利用爆竹的声响吓跑它。保护自己的食物和财产。

网络、书籍各地不同的民俗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在春节进行除夕祭树、偷菜节、汲新水等活动。

西北地区还有送孩儿灯、点灯山等活动,到处都有庙会、猜灯谜……

网络、身边人的讲述春节的顺口溜

二十三,糖瓜沾。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家家走。

四、结论:

1、春节时人们都会把最好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通通拿出来,人们都会特别的高兴。人们还会去走亲访友充满祥和的气氛。

2、民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区有着自己不同的庆祝方式,它可以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实的性格。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过去人们过春节主要是为了能吃好、穿好。现在可不同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春节对现代人来说有着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幸福……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3

一、关于“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4

一、办年货

1.调查地点:家里

2.调查内容:特色年货

灌香肠了!妈妈先准备了薄如蝉翼的小肠皮,再把猪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时候了:妈妈在碎猪肉里掺上盐、味精、料酒和各种调味品,再搅拌着。然后用灌香肠的专用工具,在小的那头套上小肠皮,大的那头往里面加上猪肉。这个工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匀,用料均匀,这样子做起来的香肠才好看。

香肠做好了!看着这红白相间的精美的香肠,我谗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礼

1.调查地点:

小姑家

2.调查内容:

小屋面貌

一大早,妈妈就拉着我起床,说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兴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飞机去小姑家。

妈妈把饼干和牛奶等礼品放在车踏板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姑家。我乐呵呵地想:小姑看见我和妈妈来她家,肯定会吓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小姑打开大门,定睛一瞧:是我和妈妈,果然顿时怔住了,30秒过后,才反应过来。连忙叫我们两个人进门,还边走边“责怪”:来我家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我和妈妈只能在后面偷笑。

进了屋,妈妈叫我把“年礼”拿出来,送给表弟。弟弟傻笑着,开心地把我拉回房间吃饼干去了。妈妈也和姑姑互报祝福。整个小屋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

再来看看这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豪华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换上了新的桌布,冰箱里买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我们要焕发新的活力!

三、美化居室

1.调查地点:

我家

2.调查内容:

卫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们招手了,除了买年礼、办年货,是不是应该做一做卫生来迎接新年呢?

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们一家三口立刻“武装”起来了:妈妈穿着围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扫厨房和卫生间;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扫帚——他负责客厅及阳台;我则手提水桶,准备抹布。

因为我的管辖区是两间卧室。

“滴答——滴答——”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三个人脸上沾满了汗珠,但各自的“包干区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尘不染;地面几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镜子一样;桌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客厅的两盆幸福树也被我们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现在看着这屋子里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畅起来了。

是什么让我们挥洒汗水,辛苦劳动呢?我想是新春的动力,要我们改头换面。春节,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5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在重庆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分配。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重庆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东北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篇6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为俗调查报告最新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