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

时间:2023-12-14 10:30:39 分类:工作报告

调查报告应当评估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或扩展方向,调查报告可能包括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1

未成年人犹如早晨的太阳,象征着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然而,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蓟县人民检察院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妥善及时地审理好涉及未成年人的各类案件,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做好批捕、起诉、预防工作的同时,未检科还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调研工作。目前,我们对20xx年至20xx年未成年人案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工程添砖加瓦。

一、蓟县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本次调研选取了蓟县人民检察院20xx年至20xx年的刑事卷宗,基本能够反映蓟县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一)未成年人涉罪人数比较。20xx年:受理审查逮捕共48人,其中批准逮捕47人,因无逮捕必要不批准逮捕1人。审查起诉共82人,提起公诉79人,建议公安机关撤案3人。20xx年:受理审查逮捕共65人,全部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共122人,提起公诉115人,建议公安机关撤案7人,1人犯罪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20xx年:受理审查逮捕共75人,其中批准逮捕63人,不批准逮捕12人(无逮捕必要10人,不构成犯罪2人)。审查起诉共135人,提起公诉130人,建议公安机关撤案3人。

(二)未成年犯罪涉及罪名比较。20xx年:聚众斗殴罪24人次;盗窃罪12人次;抢劫罪12人次;故意伤害罪11

人次;寻衅滋事罪6人次;敲诈勒索2人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2人次;非法拘禁罪1人次;故意杀人罪1人次;招摇撞骗罪1人次;诈骗罪1人次;介绍卖淫罪1人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人次。20xx年:聚众斗殴罪52人次;抢劫罪20人次;盗窃罪19人次;寻衅滋事罪7人次;故意伤害罪4人次;放火罪2人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2人次;抢夺罪1人次;敲诈勒索1人次;妨碍公务罪1人次;非法拘禁罪1人次;交通肇事罪1人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1人次。20xx年:聚众斗殴罪41人次;盗窃罪30人次;抢劫罪22人次;故意伤害罪11人次;寻衅滋事罪3人次;非法拘禁罪2人次;故意杀人罪2人次;妨碍公务罪2人次;强迫卖淫罪2人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2人次;敲诈勒索1人次;交通肇事罪1人次;破坏电力设备罪1人次;诈骗罪1人次;传授犯罪方法罪1人次。

(三)受教育程度比较。20xx年:小学学历16人,初中学历59人,高中学历3人,中专学历4人。20xx年:小学学历19人,初中学历76人,高中学历12人,中专学历15人。20xx年:小学学历24人,初中学历94人,高中学历6人,中专学历11人。

(四)学生犯罪情况比较。20xx年:在校生7人。20xx年:22人。20xx年:14人。

(五)性别比较。20xx年:男性78人,女性4人。20xx年:男性116人,女性6人。20xx年:男性126人,女性9人。

(六)犯罪年龄比较。20xx年:16周岁以下6人,16周岁24人, 17周岁的52人。20xx年:16周岁以下6人,

16周岁43人, 17周岁的73人。20xx年:16周岁以下11人,16周岁55人, 17周岁的69人。最小犯罪年龄均为14周岁。

(七)重新犯罪情况。20xx年1人;20xx年9人;20xx年7人。

(八)户籍地比较。20xx年:外地6人,本地76人。20xx年:外地22人,本地100人。20xx年:外地15人,本地120人。

二、特点分析

(一)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集中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三种类型犯罪之中。其中,聚众斗殴罪、盗窃罪和抢劫罪居未成年人犯罪的前三位。另外,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日趋严重。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动辄使用刀具、棍棒等工具,作案手段残忍,表现出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冷漠。

(二)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受未成年人心里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条件的影响,一个未成年人作案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所以他们往往纠集很多人一起来“壮胆”作案。如我院办理的张某某等18人多起抢劫案和莫某某等13人多起盗窃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群体特征来看:(1)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学历者最多①,小学学历者次之,高中、中专学历者再次;(2)在校学生、女性犯罪、重新犯① 大多数初中学历者,都是未初中毕业就因种种原因辍学步入社会。

罪、外地人犯罪、非农业户口犯罪的数量较少。而社会人员、男性犯罪、本地人犯罪、农业户口犯罪的数量较多。(3)在校生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

(四)从犯罪主体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日趋向低龄化发展。由于未成年人以不正规的渠道大量摄入与其发育年龄不相称的信息,致使未成年人提前进入社会,由于其心理素质得不到相应的强化,加之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化发展。

(五)从心理特征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从众心理、附随心理特征突出,大部分犯罪都是临时起意,一哄而上,没有前期准备。“哥们义气”、“好面子”等不健康心理作祟,导致他们明知是犯罪而为之的现象屡屡发生。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目前,理论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已比较全面。根据我们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实际,结合相关论述,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3、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原因。除家庭外,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使未成年人能够分辨善恶是非,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有力因素。学生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方法存在严重问题。 尽管我国早已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差学生便会破灌破摔,厌学、辍学,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不受影响而将差生劝退,致使大量未初中毕业的学生过早的流向社会,成为犯罪分子拉拢的对象,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从蓟县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绝大多数就是很好的印证。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2

一、xx学校的概况

厦门市xx学校1998年11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999年4月正式开办。工读学校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协办,并派员参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接受工读教育的学生改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参照原来的文化程度,将72名在校生编为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初三年段两个班,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其进入工读学校的经历不记入学籍档案。毕业后由原校发给毕业证书,并一视同仁参加升学考试,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费,另收生活等费用450元。工读生毕业后,学校还有一年时间对他跟踪,发生问题,还要帮教。

五年多来,xx学校先后接收工读生372名,从其中145名调查的错误、违法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长期旷课,夜不归宿,严重违反校规的19名,占13.1%;二是打架斗殴,无理取闹,对抗辱骂老师的31人,占21.38%;三是有偷盗、赌博、抢劫、勒索行为的85人,占58.62%;四是有流氓习气,挑逗女同学,直至犯有两性错误的6人,占4.14%。

几年来,xx学校认真贯彻“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进校三个月不让回家,切断社会关系。在管理教育中坚持严格管理和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部编教材为主,正课教育与社会辅助教育、适当劳动锻炼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表扬鼓励与批评惩诫相结合。全体教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密友。几年来,他们在教育挽救这批后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把这批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中的大多数改造成好学上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据已经离校的83名工读生调查,已拿到毕业证书的有34名,占离校总数的40.96%,有44名工读生因表现好,学习进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读,占离校总数的51%。还有2人入团,1人入党参军。原工读生林某某,去年毕业后考入某中等专业学校。当他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激动地哭了。他说:“我是个浪子,我所以有今天,是老师帮助教育的结果。”初二年段阮某某的妈妈一再夸工读学校办得好。她说:“是xx学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现在小阮的学习成绩不仅是公认的好,还学会了洗衣服,干劳动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帮助家里干这干那。”现在她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错违法的根源

从现有在校的72名工读生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最小年龄仅12岁,最大年龄也才1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错误违法道路的?从59名犯有各种错误违法行为工读生来看,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或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家长丧失或缺乏监护管教能力。使这些小孩长期无人管束,致使他们为所欲为恶习不断。三是溺爱娇惯型的。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横行为,无心读书,大把花钱,无钱便勒索同学。四是双职工、双劳力型的。家长平时没精力管,听之任之,孩子出了问题又不够冷静,态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立。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困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难题,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未成年犯罪统计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增长率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率。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记者透露了一项得关注的数据:20xx年上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217。01%。这数 据折射出我国整体青少年犯罪率增长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得到重视。”辽宁省政法委副书记唐俊杰举出了一些具体的数字。 上个世纪90年代,辽宁省判处的青少年罪犯占同期罪犯总数的41。4%%。其中未成年罪犯(14—18周岁)占青少年罪犯总数的14%%。进入本世纪,辽宁省青少年犯罪状况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攀升。从全省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看,20xx—20xx年分别为1487、1510、1792、180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7。15%%。调查表明,辽宁省近3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发生了重要变化,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暴力案件突出,涉案达9039人,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总数的46%%。 青少年犯罪的偶发性突出,初次犯罪的占全部青少年罪犯的94%%左右。他们事先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及作案动机,往往因为一种单纯的欲望产生犯罪的念头,并立即实施。这又与他们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犯罪只占到0。29%%,小学学历占到了19%%,初高中则占到了78%%。青少年好讲哥们义气,一件小事就会产生激情而导致犯罪。在违法行为中,扰乱公共秩序、结伙斗殴、寻衅滋事和殴打他人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的47。6%%,形成了“激情”犯罪的深厚土壤。

二、未成年犯罪原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越来越呈现出暴力型、团伙化、低龄化趋势,其中,闲散未成年人、离异家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失学和辍学未成年犯罪率,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流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持续走高。网络犯罪也成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高发区。

1、未成年犯罪与未成年自身身心发展特征有关

未成年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接受能力强,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内心很脆弱,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确立阶段,就像春天的树苗需要照顾和呵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受到侵害。其次未成年人遇事不够冷静,稍有矛盾,一个不够友善的眼神,一句无伤大雅话语,一次无关紧要的身体碰撞,都可能在情绪失控下,引发事端,或双方大打出手,或一方吃亏邀人再打架,引发伤害案件发生。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情绪冲动之下很容易爆发激情犯罪,经常出手时不计后果。

2、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很大关系。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网络游戏内容渲染,青少年盲目模仿。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暴力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的青少年大受影响,甚至纷纷仿效。

第二,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不计后果。一些痴迷于网吧的青少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诱惑,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第三,在网吧内物色作案对象,在外实施抢劫。一些长期“泡”在网吧的青少年,比较熟悉网吧的环境和出入人员的情况,于是选择网吧为作案点,将出入网吧的人员作为实施犯罪的对象。

2、失学和辍学导致未成年犯罪。

失学和辍学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失学和辍学未成年脱离学校的监护,失去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文化素质低。除一部分人中专在读外,其他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均为无业人员。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本应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但一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过早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缺乏理性,仅凭自己感情意气行事,小小少年就流入社会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认识和思想水平局限,这部分未成年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接受新事物容易先入为主,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二,失学和辍学的儿童大部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很难和其他人享受同样的生活水平,心里产生不平衡,导致报复和仇视心理,加之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缺乏与同龄认的接触。找不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误入歧途。第三,失学和辍学未成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学习压力,容易沉迷网络,没有经济来源他们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深刻认识未成年犯罪活动的特点,并努力探索和掌握未成年犯罪活动的规律,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成年犯罪的先决条件。犯罪规律和犯罪特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反映的是某事物一定时期或阶段表现出的某种特殊现象,后者反映的是某事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有规则的现象,前者反映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以及自身认识的主观性,而后者反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弄清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未成年犯罪的不同现象,以便制定有效的对策。

通过分析比较,我认为当今未成年犯罪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1、未成年犯罪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一是未成年犯罪在绝对数上有大幅度增长,未成年犯罪数量近几年增长惊人。

二是未成年犯罪在犯罪的总数比重上逐年增长,未成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21。5%。

2、农村未成年犯罪突出,据省统计收押的农村未成年犯罪人数占收押总人数的57。5%。

3、未成年犯罪趋向低龄化。研究表明,我国未成年犯罪的年龄集中在16岁,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有些地方13岁的未成年犯罪数量也在增加。

4、未成年女性犯罪的比重也在增大。据某市统计20xx年的女性未成年犯罪率比

20xx年的女性未成年犯罪率增长1.5倍。

通过认真分析,我认为当前未成年犯罪活动的规律是:

1、以侵犯财产为主要目标。根据调查,侵犯财产罪占整个未成年犯罪的50%以上。可以说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类型中,侵犯财产罪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这是由未成年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决定的,即主观上有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和需要,客观上又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故只有通过犯罪这种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取。

2、以性发泄为重要需要。一方面未成年在性生理上日趋早熟(主要是受生理规律和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另一方面未成年在性心理上又不成熟,尤其表现在识别事物、正确对待和控制自己行为方面显示出的极度弱化。这种矛盾和失衡造成了未成年人对自己的性欲望、性需求不能控制,而以放纵和发泄为基本行为特征,由此侵害他人的性权力,造成性犯罪。

3、以结伙为基本形式。未成年是人的一生中急剧变化的时期,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不稳定性,如易冲动、爱虚荣,反抗意识增强等。加之该时期既爱多交朋友,又缺乏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故易上当受骗,甚至交坏朋友。由于未成年人小力单,不敢一人独自作案,而几个人凑到一起却往往表现出极大地冲撞和胆大妄为,所以他们常常选择结伙犯罪。

4、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未成年犯一开始往往以受害开始,有些未成年女犯开始是被男性玩弃,很值得同情。由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她们往往从实行报复开始,逐步发展成玩弄异性的坏人,甚至挑逗男性争风吃醋、相互械斗和残杀,或被迫他人做大案,以满足自己较高的物质享受和欲望,变成了害人者。

四、未成年犯罪的危害程度

1、让家庭受伤。

多少父母为此流干眼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论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其家庭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2、让孩子受伤。

多少孩子为此葬送前途,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运城某中学退休教师张富学说,其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受伤害最深的往往是“娃娃”本身。就拿在校好学生来说,一旦受到坏学生的拉拢而参与犯罪,如果判了刑,他们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即使不判刑,他们也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就很难再安心学习,无论是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中十有八九会从以前的好学生和阳光少年变成“问题孩子”。有时候,小时候的这一次犯罪经历会影响甚至葬送他们的一生。在校差等生犯罪后,绝大多数不会再回学校上学,有的就沦落为“问题少年”,有的甚至会继续犯罪。轰学的“问题少年”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小就在社会上混,受到的不良侵蚀会更多,一旦走上犯罪道路,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人成年后,再次犯罪的几率很高。可以说,不论未成年人实施了怎样的犯罪,也不论他们犯罪前是什么类型的孩子,一旦犯罪,在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虽然他们是害人者,但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3、让社会受伤。

多少安定和谐被破坏未成年人往往对犯罪的后果,危害性估计不足甚至毫无认知,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不顾一切,尤其是财产型犯罪中,经常使用非常低劣、破坏性极强的手段,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五、预防措施

根据以上案发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现就我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保护

(一)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各职能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合作,各负其责,依法严惩卖淫、赌博等犯罪活动,加大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坚决查禁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活动的出版物,铲除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文化,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文化知识等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次,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应负起责任,成立帮教小组,想方设法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的再就学和就业问题,尤其是对那些无人管的未成年人,真心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施教,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防止走上犯罪道路。第四,各政法部门,一方面要重点打击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和向未成年人传授犯罪手法以及严重危害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护性的预防工作。在办案的各个环节,积极实行感化教育,认真执行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分押、分教、分管等规定,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意做好社区矫治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悔过自新的环境。

(二)公检法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上统一认识,严格依照相关政策,统一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的司法尺度,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罪犯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建议公安机关加强巡查力度加强对繁华地区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法制宣传,加强对违法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行为的查处。

(三)加强管理,重视素质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法》的深入实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不久或正在学校读书,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学校应把重点解决学校管理不完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加强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第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要改变教学模式,不仅注重教书还要注重育人,除了传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智育和德育并重,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教育部门和政法部门要加强联系,加强协作,根据社会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法律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大力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第三,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教师上课时间以外的管理,加大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不仅要体现在升学率方面,还要体现在学生犯罪率、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率上,增强教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感。另外,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遏制校园的不良习气,树正气、压邪气,大胆管理。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4

本次见习主要通过入户调查和街头访问的形式展开。调查地点分别分布在沈阳市和平区的昱东、昱中、昱西和老街四个街道办,按照社区为单位划分调查小组实施调查,然后分工完成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

通过问卷对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如下主要调查结论:

(1)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生活比较单调;

(2)社区居民休闲意识有待提高;

(3)社区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

(4)社区文化休闲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急需改进;

(5)社区文化休闲活动在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人员得活动安排上不太合理;

一、调查背景

19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社区也大量出现,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问题开始收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沈阳市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休闲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享受休闲生活已成为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由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持设计、由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8级全体同学参与实施,对沈阳市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现状展开调查,以探究沈阳市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现状和趋势。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我市居民文化休闲的供求状况,客观地把握公众的文化精神状况和生活形态,分析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特点和现象,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本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时间如何更好地划分和使用,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主题。时间消费的内容和质量值得更多的研究。城市社区文化休闲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人们活的更幸福,其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当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政府的研究、转型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和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研究。

(1)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政府的研究上,主要是通过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和政府推进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其主要目标上进行分析,指出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市场、社区三方面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政府应加强基础性工作,建立社区文化建设保障体系。

(2)在对转型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上,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演进和在转型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确立加快我国城市社区文化

建设的对策。如,确立“以人为本”的大思路,争创学习型社区;规范城市社区文化的组织与管理;构建覆盖面广、联动性强的社区文化网络;注重对社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培育;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等举措。

(3)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研究上,主要是通过对社区文化的分析,以及从因果互动的角度归纳社区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指出建设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肯定了一个个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的积累就构成了

整个和谐文明社会的基础,指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社区居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性。不同的专家学者、不同的理论著作都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区文化休闲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思路。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时间配置、闲暇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休闲活动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深刻描述分析了城市社区居民闲暇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休闲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提供了一套完整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为闲暇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研究范式。

本次调查以调查方案为原则、以调查问卷为依据,调查方式采取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调查方法采用入户调查、街头访问等形式相结合。调研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5

前不久,笔者随同人大的调查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等新特点。这里笔者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期待全社会用双手和爱心,用法律和责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和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环境。

一是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导致犯罪。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对事物的认识较为片面,对自己的行为还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和判断。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难以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有的为贪图享受而盗窃、抢劫、诈骗,有的为了所谓的义气,充当英雄而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是家庭教育不完善导致犯罪。现在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有的因家长过分溺爱,一味娇惯,养成了任性、自私、倔强的性格。有的家长因忙于工作或本身就有不良习惯,无暇顾及孩子,疏于对子女的管教,导致子女放任自流。不健康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子女因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使孩子产生自卑和怨恨心理,或自暴自弃,或沾染不良习气,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滞后导致犯罪。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同时忽视对双差生的引导和帮助,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逐渐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虽然各中小学校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但大多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教育效果不尽理想,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四是社会负面影响导致犯罪。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潮、“黄赌”现象以及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促使一些青少年将“不劳而获”的思想“合理化”,甚至错误地把犯罪当成了“发财致富”的途径。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直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对预防犯罪工作的几点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构建有效的网络体系,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少干部群众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社会合力。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考试成绩,存有法制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真正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向广大青少年普及预防犯罪知识,使之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抓好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二是进一步做好在校生的预防犯罪工作。有些中小学校对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倾向。要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完善教育内容,强化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加强学生课外生活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立“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的理念,防止适龄少年儿童厌学、失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大力倡导警校共建活动,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保障法制教育课规范有效。要熟悉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大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力度,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要积极创办各类家长学校,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

三是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政府虽然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但总体上看,预防责任和任务还没有全面落到实处。有的部门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够强,加之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难以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大力整顿文化市场,加大对社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新闻出版物、音像制品市场和网吧、游艺厅、录像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监管,净化社会环境,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为未成年人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尽快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不良习惯的矫正有时心有余力不足,缺乏科学的思维和方式。学校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还很薄弱,没有成文的措施和很好的手段。村(居)委会及有关企业对有问题的青少年帮教不力或撒手不管,形成了管理真空,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失学、辍学,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的总量。要加强社区责任,大力整合社区资源,通过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跟踪帮教、专人联系等措施,加强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闲散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管理。民政、司法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流动未成年人管理和服务、刑释解教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流浪乞讨儿童帮扶救助措施。公、检、法、司等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探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救济的最佳途径,制定有利于保护教育未成年人、防止重新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好未成年人的司法救济与保护工作。

五是进一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广泛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全社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整体网络。建立联动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发挥好政法、综治、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工商和文化等部门的作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牵头单位要敢于负责,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预防工作评估标准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的预防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考核指标体系,做到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理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建立预警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要及时了解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动向,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做出分析预测,逐步建立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预警体系。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篇6

?摘 要】 未央区作为陕西省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反应发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不断上升,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随之攀升,且危害较大。未央区检察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立足检察职能,组织专人对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特点 原因 预防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渐多样化,犯罪总体数量增长迅猛,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未央区作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区,从原来的农业区快速发展成为城市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规模转变,建设项目聚集,区域人口急骤增加,相应的刑事犯罪发案率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升速度较快,社会影响较大。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笔者对未央区检察院近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预防思路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8年—2010年,未央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74起231人,其中2008年批准逮捕46起57人,2009年批准逮捕54起76人,2010年批准逮捕74起98人。该类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调查显示,非西安市城区籍贯的未成年涉罪人员为131人,占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57%以上,这一点与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增多,流动人口较多,城中村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

3、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6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9人,文盲1人,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92%。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入学且无固定工作,混迹于的社会的闲散未成年人,由于还处于青春期的冲动阶段,其普遍特点是厌学、经常出入网吧、无经济来源、易受诱惑,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人群,占涉罪未成年人的70%以上。

4、侵财型案件所占比例较大。从近4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情况看,侵犯财产型犯罪多发、频发,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战占案件总数的70%。其中,抢劫案件案件以96起134人高居首位,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2%。

5、共同犯罪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思想不成熟的涉罪未成年人,不少人平时无所事事,一般是游玩和上网,在没钱花时就容易产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搞钱的想法,为了壮胆喜欢结伙一起作案,且相当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带有突发性、随意性或偶然性,有的仅为讲哥们儿义气或逞一时之勇而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数据反映,共同犯罪案件占所案件总数的83%,所得赃款赃物,主要用于吃饭、住宿、上网等个人消费。

6、暴力型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涉案罪名大多数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上,点案件总数的59%,绝大多数采用威胁恐吓、殴打等暴力手段,向受害人索要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部分暴力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甚至超出了成年人犯罪,对此类犯罪应加以警示。如何某等5名外来未成年人经过踩点预谋抢劫某小超市,在晚上23时许,先后进入该超市,采取砍刀逼住老板和拳头击打方式,进行抢劫。

7、作案地点多在城乡结合部。未央区是正在发展中的城乡结合地区,有的地段人流量少,比较偏僻,使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在涉嫌抢劫犯罪案件中,以城乡结合部偏僻区域和学校为核心,在人流稀少的路段上作案的约占抢劫案总数的30%。如外来未成年人张某和王某等4人,在2009年3月中旬连续4次经搭乘出租车为名,将司机骗到西郊偏僻路段,持刀实施抢劫,引起社会极大的恐慌。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家庭环境及法制道德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对近4年来所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综合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家庭或监护人监管不力。15—16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初中毕业后没有再继续上学接受教育,有的父母忙于生计,有的家庭残缺,有的过分溺爱娇惯,使这些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管,游荡于社会上,加之生存技能缺乏,在经济拮据时容易受到诱惑走上犯罪道路。如西安东郊某村16岁的小亮和小莫,其父母整天忙于维持生计,无暇顾对他的教育和引导,初中毕业后他们便开始在社会上游荡,逐渐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最后结伙到灞河边盗窃快艇发动机被抓获。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单纯、幼稚,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好奇心,冲动性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过早进入社会,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对他们有很大的诱惑,羡慕奢华的生活,特别是从相对经济落后的农村来城市的未成年人,容易产生自卑、怨恨、仇富等心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很可能铤而走险,实施犯罪。如吴某等5名15—16岁未成年人,初中毕业后从陕南山区农村来到西安,大都市的繁华让他们心理失衡,就持刀进入一小超市进行抢劫。

3、道德和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缺位,导致未成年人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习惯侵蚀的抵御能力十分脆弱,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冲动,作事极端不计后果。如贺某和郭某因玩网络游戏时发生争执,便相约打架,双方共十几名未成年人参与,导致1人死亡,4 人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刑。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与途径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监督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在工作各个环节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未央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所做的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是推进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模式,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的人性化办案方式,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无逮捕必要”的审查与评估,慎用逮捕强制措施,避免因监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产生交叉感染。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细心审查,耐心讯问,爱心帮教,用心转化,并成立由有爱心、经验丰富的女检察官组成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小组,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消除未成年犯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对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依法适用不批捕和附条件不起诉;对犯罪较轻的,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或者“简化审”,从轻处罚。

二是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教工作,创新和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帮教机制。在对未成人犯罪依法打击的同时,加强和创新帮助、教育、感化工作方式,借助家庭、学校、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联手社区、企业成立帮教基地,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帮教,利用社区和企业“五老人员”的优势,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社区和企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过程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他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真诚悔过并改正错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健康心理,早日回归社会。

三是选派检察官担任法制辅导员,做好检校共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大力开展检校共建活动,选派一批优秀检察官到学校任兼职法制辅导员,利用检察机关掌握未成年犯罪动态和具体情况的优势,通过检校信息交流、组织法制报告会、公诉庭审进校园、家长培训班、发放法律手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结合办案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未成年人犯罪发案较高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结合案件情况和发案趋势,向辖区的公安、工商和文化等职能部门发加强监管的检察建议,建议职能部门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坚决查处和取缔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和游戏厅,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构建一个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