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调查报告6篇
调查报告报告的撰写需要严谨的方法论和清晰的逻辑,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调查报告应该以客观、准确的方式呈现调查所得,避免主观偏见或武断的陈述,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创业就业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1
班级:
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
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
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政府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政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2
调查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
广州大学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万,20xx年估计近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万,再加上近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3
一、调查报告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而作为祖国的栋梁——当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队伍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则愈显严峻,需鼓励各位同学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去,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学生内部进行创业观调查很有必要。
二、调查目的
1、了解所在苏大材化部及周边同学对创业本身的认识与其对创业的个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误区及利于积极发展的方面;
2、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的途径,为各位同学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业,为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调查方式
1、利用qq群、人人网等通信工具,发动院部同学参与网页问卷调查;
2、采取面对面交流采访的形式,了解身边同学对创业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对创业的构想与安排;
3、查阅有关文献,参考部分专业调查报告数据。
四、调查报告结果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1)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
a、冒险尝试心理的鼓舞:
参加调查的29位同学中有11位同学希望自主创业,占总数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学是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去冒险创业,尝试一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约占希望自主创业同学的36.36%,且四位同学均为男生,结合男女生性格特点差异,可见冒险尝试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创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b、收入丰厚的刺激:
此次参与调查的同学有4位同学是因为自主创业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入而愿意进行自主创业的,占36.36%。从事后的采访调查得知,这些同学认为虽然找到工作虽然相对创业要简单许多,但是其与创业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不足以为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故希望能够进行自主创业;
c、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影响:
调查中2位同学表示因为现今就业压力明显而选择愿意进行自主创业,占18.18%。从国务院每年的工作报告及近期参加工作的人员口中可以得知,近几年伴随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攀升,给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压力;
d、家庭成员的鼓舞:
调查中1位同学表示自己希望选择自主创业是受了家庭观念的影响,占总人数的5.88%。从采访得知,此位同学父母均受过高等教育,对自主创业有清晰的认识,也支持其子女进行自主创业,走不同的发展路线。
(2)对创业与专业关系的认识: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此次调查中,31.03%(9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17%(16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3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45%(1人)。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最擅长的,正所谓不熟不做,另外大学生刚毕业时肯定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急于创业,很有可能失败,最好还是从基层做起,先到拟创业的行业里扎实的工作一段时间,了解行内情况,这样创业时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切不可盲目投资创业,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此表明,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我们还必须眼光远一些,知识面宽一些,头脑活一些,反应灵一些,专业多一些,朋友广一些。
(3)创业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a、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3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通过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获得专业人士的指点并作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占希望进行自主创业的同学的27.27%;
b、看创业类书籍:
9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阅读足够的创业类书籍,学习创业成功人士的良好经验,并得到充分的知识储备。采访显示,部分同学对类似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等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公司的了解较多,希望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获得更多的帮助,并希望自己以后创业时能够获得其帮助;
c、参加创业培训:
6人选择会在创业之前参加创业培训,以此获得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占总人数的54.55%;
d、到企业实习:
10人选择会到企业实习,占总人数的90.91%。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过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吃苦耐劳、必须坚韧不拔、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必须心态平和、有爱心,而且不能斤斤计较,这些东西可以在企业实习中获得。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商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认识并不高,其程度仅在于“认识一点”,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有创业理念但是认知程度低这是远远不够于将理念实施的。
2、大学生创业时应做好的准备(查阅资料):
对于自主创业,许多大学生只是一时好奇而拥有三分钟热度,最终也只能落得镜花水月,因而,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目前,虽然有不少国内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即使对自主创业感兴趣,有憧憬的学生很多,但大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阶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创业,真正地脱离“纸上谈兵”呢?
(1)主观方面:
a、创新
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创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备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大学生们要创业,必须眼看四面,耳听八方地接受新信息,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进而令自己的创业理念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及时满足因时代变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务实
大学生们是一群受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要有从实际做起的决心,不能盲从,要兼备面对现实的勇气,留心身边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在求学阶段,要懂得从方方面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讯。想创业的大学生们要扎扎实实地从基本做起,并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经验,大学生们要创业应该也必须如此做的。
c、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阶段,难免会有碰撞的时候,大学生成功创业与否和大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意志有莫大的关联。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这就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准备。
(2)客观方面:
a、经济基??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制度相对落后,创业投资热潮更是刚刚冒出苗头,融资还比较困难。因此,有许多大学生优秀作品难以“纸外行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薄弱经济基础迫切需要政府和学校提供经济支持。
b、外界支持
自主创业,如果脱离了外界环境,根本是独立难行的,这就要求社会能够营造一种氛围,给予自主创业者的大学生们各方面的支持。以下从三方面说明:
政府: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未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大,鼓励政策不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举步维艰,自然难以高效率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政府全面发展其实是可以双赢的,在这方面,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等许多外国成功的例子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学校:目前校园讲座的质量比较差,高校在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注重培训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系统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改变“高智低能”人才损失的局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大学生是从校园走向社会成为成人的过度阶段,对家庭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自小养成的习惯和归属感让大学生对家庭的重视程度相对要高,所以,家庭的支持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c、市场信息
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很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发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风险,迈向成功。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形成,处于复杂的国际市场经济情况下,经济的高速运转使得信息有特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随时关注市场动向,对创业有关信息多作沟通和交流,清楚独特资源的优势,明确市场目标,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环境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从而率先打开市场大门。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精明的投资,从而一击即中,这对于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大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五、给希望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1、性格不合适,不必偏执
如果个人性格确实不适合进行自我创业,就不必太过强制自己进行创业,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行业众多,要慎重选择
创业千百万不能单纯的相信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赚钱.有很多行业的生意。再努力也不来钱,这不是没有运气的问题,而是由整个宏观形势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3、学会与人合作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生活中是这样,商场中也是这样当今,商界战场上硝烟四起,竞争异常激烈。想在这场上中获胜,单靠自己的力量,恐怕谁也都没有这个能力,即使有,亦难成大气候。
4、要保持不断创新,切忌停滞不前
任何产品,都逃不脱“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亡期”的演变规律,最终都会被淘汰,企业要发展,要不断的有钱赚,就必须不断的创新,走出旧的产品的“陷阱”,不断拥有新产品和新项目。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4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03.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01.5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问卷分析
在对于大学生择业观与创业观的调查中,我小组设计了8个主要的问题以便更完整地了解大学生的具体思想情况。
首先,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看法,半数人(22人)普遍认为较有压力,有些不自信。有11人认为“车到山前自有路”。此问题主要想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诚然,在国际国内经济不稳定的时刻,就业前景普遍暗淡,我们大学生对此觉得有些压力是必然,还是有小部分人(3人)觉得“很有压力,甚至很焦虑”,这就需要好好调整了,些许压力会促人奋进,过多则适得其反。
第二个问题为:大学生创业最应具备的条件。大部分人选择了“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24人)和“由广大的人脉关系和资本积累”。看来,我们大学生都有正确的大学目标,认为学习和人脉都是关键,有这样的想法就不会在大学中无所事事,糜烂度日了。
第三个问题为:对于大学生就业标准的调查。22人认为的标准是实现个人梦想,理想和人生价值,10人认为收入和社会地位是标准,8人认为工作稳定,条件适宜最好。各有各的标准,但总体看来人生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最能令大学生向往。
第四个问题为:大学生对择业与创业的选择,18人认为先择业积累工作经验后创业,12人认为择业找份稳定的工作慢慢积累,9人认为要创业打拼出一片天地,5人远在徘徊之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学生有半数已不满足于在别人手下打工而是要让别人在自己手下打工,这样的志向是否能够将社会推向高潮呢?暂且拭目以待。
第五个问题为:大学生就业的行业选择,23人选金融类,15人选服务类,14人选教育类,9人选研究类,4人选it类,2人选其他。可见,在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上海,大学生们都选择了热门的行业。
第六个问题为:对大学生择业的苦恼进行的调查。17人认为金钱,权利等影响公平竞争,11人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不足以适应社会需求,10人认为选择机会不均等,7人认为没有理想的职业选择。的确,在如今尚未完全化的社会中存在着种种不定因素,这番苦恼是我们大学生暂且无法解决的。
最后七八合题为:大学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后的去向,以及社会需求与个人利益的取舍。大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并以社会为主,个人为辅。我想,怀着为社会奉献的心态,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综上所述,如今的大学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懂得如何在大学奋斗,了解就业的行业前景,对于社会形态充分了解,虽然有不定因素存在,但清晰地懂得社会需求与个人利益的取舍,故对于今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二、采访记录
(1)采访对象的选择和原因:
我们的社会实践共外出3次,地点分别为民星公园,五角场广场以及复旦大学校园。民星公园主要采访对象为中老年人,之所以选择他们作为采访对象的原因是考虑到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或孙辈曾经或正在面临和我们的调查所相关的问题,他们对此一定有其独到的见解抑或是宝贵经验。五角场广场的'采访对象主要为年轻的上班族,他们在不久前就曾面临我们调查的问题。而现在,我想他们都已解决此问题,他们也对择业和创业的问题有所思考及感悟了吧。同时,由于年轻上班族与我们大学生年龄层次较近,在沟通方面会比较顺利,这点对于我们采访是有促进作用的。最后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以他们为采访对象是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大学生,此外他们都是精英,因此,我们认为在择业和创业的问题上,也许会有出众的见解。通过采访他们,还可和本校学生的问卷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观地做出分析。
(2)采访所得信息:
在民星公园的采访过程中,中老年人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难,创业更难!择业难是因为我们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又由于一些不良风气如开后门搞关系和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都给了我们应届毕业生择业不小的困难。创业难,首先是因为大学生普遍为普通家庭子女,没有初始的启动资金,其次,现在是国际贸易时代,创办一个企业面临的对手异常强大。再者,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人脉以及社会经历,即使“硬件”跟上了,“软件”依然落后,又有诸如家人不支持,合作者一直不坚定等因素,大学生创业在中老年人眼里广泛不被看好。
在五角场广场,多数年轻上班族认为现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择业实属不易,即使择业,大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素质,最基本的包括学位、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证书,这些都是敲门砖,纵使有了这些也不能保证择业的成功。和中老年群体不同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上班族认为在当今形势下可以创业,上班族所关心的是大学生创业的领域。在采访过程中,多数上班族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好是创办和自己专业技术有关的企业。网店被许多人亲睐,甚至有几位被采访者表示自己就曾经开过网店,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虽然最终方向还是择业,但在如今择业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创业对于年轻人依旧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复旦大学的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的意见不太统一。有些人认为现今就业形势不利,打算继续读研深造,也有人准备出国留学,但大多数人对于未来择业和创业很有信心,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很快回过去,同时也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很多新兴产业需要专业人才,这为大学生择业开辟了一条道路,也有人正在用空余时间给自己充电镀金,相信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之后,其竞争力会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对就业比较乐观。对于创业,不少人持赞同的态度。“年轻人就应搏一下”,有人对我们这样说,他们认为,当今大学生虽不如以往含金量之高,但依旧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尝试,即使失败,来日方长,当作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未尝不可。
采访之后,我们认为中老年人的看法较为实际,同时略带保守,悲观;年轻上班族则比较客观,能全面考虑问题;而复旦的大学生则因人而异,但相对较乐观,积极。
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篇6
自19xx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以来,大学生创业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发展起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为了大学生提升自主创业能力的坚实平台。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说,大学生参与创业,是为社会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今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20xx年第x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将拉开帷幕,为协助主办方办好本次竞赛,同时也能为今后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0xx年6月上旬,广东团省委在全省高校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的调研。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的分析
1、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普遍表示感兴趣
创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大学生则是创业大军中一股强有力的后备力量。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表示对大学生创业感兴趣,只有13%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
2、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前景感到充满挑战和压力,但有信心克服困难
调查中,2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创业充满艰辛,44%认为感觉迷惘和充满压力。另一方面,94%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创业历程中,如果遭遇失败和挫折,都不会放弃,有信心克服困难,显示出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分析
1、“挑战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调查中,18%的同学表示希望“挑战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它阶层具有显著优势
在调查中39%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2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专业素质较高”,1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此外,还有15%的同学认为是“网络信息能力强”。这些都是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创业。
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
1、大学生创业“想法多,实践少”
虽然同学们大多表示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兴趣,可是在实际的参与中却不高,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9%的同学表示“写过创业(商业)计划书”,而只有约15%的同学曾经尝试过创业。以上的数据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创业激情高、想法多,但缺乏实践。
2、创业相关信息“想知道,知道少”
相当部分同学反映“从来没有接受过此类信息”,而只有不到16%的同学表示“自己能够主动地寻求创业信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能有效利用社会现有的综合信息平台来服务自身的发展,最终只会在商业竞争中败下阵来。
对大学生创业条件的分析
1、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是创业的基础条件
对于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条件,18%的同学认为是“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分别有18%和10%的同学认为是“提供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和“得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而高达32%的同学认为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
2、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物质条件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调查中,有22%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是最需要的条件。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毕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要想创业,社会提供的资金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是非常有力的支持,也是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支持。
3、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保障
政府政策和市场大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18%的同学认为首要因素是“家庭经济条件”,15%的同学认为是“个人能力”,15.5%的同学认为是“政府的政策”,14.5%和12%的同学分别认为是“市场大环境”和“机遇”。其中,政策和市场大环境是大学生们比较关注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而政府政策对市场大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所以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因素
1、经验的不足
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障碍的调查中,7%的同学认为是“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而高达63%的同学认为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高校的大学生与社会人员相比是相对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的群体,缺乏的就是经验,所以经验是制约他们创业的一大障碍。
2、心理素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大学生创业困难的调查中,有3.5%的同学认为是“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害怕失败,害怕赔钱”,对于本来就还是学生没有足够资金来源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3、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
对于自身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创业要求的调查,有46%的同学觉得自己还不能满足创业的需求。
4、创业与学业相冲突的矛盾难以解决
当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时,愿意休学创业的同学占7%,愿意边学习边创业的占了49%,选择放弃创业专心学习的有26%,选择找人代理创业事务占了11%,其它的占了7%。在校大学生的首要身份是学生,要兼顾学业和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
综观这些因素,大学生要实现真正的创业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位老师说:“大学生要创业,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打好基础,出到社会积累经验后,创业才会获得成功”。
创业计划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1、在校园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调查的人群中有47.5%的多数同学都认为挑战杯在校内具有重大影响,它作为一个有效的活动载体,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引起大学生对人生之路的深层次思考,营造了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2、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创业的平台
调查中,58%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帮助,受益非浅。广东工业大学的周扬同学说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予同学们以创业实践的机会,这是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利补充,对日后我们走出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3、促进高校“产、学、研”的发展,加速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
走访过程中有高校教师这样说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教学研究的帮助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都投入大量资金来促成这项活动。”另外,本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将进行一次成果对接签约仪式,这对加速创业成果的转化,激励同学们积极创业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