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315教案通用6篇
教案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往往能反映出教师在时间管理和课堂节奏把控上的能力,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315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1
课程分析在《符号会说话》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残疾人标志。面对这一标志,大部分孩子不是很了解。特别的人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些孩子还会害怕、排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大班社会领域指出: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就“特别的人”作为关爱对象,设计和开展《关爱特别的人》。希望孩子们通过体验“做三分钟特别的人”了解社会上“特别的人”,知道他们的不便与困难,萌发同情心。同时为那些努力奋斗的“特别的人”的特别之举感到震惊,激发尊敬之情。最后,从自身出发落到力所能及的帮助行为。
环节推进如下:
第一,话题导入,发现和体验特别通过观察图片和情境体验,走近“特别的人”,为情感激发做铺垫。
第二,特别的人,有特别之处结合问题情境“失去双臂就不能学习和写字了吗?”引发孩子们的讨论,了解“特别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学习。进而过渡到梦想实现,通过播放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许庆夺冠的视频,引发孩子们表达感受,激发尊重的情感。
第三,关爱特别的人,以情感为先,后行为跟进。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两幅公共设施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社会给予“特别的人”的关爱之处。最后,从自身出发落到力所能及的行为。
课程目标
1.了解身边“特别的人”,体验他们的不便与困难,萌发同情心。
2.愿意为“特别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课程准备
教学ppt;眼罩、耳塞、橘子、职业图片若干;背景音乐;公共设施对比图片
课程过程
一、说说聊聊“特别”
提问:今天我们来聊聊“特别”,什么是特别?哪些人特别?为什么?
小结:有的人有特别的本领,有的人长得特别漂亮,有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特别了不起,他们都很特别。
二、发现和体验“特别”
1.观察图片,发现“特别”
提问:他们哪里特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他没有双腿,坐在轮椅上;他手上拿着拐杖,戴着墨镜,眼睛看不见;他的耳朵上戴了助听器,有听力障碍;他在用手和别人交流,可能不会讲话。他们的确有点特别,和我们不太一样哦。
2.创设情境,体验“特别”
自主选择情境体验区:“做三分钟特别的人”。戴上眼罩或者耳塞、单手剥橘子、你演我猜,感受盲人、行动不方便的人、不能说话的人和有听力障碍的人的不便和困难之处。
提问:你体验了什么项目,你感觉怎么样?
小结:他们的特别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疾病导致的;有的眼睛永远也看不见了,有的永远失去了双臂,有的没法再开口表达,有的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听清美妙的声音。他们是一群需要关爱的人。
三、特别的人有特别之处
1.出示图片
提问:失去双臂就不能画画和写字了吗?
小结:这些特别的人虽然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2.出示视频
提问:每个人都有梦想,当一个失去双臂的人,他的梦想是游泳,会成功吗?
出示许庆残奥会游泳夺冠视频,看了这个视频你是什么感觉?
你想对他说一句什么话?(许庆为了实现梦想,勤学苦练,最终获得了残奥会游泳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已经能感觉到你们对他们的尊重。)
小结:虽然他们很特别,但他们仍然有梦想,为此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赢得了成功,这样的成功更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
四、关爱特别的人
1.幼儿分组对比图片找不同,并讨论交流:左右两张图片里的设施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这些特别的设施都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我们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一些微笑、请不要占用无障碍洗手间、请不要堵住无障碍通道、扶一把)。
3.总结: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特别的人。遇到他们,请多一些微笑和善意;看到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扶一把、帮一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让我们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人吧!
课程反思: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引导幼儿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特别的人”,萌发同情心,愿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社会学习常常以教师的言语说教为主,忽略了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很那真正触及幼儿的内心。本节课程,教师围绕教育目标,采用了观察图片、对比图片、情境体验、集体讨论的方式,课程目标较好地达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指出“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人际交往目标4的建议)。在活动中,教师尤其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设了“做三分钟特别的人”情境体验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戴上眼罩或者耳塞、单手剥橘子、你演我猜的活动,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直接感受“特别的人”的不便与困难,获得独特的领悟。
好的课程一定是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并能引发新经验产生的过程。本节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局限在对于“特别的人”的同情和关爱,还有对于“特别的人”的特别之举产生尊重和敬佩的情感。当播放许庆参加残奥会游泳夺冠视频时,幼儿纷纷发出“哇”“加油”“我为你骄傲”的声音,忍不住起立鼓掌。这些既是情感的升华,也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挑战与突破。
情感为先,行为跟进。活动的最后环节,幼儿从公共设施的特别设计之处解读出社会给予“特别的人”的关爱,例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间。教师也适时提升到了幼儿个人的关爱行为上:不堵住、不占用等。这样的教育其实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提升。幼儿在体验、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落实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举动上!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当幼儿参与情境体验活动时,如第一次戴上眼罩,新奇的感觉大于对黑暗的体验,他们的笑声与游戏打闹使整个体验的环节显得松散而不严肃。这也导致在之后的分享环节中讨论无法深入,未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幼儿缺乏体验的经验,导致环节的效果不佳。建议在活动前可以开展类似的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深体验感。
课程的延伸与跟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部分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性、伴随性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教师将眼罩、耳塞等教具投放在区域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继续体验“特别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义卖、走进福利院等活动,从自身出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教师和家长做好榜样,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一日生活皆课程,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民间艺术的奇妙。
2.尝试自己设计窗花,剪窗花,体验其中乐趣,并乐意与人交流、合作进行创作。
3.通过学习窗花儿歌,体验儿歌中有规律的韵脚和韵律,感受儿歌趣味的语言情境,并能通过创编表演动作表现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
1.剪纸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剪窗花。
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家庭或社会活动观察窗花。
2.彩纸、剪刀、几幅设计好的窗花作品。
活动过程
活动1窗花
一、谈话活动。
教师:你们知道窗花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你们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经常看到它?(幼儿讨论,回答问题)
二、儿歌欣赏《奶奶的窗花剪得好》。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2.请幼儿说说,听了儿歌都有哪些感受?你喜欢吗?儿歌中都描绘了哪些小动物,你能说说吗?
三、诗歌表演。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继续欣赏、熟悉儿歌内容。
2.幼儿熟悉儿歌后,随着教师的朗诵,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诗歌表演。
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动作表演,增进游戏趣味性。
四、美工活动:剪窗花。
1.教师向幼儿提供画好的窗花,并介绍剪纸的方法。
2.幼儿尝试进行剪窗花,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直到幼儿掌握剪纸的'技巧为止。
3.师生共同欣赏作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鼓励。
活动2我设计的窗花
一、谈话活动。
1.教师:小朋友都熟悉了剪窗花的基本方法。今天,小朋友们自己来设计一个窗花作品,好吗?
2.出示几幅窗花作品供幼儿欣赏,感受窗花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二、幼儿设计窗花活动。
1.教师可给予幼儿有关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先将纸对边折叠(也可几折),然后在折叠痕处开始起笔进行描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用刀沿线条剪开。打开,一副精美的窗花就完成了。
2.幼儿进行设计,教师予以指导。
三、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幼儿将设计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剪给大家进行欣赏,互相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同家长一道收集有关剪纸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认识这一民间艺术,积累相关经验。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祖国是一个文明的祖国,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就要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从而知道祖国的伟大,使幼儿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
窗花百科: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3
重点领域 健康
相关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学会控制动作姿态,练习腰腹力量与上下肢的力量,促进幼儿腿部
柔韧性地发展。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尝试根据儿歌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
3、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蹲卧撑的动作。
难点:弹出去时注意脚并拢。
活动准备 欢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皮筋一根
活动过程:
一、 大家一起来热身。
幼儿随着老师模仿皮筋在音乐伴奏下做热身活动:“我是快乐的小皮筋,我跑我跑我跑跑跑、我跳我跳我跳跳跳……”
二、 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动作。
师:“小皮筋用身体除了做刚才那些动作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做各种动作,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交流各自做的动作。
3、学习新的动作。
配班老师示范蹲卧撑的'动作,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卧撑时的动作。“刚才我们做的都很棒,现在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先看老师来做一遍。” “小皮筋,学本领;我横着——拉,我竖着——拉,我准备——弹,(我弹!)”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在姿态:“现在皮筋弹出去后,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强调身体弹出去后头要抬起向前看,整个身体是绷直的。
4、幼儿练习
(1)集体练习,带领幼儿重点练习弹出去的动作。
(2)幼儿两人合作自由练习。
(3)男、女孩比赛1~2次。
三、游戏活动“快乐小皮筋”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的口令做相应动作。“我是快乐的小皮筋,拉成圆圈我走走走,走成一个大圆圈;我走走走,我走成一个小圆圈;我快步地跑跑跑,我半蹲着跑跑跑;我准备——弹,1、2、3,我收!……”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说说感知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结合已有经验仿编散文。
3、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鸟的意识,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鸟图片一张;实物投影仪一 台,幻灯片若干(配乐朗诵散文),录音机一 台、图片各一 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出示小鸟图片)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
2、师:小鸟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小鸟最喜欢做什么?
3、师:小鸟的歌真美!真神奇!让我们来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二、欣赏感知散文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朗诵散文)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听了这首散文,你觉得怎么样?你听到了什么?
2、师:到底小鸟的歌会落在什么地方?那里变得怎么样?我们再来听一听散文。(师再次配乐朗诵散文 。)
(1)出示图一:森林里有什么?大树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小鸟的歌洒向哪里?在树枝的缝隙里泻成了什么?
(2)出示图二:小鸟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结出了什么?
(3)出示图三:小鸟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长出了什么?
(4)出示图四:小鸟的歌投进溪水里,游成了欢蹦乱跳的什么?
3、师:你听,森林里到处都是小鸟的歌。小鸟的歌真好听,落到哪里,那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我们一起来说说小鸟的歌落到了哪里?
三、理解散文内容,学习朗诵散文。
(1) 幼儿一起跟老师看着图片朗诵散文。
(2) 师:你喜欢小鸟的歌落在哪里?你可以看着图来说说。鼓励幼儿自由讲述画面的内容。
(3)幼儿完整念散文一遍。
四、创编散文。
(1)师:小鸟的歌还会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请你跟旁边的'朋友讨论一下。
(2)幼儿讨论,师个别倾听指导。
(3)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来把自己编的散文朗诵给大家听。
五:延伸活动。
师:小鸟的歌还在森林里唱着,响着,小鸟的歌还会落到哪里呢?那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
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3、请幼儿来帮忙
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四、活动结束1、创造
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园大班315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报纸的制作、用途和可回收性。
2、探索多种玩报纸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手工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发展幼儿运动能力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家园共同收集废旧报纸。
2、水彩笔、剪刀、胶水、订书机等。
3、参观报纸的制作程序录像.废旧报纸若干,将每张报纸卷成小棒。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报纸从哪里来?
1、教师为订《青少年报》的幼儿发放报纸,导入课题。
(1)人们为什么要订报纸?
(2)报纸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报纸有哪些特性?
2幼儿动手、动脑,分组小实验。
a组做报纸吸水实验,b组做报纸可燃性实验。
3、幼儿互相谈论,分享报纸的其他特性。
报纸可以折、剪、粘贴,报纸可以回收利用。
4、幼儿观看报纸相关的编辑、印刷、投递的录像资料。
5、幼儿一起阅读《青少年报》。
二、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用报纸玩游戏,请小朋友试一试报纸有哪些玩法。提醒幼儿玩法要与别人不一样。
2、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探索一个人玩报纸游戏的方法,教师观察记录:
把报纸平放在地下进行双脚跳、单脚跳;把报纸顶在头上做帽子,慢慢向前走;把报纸平放在胸前,快速向前迎风跑;把报纸折成小飞机玩;把报纸揉成小纸球,向前投掷、抛接;把报纸折成细细的一条,玩走钢丝的游戏。
(2)幼儿自由探索合作玩报纸游戏,教师观察记录:
把报纸卷成棒,二人击剑;二人背对背夹报纸侧行走;把报纸放在身后当作尾巴,玩抓尾巴的游戏;幼儿面对面把报纸拉平,另一幼儿快跑过去,玩冲破高墙的.游戏;两个幼儿拉着报纸离地一定高度,玩从下面钻、爬“山洞”的游戏;把报纸揉成纸球互相抛接……
三、美术活动:制作报纸时装
1、教师激发幼儿制作时装的兴趣。
2、教师介绍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和使用方法。
3、幼儿商量讨论如何设计自己喜欢的时装,教师表扬大胆想象、有创意的幼儿。
4、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组别,进行报纸时装制作.(教师提醒幼儿将报纸碎屑放进可回收垃圾桶中)
5、幼儿互相欣赏美丽的报纸时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