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超市教案通用7篇
要是想提高课堂效率,教案中必须包含明确的时间安排,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超市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超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超、市、和、鱼、虾、菜”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
3、复习笔画“捺”,能正确地说出“个”和“木”的笔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描写。
4、开展识字拓展活动,让学生认一认物品包装袋上的名称。
重点和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6个生字的字音。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写字本、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巩固旧知
1、开火车读词语:小学生爸爸妈妈白玉兰小区银行医院邮??
2、齐读词语
出示练习:用所给的词语完成填空。
小学生爸爸妈妈白玉兰小区银行医院邮??
玲玲是个()。她家有三口人,有(),()还有她自己。他们住在(),生活可方便了。小区附近有()有()有()还有一个大超市。
3、师: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入句中相应的括号里,使句子读通顺?(点名完成填空)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卡片放入相应的括号中)齐读句子。
玲玲是个(小学生)。她家有三口人,有(爸爸),(妈妈)还有她自己。他们住在(白玉兰小区),生活可方便了。小区附近有(银行)有(医院)有(邮局)还有一个大超市。
板书:超市(师边板书边说出该字的笔顺)
5、学生字:“超”“市”
(1)读词语:超市
师:在读这个词语时,要注意把舌头翘起来。
(2)交流: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超市?
过渡:有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也来到了超市,他们买了些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
6师板书课题,学生看教师板书:8、上超市(生齐读课题)
说明:
本课通过复习,引出课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生字。
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字的笔顺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写字时应按正确的笔顺规则进写。在读“超市”这个词语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把舌头翘起来,渗透有关翘舌音的读法,为后阶段的拼音教学奠定基础。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师:这位小朋友和妈妈在超市里买了哪些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出示填空: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还买了()。(点名回答)
2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鱼)、(虾)、(鸡蛋)、(蔬菜)、还买了(水果)。
3、齐读句子
说明: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还未养成静心听的习惯。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出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填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向明确,告诉学生该认真听什么,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4 、学生字。
师:句子中红色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宝宝。(和、鱼、虾、菜四字变红)你认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点名交流)
(1)交流记字方法
例如:
生:我认识“鱼”,这个“鱼”就是一条鱼的鱼。
生:我认识“虾”,这个“虾”左面是个“虫”右面是个“下”。(你说得真好,你不仅记住了这个字,还知道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我们一起来给它编个,左虫右下虾虾虾)
生:我记住了“菜”,这个“菜”就是“菜场”的“菜”,我经常和妈妈到菜场去买菜。
(你真了不起,在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识字乐园,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记,就会认识许多字。)
师:谁能给“菜”找找朋友。
(2)读生字
①生按顺序齐读生字。
②交换顺序读生字。
③做“我说你举”的游戏。(师读字,生就举起该字的生字卡片)
说明:
由于学生刚入学,识字不多,故识记生字的方法比较有限,也比较独特,大多都是联系生活或是记某一部件来记生字。作为教师,我们应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方法识记生字,用激励性的言语,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能用更为正确易记的方法来记住生字,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
三、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师:生字放入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跟着录音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到哪,指到哪。
2、跟着老师读课文,试着读正确。
3、试着自己轻声读课文。
4、多种形式朗读全文
(1)指名读。
(2)小组挑战读。
(3)做“滚雪球”读课文的游戏。
(4)齐读课文。
说明:
本环节利用多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而言,读一段话有点困难,故让学生先听录音读,目的在于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又请学生跟着老师读,而后又提供学生自己尝试读文的机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较正确的读课文,最后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反复读文的同时,生字也在不停地复现,这也是在复习巩固生字,一举两得。但要注意的是,在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到哪指到哪,做到字字过目。这样既能使学生再次接触所学的字,同时在耳濡目染中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活动
1、交流:说说自己在超市里认识了哪些字?
师:生活中到处是识字的乐园。超市里,物品包装袋上就有许多字。喜欢识字的小朋友请你们把它剪下来粘在我们的语文书上,并认一认上面的字。
2、小组合作交流。
五、指导写字,描摩汉字
1、知识竞答
(1)写字时做到哪三个一?
(2)握笔时要做到什么?
(3)你能说出下列笔画的名称吗?(ノヘㄧ—)
2、指导写字:“个”“木”
(师在田字格中写“个”“木”,要求学生边看边想这两个字是按什么样的笔顺规则来写的?)
3、集体书空。
4、复习“手腕操”,开始描写。
上超市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超市→付款,得到商品。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超市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游戏准备
1、一个有货架的类似超市的场地准备。
2、给幼儿普及关于超市的基本知识。
3、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超市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超市,我们也看过超市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超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超市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超市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超市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超市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进一步导入游戏。
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超市,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超市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超市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超市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超市买了些什么?
游戏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课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上超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2、教师购物①:我有5元钱买了2件商品正好花完,你们猜我买了哪2件?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教师用算式表示。2+3=51+4=5
3、教师购物②:我有5元钱可我只买了1件物品,可能还剩几元?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5—3=25—4=1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上超市教案篇4
活动内容:
超市购物
活动目的:
1、巩固已掌握的小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购物,使学生学会购物,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想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或多种找钱方法,寻求多种解法,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用具: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情景图。
提问: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购物
提问:你去超市购过物吗?说说你的购物经历。
教具:超市购物情景图。
形式:指名、同座互说。
二、提出思考
师:罗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儿童玩具的单价。投影出示问题:
1、任选三样物品,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2、给你20元人民币。开学前买文化用品,你想买哪几样,共用多少钱?
3、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购方便面8包、饼于1包、锦菜5瓶、铅笔10枝,带50元够不够?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具:物品的单价
形式:小组学习、集体讨论。
三、实践活动:
1、谈话导入:如果你到商店买东西。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怎样付钱、找钱呢?
2、模拟:两人在讲台前演示付钱和找钱情况的。
3、说明:假设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钱。
4、记录:将交易情况模拟超市小票简单记录。如:物品名称、价格、支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教具:学生准备实物。
形式:小组内学生互相模拟付钱和找钱。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我们学习超市购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乱购物,要根据生活需要节约用钱。
上超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了解大型超市。
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
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在超市购物的全过程。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小朋友了解超市的布局,购物的流程。
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小朋友说出想要买的东西,并能独立完成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区角,布置一个像超市一样的地方,并分好区域(如水果区、海鲜区、糕点区、零食区等)并收集一些各区代表性的东西,最后在出口设置一个收银台。
活动过程:
一、先以聊天的形式进入,问一问小朋友哪些去逛过大超市的,说说在大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
二、小朋友们看老师也开了一个超市,你们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在老师的超市里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三、让小朋友来老师的超市购物,想好要买什么,买的东西应该在哪个区才能买到,如果遇到要买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买该如何向超市工作人员询问,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一起付款。
四、让小朋友分组自由的在超市购物,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五、最后让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
教学反思:
对于这个超市购物的区角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延伸活动:
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于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上超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之前先规划的良好习惯。
2、通过参观、购物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作用,从中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可以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活动之前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物品列好清单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按照自己清单上的物品进行选购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里将各种玩具摆上“货架”
列清单要用到的纸笔,活动过程中用到的钱币,袋子。超市购物篮,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活动引入:小朋友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名字就叫逛超市。
活动开始:
1、大家一起讨论平时都是如何逛超市的?
2、教师引导小朋友选择纸笔列出购物清单(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3、列好清单的小朋友到材料区拿钱币和袋子。大家一起去超市
4、购物结束,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师小结: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在购物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列的清单进行购买,这样购物又快又不会落下自己要买的物品。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上超市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小百科: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直尺、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长尾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