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教案6篇
通过教案的编写,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从而更有效地传达知识给学生,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姜子牙钓鱼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1
【课前谈话】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 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 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 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 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 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 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 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 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 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 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 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 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 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 什么叫启示呢?
【点评】
精湛的艺术作品讲究“泼墨大写意,留白小题诗”,此语今天正写照于王老师精彩的课堂。
1、泼墨大写意,浓墨重彩“求一而舍全、笔简而意宽”: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正如老前辈周一贯先生提倡的弹性设计。
2、留白小题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体现了精彩。留份空白给学生,画出精彩一刻。
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曾说过:如果课堂没有预设,老师不够负责;如果课堂没有生成,老师不够机智。从这种角度来说,王绿明老师成功的预设,丰富的机智,不愧为一位出色的的语文教师。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从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兴趣。
2.能按一定方向爬,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并乐意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情境准备:
幼儿佩带好小猫胸饰(红色、黄色)、小鱼卡片(红色、黄色)、用红、黄泡沫板拼成的两条“小路”、钓鱼杆若干与幼儿人数等同、充气游泳池一个、红、黄篓子各一只、录音机和磁带(《欢乐蹦蹦跳》)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扮演角色
小猫咪,小猫咪,你在哪里?
(妙妙妙,妙妙妙,我在这里)
猫宝宝到妈妈身边来吧,今天妈妈要带宝宝们一起去钓鱼喽!
二.游戏操作
1.小猫找路
宝宝们要爬过前面的两条路才能到池塘呢。
大家一齐找找哪条路是红猫宝宝的?(幼儿寻找发现)
不错的'为什么呢?因为红猫宝宝的颜色和路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的。
那黄猫宝宝的路是哪条呢?
(小结:)真棒!你们发现了宝宝的颜色和路的颜色原来是一样的!
2.小猫爬行
找好了路,宝宝们在自己的路上一个跟着一个爬到池塘边去吧。
3.小猫观鱼
妈妈带你们去看鱼,看鱼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带幼儿来到池塘边)
哇,好多好多鱼,你喜欢这里什么颜色的鱼啊?
4.小猫钓鱼
那我们开始钓鱼喽,钓好了鱼小手可要抓牢了,千万别让小鱼跑掉了。(分发鱼钩,幼儿钓鱼)
5.小猫送鱼
宝宝们钓了好多好多鱼呀,妈妈手里也有一条鱼,我想把它送回家。
看看,是什么颜色的鱼?放哪个颜色的家里最合适呢?
现在请宝宝们把你钓的小鱼送回家!
让妈妈看一看,宝宝们放得对不对!
三.体验情感,共跳欢乐舞
今天,宝宝们钓了这么多鱼开心吗?
我们一起跳支欢乐的舞庆祝一下吧!
(在乐曲结束部分,猫妈妈带宝宝跳舞离开场地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教案:
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尝试跟念其中的念白。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钓鱼竿、小鱼、池塘、老师胸饰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以猫妈妈带猫宝宝出去游玩的情境带领幼儿开展律动。
师:小猫们,今天天气可真好啊,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二)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老师进行歌曲前半段的歌表演。
(1)幼儿观看表演。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猫去干什么了?师:歌里怎么唱的?
师:小猫一开始有没有钓到鱼?师:那后来呢,钓到鱼了吗?
2、带领幼儿练习演唱歌曲前半段。
师:哦,原来小猫第一次没有钓到鱼,第二次钓了许多鱼!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好吗?
(三)欣赏歌曲后半段,学习说唱部分。
1、老师完整进行歌表演。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说唱部分歌词内容。
(1)师: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
(2)重点练习说唱“三条四条钓上来”的节奏。
(3)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念说唱部分的歌词。
3、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后半段,练习说唱。
师:小猫们,我们拿好鱼竿钓鱼喽!
(四)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猫钓鱼的歌好听吗?我们到中间来把这个歌连起来唱一唱。要用好听的`声音,脸上要笑眯眯的!
(五)音乐游戏“小猫钓鱼”。
1、介绍游戏玩法。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一会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来钓第二条鱼,试试看!三条四条钓上来,哦,你们都喜欢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条鱼钓上来。好的,回家吧!
2、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增加钓鱼的数量
4、第三遍游戏:请幼儿做小猫
5、第四遍游戏:再请名幼儿做小猫。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概括的方法概括故事大意。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单幅图的讲述。
出示单幅图的多媒体课件(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
1.图上有哪些动物?
2.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讲述由单幅图向多幅图过渡。
1. 出示多幅图的多媒体课件,告诉幼儿将刚才的`单幅图连成了一个故事,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
1)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2)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4) 这些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5) 最后怎样了?
2.请个别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3.对幼儿的讲述提出建议。
4.丰富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三、教师完整地概括故事大意,并教给幼儿概括方法。
讲述时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了。
四、幼儿分组进行看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五、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分享快乐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故事情节的表演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讲述,给幼儿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细。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小猫钓鱼》、电视机、展示仪
2、室内布置一大池塘。
3、猫妈妈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游戏,为幼儿理解故事做铺垫。
教师带上头饰,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就带小猫到池塘边学习自己钓鱼。
2、让幼儿边看电视边听故事《小猫钓鱼》,并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呢?
(2)、小猫一开始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3)、为什么后来钓到鱼了呢?
(4)、小朋友们说说怎样才能钓到鱼?
(5)、教师小结:
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组织幼儿继续玩钓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教育中继续教育幼儿做事要有耐心。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孩子不但对意思简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做,不过还得有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否则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
姜子牙钓鱼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p8—9。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在预习活动中理解和体验“0”表示的意义,
学会写“0”。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预习策略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通过预习,让学生理解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形象的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0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0的书写。
预习设计:
1、 孩子跟家长玩“摘苹果的游戏”。家长说苹果数让孩
子取,从而让孩子体验0的意义。
2、 通过找资料,了解“0”的.发展史。
3、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什么地方用到0,让孩子感受0不仅
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不同的含义。
4、 统计数量,让孩子自己尝试书写0。
教学预案:
一、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 初步感知“0”的含义。
师:昨天跟父母玩摘苹果游戏时,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生:(鼓励多种表示方法,各抒己见。)
师:我请字体最漂亮的孩子展示你的统计图表,汇报你统计 的结果。
生: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2、 丰富“0”的含义。
师: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你在生活中还找到哪些地方遇见过0。
生:温度计上遇到了0。
师: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
生:气温是0度。
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汇报?
生:尺子上看到0刻度。
师:0表示开始,是起点。(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
3、 0的书写。
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写0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4、 “0”的发展史。
师:谁愿意分享你找的关于“0”的发展史?
生: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名结果。
4、练习拓展。
做p9“练一练”。
四、总结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