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数学教案7篇

时间:2024-12-04 11:41:20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的细致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在课堂上灵活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案的撰写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轻与重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轻与重数学教案7篇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并尝试学习按数量分类。

2。愿意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4个斑点、5个斑点的纸制大小瓢虫若干。

2。树叶若干片,上画1—5的点子各4组。

3。小虫若干条。

4。儿歌《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小瓢虫》导入。

出示一只小瓢虫,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游戏“小瓢虫”。

师:一(两、三)只小瓢虫呀,(上下弯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状);追上坏坏虫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呜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

(通过数瓢虫和瓢虫身上的圆点,学习数数1、2、3、4、5。)

教师出示5只瓢虫宝宝,提问:

1、来了几只瓢虫?

2、背上有什么?

3、伸出食指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瓢虫)

师:每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都一样多吗?

小结:原来每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是不同的。

师:请小朋友到后面去抓一只瓢虫宝宝,数数你的这只瓢虫宝宝背上有几个圆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瓢虫宝宝饿了,帮瓢虫宝宝抓害虫。

(1)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我们帮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但是有一个要求,捉的虫子的个数和瓢虫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要一样多。

请同伴间相互检查结果,边检查边说:“我把几条虫子送给几个点子的瓢虫吃。”

(2)教师巡回指导。

2、瓢虫宝宝玩累了,送瓢虫宝宝去休息。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在树叶上画上相应圆点。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出差去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请你到后面去捡一片树叶,如果你的瓢虫宝宝背上是1个圆点的就在树叶上画上1个圆点,那如果是2个圆点,你的树叶上应画几个圆点呢?

(2)集体验证。

师:我把x个点子的瓢虫送到个x圆点的树叶上,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帮瓢虫宝宝找妈妈。

师:瓢虫妈妈出差回来了,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下,想一想这只瓢虫宝宝的妈妈会是谁呢?(教师出示三个圆点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并说出理由。

小结:瓢虫宝宝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跟瓢虫妈妈点子的个数必须一样多。

师:现在请你数数看上面这五只大瓢虫哪个是你瓢虫宝宝的妈妈?请你把瓢虫宝宝放到自己瓢虫xxx身边。

集体验证。

让我们一起来数数1个圆点的瓢虫妈妈有几个?

四、结束活动。

现在请拿蓝色瓢虫宝宝的小朋友带上你们的瓢虫妈妈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5

第06课时

2、2、3 直线的参数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2. 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

1、若由 共线,则存在实数 ,使得 ,

2、设 为 方向上的 ,则 =︱ ︱ ;

3、经过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35~p39,找出疑惑之处)

1、选择怎样的参数,才能使直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 与点 的坐标 和倾斜角 联系起来呢?由于倾斜角可以与方向联系, 与 可以用距离或线段 数量的大小联系,这种方向有向线段数量大小启发我们想到利用向量工具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

如图,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则 = ,

而直线

的单位方向

向量

=( , )

因为 ,所以存在实数 ,使得 = ,即有 ,因此,经过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2.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应用示例

例1.已知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和点 到a ,b两点的距离之积。(教材p36例1)

解:

例2.经过点 作直线 ,交椭圆 于 两点,如果点 恰好为线段 的中点,求直线 的方程.(教材p37例2)

解:

反馈练习

1.直线 上两点a ,b对应的参数值为 ,则 =( )

a、0 b、

c、4 d、2

2.设直线 经过点 ,倾斜角为 ,

(1)求直线 的参数方程;

(2)求直线 和直线 的交点到点 的距离;

(3)求直线 和圆 的两个交点到点 的距离的和与积。

三、总结提升

本节小结

1.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

答: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2. 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

学习评价

一、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很好 b.较好 c. 一般 d.较差

课后作业

1. 已知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和抛物线 相交于 两点,设线段 的中点为 ,求点 的坐标。

2.经过点 作直线交双曲线 于 两点,如果点 为线段 的中点,求直线 的方程

3.过抛物线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 的弦ab,求弦ab的长及弦的中点m到焦点f的距离。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6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数、4点

轻与重数学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得出矩形的概念,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推导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定理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证明、

3、通过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能推导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感受直角三角形与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矩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灵活应用矩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活动平行四边形框架、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一方面巩固就知,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一:矩形的定义

阅读课本第17-18页,“实验与探究”,思考:什么叫做矩形?

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下图,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自己归纳出矩形的定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归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合作探究二:矩形的性质定理

1、自主完成18页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回答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完成对性质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利用手中的矩形纸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矩形的性质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总结矩形的性质定理打下坚实基??

矩形的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性质定理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合作探究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

设矩形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那么,be是rt△ab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

(bo是rt△abc中斜边ac上的中线)它与ac有什么大小关系,为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图形学生很容易猜想结果,关键是从数学的角度证明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明确论证方法、学生独立完成证明,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讲解:

例1、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6㎝,求矩形对角线ac的长?

当堂检测: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

(a)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rt△ abc中,∠abc=900,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

(1)若bd=3㎝,则ac=㎝

(2)若∠c=30°,ab=5㎝,则ac=㎝,bd=㎝

3、在矩形abcd中,若已知∠doc=120°,ac=8㎝,求ad的长

4、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1),使ab=cd,ef=gh;

(2)摆放成如图(2)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

(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3)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4),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请说出你本节课的收获,与大家一块分享!!

作业:

课本p、20第2题

板书设计:

xxx

《轻与重数学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