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12-02 12:41:12 分类:工作报告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案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包括知识点的讲解,也要有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1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量,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在探索与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习了常见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购物的经验,生活中学生对小数有大量丰富的感知,但是缺少理性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触到的、体验到的,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课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丰富的原有认知,在交流对比和辨析中自主建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分母是十、一百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 活动引入:

1.用3、4两个数字,可以组出哪些数?(组出整数、分数、小数)

2.出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3.生活中你在哪最常见到小数?(价签)

活动2【讲授】

二、初步认识

1、出示购物小票:介绍小数点、小数组成

师:老师带来一张购物小票,上面有小数吗?从哪看出是小数?

教师介绍: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面的部分叫小数部分。

2、介绍小数读法、表示的钱数

对于这几个小数,你还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学生读、介绍表示的钱数)

小结:以元为单位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师:除了在商品价格上见到过小数,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小数?(学生举例 )

4、 老师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出示

(1)饮料:1.25升瓶

(2)学生身高:1.53米,体重:37.25千克

(3)电影:约1.5小时场

(4)教室: 48.48平方米间(强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

活动3【活动】

三、深入理解小数含义:

1、认识一位小数

(1 )师:看,这是1把米尺。多长?

小蜗牛向前爬了1小段, 估一估这段有多长?(1分米、 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估得对不对呢?到米尺上比一比,请大家边看边数一数(课件演示)

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分米。

这一段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 米=0.1米

0.1米什么意思?

小结:1分米以米为单位时,即可以写成 米,也可以写成0.1米,这三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相等)

(2)继续观察米尺,你还能找到0.1米吗?(巩固对0.1的认识,渗透1里面有10个0.1。)

(3)你还能找到零点几米?怎么想的?(渗透零点几就是几个零点一。)

2、认识两位小数(自主迁移)

借着刚才的经验,猜一猜,0.01米表示什么?(1厘米、 米)

从我们熟悉的1厘米入手,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 米=0.01米

0.01米什么意思?

小结:1厘米以米为单位时,即可以写成 米,也可以写成0.01米,这三个数之间也是相等的关系?。

照这样的思路想下去,15厘米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20厘米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

3、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不同?

读一读左边的这三个小数,我们把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数。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了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再读一读右边的三个小数,我们把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得到了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的分数

4、反馈内化

打开书第89页例1,阅读并填空

活动4【练习】

四、拓展应用

1、书p911,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2、摆硬币写小数

3、 介绍小数的产生

活动5【作业】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想学习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后思考题:这是一条线段的0.3,你能把这条线段画完整吗?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测量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先估一估,然后进行测量。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桌面的长、宽时,用“米”和“厘米”做单位都不太合适)

师: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线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用手势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尝试画线段,集体评议。

强调:从0刻度线出发,要标好端点和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列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1分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尝试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开验证: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长?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观察发现:1米=10分米,用手势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几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几米?

3.单位换算。

(1)教学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个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等,教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系统梳理,体会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你能按顺序给下面的单位排排队吗?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据排好的单位,观察思考: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示范一次,接着学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选题目邀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练习五第3、7题。

(1)杯子高1()

(2)螺丝钉宽5()

(3)牙刷长16()

(4)蚂蚁身长6()

(5)一步长5()

(6)尺子厚()毫米

3.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画“√”。

(1)黑板长()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将前面的单位“毫米”换算成“厘米”。

7、完成练习五第9、10题。

第9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将2米换算成20分米来计算。

8、知识应用: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带沿着黑板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根这样的彩带?

学法指导:谁能换一句话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明确本题实际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几个5分米,即30里面有几个5。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6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成人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