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大班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10-21 15:41:12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的详细准备使得教师在授课时更加自信,从而提升课堂的整体秩序感,教案的撰写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活动大班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通用7篇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天天都能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关注,这一自然现象就会被幼儿忽略,更谈不上了解风的形成以及和人的关系。

本次活动把掌握风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的关系作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幼儿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和思考、观看课件等活动,使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以玩风车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的展开包括了解风的特征、风的形成、风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紧扣。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出“风娃娃”

提问:怎样让风车转起来。

二、出示气球,了解风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里有什么?

2.再把汽球口对着幼儿的脸松开,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扇,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在哪里?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认识风的形成

风是怎样形成的? (让幼儿拿出自己课前所查阅有关风的资料,相互讨论。)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请幼儿讨论:

1.风娃娃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2.风娃娃给我们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坏处?

五、感知环境破坏与风沙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懂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与沙尘暴的关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搜集治理沙尘暴的有关资料。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幼儿体会了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整个活动从上课前先让幼儿去搜集有关风的资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对风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环节先让幼儿讨论,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幼儿更形象生动地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幼儿兴趣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整个环节层层深入,由易到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假如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假如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资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你用了什么资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5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纸的力量,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乐趣。

2、能对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纸能支撑物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明白只有尝试才能有新发现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废旧的a4纸、同样大小的书本、废报纸做的高跷。

2、记录纸、笔若干,磁条。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张,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辅助材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张站起来?

(2)幼儿操作,自由探索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小结:原来,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让纸张站起来。

2、挑战行动1:分组尝试用纸支撑书本。

教师出示纸和书本,提出问题:用一张站起来的纸支撑书本,你觉得有可能吗?

(1)自由猜测,教师记录猜测结果。

(2)分组参与实验并交流发现。

提问:你的挑战成功了吗?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撑起书,但是先要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书本。

3、挑战行动2:分组尝试用一张纸支撑更多的书本。

(1)操作尝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薄薄的废纸支撑起更多的书本吗?

(2)分组参与挑战活动,并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卷起来的方法放的书本最多。

4、看废报纸做的高跷,知道纸的支撑力还可以服务生活。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

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

①手握成拳状;

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

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主要的风俗习惯。

2、通过猜灯谜、做汤圆、踩高跷、观赏花灯、舞龙狮感受节日等活动,感受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

3、增进父母、长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通过讨论、老师讲解,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和风俗习惯。

2、体温:为什么人们要过元宵节?元宵节人们都进行一些什么活动?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舞龙狮的风俗习惯。

二、猜灯谜:

1、玩法:在活动室中任意取下一个气球,父母协同孩子用臀部将气球坐碎,取出其中的谜面,共同猜出谜底。

2、在猜谜过程中,感受与父母配合的乐趣。

三、画五官:

1、玩法:由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另一人领着走到画五官,将五官画完整。(另一人可作适当的提醒)

2、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受游戏的欢乐。

四、舞狮、赏花灯、游园、烟火晚会:

1、孩子与家长一起来到户外场地,尽快地舞龙、舞狮观赏花灯、跳起舞蹈。

2、烟火晚会,大家一起在烟火中同欢庆元宵节,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