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教案7篇

时间:2024-08-24 13:41:16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案的细致准备使得教师能够更灵活地应对课堂上突发的各种情况,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沁园春长沙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7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思考一个问题,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是否相同,各主要写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 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板书:景——情]

三、深入文本,具体赏析

(一)赏析上阕

1.品读美句,感受把握

思考:上阕写景。写景部分哪里写得?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 图的?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2.炼字炼意,品味语??

独立寒秋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推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的意态。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眼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想象联想,工笔描绘

师: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景中。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在脑海里绘出秋色 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会,相互评点、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古今秋思,对比赏析

古代秋思句,学生搜索:

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

师: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你们知道这个差异的原因吗?

学生猜测回答。如,生:他是伟人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生:他是革命家,革命家永远是硬朗、向上的。

5.知人论世,把握情志

师: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都处在猜测的层面上,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应该注意追本溯源,知人论世。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毛泽东从小有什么样的志向。1910年秋,他在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纵笔写就一首《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0年告别父母外出求学时,他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诗人西乡隆盛的诗作,写过一首《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

学生读这两首诗,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他从小胸怀大志,有必定成功的信念,有主宰天下的豪情。

他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乐观的精神,雄伟的志向都融在他写的秋景里了。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6.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眼前的烂漫秋景蕴含着作者的情怀也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迸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答案在哪里?

明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下阕。

(二)赏析下阕

推荐一位同学读下阕。

师:读完下阕,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现出两幅图画,一幅叫峥嵘岁月图,一幅是中流击水图。

1.赏析“峥嵘岁月图”

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旧地重游,往事历历,怎能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慨!想当年,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

师:齐读“峥嵘岁月图”部分。讨论告诉我们这是一段怎样的峥嵘岁月。

(读后)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明确: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橘子洲头,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他们以豪迈的气概,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的回答,正是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2.赏析“中流击水图”

师: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大家反复地读这句词。

师: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在盛夏水涨之时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作者写这些,除了有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呢?

(再读,联系全词读,读全词。)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明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志向的远大,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力挽狂澜的壮举,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

四、总览全词,进行小结

学生仔细读下面的一段文字:

上阕写充满朝气的万物。枫林如火,深寓他火热的革命家情怀;万类霜天竞自由,寄托着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下阕写充满朝气的人格主体。青春岁月,摆脱不了的回肠荡气;指点江山,从昨天延伸到今天的英雄本色。那时的中国,“百舸争流”,国民革命席卷南方,北方军阀的统治摇摇欲坠。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水和争相前行的大小船只,诗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又平添出异样的严峻。

是呵,就像辽阔的天空和水面,任人角逐,但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诗人的耳边,或许回荡着他五年前在《湘江评论》上敲响的黄钟大吕:“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后来解释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说的是北伐以前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

师:上阕有问,下阕有答,前呼后应,妙化无痕。同学们能不能从词的上阕和下阕里各抽取一个句子,组成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包含着作者的问,下联是作者的答。)

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下联)

横批:还看今朝

诗言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都统一在作家诗人胸有天下,囊括四海的志向里,这就是景情志三者的统一。

结束语:同学们,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寻觅与追逐。风景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深谷中的路旁插着一个标语牌,提醒过路人,“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再次齐读全文,在豪迈的朗诵声中,慢慢走,欣赏吧!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3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4

一、毛泽东及其诗词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

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四、朗读训练

五、阅读训练

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彩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七、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八、想象能力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九、归纳小结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战斗风月: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十、作业布置

1、联系词的上下句,品味下面彩色字的意味。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2、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知识链接】

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基础自学】

1.文学常识: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_____。

2.知人论世: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3.基础知识:

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

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②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怅:寥廓:

谁主沉浮峥嵘:

稠: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激扬:粪土:击水:浪遏飞舟:

4.读出诗的节奏,品味诗的情感。

5.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并概括词的上、下两阙内容:

(2)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3)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命一个小标题。

【合作探究】

1.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三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同学少年”?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6.《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检测案】

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派和派两种。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廓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

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

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

c、层漫遍底d、碧尽遍

6、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

]《*选集》:*的主要著作集。

?*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文集》编入《*选集》以外的*重要文稿。

?*诗词》:*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外,你们还知道*那些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

~~~~~~~~

~~~~~~~~

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

除了《沁园春.长沙》外,*的诗歌还有很多,最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的《沁园春.长沙》,我们介绍了*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阕,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阕。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总结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7

一、作者介绍

经历: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作品:《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评价: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创作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 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 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三、常识

1.概念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分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3.词牌与词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