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事迹优秀6篇
不一定要局限于文字,事迹材料也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活动形式来展示,出色的事迹记录可以呈现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实力,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平安事迹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安事迹篇1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倡导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积极参与。桃花坪社区朝阳小区居民小袁,今年60岁,是原蒲纺丝织厂宣传干事,一位退休老党员。他和老伴长期以来生活俭朴,特别是在环保节能低碳生活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家庭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居民。
一、节约水电,从点滴做起
小袁同志的家庭用水从三个方面节约,厨房用水,个人卫生用水,和厕所用水。厨房用水,他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利用得恰到好处,先把买回的青菜或其他菜类除出杂质和枯叶,然后用淘米水浸泡,之后再用清水洗净,再用剩下的水清洗拖把和擦洗灶台。个人卫生用水,一般来说太阳能用水节约能源但水源较长,刚开始用水时都是凉水,他家就用干净器具把水接起来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用来浇花。厕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种用剩的水储起来冲洗厕所或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的有价值。在生活细节上,他也十分注意方法。外出购物买菜一般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家用照明电全部使用节能灯,并且出门养成随手关掉水电开关的习惯。袁师傅也有一辆摩托车,一般情况不会用,只是外出或紧急时刻才会骑车使用。虽说女儿现已成家立业,但他们经常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孙不要铺张浪费积极参与节能低碳活动。
二、变废为宝,美化家庭环境
变废为宝是小袁的生活理念。他还利用很多废旧物自制了多种蓄水用具。走进小袁家的后院,数十种根雕花草枝繁叶茂随风摇曳,散发出不同的清香。自制的蓄水用具有玻璃制作的,铁皮制作的,坏旧的陶瓷缸制作的等等,一到雨季就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观,这是收集自然雨水的最好途径。袁师傅种花养草一般都引用自然肥料,淘米水发酵,鸡蛋壳捣碎,家禽粪类回收等等。既废旧利用节约了资燃又美化了环境。袁师傅家种养的花草根雕每年都迎来了各方爱好者观赏借签,在他的花房处还设立了一间娱乐室,有自制的山水画,字画,名人名言棋牌道具等,休闲时,常有一帮好友相聚交流,互相学习以文会友。不仅如此,袁师傅还是朝阳小区一位得力板报设计员,经常利用他的特长做好小区黑板报的宣传工作,他设计的板报漫画文笔流畅栩栩如生,总是博得路人好评,成为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三、倡导健康文明,引领时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袁师傅总是要求家庭成员,要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袁师傅家庭陈设古朴简单,干净整洁,通风采光。虽说他们都有退休工资,生活还算不错,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用他的话说;并不是我们吝啬小气,舍不得花钱,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若是地球上有一天没有水源,那么一切生命将会停止。我们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近,他还组织了一支乐队吹拉弹唱,为桃花坪社区合唱团配乐,把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又推上了新的台阶。袁师傅常说,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类一些懒惰思想的滋生。我们的天空不蓝水不清,森林被破坏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去平衡。目前绿化和低碳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希望能用我的行动影响一大批居民朋友,并积极参与我们的行列,从点滴入手,科学生活成为现代节能家庭。
平安事迹篇2
在高台县城关镇,有这样一户家庭,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却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急社区居民所急,解社区居民所困,想社区居民所想”,他们一家老少,热心助人,用平凡的举动、真挚的情感,谱写着对居民群众的奉献之歌。他们就是城关镇北河新村小君、小兰家庭。
“社区居民健康就是我的幸福”,这是小君常说的一句话。现年60岁的小君是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诊所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开办诊所以来,他经常为辖区内孤寡老人、低保户看病的行为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他的善举也带动着家里的其他成员,一家人齐心为社区居民无悔奉献着服务着,他们的感人事迹也被人们广为流传。
开办诊所为民义诊
1998年,小君因为身患多种疾病,被迫离开了工作20年的岗位,在家养病期间,他发现他所居住的北河新村,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搬迁户,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经常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怕得病、怕看病”的困境。看到这样的状况,小君感到有些痛心,作为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医生,对于周围邻居们的困境他能够感同身受。同时,出于一个医者之心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他萌生了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的念头,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999年初他的诊所开门营业了。
小君诊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人、中低收入居民。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看的起病,他从不乱收费,一直坚持能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看病行医17年以来,他只收药费,从不收出诊费、服务费,行医至今他还沿用着2005年医疗卫生收费标准,从不涨价。考虑到新建东村社区困难家庭多、孤寡老人多,小君主动和社区联系,每年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一次,并为120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从2004年开展免费体检活动至今已经整整10几个年头了,除了称体重、测血压等普通的身体体检,他还隔几年就与县上的相关医疗部门联系,为居民开展血压测试、心电图测试、血常规测试、b超等多种体检项目,在体检的时候他还一一对体检的老人讲解老人的病症,平时怎么保养,让老人们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治病救人甘于奉献
小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从不宣扬自己。人们无从知道,他在家乡行医的17年间为北河新村的居民减免了多少费用,人们无法知道,他为父老乡亲们奉献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人们知道的是他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尊重。无论白天晚上,不论过年过节,一个电话或口信,无论多远,小君都会带着针药赶去,行医至今,春节期间他从来没有休息过。遇上居民买药时手头紧没钱的时候,他就让病人先将药拿回家吃,并说“没事,等你有钱了再付。”
20xx年寒冬的一个晚上,低保户贾俊武夫妇煤气中毒,情况十分危急,小君得知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抢救,因抢救及时,夫妻双方脱离了危险。忙活了大半夜的李大夫刚回到家又接到粮食局家属区一突发心脏病患者的求救电话,他放下电话,急忙背起药箱赶去救治。那天他整整忙活了一个晚上,挽救了几条生命。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小君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小君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离小君诊所不远住着一位80多岁孤寡老人,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平时照顾老人就成了小君夫妻俩的事,他们经常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陪老人聊天,老人的药长期来都是他们免费送。老人称:“没有李大夫夫妻的照顾,自己恐怕早见阎王了。”社区里一位患有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的80岁老人,她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只有儿媳照顾她,知道老人的情况后,小君夫妻经常上门去看望老人,免费诊病,直到老人去世,附近的六七个老人从生病到去世都是小君在诊治。
言传身教家庭和美
小君的妻子小兰今年57岁,常年在家照顾孙子,洗衣做饭,照顾这一大家人的日常起居便成了她最大的事,也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她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着家人,为这个家忙里忙外,默默付出着,免去了丈夫、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外打工挣钱!小兰在丈夫的带领和影响下,常常用心帮社区和周围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并且,由于平时受丈夫的耳濡目染,小兰也掌握了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她经常深入社区和居民区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提高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小君的儿子李大鹏常年在新坝种地,他一直秉承着父亲的人生理念,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恪守本分。儿媳濮丽娟在公公的诊所从事医护工作,公公小君的所作所为,平凡之举,点点滴滴,对于儿媳濮丽娟来说,却是感人至深的举动,她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要向爸学习,发扬他的精神。我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我们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收获的是社区居民的称赞和认可,这一切都值啊!”小君的孙子如今已是解放街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爷爷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乖巧懂事,爱心满满,传递和延续着这一家人的美德!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小君一家还是热爱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能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看到居民赵俊杰精神状况不太好,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小君就主动与赵俊杰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为他做身体检查,过年过节为他送去衣物。看到北河新村附近的居民没有活动场地,儿子李大鹏就和社区商量,组织人员配合社区铺垫场地,先后为社区门球场拉送黄沙20立方,联系专用机械平整门球场,并多方联系协调篮球架一副,建起了北河新村篮球场。2012年7月份,附近爱好曲艺的老年人商量着成立一个合唱队,专门开展一些曲艺演唱活动,成立之初,一切活动都不规范,小君就帮着合唱班起名字,制定规章制度,协调社区帮助制作演出时的横幅,打印节目单,编排节目顺序,指导动作,还负责敲鼓,在他的帮助下,合唱队运行的渐渐规范起来了。
在工作之余,小君还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教育,他发现了一些不务正业,小偷小盗的小青年,就总是去找他们谈心,耐心教导,并和他们成了朋友,在他的教导下,那些小青年们也都痛改前非,踏实做人。他还是一名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热心人,看着春秋季来他诊所里就诊的幼儿越来越多,20xx年夏天,他主动走进东苑幼儿园为小朋友和家长讲解幼儿春季卫生防疫知识,免费为东苑幼儿园中(4)班撰写印发《幼儿园春、夏季卫生知识》宣传资料90份,发放《公民卫生健康知识》手册45份,在他的讲解与帮助下,幼儿园的每一位家长都对幼儿卫生疾病预防知识有了深入了解,通过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接触,他发现,现在的小孩子对家乡的植物、蔬菜等都不认识,于是他立刻萌发了为幼儿园制作植物标本、让幼儿学习动植物知识的想法,想以此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从20xx年的夏天到20xx年夏天,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采集了100种植物标本,捐给了东苑幼儿园。
平安事迹篇3
20xx年以来,x法院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部署要求,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创新落实各项举措,取得突出成效。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不手软,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x件x人,审结x件x人,圆满审结最高院指定管辖、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硕果,审结涉恶案件x件x人,刑庭被省高院给予集体嘉奖。推进行政争议化解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设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对民事纠纷、行政争议多元化解的全覆盖。对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式、动态清单式管理,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集体访、重复访大幅下降,涉诉信访平稳有序。
二、创新多元解纷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聚焦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建立矛盾纠纷四级过滤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廊坊法院系统一站式建设现场会在x法院召开,河北高院在全省法院推广多元解纷工作经验,新华社、《人民法院报》进行了专项报道。强化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组建x支调解速裁团队,人均结案x件。延伸社会治理工作触角,以中心法庭和河北特色法庭为平台,深化“无诉讼乡(镇)村(街)”创建工作。
三、坚持平安宣传常态化,营造和谐稳定好氛围
立足“三创四建”,包联指导x市滨西社区,参与文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立足法制宣传,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公众遵纪守法意识。加强“两微一端”建设,强化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共在各级主流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宣传稿件x条,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工作优胜单位。另外,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广“移动微法院”,配置智能文件交换柜、诉讼风险评估等自助诉服系统,有效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不打烊”、审判工作“不掉线”。
平安事迹篇4
小袁,是宝源乡玉丰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她勤劳致富彰显女性本色。她生长在农村,扎根农村,深刻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她不失时机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和政府需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广开门路,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1998年,袁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退耕还林,帮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护工程 100余亩,承包村民山林300亩发展竹产业,现竹产业已经成为宝源乡的支柱产业,农民因竹产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xx年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
她乐观向上从容面对生活。她只有一个小学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却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事。当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乡亲们也冷嘲热讽,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实际了。可她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丈夫的反对和乡亲的嘲讽,把3个孩子丢给了丈夫,一个人跑项目,找资金,签合同,还经常一个人上山植树造林,并吃住在山上。后来丈夫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还林项目,还帮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项目,乡亲们也被他们一家的坚定信念感动着,当初嘲讽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小袁真了不起。现在,她每天都乐观的生活着,在50岁时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乡里的文艺队,自导自演"宝源十八奇",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教子有方教会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现与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顺、懂事是她这辈子的收获。两个女儿经常回家看望双亲,儿媳更是把他们当着亲爹亲妈一样的孝顺。在她的感染下,初中毕业的儿子现正自考大专,他说,因为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放弃了学业,现在自己已成家立业了,要多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节拍,不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小两口经营着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两口在农亲时节就帮助他们打理店面,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着他们的孙子出世。
她团结邻里助推社会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小袁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小袁说:"她们现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带动当地的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儿子准备结合赤水的旅游产业,在宝源乡开一家农家乐,带动宝源的旅游发展,带动乡们就业,共同增收致富。
平安事迹篇5
在砖墙镇三和村前和自然村,人们传颂着一个平安家庭的感人事迹,让人十分钦佩。
40岁的xxx和39岁的妻子xxx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独生女儿在砖小读6年级。同胞兄长周大双和妻子卞迎花在xx长期打工,独生女儿在宁读初中,父母亲都已有60多岁。他夫妻俩尊老爱幼,宽容谦让,邻里和睦,为人热心,尤其是在开展平安创建家庭创建活动以来,更加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积极参加各项平安家庭的系列活动。
xxx是原我镇一个厂里的下岗职工,因厂里倒闭自己在家中开办了一个个体加工厂,白天时间做好本职工作,晚上时间积极参加红袖标活动的巡逻工作,在巡防中配合村委做到四防,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使村上邻里更加文明融洽、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妻子xxx也主动投入到平安家庭创建中去,原来老长辈(爷爷奶奶)的老框框思想,兄弟俩双胞胎都是生的女孩,老长辈的意思是要生男孩,加上兄弟俩双胞胎是属一胎生育,无照顾二胎,二孙媳妇的态度就是很坚决,生男生女都一样。
在争创文明家园示范中,在村组织每次的五五普法学习中,能够不仅做到自己带头,刻苦学习而且对别人也一样。前二年,五星文明户的评比工作最为激烈,同胞兄弟是五星户,而自己却是四星文明户,找不出差距,后经村委干部提示找出了差距,最后还是得到了好评,拿到了五星家庭的牌子。
xxx一家在实施文明新风进家庭,开展美德进农家活动中,能够引导全家人遵纪守法,大力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敬老爱幼,邻里团结,拒绝黄、赌、毒等不良现象对家庭的影响,用家庭的和谐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平安型家庭事迹材料》
平安事迹篇6
小李,现任盐田区海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爱人小萍,是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工作站一名城管、民政专员,女儿小丽在龙岗区团委工作。小李同志家庭爱国守法,热心公益、爱岗敬业、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家庭学习气氛浓厚,生活情趣积极向上。他们一家被评为2007年度第六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06年度广东省“平安和谐”家庭、2006年度深圳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及2005年度深圳市最具爱心家庭。
热心公益。小李同志积极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乐于奉献,率先垂范带领全家人积极从事公益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作出贡献。坚持每年联系帮助一户下岗居民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再就业,逢年过节还上门慰问,送去温暖;每年结对帮扶辖区一户困难家庭,当得知该家庭的小孩不幸患上了地中海贫血症时,立即捐赠3000元;他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先后结对帮扶四川省郫县新胜镇中贫困学生方田,河北省张北县贫困小学生王权等十多位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他们一家积极捐款救灾,还与甘肃省康县杨台寿乡一户灾民建立了帮扶关系,捐助这户灾民家孩子三年每年2000元以上,还经常与这户人家沟通联系,鼓励他们坚强生活;他关心革命老区建设,近年先后捐款共5万余元。他尊敬关爱老年人,每年老人节坚持慰问6户困难家庭老人。他关爱外来务工青年,为他们找工作,为一些特别困难的解决伙食费、购置生活用品。其爱人在社区工作,经常走访困难户、单亲家庭、残疾人和下岗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申领救济金,提供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为他们捐款捐物,把关爱温暖送给弱势群体,成为居民的好朋友。女儿也积极投身所在单位和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并与所结对帮扶的甘肃省困难大学生成为好朋友。
爱好学习。小李同志一家爱好学习,阅读兴趣广泛。曾经当过语文教师的他,对阅读和写作一直保持着痴迷。在工作之余,他动笔撰写了《“八荣八耻”里程碑》、《和谐颂》、《蓝色盐田》、《桃源居,幸福居》、《爸妈的话》、《爱心飞扬》等大量倡导现代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诗词和歌词,其中宣传义工精神的《爱心飞扬》被编排了舞台剧,参加“鹏城金秋”晚会,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创作了歌曲《欢乐秧歌扭起来》,街道秧歌队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排练了秧歌舞,参加全国健身秧歌大赛、广东省第六届老年运动会上均获得金奖。妻子小萍中师毕业,闲瑕之余也喜欢读书爱报,还帮丈夫抄写校对诗歌作品。在父亲的熏陶下,女儿小丽擅长读书写作,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他们一家三口经常在一起讨论读过的书,或者讨论修改小李同志的作品。
敬业爱岗。小李同志一家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修养,对待工作严谨务实、兢兢业业。小李同志分管综治、文化等工作,他敢于创新,策划实施“感恩行动”和“治安优胜社区”创建活动,营造辖区平安和谐互爱的氛围;注重提升辖区居民文明素质,组织开展各种关心外来工活动和“好书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关注未成年合法权益,倡议设立了未成年人救助热线电话。提议并指导梧桐社区成立全国第一个社区居民心理辅导处“心灵驿站”,为居民提供健康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多起家庭婚姻纠纷、情感障碍、心理困惑,深受辖区居民欢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多家媒体和电台予以采访和报道。他经常深入社区,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了解到辖区文体设施比较缺乏、群众缺乏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后,他多方奔波,反复协调,采取市区支持一点,街道开源节流节省一点的办法,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6条健身径,建设了社区青工乐园、灯光舞台、篮球场、儿童乐园等设施,从硬件上保证了居民文体活动的开展。他的爱人小萍长期在基层默默工作,工作认真负责,从事过社区民政、城管等工作,曾被评鹏城市容环卫杯先进工作者,是领导心目中的好下属,同事心目中的好大姐。女儿小丽在龙岗区团委工作,工作扎实肯干。
注重文明。小李同志极为重视建设现代文明家庭。家庭气氛民主,孩子尊重家长,家长也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男女平等,夫妻相敬如宾,相互支持。因为丈夫的工作比较忙,做妻子的就主动承担起全部家务,并把女儿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认真教育女儿,积极培育女儿成材;勤俭持家,爱护环境,生活用品尽量合理循环使用,早在90年代就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且注重从小培养女儿的环保节约意识,带她参加社区跳蚤市场活动,与小朋友们交换玩具。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导下,女儿小丽树立了良好的环保观念,生活朴素,并在东南五省环保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不仅注重自身家庭的文明建设,他还积极在辖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新型文明家庭,组织了海山“明日之星”系列评选活动,通过“家庭之星”、“巾帼之星”、“恩爱之星”等的评选,在居民身边发现树立好的典型,带动群众更珍视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