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乘法教案推荐8篇

时间:2024-07-09 15:41:22 分类:工作报告

周全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师撰写教案有助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的乘法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的乘法教案推荐8篇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 和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4

一教育

21jy_1155220435 20xx-09-29 00:27苏教版5.09m 3个学币1星级

二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通过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奠定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以及倒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能应用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材第28~2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学生做完第(1)题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做完第(2)题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计算第(2)题第2个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先由学生回答,再涂色。)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生:++。

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生:3×。

教师板书:×3或3×。

师: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计算×3。

师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生:。

学生试做,教师启发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师:×3=,由此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所得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原分数的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师: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点评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可能没关注到全局。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2.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学生,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3.在课后巩固的作业设计中,我本着“精”的原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去设计一些题目,做到精讲精练。既学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29~30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1 ×5

师: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花朵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1)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朵。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生:10÷2=5(朵)。

师:为什么可以用上面的算式计算?

生:10朵的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红花。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借助涂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生:10÷5×2=4(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10×来计算。

师:求10朵的是多少,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1.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6~9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拓展。计算方法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难以理解,可适当补充一些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第31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3中的条形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绿花是黄花的(或);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绿花是红花的等。

1.教学例3第(1)题。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哪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

追问:50朵的是什么?

指出:“红花比黄花多”,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

指名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

师: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例3第(2)题。

出示题目: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2.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3.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1~15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相应的份数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在列式时已经很自然地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材第34~35页例4、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

课件、长方形纸。

1.计算下面各题。

4× 7× ×4 ×12

2.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小结: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课件出示:×。

师:这道题与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4题、图。

师:画斜线的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左图中斜线部分占的,右图中斜线部分占的。

师: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的呢?

师: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教材第34页完成填空。)

师:根据填的结果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生: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图。

师:×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师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归纳总结。

师: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5.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请同学们先完成“试一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

引导学生直接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与分数相乘怎样计算?

本节课主要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意义获得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在直观图的支持下,在分析比较、探讨交流的环境中逐步发现规律,在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方法、构建方法体系。通过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错误较多,约分的方法也不能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计算的训练,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5课时分数连乘

教材第35~36页例6及相关练习。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并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1.口算。

×6=×=10×=×=

2.师:请同学们说说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连乘。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6,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互相交流。

2.画图分析。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绸花的朵数。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表示二班做绸花的朵数?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

师:你会用线段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

3.列式计算。

(1)师: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出二班做的朵数,再计算三班做的朵数。

(2)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

生:135×=120(朵) 120×=90(朵)

(3)分布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35××。

师:这样的乘法算式你会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师: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归纳方法。

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和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2.长方体的长是3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7~9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第6课时练习课(分数乘法)

教材第38页第10~15题。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1.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单位间的进率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2~14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5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鱼缸里有水多少立方米,需要哪些条件。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的一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巩固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习题中,我所选择的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

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36页例7及相关练习。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件。

师:在我国的文字里,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课件出示有趣的汉字:呆和杏、吴和吞……)

师:你们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了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就成了新的汉字。)

师: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7。

师: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1,×=1,×=1。

(2)引出概念。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3)师:你能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数互为倒数吗?

学生举例来说,教师及时评议。

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观察上面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师: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总结: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作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

1.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先让学生通过对几个分数的观察,找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举例,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发现像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内容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对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举例后进一步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互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怎样解释,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材第40~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件。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师:举例说说你能用分数乘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1.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先涂色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

学生独立解答,评讲时结合问题说说思考方法。

4.教材第40~41页“练习与应用”第5~8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

5.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12题。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使学生明确:要求妈妈的身高,必须先求出小明的身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评议。

6.教材第42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全班交流。

7.教材第42页“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交流。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基础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为了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整理与练习课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7297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43/8 ,2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乘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单位1

教学难点:

依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100(20)?=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1~4题。

《分数的乘法教案推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