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调研实践报告5篇

时间:2024-06-23 12:41:39 分类:工作报告

在实践上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效率,就一定做好实践报告,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有所进步,我们可以从实践报告中收获实践的成绩,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调研实践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5篇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篇1

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经济差距也在渐渐减小,今年回到家,我也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做了一些调查,下面是我谈一下我的调查结果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我的家乡是山东德州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是一片大平原。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没山没水,只能发展农业,所以我们这里农业比较发达,但却没有摆脱小农思想,平均每人有几亩田地,虽然人们经验丰富,也很勤劳,可是在农田里也没有致富。

幸好最近几年,家乡开始发展工业,人们在农闲时期去工厂里打工,补贴家用,才让家乡的经济开始有了起色,逐渐发展起来。家乡的工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小型私营的,以各种铁器铸造为主,还有一些车床加工等等,主要分布在农村,便于人们上下班,而企业主也多是农民,逐渐发展起来一批我称之为农村特色的私营企业;另一方面是城乡结合的中型的小企业,以各种铁器加工为主,还有一些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主要分布在各开发区,企业主也是各种不同的人士,是一些比较正规的企业。

由于本村距离县城较近,所以经济也有一些发展,所以我对农村特色的私营小企业也比较了解,这些小企业的工人多是附近的农民,农忙和灌溉田地等农田里工作较为繁忙时会停止生产。下面我对农村特色私营小企业做一下swot分析。

1、优势。

位于农村地区,经济开始发展,提供一定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工人多为附近农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利于为商品提供更多的价格优势,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鼓励,让这些小型企业有了发展之地;位于农村地区也有大量廉价土地,较城市企业有很大优势。

2、劣势。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资金支持;同样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发展较为缓慢;交通状况不好,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无法形成量产,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样也不能形成品牌,无法做大,只能偏安一隅;接触先进科技的机会较少,无法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无法面对外界高节奏的技术更新换代,无法提升与外界企业的竞争实力;管理者多为小企业主,无法与外界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相比,在管理科学与企业发展远见方面远远落后于外界企业管理者。

3、机遇。

处于经济的大发展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处于技术不太发达时期,廉价劳动力可以代替技术较为落后的弊端;政府也相对较为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以支持经济的大发展;这些小企业主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

4、危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力量逐渐显现出来,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科技发展缓慢,劳动力已经逐渐不能取代科技,增快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型企业竞争力逐渐变低,外界企业经济策略逐渐改变,小企业的生存能力逐渐变低;由于生产方式低下,无法保证商品质量,终将被外界企业代替。

所以,这些小企业主应该尽快转移经济发展中心,将经济的发展中心转移到科技主导的方面来,促进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交通,促进与外界交流,加快商品流通。加强商品的质量检测,保证商品质量,扩大市场,加快与外界商品沟通,树立品牌策略。促进小企业主的合作,促进小企业商品的深加工,集合资金,集合优势,增强竞争能力,树立企业文化,加快经济发展。

相对于农村特色小型企业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中型企业则会正规很多,也会发展的快一些。

城乡的中型企业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个人认为目前经济的长远发展看来,这些中型企业才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量的,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长期贡献力量,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这些中型企业较为正规,拥有较为正规的企业规章和生产工艺,较早的接触科技,能更早的使用科技为自己工厂生产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与外界进行商品沟通,交流商品的制作准则,便于商品量产,保证产品质量。

不过,我建议可以多建立一些机械加工制造的中型企业,结合农村特色的小型企业的状况,加强小企业商品的深加工,形成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弥补农村特色小型企业难以掌握高等技术的不足,促进与小型企业的合作,综合地方特色,形成一条龙的生产方式,形成地方品牌,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合力双赢,便于自身发展,同时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

说完工业发展再说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经济产业。

宁津县位于华北大平原,自古就是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可以说是具备发展农业的所有条件,所以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的历史,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经验非常丰富。不过也正是这样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很多古时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弊端传承了下来,小农思想非常严重,无法实现大机械工业化生产,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低。

家乡的农业可以说没怎么发展,只是将原来完全用人工的工作变成了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但是在对农业的思想方面没有进步,仍然是想拿农业来喂饱自己,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或者说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发财致富的产业,只是将之作为一个副业,无法与西方大农场相比较,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也许目前已经没有了农业。技术方面,虽然也有发展,但是距离西方大机械化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灌溉仍然用大水漫观的方式进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水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

对此,我建议,彻底改变农民思想,树立农业产业化策略,改变小农思想,开展农田承包,建立农场,令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承包,科学种田,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大机械改革,促进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加大型产业对经济促进作用,节约成本,增强中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的竞争能力。解放劳动力,用于增强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政府,在工业方面我建议应该加强引导,促进农村特色小型企业转型,引导小企业主快速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科学,引进质量管理机制,引导小企业主进行产品深加工,引导小企业与城乡中型企业合作,促进小企业正规化,引导小企业主最大的发挥廉价劳动力与人们具有一定技术的优势,促进地方制造业的发展。而城乡中型企业则应利用自己较早接触新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加深产业的深度,引导地方经济发展一条龙式,增强地方企业合作。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地方特色为品牌,增强竞争力。充分利用限制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企业正规化。

农业方面,加快土地确权,并加快对外承包,吸引农业专业化人才经营管理,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解放大量劳动力,用于工业生产,实现地方一体化经济的发展。

基础建设方面,增加交通方面建设,增加与外界沟通,最好可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利于商品外销和新技术引进。改善农村人居住状况,建筑高楼,节省土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土地。同时,改善基础设施,主要丰富人们业余生活,首先是老年人的安置,让老年人有地方养老,节省大量劳动力,投入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也提高人民精神文明建设。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篇2

一、基本情况

石家河乡地处县城南部山区,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共有35个行政村,7975户,28735口人,耕地面积28257亩。有华兴铸造、中江禽业、华龙碳素、纸箱厂、彩印厂等骨干企业10多家。辖区内设初中1处,学区小学6处,在校生2146人,在校职工207人。乡镇级卫生院1处,在职职工29人。政府机关在职80人,全乡财政供养400人,其中的政府113人,教育253人,卫生34人。 2006年,全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6万元,国税完成361.9万元,地税完成76.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10.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64.1万元(不含县局代发工资),农、林、水、文体广播支出130.6万元,卫生支出8.7万元,行政支出120.7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35.5万元,其他支出151.2万元。

2007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3万元,完成31.2%,国税完成117.3万元,地税完成12.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6万元,占预算的74%。

二、现状及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上级接连出台一些政策性增支项目,本乡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也不断加大,出现

了负债、支出的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的现象。靠本乡的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转移支付已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

2、乡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投入。财力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展越慢,财政越差;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潜力更差。

3、财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由于历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石家河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骨干纳税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税源主体不佳,造成了乡财源的后劲不足和发展乏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4、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大。一是增资政策带来的压力。近几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资额度大。尤其是今年,人均月工资平均增长242元,全年财政增支达118.7万元,地方性各种补贴全年增长增支59.4万元,养老保险全年增长增支34万元;二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计划生育投入、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都需要乡财政配套资金,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120万元,乡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落实措施,改变现状

1、招商引资图发展。石家河地处山区乡镇,地理位臵、交通条件比较差,工业基础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相对比较难,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本乡确立了“对外依托城区平台猛促招商,对内发挥资源优势生态招商”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让客商了解临朐及石家河的投资环境、优惠条件和待遇,一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前来投资的客商放心、安心、顺心。近几年,向城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总引资额4.5亿元。临朐鑫德远东艺品、旗胜新科技、春远有色金属等规模企业已经投产达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落户乡内的中江禽业有限公司、香炉子山果品基地、五维山林等项目,为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生态石家河奠定了基础。

2、广开渠道抓财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肉鸭、建筑园林等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3、借助外力搞建设。贫困的乡镇保吃饭都有困难,搞建设凭自身力量的确是“画饼充饥”,近几年,本乡借助外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桓台五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建成鳄鱼山庄;沂源果品销售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明海果品基地;潍柴、潍坊城市信用社、北京金王集团等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建成潍柴希望小学、春蕾希望小学、金王希望小学等。如果不是借助外力,单靠乡镇财力,以上建设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6、加强财政干部自身建设。创新理财思路,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开展财税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素质;加强廉政建设,依法理财,用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树立财政部门的新形象。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篇3

调查目的:

通过对家乡环境情况的调查,了解家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希望通过我的调查和宣传,提高家乡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把农村建设成子孙后代向往的美丽乐园。

调查地点

我村和周边村。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

调查背景

我居住在农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随处可见。可是近几年,池塘的水由清澈变为浑浊泛黄,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小时侯还能光着脚丫捉小鱼的小溪,而今不仅不见鱼的踪影,还泛着农药的恶臭。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然而在尚未有工业侵入的农村地区,环境的恶化竟也这般明显,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虽然目睹了这种变化,却也从未进行过思考,而农民的环境观念更是值得人们去重视。所以,我决定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对我村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

(一)制定调查表

由于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较为熟悉,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所具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并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制定了贴近农村的生活又通俗易懂的问卷调查表。

(二)走访调查

印好调查表后,就是走访农户进行调查。因我调查的范围是我家所在的附近,所以调查过程都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我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最后请他们填写调查表。调查的对象有少部分的学生,其余大多数是在本村耕种的农民。

(三)实地调查。

为了获取更感性的材料,我又和老师、小伙伴一起走进下初村的大街小巷,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考查,做了详细记录。

(四)统计分析

主要是对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整理,从而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

一、家乡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垃圾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并且这些垃圾中有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一节小小的废电池可使1平方米的土地长久板结,肥效大减。

2、大量的生活污水和乡镇工业废水排入自然水域,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污染。

3、近几年在农村兴起的畜禽养殖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地方消纳畜禽粪便,养殖地点又离人的住所近或者干脆处于同一个院子中,到处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同时也给地表水带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4、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二、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1、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大部分都没有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恢复不起来的。

2、农民是被忽视了的环保群体,各种环保宣传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许是人们的眼睛都专注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对于人口相对比较稀疏,面积比较大的农村来讲还没有引起重视。然而谁会知道每天随意丢的一个塑料袋,每次无意的扔一个农药瓶,日积月累,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呢?

3、从调查结果看,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环保意识的人与拥有环保知识的人由于产生从众心理,别人怎样自己就怎样,所以同样没有任何的行动。比如知道塑料袋危害的能50%,但每个人却仍然乱丢,如何让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值得每一个环保人思索。

三、绿色建议

根据我的调查,我觉得只有加强环保在农村的宣传力度,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的抑制农村环境继续恶化这一隐患!而要防患于未然,科学地处理各种环境问题又是当前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崭新的课题。同时我会给有关部门提出绿色建议:合理规划村民居住地,健全民民居管理机制,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开展“让农村变得更卫生”活动,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出更为美好的环境!

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明白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严重威胁,我们每一个人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再破坏环境,爱护一草一木,爱护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为了我们人类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继续繁衍下去,请每天每人都少产生一点垃圾,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星期天,我通过访问妈妈和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姚暹渠在城区这一段的巨变。

姚暹渠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人工河,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们不注意保护,前几年,这条河已经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臭水河。河道里流的是黑黑的污水,水里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河堤上杂草丛生,草丛里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夏天的夜晚,你要是从河边走过,那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一股股刺鼻的臭味,还有一群群的小飞机――蚊子。居住在河两岸的老百姓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20xx年,市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把这条臭水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现在,你到禹都大道边上走一走,你会发现姚暹渠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渠里流的是清清的水,水面微波荡漾。渠上装着白色的石栏,石栏外是铺着彩色地砖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栽着一棵棵碧绿的柳树。走在人行道上,眼前的美景真令人赏心悦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姚暹渠永远成为运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篇4

一、调查人:

xxx。

二、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调查地点:

xx省xx市。

四、调查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

五、主题:

家乡整体社会调查报告。

六、前言:

“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

七、历史文化资源:

得天独厚。

我的家乡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们就涉足淇水之滨,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战国秦汉时期冶铁,唐至元代制瓷,宋代采煤业,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据一定地位。商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赵国均定都于此。境内淇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淇河天然太极图气势宏伟,是周文王演绎八卦之地,被称为“太极之源”。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共有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的有浚县泥塑、浚县民间社火;省级的有浚县泥塑、浚县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浚县西路大平调、浚县黄河古陶、淇县落腔、淇滨区白蛇闹许仙传说和山城区的金龟舞。还有以辛村卫国贵族墓地和鹤壁古瓷窑遗址为主要内涵的青铜文化和陶瓷文化,以子贡、鬼谷子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黄河古陶、石雕、木雕、泥塑、泥玩、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

七、发达的交通条件:

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八、丰富的矿产:

鹤壁物阜源丰,阡陌生金。矿产资源已发现 33种,且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东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红枣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久负盛名。

九、农业工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畜牧业产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工业生产独具特色。围绕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基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环产业链,被河南省列为循环型城市试点。三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十、生态状况:

20xx年国家住房和城乡xxx公布了首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六个城市,河南省鹤壁榜上有名。河南省住建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鹤壁将按照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细化深化试点示范内容,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低碳绿色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交通体系、生态绿地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建设。

十一、城镇化进程中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20xx年底,鹤壁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比2011年底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这表明,鹤壁市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虽然说在一些政策上做了改进,比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尊重群众、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基本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鹤壁市还在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相辅相成的配套政策措施,让广大农民“从头到脚”都成为城里人。另外,项目和产业的发展也为鹤壁市转移农村人口创造了条件,去年,一批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落户鹤壁,就业岗位大幅增加。

可以说,鹤壁城镇化率较高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量的问题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城镇化,以煤炭化工为产业支撑的河南鹤壁,为了应对因煤炭开采而出现的采空区问题,1992年开始在老城区40公里外的地方建设新区,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建设新区的地级市。然而,这个建设时间已经长达20多年的新区,到目前为止,还是个空心之城。建议:如今面对着大好的发展机遇----沿海城市建设投资加速向内地转移,但是必须牢牢的抓住对的政策,脚踏实地实施对的政策,才能做到真正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目前鹤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捷径;及时解决对城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总体规划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制度不完善,政府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新型城镇化不仅化“地”更要化“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注重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树立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新型城市文化观念,树立城市精明增长的观念;构建新型城市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完善户籍管理、集体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各项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实现新老区共生共荣。

只有认清形势,大胆改革创新,年轻一代人智慧与心血的奉献,家乡才能越来越美好,祖国才能越来越强大!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篇5

【摘要】

1987年,神州大地竖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杆大旗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而今,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寒假,以寒假返乡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560名同学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主题调研。调研采用统一调研标准,东中西部、城乡进行区分,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调查法对家乡的三十年变化进行调研。针对同学们反馈的大量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三十年 变化 城乡 区域 调研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一、东部发展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03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二、中部发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投资/元项目

2001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02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03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11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11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11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11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各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

年份/年197819821985199019952000201120112011

收入/元10615649476714553285516256826379

据了解,1978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06元,2011年人均收入6379元,是78年时的近60倍。

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三、西部地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00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

《家乡调研实践报告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