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时间:2024-06-13 17:41:19 分类:工作报告

教师们在写教案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软件,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无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的教案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习情境,不仅复习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习,从而形成对比,为学习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人数

1

2

3

6

12

18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教学反思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l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l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l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l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l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l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l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l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l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l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l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