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英雄人物事迹7篇

时间:2024-06-10 10:41:41 分类:工作报告

写事迹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我们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秀的事迹是一篇励志的文章,它们能够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勇气,下面是小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80后英雄人物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80后英雄人物事迹7篇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1

历来,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世界观、审美观对英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行侠仗义即为英雄,有的人认为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蔺相如,如《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一生坦坦荡荡、豪气冲天即为英雄,如项羽;有的人认为在生死关头能以死酬报知己、报答国家即为英雄,如荆轲等等。我却最敬佩黄继光战士,因为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国。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他爱国精神深深的渗透到我的骨子里,他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我想起这壮丽山河的时刻,都会落泪,被他这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动。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2

读了《爱国英雄王二小》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王二小这个少年英雄,更敬佩王二小等其他抗日英雄们,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1942年10月25日,十三岁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鬼子进山扫荡,王二小为了不让鬼子发现隐蔽着八路军和乡亲们的山沟,故意暴露自己,与鬼子周旋,并假装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那是条死路,鬼子很快就发现上当了,举起刀,狠狠地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高高地挑起,把他摔在巨石上。与此同时,枪炮声四起,八路军全歼了这股敌人,但王二小也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他小小的年纪,竟会不顾自身安危,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且遇到敌人,竟然能如此冷静、勇敢。他又怎会不知道,自己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王二小为了八路军的安危,为了党和人民,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冷静、舍己为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我震惊了,谁不珍惜宝贵的生命呢?王二小只是一个儿童,却为国捐躯,这让我第一次明白,原来儿童也可以爱国!有了那些为国捐躯、舍己为人的.抗日英雄们,有谁能打倒团结奋斗的中国呢?虽然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传播正能量,将爱心播撒,让希望萌芽,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好。

虽然我们不知道王二小长什么样,但我们相信,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会永远激励人们: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强大的光辉背后是英雄烈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请记住这个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4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3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4

张玉滚,男,汉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他自师范院校毕业后,扎根深山17年,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任教的小学曾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多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练就了他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张玉滚同志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都走了,山里孩子怎么办”

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出发,往西北方向走过蜿蜒近30公里的盘山路,村口一座庙宇旁,黑虎庙小学就坐落在这里。

“墙上挂着一幅我喜欢的油画,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日的校园里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读声,年久斑驳的墙上是孩子们的学雷锋专栏,稚嫩的笔触画出了孩子们平日生活中做好事的点点滴滴。空旷的校园里,教学楼下悬挂的一口锈迹斑斑的手动上课铃格外醒目,一张乒乓球台便是这个学校唯一的体育教学设施。

黑虎庙村是镇平县的深度贫困村,位于伏牛山深处,这里位置偏僻,直到2017年冬天才通了不定时的公共汽车。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基础差,生存条件艰苦,许多老师都不愿到这里任教。

2001年,张玉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优秀人才,父母希望他能到城市去发展。“外面的老师进不来,咱自己培养的学生留不下,都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老校长吴龙奇的一番话让张玉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于是,他说服了父母,留在了黑虎庙小学。

刚开始代课,张玉滚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十块钱。有时还发不及时,身边的亲人都劝他趁年轻早点走出大山,他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始终没出迈开走出大山的.脚步。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看着自己教的学生一个个能走出大山,我就觉得值。”17年来,这里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张玉滚一直坚守在这偏远的山区。他教的学生有许多考上了大学,还有的念了研究生。家长们提到他,总会激动地说:“玉滚在,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

“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手里拿的就是大理岩和花岗岩,你们自己也找找看。”张玉滚正带着五年级的学生在野外上科学课,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小溪边、山坡上找不同类型的岩石,拿在手里认真比对。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练成“全能型”教师。学校现有75名学生,已是校长的张玉滚,同时还担任着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四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学校新盖了宿舍楼,有40多名学生在校住宿,张玉滚又当起了生活老师,照看学生的饮食起居。他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晚上等孩子们入睡后,他还要在灯下备课,直到凌晨十二点以后。

“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纪律。数学课上,他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教具;语文课上,优化教学环节,力争把每节课讲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英语课上,他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野外上课或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多年来,张玉滚所教年级学生的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利还用课余时间进修了大专,现在正在进修本科,学习初等教育专业。

做一轮照亮山村孩子的明月

黑虎庙小学辐射半径达周边20多公里,大多数孩子中午都在学校自己做饭吃。当张玉滚看到有些年龄小的学生做的饭半生不熟,就又主动承担起孩子们的后勤保障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帮他给学生们做饭。

山里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谁家孩子在哪儿居住,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多大年纪,谁家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学生张朋的家长打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正在改作业的张玉滚挂掉家长电话,立刻和妻子一起打着手电筒进山去找,最后发现张朋在回家的路上靠在大石头旁熟睡了。张玉滚二话不说,背起张朋就走,经过一个多小时才把张朋安全送到家。后来,接送学生也逐渐成了张玉滚的家常便饭。

多年来,黑虎庙小学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张玉滚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和妻子一起料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300余名学生,继续他们的求学之路。

受张玉滚的影响和感召,黑虎庙小学4名退休教师决定返回山里继续教书,张玉滚曾经的学生张磊在外上学毕业后也回到黑虎庙小学任教。

问及将来的打算,张玉滚的回答简单而诗意:“我愿意做一轮明月,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山里的孩子们。”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5

陈俊武,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3月生,福建福州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

先后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套年产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第一套年产12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及时解决催化剂损耗大的技术难题,开创国内首次大型流态化工业测试技术。

主持设计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陈俊武的学生时代在北大度过,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的他,把兴趣投向化学工程。除了指定教科书,他还自学了许多化工专著。陈俊武与石油结缘于一次参观。当时读大二的他,看到了日本人留下的一家页岩油炼厂。侵略者凭借先进技术在战争中屡占上风。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埋下了石油报国的决心。

1948年,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拿着滚烫的北大毕业证书,这位高材生的选择,却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大跌眼镜”。

1949年,在那个举国欢腾的十月,时年22岁的陈俊武背起行囊,历时两个月、辗转8000多公里,从福州老家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辽宁抚顺,成为了人造石油厂里的一名技术员。他心无旁骛,一心投入工作。

那时候,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炼化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头十年,陈俊武的每次技术创新看似微小,但积跬步以至千里。中国石化工业的历史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对于陈俊武而言,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已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投入开发,我国石油工业由人造石油转向天然石油。可这一步,走得却是举步维艰。

大庆石油成分复杂、厚重粘稠,让汽油、柴油产率难以提升,苏联专家的临时撤退让研究陷入困境。而摆在陈俊武和同事面前的困难,才显露冰山一角

面对国内天然石油加工与提炼技术的空白,对于这样一个从未涉及过的炼油领域,陈俊武近乎疯狂地攻关新技术。他干脆住在抚顺工厂里,两三个礼拜不回家是家常便饭。为了让新技术尽快投产,他带领技术人员经历了1460个日夜的奋战,前后修改了1000多张图纸。

1965年5月5日,这是一个载入新中国历史的日子。由中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助力中国炼油技术跨越20年,大幅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基本结束了我国依靠进口汽油和柴油的被动局面,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许多人知道了陈俊武的名字,称他为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

1969年底,中国开始三线建设,石油工业部由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豫西山区。面对突如其来的运动,陈俊武带着那些珍贵的研究资料,落脚到一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

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科研环境中,陈俊武未曾抱怨,继续抓紧研究工作,不让中国落后一分。

1978年,终于迎来“科学的春天”,陈俊武受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心中的热情被层层点燃,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

1982年,“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建成投产,一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当年就回收4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面对极其复杂的研制和试验过程,陈俊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陈俊武曾说,搞科研的工作人员,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要想研究天然石油的深度炼制,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第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就是语言。为此,陈俊武自学了英语、俄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为了顺利考察国外先进技术,他只用了三个月就能阅读西班牙语材料,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炼油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无数个挑灯夜读,无数个夙夜不懈,一沓沓设计图、一叠叠数据,都不动声色地显示着,陈俊武与他的团队所付出的艰辛

1990年,陈俊武退休了,但他一刻也未曾离开能源领域,著书、立说、育人,一样不落。

2015年,他的著作《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第三版发行,252万字、1606页,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搭起桥梁。

他的学生,有数不清的行业精英。在陈俊武主办的高研班中,他为每位同学特别定制了300余页的作业。这里面涵盖了数不清的表格与数据,每项他都得逐一计算,工作量是学生的数倍。

陈俊武说,不能允许自己培养一个半成品交给国家和社会。今天,由这些学员负责的项目已经超过80个,每年创收超60亿元。

2000年前后的十余年间,迈入古稀之年的陈俊武仍然心系国家能源安全,殚精竭虑地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下决心解决中国石油依赖进口这一“卡脖子”问题。

2010年8月8日,甲醛制烯烃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这项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让中国的技术水平屹立世界潮头。陈俊武作为试验装置的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人,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基石,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从22岁投入石油工业,到92岁步入耄耋之年,陈俊武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国探路,斗志从未消减。

这70年,他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见证了石油事业的高潮与低谷,亲历了中国70载的发展与荣光。

有人问,陈俊武这么拼的原因是什么?他只回答了四个字——“国家需要”。

“人生在世,不过七八十年,为了活得有意义,对社会的奉献要大于索取,一生才灿烂辉煌。我们应该在这短暂的‘人间世’中,做个有意义的‘世间人’,才无愧对自己的一生。”这是陈俊武的自白。工龄70年,他始终不忘报国初心。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时代楷模”。

新中国成立70年,一位北大校友的工龄也达到了70年,他就是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他为新中国的石化工业奋斗了一生,至今仍在“打卡”上班。

从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飞机、坦克,到日常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在我国,70%的汽油和30%的柴油都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陈俊武正是这项关键技术的奠基人。

近日,中宣部授予北大校友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不久前,20位北大校友获“最美奋斗者”称号,陈俊武也名列其中。《新闻联播》多次为他点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与共和国风雨兼程70年,他的生命底色上已深深镌刻了新中国的时代缩影,我们一起走近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奋斗旅程。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6

连续坐在那里闭着眼睛也要等完,因为我不希望有头无尾,终于就这么着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么,看的是电影我的长征……

无论怎样都压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说是感动,心酸,这是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心情。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慢慢长征路,是血肉铸成的。

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长征路上,硝烟弥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熏陶。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过彝区时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牺牲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新结交的彝族战友达尔火捐躯于泸定城头,连长为了救他坠下悬崖。苦难与艰险刺痛并磨砺着少年的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现在的我们,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上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子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当然我们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继承和弘扬长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

80后英雄人物事迹篇7

66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对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奉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反法西斯,壮烈牺牲;狼牙山顶,五壮士舍身跳崖;晋察冀边区,雨来智取鬼子……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开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80后英雄人物事迹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