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4-04-28 11:41:42 分类:工作报告

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能够设计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小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通用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 创造情境。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10课时

3、观察物体---------------------------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除法 ---------------------------- 8课时

教学进度表

20__—20__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次 起 止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备

单元(课) 节 教学内容

1 9、1~ 5 第一单元 1-4数一数与乘法 4

2 8 ~ 12 一、二单元 5、1-3 乘法口诀 4

3 15 ~ 19 第二单元 4-7 乘法口诀 4

4 22 ~ 26 二、三单元 8-10-1 口诀、观察物体 4

5 29~10、3 三、四单元 2-4-1 观察物体、除法 4

6 6 ~ 10 第四单元 2-5 分一分与除法 4

7 13 ~ 17 第四单元 6-9 分一分与除法 4

8 20 ~ 24 第四单元 10-13 分一分与除法 4

9 27 ~ 31 第五单元 1-4 方向与位置 4

10 11、3~7 第六单元 1-4 时、分、秒 4

11 10 ~ 14 六、七单元 5-1-3 乘法口诀(二) 4

12 17 ~ 21 第七单元 4-7 乘法口诀(二) 4

13 24 ~ 28 第八单元 1-4 除法 4

14 12、1~5 第八单元 5-8 除法 4

15 8 ~ 12 第九单元 1-4 统计与猜测 4

16 15 ~ 19 总复习 4

17 22 ~ 26 复习 4

18 29~1、2 复习 4

19 5 ~ 9 复习 4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

活动准备:

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现在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来?

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

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猜对的学生很高兴)

师:如果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

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

师:反面朝上,唐老鸭高兴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

师:请听游戏规则:(略)

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才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也可能)。

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

(设计意图:由抛硬币游戏开始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在知识、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游戏,好吗?师生摸球。

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

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游戏规则:

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每人连续摸两次。

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情况打钩记录下来。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

(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球,也猜了这么多次,我请小组长来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如何?

(1)各小组汇报情况

(2)老师幻灯出示汇总表,根据组长汇报情况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淘气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戏请看(点击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高兴,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体验不可能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不可能)齐读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不可能)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可能)

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小结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一定)

师:老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领,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老师来猜。谁愿意和老师玩?(多次猜黄球)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一定是红球)

(板书:一定)

师小结:刚才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一定发生。

(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体验到事件的确定性,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既学新知又交流感情,调节课堂气氛)

三、促成体悟,拓展延伸。

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小朋友们喜欢这样的摸球游戏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机灵狗和笑笑也来参加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本93页

(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不通过实验也能判断正确吗?淘气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

师:那会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师:机灵狗的盒子呢?

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那会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师: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

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游戏,全体同学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游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准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心?(有)

(1)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男同学。

(3)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及时对新课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馈,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知识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

四、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聪明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现在,老师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开心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情况进行牢固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描述,能进一步掌握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平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习,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7×3=21(棵) 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习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今天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你能找到这里的倍数关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平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7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篇8

?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