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培训计划5篇

时间:2024-04-24 18:41:25 分类:工作报告

一份科学的培训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培训的内容和过程,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校本培训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5篇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英语口语交际》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初具雏形。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3、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七年级为低年级层次;八年级为中年级层次;九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英语口语交际》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口语交流与对话〉(适用于七年级);具体内容包括:简单对话练习、小组合作交流、日常用语等。

第二块为〈口语广角〉(适用于八年级);具体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与对话、完全式英语交流、合作性问题探究等。

第三块为〈开放式口语教与学〉(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校园口语交际、家庭社会口语交际、特定场合口语交际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课程管理

成立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相关教研组组长

七、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县进修学校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培训师资

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组织实施

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四)实施步骤

分三步走:

第一步:酝酿准备阶段(20xx、9、1——20xx、12、31)。资源分析、需求调查、课程开发定位,并写出方案。

第二步:开发实施尝试阶段(20xx、3、1——20xx、8、31)。分步开发课程内容,并付诸实施。

第三步:初步定型,阶段(20xx、9、1——20xx、12、31)。认真分析,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八、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九、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篇2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钟祥市教师培训方案的精神,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三、具体目标与任务

1、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教改新动态,新课程与教学策略。 方式:讲座、研讨会、考察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四政治业务学习进行专题培训。

2、学历教育

目标:鼓励教师参加本科进修,继续提升学历层次。

内容: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方式:自我进修。

3、新教师岗位培训

对象 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

目标 为使刚毕业到校的教师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内容及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在学校安排下,青年教师要骨干教师为师,认真向师傅请教,主动请师傅指导班主任工作,听评课和检查教案。

活动形式:采取报告、讲座、观摩、讨论以及师徒结对等相结合的形式。

步骤及时间 上岗锻炼,全学年。

4、新课标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

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观摩会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5、教研活动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内容:1)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记录考勤。

3)每学期组织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每学年请有关的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每学期开学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观摩、考察、研讨会。

3)每学年进行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备课组评选。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四、组织机构

组 长:王安斌

副组长:陈玉华 别刚

成 员:各教研组长。

承担的任务: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和小班化建设;以各类培训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级培训、进修。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篇4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八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2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学生档案。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0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周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篇5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活动方案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执行委员: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估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落实校本课程委员会的决策、措施。

(3)对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的教学负全责。以身作则,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带动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优化。

(4)协调、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了解和反馈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5)执行委员负责操作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事宜。

2、导师团名单及其工作职责

①导师团名单

曹卫东、范桂湘、李洪波、陈永兴、汪辉、朱校松、陈志伟、陈利民、王洪军、吴卫军、仲崇文、卢振、樊君明、张丽艳

②工作职责

(1)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做法、成效。

(2)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在校内外推广交流,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总结,写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本课程教学论文。

(3)参与校本课程遴选,课题审批,研究性学习指导,专题讲座,学习成果评定等学术性活动。

(4)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研究必申报、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进行审批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活动、实验、调查、采访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撰写、成果体现进行指导和学术评定。

三、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实施

学校在近几年已成功开设了《大语文》、《大南之魂》、《爱您以心》、《池塘养鱼》、《英美文化介绍》、《英语阅读》、《英语书面表达》、《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走进社会中的化学》、《趣味数学》、《苏州历史名人》、《苏州历史名镇》、《自然灾害及防御》、《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举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部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装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新生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装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人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宿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按原班级组班,将选修的校本课程排入课表,每周安排两次。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操场等,由教务处世哲学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确定一位负责人。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人微言轻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装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4)学生家长的反映;(5)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教师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4)学生家长的反映;(5)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攻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操作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部、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各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一方面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方面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初中校本培训计划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