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5篇

时间:2023-03-31 09:01:35 分类:工作报告

对于自我鉴定大家一定不会很陌生吧,自我鉴定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写自我鉴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下是小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5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5篇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篇1

通过四年来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我校的英语课堂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1、 开辟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局面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多媒体课堂,创新型的课堂容量得到大大的增多,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得到了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程序,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进行学习认知,课堂气氛活跃,各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20xx-20xx连续三年的英语中考在会城街道稳居前列,初中学生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获奖率逐年递增,20xx年在会城的初赛选拔上送学生100%获得区决赛资格。中考喜获佳绩,高考英语成绩也不逊色,20xx年高考英语又取得了突破,课题组成员邓秀琼副校长执教的班获得了全区第五名的成绩,是学校开办以来最好的成绩,为我校在20xx年获得高考成绩一等奖作出了贡献,改变了英语科在我校各科中的弱势困局。2、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教学有实效,科研出成绩通过不断的《新课标》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亲身体验,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由于我们通过组内集体备课,伙伴互助,组内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摆脱了过去单一固化的个人独立备课,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与个人的努力形成合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化了课堂的设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再稳固地占据课堂,而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占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果好有实效,中考、高考成绩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教师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理论升华,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多人次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区中获奖,课题组成员赵艳玲、何雪梅在新会区20xx中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及案例中分别获得高中组和初中组一等奖。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篇2

一.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列举如下:1、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揭示了缩合词的构词原理,提出了缩合词普遍存在的学说,从而奠定了缩合词大面积研究的理论基础。2、总结出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省时高效的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方法,使得词汇学习的省时高效和大面积丰收成为可能。3、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多篇执教的课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在全国、沧州市、任丘市的教研活动中获奖,并有部分成果结集成册(《优秀论文集》)。4、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词汇学习和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发展了智能,提高了能力。5、实验中改变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了体现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编写了《词汇教学优秀课例集锦》,制作了爱迪英语词汇教学课件。6、编辑了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系列工具书:《初中英语词汇学习宝典》、《词汇学习方法集萃》、《英语词汇活动集锦》、《初中英语词汇总表》;制作了与教材同步的1-6册奥妙爱迪英语系列词汇活动幻灯片。7、课题研究使课题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学设计大赛屡屡获奖。我校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位于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英语中考成绩在我市名列前茅。二.不足:有一些专业性强的'东西运作不了,如多媒体人机互动软件单词游戏仍是幻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再者,由于部分老师的局限,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还只停留在反思或案例的层面上,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篇3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价值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的发展。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教研、走向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本课题就是通过对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机制和教师素质提升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探索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校本培训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从表层的物质、中层的制度、深层的观念三个层面入手,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

从实践意义上看,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起校本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的双丰收。

(1)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20xx年1月,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方向。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校本教研实施的有效途径,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经历研讨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校本培训也更能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素养更加有效。校本教研方式更加灵活,教师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快捷。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①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要自觉地用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研究工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仅是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可以保证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

②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教师还抱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不放,对自己的学科素养提升缺少必要的认识,没有变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很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同时,传统的校本教研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形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研究,分析学校传统教研的利弊,除糟粕,纳精华,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学校有效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拓展思维,开放时空,经过研究认证,寻找到新的适合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教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3)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智慧,调动教师高涨的教育教学热情,努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反思现状、寻求突破的能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课题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踪或汲取经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进行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通过专家的指导,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一种校内在职提高培训。

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地区,如法国、瑞典和中国香港特区,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尤其是美国,在1986年以后采用校本发展策略的地区和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发展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导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导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课题研究,正是强调教师在素质提升过程中,要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决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单纯是认知成份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当中,教师人格的充分发挥、意义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空间的开辟、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具有极好的启示。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既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突出多元性、强调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是该理论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校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长效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于实践与研究的相结合中,构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和内在机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改革学校现有的教学研究制度,改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研究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2、具体目标

①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②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③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④推进新新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发展性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①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的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究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实行集中教研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交流、个人自学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校教研活动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来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按教育局现有划分,分片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形成中心辐射、区域协作、学科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学校坚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科室、年级组、学科备课组的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③学校教研激励机制的建设。通过该制度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学校根据实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平台。

④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建设。为营造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要求教师必须积极申报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学校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

①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②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③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①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生命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老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老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称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的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展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的价值。

2、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校园文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创新之处:

结合本校情况,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学校文化;探索可操作的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模式与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实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学校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校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通过调查学校的师资状况以及学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七、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结合我校实际,此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启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课题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我们在全校老师中进行了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你认为什么是校本培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什么意义?

②本校一般开展什么样的教研活动,你喜欢

哪种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间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么处理?

⑤你对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哪些建议?

⑥你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关?

⑦你最愿意参加的的培训是哪一类?

⑧你在教研活动中擅长的行为是什么?

⑨你平均每周看有关学科的学术书刊的时间是多少?

⑩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2、攻坚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①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各学科组结合学校的课题方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实施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学科组学期初确定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其研究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a、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建议,基本达成共识。b、广泛开展五课一研活动,具体包括五种课型的听、评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c、交流研讨,包括上教研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等。d、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情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特别强调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归档。学校课题组还将结合几个生本实验班开展的各种生本教育研讨活动,收集、积累各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等资料汇编成册。

②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集中培训与自培活动。课题组定期举办集中或自培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围绕主题多实践、勤记录,及时收集典型材料,进行总结交流。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③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①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安排、教案、课件、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图片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竹溪县继教中心确定我校为本课题试点学校,达到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目的。为此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每学期都开好两次会,即学期初各教研组计划交流会,学期末各教研组工作总结会。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要做到七有、六保证、五个一、五上好、四组织的基本要求。七有: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反思、有收集、有评比。六保证: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内容、保证质量、保证经费、保证考勤督查。五个一:每位教师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五上好: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每学期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四组织:学校、年级组、学科组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高质量组织下列活动:每周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每月组织好年级组教研活动;不定期组织好学校教研活动;创造机会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总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找准问题,以活动为载体,使问题化为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科组长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订阅了《十堰教育》、《湖北教育》等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校本教研专题,开设了教师园地专页,为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并且链接提供他校相关资料和资源供老师们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组每周五举行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辅导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学校全体班主任参加县继教中心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20xx——20xx年学校共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骨干教师为期30天的异地跟岗学习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培训,20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两年来共计38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湖北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20xx年暑期还安排了全体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整体教研水平有所提高,为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五的集体备课暨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学科教研组里说课,把教学设计思路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及改进提高建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而且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或新进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提高。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20xx年10月,我校的刘雪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20xx年4月,谭宗香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科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xx年5月,李平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数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xx年10月,吴海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她们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3、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本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两年来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十堰市、竹溪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达百余人次。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评课及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周玉芳、唐芳、郭东辉、张平、马莉、张婧等六名教师在竹溪县第二届小学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均取得县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年来,由于我校校本培训的业绩突出,校长颜春霞、副校长汤青琼、教科室主任周叶丽均受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三)突出五课一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实抓集体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集体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狠抓课例研究。尤其是狠抓五种课例研究,即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的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平行班教师分别在各自的班上同一内容的课,然后平行班老师各自说课,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形成最优教法。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xx——-20xx学年度我校共推出周保华、毛仁侠、刘雪云、刘婧、谢从美、李霞、乔海燕、夏春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学科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吴梅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伯牙绝弦》、郭东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马莉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粉刷匠》、吴海云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20xx年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我校广泛开展五类课的教学比赛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进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示范课,注重过程研究。通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学校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通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即将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各年级组办公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全体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注重资料积累,充实教师业务档案。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有效教学设计,分析有效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将自己的成功之处与别人进行交流。我们还要求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论文的评选中来,如电教论文评选、德育论文评选等,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到教师业务档案中,逐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记录、读书心得、课题反思、学术论文、个人获奖情况记录及教师个性成果记录等。科研档案以自评为主,目的是关注实验教师教育教学及成长状态,重视教师参与研究的情况及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完善课题网页,提供交流平台。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教师园地专栏,让全体教师都将优秀资源发布到网上,已达到共享学习的目的。同时将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定期在《校园简报》呈现出来,使老师们都知道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动作、语言、游戏、故事、课件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得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写了多篇的学习心得,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强烈,截止到20xx年6月,我校已被批准立项了一个关于空间图形的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和八个关于生本研究的市级课题,外加三个尚未结题的市级课题,共计十二个课题。目前这些课题正积极投入热研之中,有望在20xx年年底结题。

(三)教师在各类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以下奖励

通过开展广泛的教学专题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本专题研究期间,全体教师除了广泛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外,还注重积累和整理研究资料,包括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和反思。两年来,共撰写了专题研究论文50多篇、教学设计100多篇、教学案例和反思150余篇,还有26篇论文获奖。其中在《湖北教育上》上发表论文4篇,《十堰教育》上发表论文10余篇,教师演讲3人获县级一、二等奖,师生科技创新作品140件,学生书法50余人次获奖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推选出的11名教师参加了竹溪县县第二届教学技能竞赛评比,其中6位教师获得县级一等奖,并将代表竹溪县参加十堰市的教学比武决赛。20xx年汤青琼、毛仁侠、夏春老师还被授予了十堰市三星级教师的光荣称号,周叶丽、刘雪云、刘婧、马红艳等16位老师被授予了竹溪县二星级教师的光荣称号。刘玉华、徐庆舞等十位教师被评为校级名师。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已步入总结阶段,一堂堂的教学研讨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十、课题成员的构成和分工

课题主持人政策研究和现状分析颜春霞

文献检索对策研究和开题报告汤青琼

结题报告撰写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周叶丽

具体校本教研工作安排、布置及实施周保华

十一、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组组长颜春霞本校校长,专门从事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副组长汤青琼是本校副校长,专门从事教育管理与研究。她们二人水平高,能力强,时间有保障。主持人周叶丽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竹溪县实验小学思品学科带头人,十堰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专门负责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组织能力强,研究时间有保障。课题组成员都是本科学历,具有小学高级以上教师职称,教学时间比较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十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1、研究经费的制约

因经费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组成员的外出学习交流及相关活动的正常开展。对策:艰苦奋斗、勇于奉献。

2、全体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欠佳

因对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教育教学工作的繁重,不可能全员或积极参与,使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对策:多方动员、以点带面。

3、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入不到位

因课题组成员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对课题的理论研究将难以有较新的突破。对策:学习理论、亲近大师。

(后附:竹溪县实验小学关于开展教学研究的特色档案目录)

1、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学校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总结以及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方案、总结和教师优秀个案集。

2、20xx年9月以来开展课内比教学初、复赛专档。

3、近两年来教师业务学习、培训以及获得各级各类表彰专档。

4、近两年来教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专档。(教科研集锦)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篇4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归纳模式。

6、20xx、1——20xx、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篇5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

(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

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xx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课题报告的自我鉴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